人物:释惟清

相关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戴道纯,字孚中。
官寺丞,佞佛,师事黄龙清禅师
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昙清,住邵州光孝寺。
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惟清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子经,住信州博山寺,称无隐子经禅师。
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惟清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倚遇(一○○三~一○七九),漳州(今属福建人)。俗姓林。师事北禅贤禅师,后住持分宁法昌寺(《五灯会元》卷一六)。神宗元丰二年卒,年七十七(《禅林僧宝传》卷二八)。今录诗三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八
禅师名倚遇。
漳州林氏子也。
为人奇逸。
有大志。
自剃发受具。
即杖策游方。
名著丛林。
浮山远禅师。
尝指以谓人曰。
后学行脚样子也。
辞远谒南岳芭蕉庵主谷泉。
三至三遭逐。
犹谒之。
泉揕之曰。
我此间。
虎狼纵横。
尿床鬼子。
三回五度。
来觅底物。
遇曰。
人言庵主见汾州。
泉乃解衣抖擞曰。
汝谓我见汾州。
有多少奇特。
遇即礼拜。
问曰。
审如庵主语。
客来将何祗待。
泉曰。
云门胡饼。
赵州茶。
遇曰。
谢供养。
泉曰。
我火种也未有。
早言谢。
谢什么。
遇乃去。
至北禅贤禅师。
问曰。
近离什么处。
遇曰。
福严。
曰。
思大鼻孔长多少。
遇曰。
与和尚当时见底一般。
曰。
且道老僧见时长多少。
遇曰。
和尚大似不曾到福严。
贤笑曰。
学语之流。
又问。
来时马大师健否。
遇曰。
健。
曰。
向汝道什么。
遇曰。
令北禅莫乱统。
贤曰。
念汝新到。
不欲打汝。
遇曰。
倚遇亦放过和尚。
乃罢。
遇因倒心师事之。
时慈明禅师。
住兴化。
过贤公室。
遇侍立。
看其谈笑。
贤曰。
汾阳师子。
可杀威狞。
慈明曰。
不见道。
来者咬杀。
贤曰。
审如此。
汾阳门下。
道绝人荒耶。
慈明举拂子曰。
这个因甚到今日。
贤未及对。
遇从旁曰。
养子不及父。
家门一世衰。
贤呵曰。
汝具什么眼目。
乃敢尔。
遇曰。
若是咬人师子。
终不与么。
慈明将去。
至龙牙像前。
指以问遇曰。
谁像。
遇曰龙牙。
慈明曰。
既是龙牙像。
何乃在北禅。
遇曰。
一彩两赛。
慈明曰。
像在此。
龙牙在什么处。
遇拟对。
慈明掌之曰。
莫道不能咬人。
遇曰。
乞儿见小利。
慈明呵逐之。
贤公除夕。
谓门弟子曰。
今夕无可分岁。
共烹露地白牛。
大家围炉。
向榾柮火。
唱村田乐。
何也。
免更倚他门户。
旁它墙。
乃下座。
有僧从后大呼曰。
县有吏至。
贤反顾问所以。
对曰。
和尚杀牛。
未纳皮角耳。
贤笑掷暖帽与之。
僧就拾得。
跪进曰。
天寒还和尚帽子。
贤问遇曰。
如何。
遇曰。
近日城中纸贵。
一状领过。
后还江南。
再游庐山。
寓止圆通。
时大觉琏公。
方赴 诏。
辞众曰。
此事分明。
须荐取。
莫教累劫受轮回。
遇问曰。
如何是此事。
曰荐取。
遇曰。
头上是天。
脚下是地。
荐个什么。
曰。
不是知音者。
徒劳话岁寒。
遇曰。
岂无方便。
曰。
胡人饮乳。
反怪良医。
遇曰。
暴虎凭河。
徒誇好手。
拍一拍皈众。
后游西山。
眷双岭深邃。
栖息三年。
与英邵武。
胜上座游。
应法昌请。
决别曰。
三年聚首。
无事不知。
检点将来。
不无渗漏。
以拄杖划一划曰。
这个且止。
宗门事作么生。
英曰。
须弥安鼻孔。
遇曰。
临崖看浒眼。
特地一场愁。
英曰。
深沙努眼睛。
遇曰。
争奈圣凡无异路。
方便有多门。
英曰。
铁蛇钻不入。
遇曰。
有甚共语处。
英曰。
自缘根力浅。
莫怨太阳春。
却划一划。
宗门且止。
这个事作么生。
遇欲掌之。
英约住曰。
这漳州子。
莫无去就。
然也是我致得。
法昌在分宁之北。
千峰万壑。
古屋数间。
遇至止安乐之。
火种刀耕。
衲子时有至者。
皆不堪其枯淡。
坐此成单丁。
开炉日。
辄以一力挝鼓。
升座曰。
法昌今日开炉。
行脚僧无一个。
惟有十八高人。
缄口围炉打坐。
不是规矩严难。
免见诸人话堕。
直饶口似秤磓。
未免灯笼勘破。
不知道绝功勋。
安用修因證果。
喝一喝云。
但能一念回心。
即脱二乘羁锁。
大宁宽禅师至。
遇画地作此<X79p0547_01.gif相。
便曳钁出。
翌日未升座。
谓宽曰。
昨日公按如何。
宽画此[○@牛]相。
即抹撒之。
遇曰。
宽禅头。
名下无虚人。
乃升座曰。
忽地晴天霹雳声。
禹门三级浪峥嵘。
几多头角为龙去。
虾蟹依前努眼睛。
南禅师至。
遇方植松。
南公曰。
小院子。
㘽许多松作么。
遇曰。
临济道底。
曰。
㘽得多少。
遇曰。
但见猿啼鹤宿。
耸汉侵云。
南公指石曰。
这里何不㘽。
遇曰。
功不浪施。
曰。
也知无下手处。
遇却指石上松曰。
从什么处得此来。
南公大笑曰。
苍天苍天。
乃作偈曰。
头戴华巾离少室。
所携席帽出长安。
鹫峰峰下重相见。
鼻孔元来总一般。
又画此<X79p0547_02.gif相示之。
遇和曰。
葫芦棚上挂冬瓜。
麦浪堆中钓得虾。
谁在画楼沽酒处。
相邀来吃赵州茶。
又画此<X79p0547_03.gif相答之。
南公曰。
铁牛对对黄金角。
木马双双白玉蹄。
为爱雪山香草细。
夜深乘月过前溪。
又画此㊀相示之。
遇曰。
玉麟带月离霄汉。
金凤衔花下䌽楼。
野老不嫌公子醉。
相将携手御街游。
又画此○答之。
时南公道被天下。
丛林宗之。
而遇与之酬唱。
如交友。
一时豪俊多归之。
宝觉心禅师问曰。
不是风兮。
不是幡。
黑花猫子面门斑。
夜行人只贪明月。
不觉和衣渡水寒。
岂不是和尚偈耶。
遇曰然。
有是语。
宝觉曰。
也太奇特。
遇曰。
汝道。
祖师前段为人。
后段为人。
对曰。
祖师终不妄语。
遇曰。
意作么生。
对曰。
岂不见道。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遇曰。
如狐渡水。
有甚快活。
曰。
师意如何。
遇以拂子摇之。
对曰。
也是为蛇画足。
遇曰。
乱统作么。
对曰。
须是和尚始得。
徐德占布衣时。
未为人知。
遇特先识之。
山中往来。
为法喜之游。
及其将化。
前一日。
作偈别德占。
德占时方丁太夫人忧。
居家。
偈曰。
今年七十七。
出行须择日。
昨夜问龟哥。
报道明朝吉。
德占大惊。
灵源叟
俱驰往。
遇方坐寝室。
以院务什物付监寺曰。
吾自住此山。
今三十年。
以护惜常住故。
每自莅之。
今行矣。
汝辈著精彩。
言毕举手中杖子曰。
且道这个付与阿谁。
德占灵源。
屏息无答者。
掷于地投床。
枕臂而化。
赞曰。
予观法昌契悟。
稳实宗趣淹博。
荷担云门气无丛林。
其应机施设。
锋不可犯。
殆亦明招独眼龙之流亚欤。
然所居荒村破院。
方其以一力挝鼓。
为十八泥像说禅。
虽不及真单徒之有众。
亦差胜生法师之聚石。
味其平生。
未尝不失将顿足。
想见标致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5—1100 【介绍】: 宋僧。南雄州始兴人,俗姓邬。少为书生。年十九而目盲,遂出家,后复明。往依黄檗南公,继其法席,住隆兴黄龙寺。名其方丈曰“晦堂”,人因以呼之。黄庭坚曾师事之。赐号宝觉禅师。
全宋诗
释祖心(一○二五~一一○○),号晦堂,俗姓邬,南雄始兴(今属广东)人。为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年十九出家,初依龙山寺沙门惠全,后谒云峰悦禅师,留止三年,往依黄檗南公。后继席黄龙。哲宗元符三年卒,年七十六。赐号宝觉。《五灯会元》卷一七、《禅林僧宝传》卷二三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粤诗·卷二四
释祖心(一○二五 — 一一○○),号晦堂,俗姓邬。南雄始兴人。为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少为儒生,有声。年十九而目盲,父母许以出家,忽复明,乃依龙山寺沙门惠全。后参云峰悦禅师,三年无所得。往依黄檗南禅师,四年不大发明。复上云峰,会悦谢世,就止石霜,因阅《传灯》,自此开悟,径回黄檗,后继席黄龙。宋哲宗元符三年卒,年七十六。赐号宝觉。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七、宋释惠洪《禅林僧宝传》卷二三有传。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一五二七
祖心(一○二五—— 一一○○),俗姓邬,或云姓郭,南雄州始兴(今广东始兴)人。本儒生,年十九出家,历访名师。入南昌黄龙山依临济宗大师慧南,终得其法。后继慧南主讲席十有二年,法门大兴。然性真率,不乐从事,五求解去,乃得谢事闲居,尝以「晦」名其堂,人称晦堂禅师。黄庭坚曾师事之。元符三年卒,年七十六,赐号宝觉大师。著有《宋镜会要》二卷(存)、《宝觉禅祖心禅师语录》一卷(存)。见《豫章文集》卷二四《黄龙心禅师塔铭》,《禅林僧宝传》卷二三。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三
禅师出于邬氏。
讳祖心。
南雄始兴人也。
少为书生有声。
年十九而目盲。
父母许以出家。
辄复见物。
乃往依龙山寺沙门惠全。
明年试经业。
而公独献诗。
得奏名。
剃发继住受业院。
不奉戒律。
且逢横逆。
于是弃之。
入丛林。
谒云峰悦禅师。
留止三年。
难其孤硬。
告悦将去。
悦曰。
必往依黄檗南公。
公至黄檗四年。
知有而机不发。
又辞而上云峰。
会悦谢世。
因就止石霜。
无所参决。
试阅传灯。
至僧问多福禅师曰。
如何是多福一丛竹。
福曰。
一茎两茎斜。
僧曰不会。
福曰。
三茎四茎曲。
此时顿觉亲见二师。
径归黄檗。
方展坐具。
南公曰。
子入吾室矣。
公亦踊跃自喜。
即应曰。
大事本来如是。
和尚何用教人看话下语。
百计搜寻。
南公曰。
若不令汝如此究寻。
到无用心处。
自见自肯。
吾即埋没汝也。
公从容游泳。
陆沉众中。
时时往决云门语句。
南公曰。
知是般事便休。
汝用许多工夫作么。
公曰。
不然。
但有纤疑在。
不到无学。
安能七纵八横。
天回地转哉。
南公肯之。
已而往翠岩真禅师。
真与语大奇之。
依止二年。
而真殁。
乃还黄檗。
南公使分座令接纳。
后来南公迁住黄龙。
公往谒。
泐潭月禅师。
月以经论精义入神。
闻诸方同列笑之。
以谓政不自歇去耳。
乃下乔木入幽谷乎。
公曰。
彼以有得之得。
护前遮后。
我以无学之学。
朝宗百川。
中以小疾医寓漳江。
转运判官夏倚公立。
雅意禅学。
见杨杰次公。
而叹曰。
吾至江西。
恨未识南公。
次公曰。
有心上座。
在漳江。
公能自屈。
不待见南也。
公立见公剧谈。
神思倾豁。
至论肇论会万物为自己者。
及情与无情共一体。
时有狗卧香卓下。
公以压尺击狗。
又击香卓曰。
狗有情即去。
香卓无情自住。
情与无情。
如何得成一体。
公立不能对。
公曰。
才入思惟。
便成剩法。
何曾会万物为自己哉。
又尝与僧论维摩曰。
三万二千师子宝座。
入毗耶小室。
何故不碍。
为是维摩所现神力耶。
为别假异术耶。
夫难信之法。
故现此瑞。
有能信者。
始知本来自有之物。
何故复令更信。
曰。
若无信入。
小必妨大。
虽然既有信法。
从何而起耶。
又作偈曰。
楼阁门前才敛念。
不须弹指早开。
扄善财一去无消息。
门外春来草自青。
其指法亲切。
方便妙密。
多类此。
南公入灭。
公继住持十有二年。
然性真率。
不乐从事于务。
五求解去。
乃得谢事闲居。
而学者益亲。
谢景温师直。
守潭州。
虚大沩以致公。
三辞不往。
又嘱江西转运判官彭汝砺器资。
请所以不赴长沙之意。
公曰。
愿见谢公。
不愿领大沩也。
马祖百丈已前。
无住持事。
道人相寻。
于空闲寂寞之滨而已。
其后虽有住持。
王臣尊礼。
为天人师。
今则不然。
挂名官府。
如有户藉之民。
直遣伍伯追呼之耳。
此岂可复为也。
师直闻之。
不敢以院事屈。
愿一见之。
公至长沙。
师直愿受法训。
公为举其纲。
其言光明广大。
如青天自日之易识。
其略曰。
三乘十二分教。
还同说食示人。
食味既因他说。
其食要在自己亲尝。
既自亲尝。
便能了知其味。
是甘是辛。
是咸是淡。
达磨西来。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亦复如是。
真性既因文字而显。
要在自己亲见。
若能亲见。
便能了知。
目前是真是妄。
是生是死。
既能了知。
真妄生死。
返观一切语言文字。
皆是表显之说。
都无实义。
如今不了。
病在甚处。
病在见闻觉知。
为不如实知。
真际所诣。
认此见闻觉知。
为自所见。
殊不知此见闻觉知。
皆因前尘而有分别。
若无前尘境界。
即此见闻觉知。
还同龟毛兔角。
并无所归。
师直闻所未闻。
又答韩侍郎宗古问曰。
承谕昔时开悟。
旷然无疑。
但无始已来习气。
未能顿尽。
然心外无剩法者。
不知烦恼习气是何物。
而欲尽之。
若起此心。
翻成认贼为子也。
从上以来。
但有言说。
乃至随病设药。
纵有烦恼习气。
但以如来知见治之。
皆是善权方便。
诱引之说。
若是定有习气可治。
却是心外有法。
而可尽之。
譬如灵龟曳尾于涂。
拂迹迹生。
可谓将心用心。
转见病深。
苟能明心。
心外无法。
法外无心。
心法既无。
更欲教谁顿尽耶。
公以生长极南。
少以宏法。
栖息山林。
方太平时代。
欲观光京师。
以饯馀年。
乃至京师。
驸马都尉王诜晋卿。
尽礼迎之。
庵于国门之外。
久之南还。
再游庐山。
彭器资之守九江。
公见之。
器资从容问公。
人临命终时。
有旨决乎。
公曰。
有之。
曰。
愿闻其说。
公曰。
待器资死即说。
器资起增敬曰。
此事须是和尚始得。
盖于四方公卿。
合则千里应之。
不合则数舍亦不往。
有偈曰。
不住唐朝寺。
闲为宋地僧。
生涯三事衲。
故旧一枝藤。
乞食随缘去。
逢山任意登。
相逢莫相笑。
不是岭南能。
可以想见公人物。
黄龙南公。
道貌德威。
极难亲附。
虽老于丛林者。
见之汗下。
公之造前。
意甚闲暇。
终日语笑。
师资相忘。
四十年间。
士大夫闻其风。
而开发者众矣。
惟其善巧无方。
普慈不间。
人未之见。
或慢谤。
承颜接辞。
无不服膺。
公既腊高。
益移庵深入。
栈绝学者。
又二十馀年。
以元符三年十一月十六日中夜而殁。
阅世七十有六。
坐五十有五夏。
赐号宝觉。
葬于 南公塔之东。
号双塔。
有得法上首。
惟清自有传。
赞曰。
公于南公圆寂之日。
作偈曰。
昔人去时是今日。
今日依前人不来。
今既不来昔不往。
白云流水空裴回。
谁云秤尺平。
直中还有曲。
谁云物理齐。
种麻还得粟。
可怜驰逐天下人。
六六元来三十六。
追玩南公曰。
随汝颠倒所欲。
南斗七北斗八之语。
此老为克家之子。
呜呼陨此伟人。
世间眼灭。
惟此未尝不心折。
读其陈迹。
尚若雨霁之夕。
望东南之月。
皎然万星之中。
忘其身在唾雾间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祖心。南雄始兴邬氏子。少为书生有声。年十九而目盲。父母许以出家。辄复见物。乃往依龙山寺惠全。明年试经业。独献诗。试官奇之。遂以合格闻。继住受业院。不奉戒律。且逢横逆。弃之谒云峰悦公。难其孤硬告行。峰曰。必往依黄檗南公。居黄檗四年。知有而机不发。又辞而上云峰。会峰谢世。因就止石霜。无所参决。后阅传灯。至僧问如何是多福一丛竹(云云)。此时顿觉。亲见二师。往归黄檗。方展坐具。南公曰。子入吾室矣。师踊跃自喜。即应曰。大事本来如是。和尚何用教人看话下语。百计搜寻。南公曰。若不令汝如此究寻。到无用心处。自见自肯。吾即埋没汝也。往见翠岩真。真与语大奇之。又见泐潭月。月以经论精义入神。闻诸方同列笑之。以为下乔入幽。师曰。彼以有得之得。护前遮后。我以无字之学。朝宗百川。初南公使分座。公迁化。师继其席。凡十有二年。法道大振。然性真率。不乐从事。五求解去。乃得谢事闲居。学者益亲。谢景温师直。守潭。虚大沩以致。三辞不往。又嘱江西转运判官彭汝砺器资。请所以不赴长沙之意。愿见谢公。不愿领大沩也。马祖百丈以前。无住持事。道人相寻于空山寂寞之滨而已。其后虽有住持。王臣尊礼。如天人师。今则挂名官府。若编户民直。遣五伯追呼之耳。岂可复为。师直闻之。不敢以院事屈。愿一见之。至长沙。师直愿受法训。为举其纲。师直闻所未闻。后一至京师。寻还庐岳。适器资守九江。问曰。人临命终时。有旨决乎。曰有。曰。愿闻其说。曰。待器资死即说。器资起增敬。曰。此事须是和尚始得。盖于四方公卿。合则千里应之。不合则数舍不往。南公道貌德威。极难亲附。虽老于丛林者。见之汗下。师直造前。意甚闲暇。终日语笑。师资相忘四十年间。士大夫闻其风。而开发者甚众。惟其善巧无方。普慈不间。人未见者。或慢谤。承颜接词。无不服膺。腊既高。益移庵。深入栈绝学者。又二十馀年。以元符三年冬殁。阅世七十有六。坐五十有五夏。赐号宝觉。葬于南公塔之东。号双塔云。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
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
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
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
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
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
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
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
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
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
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所附介谌撰《行状》,《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守卓诗,以《语录》中《偈颂》部分编为第一卷,散见书中者辑为第二卷。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应端(一○六九~一一二九),南昌(今属江西)人。
俗姓徐。
住潭州法轮寺。
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惟清禅师法嗣。
高宗建炎三年卒,年六十一。
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僧宝正续传》卷三有传。
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应端南昌徐氏子也。生而眉宇豁如形仪庄肃。幼厌尘秽少入空门。依郡之化度寺善月度为大僧。谒真净文机不谐。时灵源分座云居扣之。源稍加痛劄。端负己解。妙入经论乃援引马祖百丈机语及华严经旨相表酬答。灵源笑曰。汝举马祖百丈固错矣。而华严宗旨与个事喜没交涉。端愤然欲去。因辞揭帘。忽大悟汗流浃背。灵源见喜曰。子方识好恶矣。马祖百丈文殊普贤几为汝累。由是声誉四驰道钦七众。政和末太师张司成虚百丈。坚命开堂。举僧问大隋劫火洞然时这个坏也不坏话。遂曰。六合倾翻劈面来。暂披麻缕混尘埃。因风吹火浑閒事。引得游人不肯回。坏不坏随不随徒将闻见强针锥。太湖三万六千倾月在波心说向谁。
僧宝正续传·卷第三
禅师讳应端。南昌余氏子。依化度寺善月落发为大僧。初游庐山圆通。以般若夙熏。谈禅衮衮。老衲多敬异之。颇自以为至。及会宗叔僧智屿者折困之。俾令实参。繇是走归宗。依真净禅师。未几真净迁泐潭。而罗汉小南禅师道价鼎盛。往从之。俄而南公化去。师方锐意于道。遽失所从。闻老演大本灵源之道。欲见之。而未能决。即炷臂香。祷于像前。志三老之名而探之。得灵源。时灵源首众僧于云居。于是造焉。倾心奉事。虽咨参决择无间。而义象缠心。未能脱洒。灵源尝痛劄之。师必引援马祖百丈机缘及华严宗旨为表佐。灵源笑曰。马祖百丈固错矣。而华严宗旨与个事喜没交涉。师愤欲他往。因造室请辞。比至门。方揭帘。忽大悟。遍体汗下。灵源见而喜曰。是子识好恶矣。马祖百丈文殊普贤。几被汝带累也。自是投机契会。击节赏音。若合符契。迨死心禅师出世云岩。灵源遣二三子。往佐之。死心迅机逸辩。雷轰电扫。学者莫敢婴其锋。师为侍者。每当机不少让。至差别因缘洞下语句。靡不迎刃而解。死心抚爱之。异乎等辈。及灵源出世太平迁黄龙。师皆枉焉。去游京浙。历讲肆。学首楞严法界观圆觉肇论。尤邃于金刚般若。崇宁中。省亲南昌。厥父素诵此经。而未喻其旨。因以精义。直注经文之下。俾读之易晓。学者争传之。目为金刚直解。死心知之骂曰。我欲此子荷大法。今乃在三家村里。说义学邪。师闻而笑曰。以法报亲。庸何伤乎。显谟朱世英守临川。创昭默堂将迎致灵源。灵源辞以疾。举师代行。朱亦雅闻师名。虚明水以迟其来。师廉知谢曰。若以道相期则可。今尔乃世谛求我矣。请从此辞。世英钦叹不已。大观中。洪师。范伯履请任双岭。师宵遁他境。久之归云岩。首众分座。以法施学者。政和末。大师张司成请出世百丈嗣法灵源。僧问。如何是宾中宾。师云。芒鞋竹杖走红尘。问。如何是宾中主。师云。十字街头逢上祖。问。如何是主中宾。师云。御马金鞭混四民。问。如何是主中主。师云。金门谁敢抬眸觑。问。宾主既蒙师指示。向上宗乘事若何。师云。昨夜霜风刮地寒。老猿岭上啼残月。僧请益大随劫火洞然因缘。师以颂答曰。六合倾翻劈面来。暂披麻缕混尘埃。因风吹火浑闲事。引得游人不肯回。坏不坏。随不随。徒将闻见强针锥。太湖三万六千顷。月在波心说向谁。阅六年退居西庵。宣和中。枢密郭公三益帅豫章。与徐公师川合谋。欲师促席论道。以观音致请。师力辞。至三返。不得已。赴之。州人以二公之意。盛饰香舆铙鼓。江津候迎。师闻之。即由间道。入据丈室。而人舆知者。衲子翔集。至数千指。二公每过从。必以微言。相滞弥日。稍迁上蓝。建炎初。郭镇长沙。再迁南岳之法轮。三年六月十一日。檀越至。升座。食罢。会大众茶。客退。徐入方丈。令侍者遍告有众。吾且游矣。侍者承命。众未及至。师耸身趺坐。湛然而化。幻住六十有一。僧臈四十二。师性和易。以慈摄物。不事边幅。得乐说无碍辩才。每患学者不善致问。必自激以启疑。至会心处。亹亹多忘𥨊食。不畜馀赀。寺任一𢌿执事者。每得人则岁粗给。否则米盐屡空。人或以是少之。师曰。我之所任。佛祖任也。彼屑屑然锱铢是计。顾与流俗何异哉。后二年。门弟子奉灵骨舍利。塔于百丈之大雄峰。 赞曰。昔张司成师豫章。命秀峰出世泐潭。草堂开法黄龙。端公出世百丈。是三人盖一时众中巉巉露头角者也。及司成归见庙堂诸公。首言出补获三大士出世。或问。三大士谓谁。张以其名答之。厥后诸公求外补。必以南州为请。盖欲面见所谓三大士者。故徐郭二枢相。于百丈也眷眷如此。鸣呼贤者不出世。抑可谓无贤哉。盖知贤而后为贤。吾道滨兹叔世。释子不励行。外护不恤贤。世与道交相丧矣。悲夫。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应端,南昌徐氏子也。生而眉宇豁如,形仪整肃。幼厌尘秽,少入空门,依郡之化度寺善月度为大僧。谒真净文,机不谐。时灵源分座云居,扣之,源稍加砥砺,端自负已解妙入经论,乃援引马祖、百丈机语及《华严》经旨相为酬荅,源见之笑曰:“举马祖百丈固误矣,而《华严》宗旨与个事没交涉。”端愤然欲去,因辞,揭帘,忽大悟,汗流浃背。源见之,喜曰:“子方识好恶矣,马祖、百丈、文殊、普贤几为汝累。”由是,誉问四驰,道钦七众。政和末,太师张司成虚百丈,坚命开堂。举“僧问大隋,劫火洞然时,这个坏也不坏”话,遂曰:“六合倾翻劈面来,暂披麻缕混尘埃。因风吹火浑间事,引得游人不肯回,坏不坏,随不随,徒将闻见强针锥。太湖三万六千顷,月在波心说向谁。”

人物简介

中州集
孝锡,字仲纯,丰县人。
政和四年登科,调代州兵曹。
国朝兵入雁门州,将议以城降官属恇怯投死无所仲纯投床大鼾略不以为意帅府就注五台簿未几移疾去因家五台善治生亭榭场圃富于游观宾客日盈其门州境岁饥出家所藏粟万石赈贫乏多所全济乡人德之中年之后以家事付诸子放浪山水间诗酒自娱醉轩其自号也资禀简重喜怒不形于色弃官时年二十九至八十三乃终名士大夫为诗以吊者数十人先生长于尺牍所著鸡肋集丧乱以来止存律诗五卷而已今略载于此次冠卿韵云节物后先南北异人情冷暖古今同次赵献之韵云红缬退风花著子绿针浮水稻抽秧溪墅早春云久客交情谙冷暖衰年病骨识阴晴春日和德充云烟染绿丝迷别浦雨催红糁缀长条新诗云愁边日晷偏疑短梦里江乡未当归盘无兼味惭留客梦厌多岐不到乡赋雪云酒敌馀威翻索莫诗含幽思倍清新雨云岸涨鱼吹沫山空石转雷雪云舞风初学絮带雨不成花峰山寺云谷虚繁地籁境寂散天香云生古木千章秀山抱晴川一掌平怀士会云诗忙疏酒盏俸薄减厨烟感怀云玄晏暮年常抱病子山终日苦思归古诗尤有高趣恨不复见之矣(挽词今载于此掌饮令胥持国云山东夫子老河东谁与先生臭味同早岁遽辞名宦里百年常乐圣贤中醉轩风月千秋恨蜗室樽罍一梦空白玉楼成人不见空馀乡泪托东风 司经刘迎云百年陆陆变苍茫晚向山林得老苍孤干郁生陈柏树故基岿立鲁灵光谋生有道田园乐阅世无心寿命长何日车声过通德拜公一炷影前香 高平李仲略云早岁才猷著崎岖步世艰非嫌食周粟甘学抱吴关高义追东汉移文谢北山孤风激贪懦凛凛莫容攀平水毛麾云盖世清芬五十年直疑湖海水云仙不矜江夏无双誉便造南华第一篇松菊就荒堪笑晚莼鲈托兴果谁贤佳城郁郁高名在应与台山万古传 西京都转运使丹元子田彦皋云琳琅风月三千首㳺戏尘凡八十秋三径尚存元亮菊五湖空负子皮舟 王元老云夫子人之杰魁然道最纯乡闾连沛邑族系出虞宾清节冰壶莹孤标玉树新妙龄探桂窟雅志傲蒲轮事业传衣钵风流表搢绅斗南惟此老月旦复谁人忍死哭亡社偷安笑具臣斯文虽未丧吾道竟难伸彭泽不书宋东陵无负秦直从强健日收得自由身把臂言犹在回头迹已陈发书占贾鵩绝笔感商麟去矣骑箕尾嗟哉厄己辰终天从此别穷壤向谁亲堕椁逢王果留灯待沈彬彭殇俱逝水丘蹠共荒搸书带缘新垄笛声起旧邻绝弦双堕泪挂剑一伤神蒙树悲长夜山花作好春龟趺平木杪谁为写光尘 承旨党世杰云望西山以驰吊兮其下维德人抱明月以螭盘兮宁终屈而不伸天昏廓以四辟兮群飞纷其上翥将搏挐以并征兮惜冲风之落羽兰为佩兮桂为帷谁招余者兮余从与归青云岂难振迹兮顾揵结之不素玄豹自媚其文兮亦何嫌于隐雾诗书与友兮琴尊与㳺适意自安兮乐閒自休出吾馀以研桑兮犹足以比素封之侯惟清閒为秘福兮非有力能兼取虽神仙犹可畏兮曾莫乐于下土数与数相乘除兮常此夺而彼与陋岩栖之下槩兮心实往而迹藏出非徼而处非隐兮吾独蹈古人之所常随时委顺以终老兮噫先生为不亡)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慧古(?
~一一三六),号灵峰,舒州宿松(今属安徽)人。
俗姓项。
住舒州真乘寺,迁光孝、净光二刹。
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灵源惟清禅师法嗣。
高宗绍兴六年卒。
嘉泰普灯录》卷一○有传。
王忠植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0 【介绍】: 宋河东步佛山人。
太行山义士。
高宗绍兴九年,复石、代等十一州,授华州观察使、统制河东忠义军马、知代州。
改任建宁军承宣使、河东路经略安抚使。
金兵围庆阳,率部赴援,行至延安,为叛将赵惟清所执,械送金军右副元帅,不屈而死。
谥义节。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