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思慧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了心,住镇江金山寺。
为青原下十四世,雪峰妙湛思慧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智林。
姓坑氏。
上世番禺人。
既受具。
礼庆阇黎为师。
传秘密教。
正勤四十年。
不虚一日。
仁宗。
乐宗佛事。
择开宝寺西北隅。
增葺精舍。
韨除净场。
亲篆殿额。
像设庄严。
皆自内出。
赐名宝生院。
属师住持。
命主教门事。
赐号宣教大师。
天下僧籍。
为之统首。
师于陀罗尼门。
受持精密。
国有祈祷。
罔不获应。
内繇宫省。
以至宗室贵戚。
莫不厚为之礼。
道俗倾向。
搢绅景重。
张文定公安道。
潜心内典。
尝从师问梵学。
师为启发隐奥。
科指条畅。
张于言下了然。
益深敬事。
张又问曰。
羂索诸部。
坛场轨仪。
种种庄严。
不离世谛。
无上正等诸佛心印。
其用如何。
师云。
坛有多名。
空智为上。
一念净圆。
同法界性。
住无所住。
如空无依。
彼诚之至者。
犹可以动天地。
而感鬼神。
妙湛总持一相三昧。
具足神力。
岂思议所及。
佛以大事因缘故。
出现于世。
无有二法。
惟一乘道。
至于随缘立教。
应物利生。
百千法门。
等为妙用。
空智云者。
第一义谛也。
张致叹曰。
醍醐甘露。
闻所未闻。
吾固知师深得般若究竟法空相。
非但严净毗尼。
专精观行而已。
熙宁四年四月十二日。
起居如平尝。
忽作而曰。
吾报尽今夕耶。
暮而归寂。
徒众葬于开封县东原。
张公铭其石。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守惠。
兴化陈氏子。
七佛旻禅师之高足也。
住江州圆通院。
迁潭之大沩山。
师行门精密。
于物无忤。
法轮所至。
龙象倾赴。
政和中。
前后三入内廷说法。
徽宗闻之。
喜动颜色。
赐六字师号。
曰冲虚密印通慧。
法门焜耀极当时之盛。
故陈莹中。
作旻禅师语录序。
独云慧禅师能世其学。
而不及其他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明辩(一○八五~一一五七),号正堂,俗姓俞,湖州(今属浙江)人。
年十九事报本蕴禅师,圆颅受具。
后谒径山妙湛慧禅师等名宿,晚依清远。
住湖汌道场寺。
为南岳下十五世,龙门清远禅师法嗣。
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三。
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今录诗六十二首。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四
禅师讳明辨。吉安州俞氏之子。说法于郡之道场山。以正堂自号。据令端方。毫不苟贷。每缁素入山请法。必令先具香设拜佛眼远和尚。然后受谒。谒者悚然。有问。语默涉离微。如何通不犯。辨曰。横身三界外。独脱万机。前曰。秖如风穴道。长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百花香。又作么生。辨曰。说者个不唧𠺕汉作么。曰。嫩竹摇金风细细。百花铺地日迟迟。曰。你向甚么处见风穴。僧曰。耳里眼里绝萧洒。曰。料掉没交涉。又问。如何是佛。辨曰。无柴烧猛火。如何是法。曰。贫做富装裹如何是。僧曰。卖扇老婆手遮日。如何是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曰。古墓毒蛇头带角。如何是一喝如踞地狮子。曰。虚空笑点头。如何是一喝如探竿影草。曰。石人拍手笑呵呵。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曰。布袋里猪头。如何是向上事。曰。锯解秤锤。如何是和尚栗棘蓬。曰。不答此话。曰。为甚么不答。辨大笑曰。吞不进。吐不出。辨机要精悍。每经旬掩室。即近侍罕得见进。然其章训痛绝。名根不把玩不暴用。故及门皆三二十载。韬神晦颖。诸方有盛名者。率闻而钦畏之。暮年上堂云。猛虎口边拾得。毒蛇头上安排。更不钉桩摇橹。回头别有生涯。婆子被我勘破了。大悲院里有村斋。又上堂。以杖左卓云。三十二相无此相。右卓云。八十种好无此好。僧繇一笔。画成志公。露出草稿。又卓杖顾众曰。莫懊恼。直下承当休更讨。下座。归方丈。跏趺而化。火后得舍利。塔于仙人山。雪堂。见辨达磨赞乃叹曰。当今满目珠玑。慰我白首。独有此耳。其词曰。升元阁前懡㦬。洛阳峰畔乖张。皮髓传成话𣠽。只履无处埋藏。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赞曰。辨公初至少林。览立雪遗迹。乃至陨涕。及出世。必指人知其得法源委。昧者往往以世谛失之。盖择乳在鹅王也。当时佛眼门下。作略逸群。独于辨公。俱嗟不及。呜呼熠熠赤帜。皎皎白眉。千秋节合。其揆一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道昌(一○八九~一一七一),号月堂,又号佛行,俗姓吴。
霅之宝溪(今浙江吴兴)人。
年十三祝发,逾二年谒妙湛于道场寺,悟彻。
于是以遍参为志,游淮楚湖湘间,依长灵卓、保宁玑、圆悟勤诸大宗师。
年二十三归省妙湛于净慈寺,俾掌藏为众说法。
又补穹窿瑞光,迁育王。
高宗建炎中退席。
绍兴初居间中大吉,徙秀峰龟山,移金陵蒋山,奉旨擢径山灵隐。
三十一年(一一六一),退藏灵泉。
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四),主临安府净慈寺。
七年卒,年八十三。
为青原下十四世,雪峰妙湛思慧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释道昌诗,据《嘉泰普灯录》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三九八四
道昌(一○九○——一一七一),俗姓吴,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
幼礼澄公为师,十三受戒。
后师湖州道场妙湛大师,遂嗣其法。
历主何山、瑞光、育王、蒋山、径山、灵隐诸道场,赐号佛行大师。
稍倦应接,告老退隐,自号月堂。
后出主净慈。
乾道七年卒,年八十二。
见曹勋《松隐集》卷三五《净慈道昌禅师塔铭》,《补续高僧传》卷一○等。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昌。
号月堂。
湖州宝溪吴氏子。
得法于雪峰慧和尚
所至以行道为己任。
不发化主。
不事登谒。
每岁食指随常住所得用之。
衲子有志。
充化导者多却之。
有以佛令比丘持钵资养为言者。
师曰。
我佛在日犹可恐。
今为之必有好利者。
而至于自鬻也。
径山净慈育王。
皆师说法处。
而曲高和寡。
法嗣无闻。
或谓和尚行道经年。
门下未闻。
有弟子得不辜妙湛乎。
师不对。
他日再言之。
师曰。
子不闻。
昔人种瓜。
而爱甚者。
盛夏之日方中而灌之。
瓜不旋踵而淤败。
何也。
其爱之非不勤。
然灌之不以时。
适所以败之也。
诸方老宿。
提挈衲子不观其道业内充。
才器宏远。
止欲速其为人逮。
审其道德则淫污。
察其言行则乖戾。
谓其公正则邪佞。
得非爱之过其分乎。
是正犹日中之灌瓜。
予深恐识者笑。
故不为也。
后有同乡僧名悟者。
称得师道。
住杭之五云山。
略展规模。
然亦终不振。
师每念丛林下衰。
纲纪大坏。
皆繇为师者不统之以道。
故使在下者。
得以非义乘之玩习。
既久。
遂谓当然不知其悖。
故师行事发言。
终其身不妄。
盖于时事。
深感于中。
为后学法有不得不然者耳。
名闻于朝。
赐号曰佛行。
后无疾而化。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道昌,字月堂。
姓吴氏,归安人。
幼投鹿苑,礼澄公为师。
年十三,祝发受具,坚持净节,不异成人,踰年行脚,不禅 寒暑,寻访耆宿,究取上乘。
妙湛佳(住)湖州道场,声誉甚盛。
昌往谒之,一日问妙湛曰:“不起一念,时还有过也。
”无妙湛曰:“须弥山尔,作么生会。
”昌于言下领略,自是机峰捷出,有辩无碍。
罢参归霅川,土人莫倚,施米、麦、豆六百斛,恳之主何山。
左丞叶公寄栖卞山,与昌甚契,每鱼鼓相从,伊蒲共僎,为方外忘形之交,继主平江瑞光,移穹窿,又迁四明居育王山,皆创成法席,一新寺宇。
先是,妙湛住净慈,有大通所传云门大师摩衲已八代相授,至是妙湛对雪峰,大众以此衣授昌,众谓不失其宗,人以为荣。
叶公帅建康,时蒋山新经戎烬,屋仅数椽,叶公奏请昌住此山,不数年楼阁化城,若自天降,宝祖规制,尽复旧观。
翠华驻临安,灵隐方丈虚席,诏补其处。
时丞相汤公,慕昌践履笃实,德腊俱高,欲以激昂。
有众为奏,授“佛行大师”之号。
时年已七十馀矣,乃以耄辞,选林泉幽胜为出尘之所,退居其间。
因以“月堂”号所居,杜门谢客,以娱晚景。
会净慈阙主,十方衲子恳府帅王公入山敦请,昌不得已,乃承命复出。
辛卯岁正月,忽击鼓辞众,远近咸集,无不泣留。
侍者宗本求语,昌曰:“吾平生拈古颂古,其语已多,尚何言哉。
”端然而化,年八十有二,僧腊六十九,葬于寺之东隅,松隐曹勋为之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了一(一○九二~一一五五),号照堂,俗姓徐,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
年十四于大云寺出家。
年十六,从广寿梵光法师习天台教。
后师从妙湛思慧禅师
游方遍谒耆宿。
后住石泉寺,改圣泉寺,又被知福州叶梦得迎至黄檗道场。
继归卧雪峰故庐。
又出住云门,迁法石,返西湖雪峰庵。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诏住径山能仁禅院,次年卒,年六十四。
为青原下十四世,雪峰妙湛思慧禅师法嗣。
事见《鸿庆居士集》卷三二《径山照堂一公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有传。
今录诗二十首。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了一。
号炤堂。
奉化徐氏子。
方童幼时。
遇群儿嬉戏。
隅坐傍不语。
闻梵呗则跃起。
喜动颜色。
其父曰。
儿如此。
当令事佛。
年十四。
祝发大云寺。
十六受经数万言。
习穷昼夜不息已。
乃叹曰。
如来最上乘。
无挟而径造者也。
事糟粕何庸。
即入京。
从相国寺妙湛慧公
游数年。
尽其学为高弟。
复下汴。
绝淮。
经吴中浮浙。
上天台。
入雪峰。
遍见诸耆宿。
表里洞然。
中无疑者。
妙湛来莅黄檗。
师自雪峰至。
学成行尊。
众推为上首。
师姿相奇庞。
寡言笑。
危坐一榻。
渊然如古井冰。
有来叩者。
云涌泉落。
愈出而愈无穷。
性介特。
务自阔远。
不交人事。
将诣雪峰。
朝议大夫曾恬。
与师厚善。
属师致书。
抵福帅大资张公守。
师意其为己。
纳笥中弗出。
久之。
石泉虚席。
公曰。
黄檗上首故自强。
即日移书。
遣骑迎师。
师谢不愿。
使者至五反而后受。
他日公过师。
师出恬书。
且致不即发之意。
公喜曰。
韫椟之珍。
深藏而不市。
吾与师。
宾主无愧矣。
居三岁。
改莅圣泉。
会左丞叶梦得来守福。
曰。
黄檗古道场。
今世名缁。
孰逾一公者。
饬使者具书币以迎师。
至阖境。
缁素奔走出迎。
欢呼踊跃。
声振山谷。
盖师自石泉出世。
更三大刹。
积十五年。
演唱真乘。
启悟后学。
人人向道。
以师为归。
已而后。
将至稍通饷谢易置诸禅师。
一夕舍去。
归卧雪峰故庐。
泉南守叶庭圭。
乐道之士也。
延之云门。
再迁法石。
庭圭代还。
师亦反西湖雪峰庵。
妙湛所栖。
闭门终日。
人莫见其面。
若将终焉。
俄被旨住径山。
绍兴二十四年也。
径山。
无一垄之地可耕。
而学众数千指。
师入据丈室。
檀施大集。
不求而办。
山有芝岩方丈遗址。
师尝指其处。
谓其徒曰。
吾将筑室居焉。
初不省所谓。
明年三月示微疾。
退处明月堂。
唱箧中衣。
供佛饭僧。
翼日黎明。
索笔书伽陀。
趺坐而逝。
寿六十四。
僧腊五十。
即芝岩塔其全身。
乃喻筑室所云以此。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嗣宗(?
~一一五三),号闻庵,俗姓陈,徽城(今安徽歙县)人。
幼业经圆具,冠依妙湛慧禅师
后谒宏智正觉禅师,蒙印可。
出住普照,徙善权、翠岩,迁庆元府雪窦寺。
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卒。
为青原下十四世,天童正觉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今录诗三十二首。
全宋文·卷三九八○
嗣宗(一○八五——一一五三),号闻庵,时称宗白头,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俗姓陈氏。受业水西寺,试经得度。年二十游方,参径山睿,深见器重。江浙、庐皖、荆楚、湘汉,凡庵居屏处,禅林所称者,辄造而问之,得大洪山宏智正觉禅师印可。后从觉于泗州普照寺,建炎初觉去,遂代之。寻住常州善权等寺。绍兴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九。见《罗鄂州小集》卷六《宗白头嗣宗传》,《嘉泰普灯录》卷一三,《新安志》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1—1203 【介绍】: 宋僧。临江军新喻人,俗姓彭。幼失怙恃,年二十一出家于本郡光化寺,又云游江南诸地宝寺求法。孝宗淳熙三年,诏居临安灵隐。召对论佛法,称旨,留宿内观堂,赐号佛照,因进《宗门直指》一篇。宁宗庆元元年,归老东庵。嘉泰间别众书偈,坐寂而逝。谥普惠宗觉禅师。
全宋诗
释德光(一一二一~一二○三),号拙庵,赐号佛照,俗姓彭,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年十五,依本郡东山光化寺吉禅师落发。高宗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大慧宗杲禅师南迁,望见而慕之。后二年,谒月庵果、应庵华、百丈震等,终不自肯。二十六年,闻宗杲住阿育王山,依之而大彻。杲归径山,光奉事益虔。杲入寂,光分座仰山。后住鸿福、光孝二寺。孝宗多次召对。淳熙七年(一一八○),归老育王广利寺。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径山。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还育王。嘉定三年卒,年八十三,谥普慧宗觉大禅师。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宗杲禅师法嗣。有《语录》传世,见《续藏经》所收《古尊宿语录》卷四八《佛照禅师奏对录》、《续古尊宿语要》卷五《佛照光和尚语》。《五灯会元》卷二○、《补续高僧传》卷一○、《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今录诗三十七首。
全宋文·卷四八七六
德光(一一二一——一二○三),号拙庵,俗姓彭,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少敏悟好学,成年始出家,遍访名师,得大彻悟,名公贵卿多从之游。孝宗皇帝雅闻其名,淳熙三年召住灵隐寺,应对称旨,赐号佛照禅师。丐閒山林,处以育王,绍熙中改莅径山。嘉泰三年坐化,年八十三,赐谥普慧宗觉大禅师。见周必大《文忠集》卷八○《圆鉴塔铭》。
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德光赐号佛照。临江军彭氏子也。志学之年即依本郡光化寺吉和尚薙发受具。一日入室吉问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甚么光。罔措通夕不寐。次日复登方丈请曰。昨蒙和尚垂问。既不是心不是佛又不是物毕竟是甚么。望乞慈悲指示。吉乃震威喝曰。这沙弥更要我与你下注脚在。拈棒劈脊打出。于是有省。次谒月庵杲应庵华百丈震。皆无所入。适大慧奉旨住明州阿育王。四海英才鳞集。光亦造焉入室。大慧举竹篦问曰。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不得下语不得无语。光拟对。大慧便棒。光豁然大悟。从前所得到此瓦解冰消。侍久之宋孝宗慕光道价降诏命住灵隐。一日召问对答称旨。留宿内观堂。后示寂。塔全身于东庵。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德光。
临江彭氏子。
彭氏故旧族。
母袁。
梦异僧入室。
惊窹而娠。
既生。
其祖曰。
吾家世积德。
此子必光吾门。
因是命名。
九岁值寇扰。
辟地于袁之木平寺。
有妙应大师伯华善相曰。
是子。
伏犀贯顶。
出家必作法门梁栋。
俄失恃怙归伯氏。
年二十一。
闻人诵金刚经。
有省。
自伯母曰。
适闻诵经。
身心欢喜。
世间万事。
真如幻梦。
儿愿出家。
即散家赀与其族。
诣光化院足庵老宿薙落。
足庵携之入闽。
语师曰。
是行。
为子择所依。
东禅月庵果公。
具衲僧眼。
子依之。
时复有吾足矣。
见月庵。
机语相契。
是时老宿。
多集闽中。
妙湛佛心圆觉。
望重丛林。
师无不参叩。
遍历五十馀员善知识。
最后见大惠于育王。
为举竹篦话。
师儗对。
痛棒随之。
遂大悟。
从前所得。
为之冰释。
惠曰。
尔这回始彻也。
说偈以顶相付之。
随过蒋山。
谒应庵。
庵称赏不已。
谓人曰。
光兄插翅虎。
吾当避之。
乾道丁亥。
住台之鸿福。
徙光孝。
台守李侍郎浩。
延之也。
孝宗。
雅闻师名。
淳熙三年。
被旨住灵隐。
入对选德殿。
问佛法大意曰。
朕心佛心。
是同是别。
对曰。
直下无第二人。
曰。
如是则佛即是心。
心即是佛耶。
对曰。
成一切性即心。
离一切相即佛。
又问。
释迦雪山六年所成何事。
对曰。
将谓陛下忘却。
上悦。
赐号佛照禅师。
自是召见无虚岁。
至留内观堂。
五宿而出。
恩遇异常。
绍熙改元。
孝宗御重华宫。
称寿皇。
而径山命下。
师力辞。
寿皇曰。
欲频相见耳。
何以辞为。
庆元初。
请老许归育王。
师之在内观堂也。
上时乘小辇过堂。
至则促席而坐。
或曳袂而行。
欢如平生。
宣赐金玉器用缯䌽。
计缗三万馀。
及王臣长者所施。
悉以置育王赡众之田。
国史陆游。
详记其事。
自创数椽。
曰东庵。
掩关自娱。
以休世焉。
以嘉泰癸亥三月。
告众曰吾世缘将尽。
未几问左右曰。
今日月半耶。
对曰然。
即索纸作遗书。
与平昔所厚者。
集众叙别。
皆法门之旨要。
无半语及他事。
索浴更衣。
大书云。
八十三年。
弥天罪过。
末后殷勤。
尽情说破。
泊然而逝。
弟子塔全身于庵后。
僧腊六十。
谥普慧宗觉大禅师。
塔曰圆鉴。
明河曰。
南渡后宗师。
唯妙喜老子。
得人为多。
开堂说法。
显然为天人师者。
不下数十人。
然皆不数传寂寂矣。
能使道脉长永。
枝叶繁茂。
不忝师门传受。
唯师一人而已。
古称妙喜。
能大圆悟之门。
愚谓。
妙喜之得师。
犹圆悟之得妙喜。
续灯举妙喜之嗣。
契悟广大者。
九人。
师不与焉。
已失其鉴。
至谓弟子之超卓者。
又蚤世不使久开法。
俾法嗣广布。
然则师岂非超卓。
而夭者耶。
噫。
所谓瞋目而不见泰山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德光,赐号佛照,临江彭氏子也。志学之年,即依郡之光化吉薙发,受具。一日,入室,吉问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甚么?”光罔措,通夕不寐。次日复登方丈,请曰:“昨蒙垂问,既不是心不是佛,又不是物,毕竟是甚么,望乞慈悲指示。”吉乃震威喝曰:“这沙弥更要我与你下注脚!”拈棒劈脊一击。于是有省。次谒月庵杲、应庵华、百丈震皆无所入,适大慧住明州阿育王,四海英才鳞集,光亦造焉。入室,大慧举竹篦问曰:“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不得下语,不得无语!”光拟对,大慧便棒,光豁然大悟,从前所得到此瓦解冰消。侍久之。宋孝宗慕光道价,降诏命住灵隐,一日召问,对答称旨,留宿内观堂。后示寂,塔于东庵。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五
读彻,字苍雪,呈贡人,本姓赵。长洲中峰僧。有《南来堂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苍雪,呈贡人。居苏州楞伽中峰有南来堂槁
人物简介
苍雪(一五八九—一六五七),名读彻,初字见晓,后更名苍雪,号南来。云南呈贡人,童年随父祝发于昆明妙湛寺,曾主持虞山中峰寺,与钱谦益、吴伟业等交往。有《南来草堂诗集》。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释读彻,字苍雪,初字见晓。
姓赵氏,云南呈贡人。
生性敏捷,慧悟天成。
童年随父,舍身昆明妙湛,复游鸡足,为寂光水月侍者,讲诵之馀,研穷义谛,文词泉涌,辩者莫当。
年二十五,发志行脚,一笠飘然,遍览名胜,遂达吴门,嗣法一雨。
会明季丧乱,天下多故,不遑宁处,彻独晏然。
更启法会,欲以慈祥化彼杀机,及居中峰,继主讲席,道风郁鬯,声闻南北。
复兴支公道场,海内宗之。
又以禅暇,与眉叟、玄宰、牧斋、梅村诸公往复酬唱,诗名藉甚。
生平著述颇富,笔迹尤珍。
晚岁讲《楞严》于宝华山,手编未终,踞坐而逝。
书有《遗诫十章词》曰:“无端讲席应宝华,老病人扶上小车。
南国远钟萧帝寺,东阳古井志公家。
苍茫不尽江边苇,狼藉空馀台畔花。
一自云光登说后,独怜沽酒送烟霞。
”“南朝帝业几经衰,碧眼无人辨劫灰。
山抱玉泉荒寺在,峰标金地大僧来。
针锋一拨山河转,枣叶重移殿阁开。
衣钵相仍谁继武,法筵龙象见宏才。
”“闭门莫怪老山僧,打睡从来接上乘。
十日庖羹咽未下,千人讲席病犹登。
鼓将风力声难转,散入烟霞气不胜。
如是我闻知未及,奉行倍受已先膺。
”“最初方便请开经,末后圆通择性灵。
我自无心聊为说,谁人有耳不能听。
蘸乾海墨收佳句,缩小江山入净瓶。
珍重莫教莲社冷,天涯诸子各飘零。
”“到岸乘风实快哉,亲迎遗像几还回。
香花夹道群情肃,幡盖摩空宿雨开。
人化双虹天上去,泉飞百道树头来。
俨然未散灵山会,想望荆溪入五台。
”“庆喜惯啼抛止叶,饮光解笑示拈花。
而今哭笑俱非是,何啻宗乘辩正邪。
试问此槌曾白否,可怜双眼果青耶。
刹竿倒却门前久,大厦将倾赖木叉。
”“囊虫漉水细微事,粒米同餐展钵巾。
鸡足传衣犹在定,鹅头开戒遍分身。
乡音莫辨难兄弟,老景无多惜主宾。
博取大千凭手掌,陶家游戏转双轮。
”“多闻误堕示儿曹,作饭蒸砂事枉劳。
欲漏未除习漏重,爱根不断命根牢。
无心淫女能成佛,叉手屠儿早放刀。
道眼沧桑何足问,云霄万里一鸿毛。
”“昼长无暑夜无蚊,帷幔虚牵掷扇巾。
好与时人谈笑语,任留知已诉辛勤。
难辞铩羽投林鸟,强作无心出岫云。
一自金经读破久,奈何泄漏尽东君。
”“毛端五色障开经,劳久狂花净眼停。
刁斗更声催𠪾历,明量烟火散荧荧。
交光摄入川源影,纲相盘回楼阁形。
何物无情头解点,也须说与众山听。
”又《中峰喜逢白公,夜集法公方丈》云:“久别几于消息断,重逢犹记道途间。
两山相忆秋同老,一夜刚随雨到山。
故旧何人堪共话,林峦有主暂投閒。
乱流落叶声兼下,听尽寒岩水抱关。
”又《法公招游狼山,登大观楼》云:“海上危楼壮大观,烟波无尽此凭栏。
江南一水横衣带,天外三山落弹丸。
潮色不来风势紧,客心欲渡浪声寒。
高明胜会知何日,回首斜阳几度看。
”又《解制送恒生还山》云:“满堂瓢笠忽天涯,云水茫茫去路赊。
同坐那知君是客,送行翻觉我无家。
九秋露冷芙蓉色,一夜风吹芦荻花。
最是不堪回首处,夕阳江影片帆斜。
”又《铁桥》云:“自堕黄尘每慨然,故乡卿相我无缘。
眼前见画思鸡足,梦里寻家渡铁莲。
苗庶尚潜诸葛洞,儒臣不去小西天。
料应难得今生见,先过此桥五十年。
”又《送唐大来还滇》云:“小艇难禁五两风,鸡山有路几时通。
殷勤为我传乡信,结个茅团在雪中。
”《送元白之燕》云:“一带燕山色,常时入梦间。
平生未到处,今日逢君还。
客路无时尽,秋心不自閒。
塞鸿牵别思,早已出江关。
”《挂瓢》云:“抱膝向空坐,偶然同许由。
一瓢还似累,何物更须留。
涧响悬孤影,风翻入夜秋。
几时从空出,犹见在枝头。
”《送朗癯入匡山》云:“独向匡庐去,安禅弟几重。
九江黄叶寺,五老白云峰。
落日眠苍兕,飞泉挂玉龙。
到时应为我,致意虎溪松。
”《别吴中诸子》云:“相看了无意,临歧还黯然。
回看吴苑树,独上秣陵船。
春老还山路,江昏欲雨天。
白鸥颇怪我,聚散缘波前。
”其所著书,有《法华珠髻》,并同丽府木公参补《华严海印忏仪》四十二卷在藏。
闻所传诗文,散佚颇多,有《南来堂集》刋入《云南丛书》中。
王渔洋评“当代释子诗,以苍雪为第一”。
卒葬中峰,牧齐为撰塔铭。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五
胡慎容,字玉亭,号卧云,大兴人。慎仪妹,诸生冯烜室。有《红鹤山庄诗钞》。
闺秀词钞·卷五
字观止,号卧云,又号玉亭,山阴人,天游妹,慎仪从妹,会稽冯坦室。有《红鹤山庄集》。
两浙輶轩录
蒋士铨《红鹤山庄诗序略》曰:“夫人本山阴产,随其祖迁直隶,遂为大兴人。早孤负夙慧,方六七岁即能信口为韵语,稍长,姑父宝言先生授以书,一过成诵,乃自购经传古人读之,既而复取宋人诗涵咏之,心有所得。于时,祖官于粤,遂以夫人缔姻冯氏,旧亦山阴人,官粤者也。夫人从两家宦游,历览名山大川,俯仰凭吊,所作遂多,随手散佚。时而风雨一灯,拥残书数十卷,刻苦如书生,每对江山清远,依依系恋,低徊不能去。”
冷香山馆诗词集
调《满江红·题山阴女史胡卧云红鹤山庄诗后》云“吾本恨人,争禁得、愁人言恨。三十载、谪堕红埃,青天难问。顾影自怜情黯淡,知名不觉心亲近。叹人生、离合亦寻常,皆由分。 真不与,前人逊。岂特是,今时俊。看一编珠玉,一分风韵。联璧况生佳姊妹,高才忍使埋声闻。拟他年,淑媛补新编,千秋论。”原注云“集中《秋柳诗》有‘也是人间一恨苗’之句。”
随园诗话
蒋苕生序玉亭女史之诗曰“《离》象文明,而备位乎内,女子之有文章,盖自天定之。玉亭嫁冯氏,所天非解此者,遂一旦焚弃之。然其韵语已流播人间,有《红鹤山庄诗》行世。其女采齐、仲景,亦皆能诗,俱不得志。玉亭尤郁郁,未四旬没矣。苕生尝诵《菩萨蛮》一词云云。”可想见其概矣。
越风
红鹤与同怀姊慎淑(字景素)、堂姊慎仪(字采齐),俱负隽才,称胡氏三才女。
红鹤夫亡后以贫,同姊采齐游岭南,郁郁死,无子,有一女,即思慧
凫亭诗话
予当戊寅己卯在岭南,曾见红鹤年仅四十,并晤其夫冯坦,年小于胡,是时思慧十二龄。
今观《越风》所载,谓夫亡后,始同姊游岭南,误矣。
予女蕴素聪颖早亡,心甚痛之,有《秋灯夜读》遗照一幅,尝携行笈中,海内名流题咏颇多,红鹤亦有句云“十五盈盈掌上珍,便教烟化入埃尘。
香消绣絮馀残线,月冷瑶阶认旧身。
秋院无声缃帙掩,银缸有影玉钗新。
分明萼绿云英侣。
忍话神仙谪后因。”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