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宝印

相关人物:共 26 位
共 2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有慧绰者。
山阴陆氏子。
当以荫得官辞之。
从师(别峰印禅师传)祝发。
得记莂。
遁迹岩岫。
终身不出。
师既示寂。
上为敕有司。
定谥曰慈辩。
塔曰智光。
庵曰别峰。
极方外之宠。
师说法数十年。
所至门人。
集为语录。
晚际遇寿皇。
被宸翰咨询法要。
皆对使者具奏。
别具行世。
此不悉著。
释从谏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八○八
从谏(一○三五——一一○九),俗姓毛,处州松阳(今浙江遂昌)人。十九试法华得度,尝谒辩才、大通。熙宁中讲于明庆,元丰中居寿圣、南屏,元祐中至上竺,赐号慈辩。大观二年归寿圣,三年卒,年七十五。见《补续高僧传》卷二,《释氏疑年录》卷七。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从谏。生处之松阳毛氏。幼见佛经。辄能自诵。父曰。再来人也。十九试法华得度。谒辩才。夙夜听习。复依南屏于金山。问辩如流。南屏叹曰。吾道。由子而行矣。熙宁中。讲于明庆。徒众日蕃。乃迁净住。元丰初。处人建寿圣迎居之。越三年。辩才主南屏。自以年老。致师首众。遂举以自代。元祐五年。上竺虚席。嘱郡守。蒲宗孟曰。灵感胜迹。非从谏不可。郡用其说。复为奏赐慈辩之号。大观二年。辞归寿圣。门学车溪普明等十人。诣师省候。师曰。诸子远至。后会无期。老僧不如乘兴便行。遂升座说法。书偈而逝。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梵臻)弟子从谏者,松阳毛氏子,幼见佛经,辄能自诵,父曰再来人也。
年十九试《法华经》得度,即谒上竺辨才,夙夜听习。
复往依南屏于金山,问辨如流,南屏叹曰:“吾道繇子而行也。
”熙宁中,讲于明庆,徒众日蕃,乃迁净住。
元丰初,处人建寿圣迎居之,越三年主南屏,臻以年老,屈谏首众,未几,举以自代。
元祐五年,上竺虚席,辨才属郡守蒲宗孟曰:“灵感胜迹,非从谏不能当。
”郡用其说,复为奏,赐“慈辨”之号。
义天僧统,自高丽来求法,郡以谏应命,乃求铝拂传衣,即诣智者塔誓之曰:“已传慈辨法师教观,还国流通,乞赐冥护。
”既归,乃建刹立像,尊为始祖。
大观二年,辞归寿圣,学子普明等十人诣室省候,谏曰:“诸子远至,后会无期,老僧不如乘兴便行。
”遂沐浴更衣,升座说法,书偈安坐而逝。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八○
齐玉(?——一一二七),号觉慧,霅川(今浙江湖州)人,俗姓莫。早年入佛门,屡参明师,住苕溪宝藏寺,每岁终大兴净业之社。迁横山,立丈六像,率道俗修行。宣和六年,移主馀杭天竺寺。建炎元年卒,谥曰妙辨。著有《普贤行法经疏》等。见《补续高僧传》卷二,《新续高僧传四集》卷四二。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齐玉者。霅川人。尚书莫公支子也。早亲释学。日记数千言。屡参明师。一日赴僧次逊辞之。或问其故。答曰。诚不欲五千之利。而丧一日之功。居苕溪宝藏。每于岁终。大兴净业之社。迁横山。立丈六像。率道俗修行。中夜告众曰。我辈未念佛时。心随尘境。作诸不善。犯一吉罗。尚受九百千岁地狱之苦。况犯篇聚重罪乎。今若念佛。则可一念能灭八十一劫生死之罪。况又父母生我。令我出家。理当度脱以报重恩。今若破戒坠陷。则父母岂不失望。大众闻之。无不倾诚忏悔。举身自扑。至损额失声者。尝中夜。顶像行道。偶一僧失规。责之曰。汝无知。乃畜生耳。已而悔曰。彼虽不肖。骂为畜生。有玷三宝。自是三年。对佛悔过。岁大旱。井竭。师运密祷。梦水出西坡。旦掘之。清流涌出。因名梦泉。二师同。建炎元年迁化。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齐玉,号觉慧。
姓莫氏,霅川人。
家世显宦,独弃俗荣。
蚤亲释学,日记数千言。
始参祥符神智,后依慧辨。
一日赴僧次,有施予者,辞逊之,或问故答,曰:“诚不欲以五千之利,而丧一日之功。
慈辨得通相三关之旨,秘不授人。
齐玉屡叩之不已,乃于密室跪炉以授。
初出居苕溪宝藏,每于岁终,大兴净社,迁横山立丈六像,率众薰修,中夜告众曰:“我辈未念佛,时心随尘境,作诸不善,犯一吉罗尚受九百千岁地狱之苦,况犯篇聚重罪乎?
今若念佛,则可一念能减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况又父母生我,令我出家,理当度脱,以报重恩。
今若破戒坠陷,父母有知,岂不失望?
”大众闻之无不倾诚忏悔,举身自扑至损额失声者。
宣和六年,迁居上竺,先是慈辨之去,继之者或不振,学徒谋曰:“得玉公乃兴。
”郡守翁彦国闻之,乃具礼以迎,讲道敷化,不异慈辨
尝中夜顶像行道,一僧失规责之,曰:“汝无知,乃畜生耳。
”已而悔曰:“彼虽不肖,诋为畜生,有玷三宝。
”自是三年,对佛悔过。
建炎元年秋,谓弟子修慧密印曰:“吾床前夕宝塔现。
”慧曰:“流通《法华》之瑞證也。
”玉曰:“所愿见阿弥陀佛耳。
”即集众念佛。
顷之,举首加敬曰:“佛已来接也。
”端坐合掌而化,葬于山西草堂之侧,谥“妙辨”,塔曰“慧寂”。
所著《普贤行法经疏》及自释《祖源记》、《无量经疏杂诸记》、《安般守尊法门》、《尊胜忏法》诸集。
释应如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应如,姓胡氏,浦江人。
幼默记多闻,尤善《持论》,来学上竺,慈辨深器之。
尝往灵山访同志,出六能义反覆辨诘,彼义堕负,应如即揭竿系帛,因谓之曰:“西竺破敌则竖胜幡,道场埄魔亦表胜相,今法战既胜,当揭一竿。
”人畏其烈,目之虎子。
慈辨得南屏通相三观之旨,秘不授人,玉慧觉祈请尤力,许子夜为密说。
应如知之,陟挮揭瓦,伏身窃听,飞雪翻空,背若被铠。
旦白慈辨曰:“我于通相三关,若有冥授,即录其言,以示一众。
慈辨怒曰:“应如盗法!
”绍圣初,主越之圆通,尝因讲散,谓待者曰:“今日东风吹教法过浙西去,使眼中有耳者得以有闻。
”绍兴三年,迁上竺,兀术焚荡之馀,唯存藏室,有劝其营建者,则曰:“我但流通大法耳,他日自有兴造者。
”尝以偈示人曰:“吾传知者,一性之宗。
三千实相,妙空假中。
一念法界,生佛体同。
凡圣一如,善恶理融。
毗卢身上,湛若虚空。
达斯旨者,法法圆通。
左之右之,受用无穷。
”释家称如虎者三人,神照本如,四明道如,与应如而三也。
一夕,别大众,归寝而终,塔于寺西北隅,有教义名《指难集》。
弟子崇先、怀志、白莲、慧仙皆足世其业。
释择卿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择卿。
天台人。
天资聪敏。
博学强记。
受教于上竺慈辩
尝曰。
四明旨意。
吾已得之。
惟起教观。
信之未及。
然不敢不信也。
初主车溪寿圣。
未尝屈节豪贵。
徒众三百。
施者自至。
年三十。
后即废卷禅坐。
每遇讲演。
但令侍者日供讲帙。
辩说如流。
听者说服慧解。
昙应领徒至车溪。
值说无量义经。
闻之。
谓同行曰。
此师。
言有典刑。
足堪问道。
即求依止。
有不循规者悦。
众以闻询其名指言。
有朋、可观。
师置勿问。
观。
字宜翁。
华亭戚氏子。
年十六具戒。
闻车溪声振江浙。
负笈从之。
一日闻举唱云。
般若寂寥。
忽有悟入。
如服一杯降气汤。
师闻而心服。
玉慧觉有横山。
命师偕行。
读指要。
至若不谓实铁床非苦变易非迁。
叹曰。
语言文字。
皆糠秕耳。
建炎初。
主嘉禾寿圣。
迁当湖德藏。
居阅世堂。
为楞严补注。
霅以祥苻延阅二载。
以疾返当湖南林。
一室萧然。
人不堪之。
乃曰。
松风山月。
此我无尽衣钵也。
乾道七年。
丞相魏𣏌。
出镇姑苏。
请主北禅。
入门适当九日。
指座云。
胸中一寸灰已冷。
头上千茎雪未消。
老步只宜平地去。
不知何事又登高。
魏公击节不已。
次以皇子魏王命主延庆。
时已八十九岁。
行李寂寥。
人所叹服。
不二载仍归当湖。
自题其像曰。
维摩诘不坏于身。
而随一相老竹庵。
坏与不坏。
初无欠长。
到处江山风月。
不是这个伎俩。
淳熙九年二月。
无疾而逝。
师五住当湖。
皆退隐于竹庵。
因以自号。
大慧杲尝过之。
对语终日。
叹之曰。
教海老龙也。
师见斋房安像。
即诫之曰。
汝起居无礼。
说无益语。
少时焚香之敬。
不补终日媟嫚之罪。
其谨慎微细如此。
朋。
金华人。
自号牧庵。
一家教文。
背诵几半尽。
得车溪之道。
主仙潭。
徙能仁。
讲道日盛。
晚主延庆。
于方丈扁一室曰。
六经堂。
中设一几。
而初无文字。
士大夫怪其诞。
众至寺欲屈之。
师令侍者先语之曰。
诸贤欲何。
相见若宾礼。
则对坐。
商略若请益。
则侍立。
发问若索难。
则客先伸三问。
咸曰。
乞从宾礼。
及对语。
援引不已。
乃知六经在胸中也。
每临讲不预观文。
尝曰。
我七番讲止观。
于正修中。
未尝道著一字。
又曰。
大部中。
欲作一难。
如片纸大。
亦不成。
所谓文字性离。
皆解脱也。
或问。
十境十乘。
方成观法。
荆溪何云不待观境。
方名修观。
师曰。
向伊道。
摄事成理了也。
又问。
圆顿教中。
为立阴否。
师高声一喝云。
阴入重担。
尝自现前。
何更问立不立。
且御众厉。
而简左右。
或欲师白堂整众者。
师曰。
吾所以不数数告众者。
是有意也。
不见道频雷天失威。
乾道四年十二月。
坐青玉轩。
集众念佛。
端坐而逝。
禀法弟子甚众。
师自博强记。
不畜科策。
尝谓同学竹庵曰。
天下只一个半座主。
老兄秪半个。
问何为半个。
师曰。
不合多几个纸策也。
在仙潭日。
竹庵来访。
为上讲。
师读大科竟。
即收帙曰。
宗师在座。
不敢文文。
其对尊宿之礼。
尚谦如此。
二师为学时。
车溪夜坐方丈。
闻廊庑有天乐声。
遣人迹之。
声出师房。
车溪附壁隙窥之。
见二师。
于灯前相戏。
举手作无声乐。
车溪益奇之。
故临终。
以法道相寄。
观塔。
在德藏西北隅。
为筑城所夷。
知县谢良弼。
梦一紫衣老僧。
谓曰。
我竹庵也。
以塔累公。
谢寻访。
果得塔。
因为缮治。
复立石表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龙泉人,字惟肖。能诗。有《庸斋小集》。
全宋诗
沈说,字惟肖,号庸斋,龙泉(今属浙江)人。
宁宗时由上庠登科,调贵溪簿,一年即弃官。
再调天台教官,遂隐居不仕。
但由集中《征途》诗知行迹曾至广西,具体已不详。
有《庸斋小集》。
事见《吹剑录》四录。
 沈说诗,以汲古阁影宋《六十家集》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等。
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淹,字伯奋,祖籍大名(今属河北)。
旦七世从孙。
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通判吉州。
嘉泰二年(一二○二)知筠州(《周文忠公集》卷四一《次王伯奋通判韵》、卷五二《元丰怀遇集后序》、卷五四《王氏济美集序》)。
开禧二年(一二○六)由知衢州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二一)。
有《槐庭济美录》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今残本《永乐大典》录有《槐庭济美集》诗十六首,其内容似为辑录王氏族人之诗,具体作者已无考,姑置王淹名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天台人,字星甫,尝于越中诗社,试《枕易》题,推为第一名。其诗风致清远,用意推敲,不愧骚坛领袖。有《月屋漫稿》。
元诗选
庚字星甫,天台人。所著有《月屋漫稿》。其自序曰:「仆龆龀时习举子业,何暇为诗。自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凡平生豪放之气,尽发而为诗。若醯鸡之出瓮天,坎蛙之出蹄涔而游江湖也。」今观其句法,如《幽居》云:「斜阳明晚浦,落叶瘦秋山。」《别山阴诸友》云:「柳色独青眼,梅花同素心。」《夏夜小酌》云:「分茶醒酒客,添烛了残棋。」《观渔》云:「鸣榔舟叶聚,撒网浪花圆。」《病中》云:「气味如僧淡,形容似鹤癯。」《兰亭会饮》云:「钟带夕阳来远寺,碑和春雨卧平芜。」《寄毛素轩》云:「清夜梦分千里月,同乡人各一方天。」《灯花》云:「自喜结根依小草,不愁飞片落苍苔。」《偶题》云:「细柳雨中垂绿重,残花风里乱红轻。」《清明》云:「浸花窗下分红影,插柳檐前借绿阴。」《杂咏》云:「L书自笑已成癖,煮字元来不疗饥。风月满怀诗可写。雪霜侵鬓镜先知。」类皆风致清远,用意推敲。星甫尝于越中诗社试《枕易》诗,推第一,名盛于词场。当是时,江南初定,遗民故老,无所寄兴,往往发之于吟咏间。时际宴安,禁网疏阔,骚坛树帜,奔走争先,蔚为一代文章之盛。其所由来者远矣!
全宋诗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发平生豪放之气为诗文”。以游幕和教馆为生,曾较长期客越中王英孙(竹所)、任月山家。与宋遗民林景熙、仇远等多有交往,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亦摘录其句。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 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讹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钦定四库全书·月屋漫稿·提要
(臣)等谨案:月屋漫稿一卷,元黄庚撰。
庚字星甫,天台人。
生于宋末,入元不仕。
后来选诗者以其为宋遗民,并载入宋诗中。
然观其集首自序,乃泰定丁夘所作。
时元统一海内已五十七年,不得仍系之宋人。
今故仍题作元人,从浙江通志、文苑传例也。
庚尝客山阴王英孙家,试越中诗,社枕易题,庚为第一,考官乃李侍郎。
今评语与原诗并在集中。
盖为当时推重若此。
其诗尚沿时习。
体格不免卑弱,而刻露处亦时见新警。
如五言之斜阳明晚浦,落叶瘦秋山。
柳色独青眼。
梅花同素心。
鸣榔舟叶聚,撒网浪花圆诸句。
七言之钟带夕阳来远寺,碑和春雨卧平芜。
细柳雨中垂绿重,残花风里乱红轻。
清夜梦分千里月,故乡人各一方天。
风月满怀诗可写,雪霜侵鬓镜先知诸句,类皆风致婉约,翛然自远,犹不失为具体焉。
乾隆四十四年七月恭校上。
月屋漫稿·原序
唐以诗为科目,诗莫盛于唐,而诗之弊至唐而极。宋以文为科目,文莫盛于宋,而文之弊至宋而极。甚矣诗与文之极其弊,而难于其起弊也。自有虞明良之赓歌,已非太古忘言之天矣。三代以还,虽王者之迹熄,而世独近古,其播于声诗,发为辞令,形于规谏讽刺者,皆所以纪一时之实,岂好为是虚言哉?国以诗文立科目,非世道之幸。士以诗文应科目,又岂人心之幸,宜古道之滋不可挽也。呜呼!自孔子删定系作以来,诗书、易、春秋之文仅存,而其道则泯矣。以言乎诗,自三百篇讫于战国,诗之脉几绝,而骚续之,故骚有功于诗,骚之下有选,由选而至于唐,惟杜少陵为备,以言乎文。获麟绝笔之馀,诸子百家猬兴蜂起,不有孟子之书,圣人之道晦矣。故孟子功不在禹下。至若荀扬之簧鼓圣言,班马之户牖古史,历三国六朝隋唐之世,斯文微如一发,而韩昌黎力挽古学,沿唐而宋,则欧阳出焉。呜呼!盛者乃所以为衰也。然诗盛于唐,唐之诗脉自杜少陵而降,诗以科目,而弊极于五代之陋。文盛于宋,宋之文脉自欧阳诸公而降,文以科目,而弊极于南渡之末年。以科目而为诗,则穷于诗,以科目而为文,则穷于文矣。良可叹哉。仆自龆龀时读父书,承师训,惟知习举子业,何暇为推敲之诗,作閒散之文哉。自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凡平生豪放之气,尽发而为诗文。且历考古人沿袭之流弊,脱然若醯鸡之出瓮天,坎蛙之蹄涔而游江湖也。遂得率意为之,惟吟咏情性,讲明礼义,辞达而已,工拙何暇计也。于是裒集所作诗文,缮写成编,命之曰漫稿,以为他日覆瓿之资。若曰复古道,起文弊,则有今之韩、杜在。天台山人黄庚星甫氏序。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星甫,天台人。有《月屋漫稿》。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星甫,天台人。有《月屋漫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元间湖州吴兴人,字舜举,号玉潭,又号巽峰、霅川翁、清臞老人。幼有文名。宋景定间乡贡进士。入元不仕。工书,善画人物花木。尤善作折枝,其得意者,自赋诗题之。
元诗选
选字舜举,号玉潭,吴兴人。
宋景定间乡贡进士。
年少时,嗜酒,好音声,善画。
山水师赵令穰,人物师李伯时,花木翎毛师赵昌,皆称具体,用笔高者,至与古人无辨。
尝借人《白鹰图》,夜临摹装池,翼日以所临本归之,主人弗觉也。
赵文敏公孟頫早岁从之问画法,乡人经其指授,类皆以能画称。
至元间,吴兴有「八俊」之号,以孟頫为称首,而选与焉。
后孟頫被荐入朝,诸人皆相附以取官爵,选独龃龉不合,流连诗画以终其身。
家有习懒斋,因自称习懒翁,霅川翁、清臞老人皆其别号也。
黄公望谓舜举吴兴硕学,贯串经史,人品甚高,而世往往以画史称之,是特其游戏,而遂掩其所学。
斯言可谓深知舜举者矣。
全宋诗
钱选,字舜举,号玉潭,别号习懒翁、霅川翁、清臞老人,乌程(今浙江湖州)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善画,花木、翎毛师赵昌,青绿山水师赵千里(《绘事补备考》卷七)。入元,为吴兴八俊之一。有《习懒斋稿》,已佚。事见清同治《湖州府志》卷八○、光绪《乌程县志》卷一三。 钱选诗,据,珊瑚网》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僧,松江华亭人,号梅屋,俗姓黄。仁宗延祐中,居嘉兴祥符寺。英宗至治间,尝驿召至京师,缮写金字佛经,因受法于帝师帕克巴。有《佛祖通载》。
补续高僧传·护法篇
念常。
号梅屋。
华亭黄氏子。
母杨。
梦僧庞眉雪发。
称大长老。
托宿焉。
因而娠。
至元壬午三月十有二日诞。
于夜神光烛室。
异香袭人。
逾日不散。
既长。
喜焚香孤坐。
风骨秀异。
年十二。
恳求出家。
父母钟爱之。
诱以世务。
终莫夺其志。
遂舍之。
元贞乙未。
江淮总统所。
授以文凭。
薙发受具。
遍游江浙大丛林。
博究群经。
宿师硕德。
以礼为罗延之。
皆撝谦弗就。
至大戊申。
佛智晦机和尚。
自江西百丈。
迁杭之净慈。
师往参承。
于言下有省。
俾掌记室。
服勤七年。
延祐乙卯。
佛智迁径山。
师职后版表率。
明年。
朝廷差官理治教门。
承遴选住嘉兴祥符。
至治癸亥。
乘驿赴京。
得以观光三都之胜。
览燕金遗墟。
入五台礼曼殊。
出入金门。
讨论坟典。
如司徒云麓洪公。
别峰印公
自帝师以下。
皆尊而爱之。
自京而回。
主姑苏万寿法席。
师精通内义。
外博群书。
乃取佛祖住世之本末。
传授之源流。
及夫时君世主之所尊尚。
王臣将相之所护持。
参异同。
考讹正。
运弘护之心。
秉至公之笔。
缉而成书。
谓之佛祖历代通载。
凡二十有二卷。
翰林道园虞公序其首。
慨僧史无续而失传。
讥志磐书事之无法。
盖深有取于师言也。
宝洲上人谓。
师此述。
理明事实。
出入经典。
考五宗传。
殊有补于名教。
于是。
即普觉文房。
采摭内外典籍成编。
题曰稽古略。
与师并行于世。
详略各得其宜也。
共 2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