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义怀

相关人物:共 24 位
共 2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寿州寿春人,俗姓许。落发东京景德寺七俱胝院。相貌奇古,语笑无度,时从屠酤游,饮啖无所择,众以为狂。仁宗每延入禁中,饭毕遽出,未尝揖。或阴卜休咎,书纸挥翰甚疾,初不可晓,其后多验。卒,仁宗遣内侍以真身塑像置寺中,榜曰显化禅师。
神僧传·卷第九
僧志言。自言姓许。寿春人。落发东京景德寺七俱胝院事清璲。璲见其相貌奇古直视不瞬。心异之为授具戒。然动止轩昂语笑无度。多行市里褰裳疾趋。举指画空伫立良久。时从屠酤游饮啖无所择。众以为狂。璲独曰。此异人也。人有欲为斋施辄先知以至。温州人林仲芳自其家以摩纳来献。舟始及岸遽来取去。仁宗每延入禁中。径登座加趺。饭毕遽出未尝揖也。或阴卜休咎书纸挥翰甚疾。初不可晓其后多验。仁宗春秋渐高嗣位未立。默遣内侍至言所。言所书有十一郎字。人莫测何谓。后英宗以濮王第十一子入继。众始悟。普净院施浴。夜漏初尽。门扉未启。方迎佛。而浴室有人声。往视则言在焉。其具斋荐鲙者。并食之。临流而吐。化为小鲜群泳而去。海客遇风且没。见僧操縆引舶而济。客至都下遇言。忽谓之曰。非我汝奈何客记其貌。真引舟者也。将死作颂不可晓。已而曰。我从古始成就逃多国土今南国矣。仁宗遣内侍以真身塑像置寺中。榜曰显化禅师。其后善者礼之见额莹然有光。就视之得舍利。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一
释志言,姓许氏,寿春人。
落发京东景德寺七俱视院,事清璲为师。
燧尚苦行,讽诵尤勤。
言忽造前,跪请愿为弟子。
璲见其状貌奇古,直视不瞬,心异之,为授具戒。
然动止无常,笑语失度。
或袒裼裹裎,旁若无人。
或书空咄咄,伫立不去。
时行市廛,从屠酷游,饮啖无所择,众以为狂。
璲独曰:“此异人也。
”人有入寺舍施者,辄先知其至,不俟款扉,指名取供。
温州人林仲芳,自其家以衲衣来献,舟始及岸,遽来取去。
仁宗尝延入禁中,径登坐结趺。
赐之食,食终而末尝揖也。
王公士庶,欲与接者,召即赴,然莫与交一言。
或阴卜休咎,乞书数字,则挥翰落纸,洒若云烟。
初不可晓,其后往往多验。
仁宗春秋渐高,皇储末定,默遣内侍至言所索书,言手书付之。
中有“十三郎”字,人莫测所谓。
后英宗以濮王第十三子,入继大统,众始惊服。
大宗正守节,持纸求言书,言不顾,固请,得润州字。
未几,守节薨,赠丹阳郡王。
见寺童义怀,抚其背曰:“德山临济。
怀既落发,住天衣说法,大为学者所宗。
其前知类此。
普净院施浴,夜漏初尽,门未启,方迎佛而浴,室有人声,往视则言在焉。
有具馔荐鲙者,并食之。
临流而吐,化为小鲜,群泳而去。
海客遇风且没,见僧操䊺引舶而济。
客至都下遇言,忽谓之曰:“非我,汝奈何。
”客熟砚之,真引舟僧也。
与曹州居士赵棠善,后棠弃官,隐居番禺。
人传棠与言数以偈颂相寄,往还万里,数日即达。
棠死,亦盛夏身不坏。
言将死,作颂不可晓。
已而曰:“我从古始成就,逃多国土,今南国矣。
”仁宗闻之,遣内侍,就真身安置寺中,榜曰“显化禅师”。
后有善厚者礼之,见额上荧然有光,审谛之得舍利。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五九六
本,号圆照禅师。
与张商英同时。
尝住成都昭觉寺,出峡南游,初游云居寺,继谒怀禅师于池阳景德寺,后被诏住慧林寺。
见《罗湖野录》卷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觉海,俗姓钟,江宁(今江苏南京)人。
住东京相国寺慧林院,称若冲觉海禅师。
乃青原下十一世,天衣怀禅师法嗣。
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坦,住福州清凉寺。为南岳下十六世,育王端裕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坦禅师。
温州牛氏子。
业打银。
因淬砺瓶器有省。
即出家参琅琊觉公。
机语顿契。
天衣怀住兴教。
师为第一座。
及天衣受他请。
欲闻州乞师继住。
时刁景纯学士。
守宛陵。
恐刁涉外议。
乃于观音前。
祝曰。
若坦首座。
道眼明白。
堪任住持。
愿示梦于刁学士。
刁是夜梦牛在兴教法座上。
衣凌晨辞州。
刁举所梦。
衣大笑。
刁问其故。
衣曰。
坦首座姓牛。
又属牛刁就座。
出帖请之。
师受请升座。
有雪窦化主省宗。
出问。
诸佛未出世。
人人鼻孔辽天。
出世后为何。
杳无消息。
师曰。
鸡足峰前风悄然。
宗曰。
未在更道。
师曰。
大雪满长安。
宗曰。
谁人知此意。
令我忆南泉。
拂袖归众。
师曰。
新兴教今日失利。
便归方丈。
令人请宗至。
谓曰。
适来错。
祗对一转语。
人天众前。
何不礼拜。
盖覆却。
宗曰。
大丈夫膝下有黄金。
争肯礼拜。
无眼长老。
师曰。
我别有语在。
宗乃理前语。
至未在更道处。
师曰。
我有三十棒。
寄你打。
雪窦宗。
乃礼拜。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用机,住瑞州五峰净觉院。
乃青原下十一世,天衣怀禅师法嗣。
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元善,住越州天章寺。
乃青原下十一世,天衣怀禅师法嗣。
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0—1052 【介绍】: 宋僧。遂州人。俗姓李,字隐之。家世豪富,以儒业传。幼承家学而志存出世,因离俗入道。得法于智门祚禅师。居明州雪窦寺。仁宗皇祐中赐号明觉大师。有《瀑泉集》。
全宋诗
释重显(九八○~一○五二),字隐之,俗姓李,号明觉大师,遂宁(今属四川)人。早年于益州普安寺出家,以释仁铣为师。出游荆渚间,又北游至复州,从北塔祚禅师学五年。真宗天禧中至灵隐(《三宝赞》自序),滞留数年,后主明州雪窦寺。仁宗皇祐四年卒,年七十三。有《祖英集》两卷、《瀑泉集》、《拈古集》各一卷。《禅林僧宝传》卷一一有传。 重显诗,据《四部丛刊续编》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祖英集》、《颂古集》为底本。《祖英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颂古集》校以元至正二年大明寺住持释海岛刊本(简称元刊本),编为三卷。
全宋文·卷三二六
重显(九八○——一○五二),俗姓李,字隐之,遂州(治今四川遂宁)人。幼出家,受具足戒。游方至随州,参云门宗大师智门光祚,居五年,尽得其道。曾至池州景德寺为首座,讲僧肇《般若无知论》。后为苏州洞庭山翠峰寺住持。受曾会请,住持明州雪窦山贤圣寺三十一年,朝廷赐号明觉大师。重显工翰墨,曾举古代公案百则,以韵语颂其奥旨,此即《雪窦颂古》,于禅宗影响至深,云门宗风由是大振,世称「云门中兴」。皇祐四年卒,年七十三。著作除《颂古集》一卷外,尚有《祖英集》二卷、《瀑泉集》一卷、《拈古集》一卷等,门人集其著述及语录,后合编为《明觉禅师语录》六卷(存)。事迹详见吕夏卿《明觉大师塔铭》(大正藏卷四七《明觉禅师语录》卷六附)。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一
禅师名重显。
字隐之。
遂州人。
太平兴国五年四月八日。
生于李氏。
幼精锐。
读书知要。
下笔敏速。
然雅志丘壑。
父母不能夺。
竟依益州普安院。
沙门仁铣为师。
落发受具。
出蜀浮沈。
荆渚间历年。
尝典客大阳。
与客论赵州宗旨。
客曰。
法眼禅师。
昔解后觉铁觜者。
于金陵。
觉赵州侍者也。
号称明眼。
问曰。
赵州柏树子因缘。
记得否。
觉曰。
先师无此语。
莫谤先师好。
法眼拊手曰。
真自师子窟中来。
觉公言无此语。
而法眼肯之。
其旨安在。
显曰。
宗门抑扬。
那有规辙乎。
时有苦行。
名韩大伯者。
貌寒寝侍其旁。
辄匿笑而去。
客退。
显数之曰。
我偶客语。
尔乃敢慢笑。
笑何事。
对曰。
笑知客智眼未正。
择法不明。
显曰岂有说乎。
对以偈曰。
一兔横身当古路。
苍鹰才见便生擒。
后来猎犬无灵性。
空向枯桩旧处寻。
显阴异之。
结以为友。
显盛年工翰墨。
作为法句。
追慕禅月休公。
尝游庐山栖贤时。
諟禅师居焉。
简严少接纳。
显藞苴不合。
作师子峰诗讥之(师子峰在栖贤之后)。
曰踞地盘空势未休。
爪牙安肯混常流。
天教生在千峰上。
不得云擎也出头。
显与齐岳者为侣。
同谒五祖戒禅师。
显休于山前庄。
遣岳先往。
机语不契。
显亦竟不见。
北游至复州。
北塔祚禅师者。
香林远公嫡子。
云门之孙也。
祚远皆蜀人。
知见高。
学者莫能觏其机。
显俊迈。
祚爱之。
遂留止五年。
尽得其道。
显与学士曾公会厚善。
相值淮上。
问显何之。
曰将游钱塘绝西兴。
登天台雁荡。
曾公曰。
灵隐天下胜处。
珊禅师吾故人。
以书荐显。
显至灵隐。
三年。
陆沈众中。
俄曾公奉使浙西。
访显于灵隐。
无识之者。
时堂中僧千馀。
使吏捡床历。
物色求之。
乃至曾公问。
向所附书。
显袖纳之曰。
公意勤。
然行脚人非督邮也(一本曰。
然行脚人。
于世无求。
敢希荐达哉)。
曾公大笑。
珊公以是奇之。
吴江翠峰虚席。
举显出世。
开法日。
顾视大众曰。
若论本分相见。
不必高升此座。
乃以手指曰。
诸人随山僧手看。
无量佛土一时现前。
各各子细观瞻。
其或涯际未知。
不免拖泥带水。
于是登坐。
又环顾大众曰。
人天普集合。
发明何事。
岂可互分宾主。
驰骋问答。
便当宗乘去。
广大门风。
威德自在。
辉腾今古。
把定乾坤。
千圣只言自知。
五乘莫能建立。
所以声前悟旨。
犹迷顾鉴之端。
言下知归。
尚昧识情之表。
诸人要识真实相为么。
但以上无攀仰。
下绝己躬。
自然常光现前。
个个壁立千仞。
还辩明得也无。
未辩辩取。
未明明取。
既辩明得。
便能截生死流。
踞佛祖位。
妙圆超悟。
正在兹时。
堪报不报之恩。
以助无为之化。
后住明州雪窦。
宗风大振。
天下龙蟠。
凤逸衲子。
争集座下。
号云门中兴。
显尝经行植杖。
众衲环之。
忽问曰。
有问云门。
树凋叶落时如何。
曰体露金风。
云门答遮僧耶。
为解说耶。
有宗上座曰。
待老汉有悟处。
即说。
显熟视。
惊曰。
非韩大伯乎。
曰老汉瞥地也。
于是令挝鼓众集。
显曰。
大众今日。
雪窦宗上座。
乃是昔年大阳韩大伯。
具大知见。
晦迹韬光。
欲得发扬宗风。
幸愿特升此座。
宗遂升座。
僧问。
宝剑未出匣时如何。
曰神光射斗牛。
又问出匣后如何。
曰千兵易得。
一将难求。
僧退。
宗乃曰。
宝剑未出匣。
神光射斗牛。
千兵虽易得。
一将实难求。
便下座。
一众大惊。
暮年悲学者寻流失源。
作为道日损偈曰。
三分光阴二早过。
灵台一点不揩磨。
贪生逐日区区去。
唤不回头争奈何。
馀敷扬宗旨。
妙语遍丛林。
皇祐四年六月十日。
沐浴罢。
整衣侧卧而化。
阅世七十三。
坐五十夏。
建塔山中。
得法上首天衣义怀禅师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雪窦禅师。名重显。字隐之。遂州李氏子。幼精锐抗志尘表。依普安诜上人。出家受具。遍历讲筵。游刃经论。问辩风驰。同学敛气。不敢伸。弃而归禅。出蜀入楚。尝典客大阳。与客论赵州宗旨。客曰。法眼禅师。昔解后觉铁觜于金陵。觉赵州侍者也。号称明眼。问曰。赵州柏树子因缘。记得么。觉曰。无此语莫谤先师。法眼拊手曰。真自师子窟中来。觉公言无此语。法眼肯之。其旨安在。师曰。宗门抑扬。那有规辙乎。时有苦行名韩大伯者。貌寒寝侍其傍。辄匿笑而去。客退。师数之曰。我偶客语耳。乃敢慢笑。笑何事。对曰。笑知客眼未正。择法不明。师曰。有说乎。对以偈曰。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椿旧处寻。师阴异之。结以为友。师盛年工翰墨。作为法句。追慕禅月休公。有诗云。红芍药边方舞蝶。碧梧桐里正啼莺。离亭不折依依柳。况有春山送又迎。尝依栖贤湜公。机不合。作师子峰诗而去。与齐岳者为侣。同谒五祖戒师。休于山庄前。遣岳先往。机语不契。师亦竟不见。遂南游。谒智门祚禅师。祚者。香林远公嫡子。云门之孙也。知见高。学者。莫能觏其机。师俊迈。智门爱之。一日伸问曰。不起一念云何有过。智门召师。师近前。智门以拂子蓦口。打拟开口。随又打。师豁然开悟。依止五年。尽得其道。师与学士曾公会厚善。相值淮上。问师何之。曰将游钱塘绝西兴。登天台雁荡。曾公曰。灵隐天下胜处。珊禅师吾故人。以书荐师。师至灵隐。三年陆沉众中。俄曾公。奉使浙西访师。灵隐无识者。时堂中僧千馀。使吏捡床历。物色求之。乃至曾公问向所附书。师袖纳之曰。公意勤然。行脚人非督邮也。曾公大笑。珊公以是奇之。师出世。初住吴江翠峰。后迁明州雪窦。曾公守越时。敦请也。上堂云。春山叠乱青。春水漾虚碧。寥寥天地间。独立望何极。便下座却顾谓侍者曰。适来有人看方丈否。曰有。师曰。作贼人心虚。师举扬宗教三十馀年。海内奇衲子争赴之。暮年。悲学者寻流失源。作为道日损偈曰。三分光阴二早过。灵台一点不揩磨。贪生逐日区区去。唤不回头争奈何。又书壁文。戒进后学。其略曰。身如行厕。利称软贼。百年非久。三界无安。可惜寸阴。当求解脱。读者鼻为之酸师一日偶经行。植杖于林下。众衲环之。忽问曰。有问云门树凋叶落时如何。曰体露金风。云门答这僧耶。为解说耶。有宗上座出众对曰。待老汉有悟处即说。师熟视惊曰。非韩大伯乎。曰老汉瞥地也。于是令挝鼓。众集。师曰。大众。今日雪窦宗上座。乃是昔日大阳韩大伯。具大知见。晦迹韬光。欲得发扬宗风。幸愿特升此座。宗遂升座。僧问。宝剑未出匣时如何。曰。神光射斗牛。又问。出匣后如何。曰。千兵易得。一将难求。僧退。宗乃曰。宝剑未出匣。神光射斗牛。千兵容易得。一将实难求。便下座。一众大惊。宗即承天宗禅师也。师一日游山。四顾周览。谓侍者。何日复来此。侍者哀乞遗偈。师曰。平生惟患语之多矣。翌日出杖履衣盂。散及徒众。乃曰。七月七日复相见耳。至期盥沐摄衣。北首而逝。阅世七十三。坐五十夏。塔全身于寺之西坞。赐号明觉禅师。 系曰。云门一宗。得雪窦而中兴。不然亦扑扑矣。师器宇凝重。即袖中一书。三年仍还本人。便足气压千古。家声浩浩。子孙绳绳。岂偶然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重显,字隐之,姓李氏,遂宁人也。依普安仁铣出家,受具后,横经讲席,究理穷玄,诘难转深,机辨无敌,咸钦法器。元莹讲《圆觉疏》于大慈寺,显往复辩难,莹不能屈,曰:“闻南方有得诸佛清净法眼者,彼待子之求也久矣。”往诣石门,留居三年,殊无所契。负簦南游,首造智门𧙓,即申问曰:“不起一念,云何有过?”门召近前,击以拂子。方儗陈词,又忽击之,遂豁然开朗,无可言说。将造钱塘,值曾学士于淮南以书荐于珊禅师。显至灵隐,浮沈众中,忽焉三载。曾奉使归访之灵隐,无识之者,乃于净头寮舍物色得之。曾询荐书,显出袖中纳之,曰:“公意勤勤,然行脚人非书邮也。”珊由是奇之。有《为道日损偈》曰:“三分光阴二蚤过,灵台一点不楷磨。区区逐日贪生去,唤不回头争奈何?”出住翠峰,忽迁净慈,未几移主雪窦。上堂,僧问:“雪覆芦花时如何?”曰:“点。”曰:“如何则为祥为瑞也?”显乃颂曰:“雪覆芦花欲暮天,谢家人不在渔船。白牛放却无寻处,空把山童赠铁鞭。”一日游山,四顾瞿瞿,悠然神远。久之,谓侍者曰:“何日复来于此?”侍者哀乞遗偈,显曰:“平生唯患语之多矣。”翌辰,出杖履衣盂散及徒众,乃曰:“七月七日,复相见耳。”至期,盥沐摄衣,北首而逝,塔于寺之西坞,追谥“明觉”。尝同于秘丞赋瀑泉:“大禹不知凿,来源亦自成。色应怜众白,声合让孤清。远势曾吞海,飞流未喷鲸。灵槎如可放,天际问归程。”《雪窦漫兴》:“春山乱叠青,春水漾虚碧。寥寥天地间,独立望何极。”《日暮游东涧》:“极目生晚照,幽情春兰芷。白蘋叶里风,不在秋江起。”《送僧下雪窦》:“云衣轻拂下层峦,松桂生风触袖寒。谁问亲游乳峰意,百千年后与人看。”《寄大平瑞》:“千朵危峰杳霭间,石房长带瀑声寒。鸟啼花发寻常事,松木青青雪里看。”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
言法华者。莫知其所从来。初见之于景德寺。七俱胝院。梵相奇古。直视不瞬。口吻衮衮。不可识。相传言。诵法华经。故以为名。时独语笑。多行市里。褰裳而趋。或举手画空。伫立良久。从屠沽游。饮啖无所择。道俗共目为狂僧。丞相吕许公。问佛法大意。对曰。本来无一物。一味总成真。僧问世有佛否。对曰。寺里文殊。有问。师凡耶圣耶。举手曰。我不在此住。至和三年。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谏官范镇首发大义。乞择宗室之贤者使摄储贰。以待皇嗣之生。退居藩服。不然。典宿卫尹京邑。以系天下之望。并州通判司马光亦以为言。凡三上疏。一留中。二付中书 上夜焚香默祷曰。翌日化成殿具斋。虔请法华大士。俯临无却。清旦 上道衣凝立。以待。俄驰奏。言法华。自右掖门径趍。将至𥨊殿。侍卫呵止不可 上笑曰。朕请而来也。有顷至。辄升御榻。跏趺而坐。受供讫。将去 上曰。朕以储嗣未立。大臣咸以为言。侵寻晚暮。嗣息有无。法华其一决之。师索笔引纸。连书曰。十三十三。凡数十行。掷笔无他语。皆莫测其意。其后 英宗登极。乃濮安懿王第十三子。方验前言也。庆历戊子十一月二十三日。将化谓人曰。我从无量劫来。成就逝多国土。分身扬化。今南归矣。语毕右胁而寂。 赞曰。如来世尊曰。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末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言法华临终乃曰。我从无量劫来。成就逝多国土。分身扬化是也。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言法华者。
莫知其所从来。
梵相奇古。
语言无忌。
出没不测。
多行市里。
褰裳而趋。
或举指画空。
伫立良久。
与屠沽者游。
饮啖无所择。
道俗共目为狂僧。
时至景德寺七俱胝院。
丞相吕许公。
问佛法大意。
答曰。
本来无一物。
一味总成真。
僧问。
世有佛否。
对曰。
寺里文殊有。
问。
师凡耶圣耶。
举手曰。
我不在此住。
至和三年。
仁宗始不豫。
国嗣未立。
天下寒心。
谏官范镇。
首发大义。
乞择宗室之贤者。
使摄储贰。
以待皇储之生。
并州通判司马光。
亦以为言。
凡三上疏。
上夜焚香默祷曰。
翼日化成殿具斋。
虔请法华大士。
俯临无却。
清旦上道衣凝立以待。
俄驰奏言。
法华自右掖门径趋。
将至寝殿。
侍卫呵止不可。
上笑曰。
朕请而来也。
辄升御榻趺坐。
受供讫将去。
上曰。
朕以储嗣未立。
大臣咸以为言。
侵寻晚暮嗣息有无。
师其一决之。
师索笔引纸。
连书曰。
十三十三。
凡数十行。
掷笔无他语。
皆莫测其意。
其后英宗登极。
乃濮安懿王第十三子。
方验前言也。
吕申公蒙正居政府日。
焚疏请师斋。
翼旦师至坐堂上。
公将出。
念当拜不当拜。
师大呼曰。
吕老子。
快出来。
拜亦得。
不拜亦得。
吕大惊。
遽出拜之。
斋毕。
问未来休咎。
师索笔书亳州二字。
及后罢相知亳州始悟。
天衣怀公
依景德时。
与师遇。
怀背曰。
临济德山去。
怀因奋而游禅。
遂大振云门之道。
儿孙珠走而玉跃。
师言于是乎验。
庆历戊子十一月二十三日将化。
谓人曰。
我从无劫来。
成就逝多国土。
分身扬化。
今南归矣。
言毕右胁而寂。
或作寿春许氏子。
弱冠游东都。
得度于俱胝院。
留讲肆之久。
一日读云门录。
忽契悟。
遂获感通焉。
河南志曰。
志言。
姓许氏。
自寿春来。
居东京景德寺。
为人卜休咎。
书纸挥翰甚疾。
字体遒劲。
初不可晓。
后多验。
有具斋荐鲙者。
则并食之。
临流而吐。
化为小鲜。
群泳而去。
海客遇风且没。
见僧操絙引舶而济。
客至都下。
志言谓客曰。
非我汝奈何。
客犹记其貌。
真引舟者也。
后卒。
仁宗以真身塑像置寺中。
榜曰显化禅师。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昙颖(九八九~一○六○),俗姓丘,字达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为南岳十一世(《五灯会元》卷一二谓南岳下十世)谷隐聪禅师法嗣。年十三依龙兴寺。长游京师,与欧阳修为友。东游,初住舒州香炉峰,移住润州,主明州雪窦,又移住金山龙游寺。仁宗嘉祐五年卒,年七十二。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二七、《五灯会元》卷一二、《四明山志》卷二。今录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二
昙颖(九八九——一○六○),字达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丘氏子。出家龙兴寺,与欧阳修、刁景纯等游,于书无所不读,所为词章多出尘语。见《禅林僧宝传》卷二七。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七
禅师名昙颖。
生钱塘丘氏。
年十三。
依龙兴寺为大僧。
神情秀特。
于书无所不观。
为词章多出尘语。
十八九游京师。
时欧阳文忠公。
在场屋。
颖识之。
游相乐也。
初谒大阳明安禅师。
问。
洞上特设。
偏正君臣意。
明何事。
明安曰。
父母未生时事。
又问。
如何体会。
明安曰。
夜半正明天晓不露。
颖惘然弃去。
至石门。
谒聪禅师。
理明安之语。
曰师意如何。
聪曰。
大阳不道不是。
但口门窄。
满口说未尽。
老僧即不与么。
颖曰。
如何是父母未生事。
聪曰。
粪墼子。
又问。
如何是夜半正明。
天晓不露。
聪曰。
牡丹丛下睡猫儿。
颖愈疑骇。
日扣之。
竟无得益。
自奋曰。
吾要以死究之。
不解终不出山。
聪一日见普请。
问曰。
今日运薪乎。
颖曰然运薪。
聪曰。
云门尝问。
人般柴。
柴般人。
如何会。
颖不能对。
聪因植杖石坐。
笑曰。
此事如人学书。
点画可效者工。
否者拙。
何故如此。
未忘法耳。
如有法执。
故自为断续。
当笔忘手。
手忘心。
乃可也。
颖于是默契其旨。
良久曰。
如石头曰。
执事元是迷。
契理亦非悟。
既曰契理。
何谓非悟。
聪曰。
汝以此句为药语。
为病语。
颖曰。
是药语。
聪呵曰。
汝乃以病为药。
又可哉。
颖曰。
事如函得盖。
理如箭直锋。
妙宁有加者。
而犹以为病。
兹寔未谕。
聪曰。
借其妙至是。
亦止明理事而已。
祖师意旨智。
识所不能到。
矧事理能尽乎。
故世尊曰。
理障碍正知见。
事障能续生死。
颖恍如梦觉。
曰如何受用。
聪曰语不离窠臼。
安能出盖缠。
颖叹曰。
才涉唇吻。
便落意思。
皆是死门。
终非活路。
即日辞去。
过京师。
寓止驸马都尉李端愿之园。
日夕问道。
一时公卿多就见。
闻其议论。
随机开悟。
李公问曰。
人死识归何所。
答曰。
未知生。
焉知死。
李公曰。
生则端愿已知。
曰。
生从何来。
李公拟议。
颖揕其胸。
曰。
秖在这里。
思量个什么。
对曰。
会也。
只知贪程。
不觉蹉路。
颖拓开曰。
百年一梦。
又问。
地狱毕竟是有是无。
答曰。
诸佛向无中说有。
眼见空华。
大尉就有中觅无。
手𭢈水月。
堪笑。
眼前见牢狱不避。
心外见天堂欲生。
殊不知。
欣怖在心。
善恶成境。
大尉但了自心。
自然无惑。
进曰。
心如何了。
答曰。
善恶都莫思量。
又问。
不思量后。
心归何所。
颖曰。
且请太尉归宅。
颖东游初。
住舒州香炉峰。
移住润州因圣。
太平隐静。
明雪窦。
又移住金山龙游寺。
嘉祐四年除夕。
遣侍者持书。
别扬州刁景纯学士。
曰。
明旦当行。
不暇相见。
厚自爱。
景纯开书大惊。
曰当奈何。
复书决别而已。
中夜候吏报。
扬州驰书。
船将及岸。
颖欣然遣挝鼓。
升座叙出世本末。
谢裨赞丛林者。
劝修勿怠。
曰吾化。
当以贤监寺次补。
下座。
读景纯书毕。
大众拥步。
上方丈。
颖跏趺。
挥令各远立。
良久乃化。
五年元日也。
阅世七十有二。
坐五十有三夏。
颖英气压诸方。
荐福怀禅师
诵十玄谈。
至祖意。
颖曰。
当曰十圣未明此旨。
特以声律不恊。
故耳。
三贤十圣序。
不如是。
怀曰。
宗门无许事。
颖熟视。
以手画按。
作十字曰。
汝识此字乎。
汝以谓甑箅耳。
怀无能言颖。
拂衣去。
曰。
我要与汝斗死。
生吾不敌汝也。
赞曰。
东坡曰。
佛法浸远。
真伪相半。
寓言指法。
大率相似。
至于二乘禅定。
外道神通。
非我肉眼所能勘验。
然临死生祸福之际。
不容伪矣。
吾视颖之谢世。
无以异人适城市之易。
然真大丈夫也哉。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昙颖,字达观。姓丘氏,钱塘人。得法谷隐聪。颖性爽直,语言率真。取譬晓人,以近喻远。闻所开示,类皆世缘俗谛,或杂嵬琐谐谭。尝以事斥一僧去,每升堂辄追念旧恶,慢詈累日,有一僧心非之,竟诣丈室,面数颖过,颖颔之而不言,而僧因从此悟去,乃以信香嗣颖法。颖有文采,名人多与之游。主雪窦时,梅尧臣送之诗曰:“朝从雪窦请,暮卷雪衲轻。莫问居士病,自从他方行。吴霜点髭根,海鸟随众迎。安隐彼道场,万事都忘情。”“处山无厌山,林鸟正关关。月入潭心白,花明谷口间。采薪能自至,流水不知还。闻欲观沧海,高峰峻亦攀。”颖尝游上雪窦,亦有诗曰:“下雪窦游上雪窦,过云峰后望云峰。如趋仙府经三岛,似入天门彻九重。无日不飞丹洞鹤,有时忽起隐潭龙。只应奉诏西归去,此境何由得再逢。”政和五年,建亭于山麓,以憩行人。颖又有《四明十题》,梅尧臣和之,并见《山志》。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七
禅师名法远。郑圃田人也。出于王氏。年十九。游并州。见三交嵩禅师。求出世法。嵩曰。汝当剃落。堕三宝数。乃可受法。远曰。法有僧俗乎。嵩曰。与其为俗。曷若为僧。僧则能续佛寿命故也。于是断发。受具足戒。谒汾州昭公。又谒汝海省公。皆受记莂。天禧中。游襄汉隋郢。至大阳。机语与明安延公相契。延叹曰。吾老矣。洞上一宗。遂竟无人耶。以平生所著直裰皮履。示之。远曰。当为持此衣履。求人付之如何。延许之曰。他日果得人。出吾偈为證。偈曰。杨广山前草。凭君待价焞。异苗翻茂处。深密固灵根。其尾云。得法者。潜众十年。方可阐扬。远拜受辞去。依滁州琅琊觉禅师。应舒州太平兴国寺请。说法为省公之嗣。次住姑苏天平山。又住浮山。既老退休于会圣岩。因阅班固九流。遂拟之作九带。叙佛祖教义。博采先德机语。参同印證。其一曰。佛正法眼带。其二曰。佛法藏带。其三曰。理贯带。其四曰。事贯带。其五曰理事纵横带。其六曰屈曲带。其七曰妙挟兼带。其八曰金针双锁带。其九曰。平怀常实带。学者既已传诵。远曰。若据圆极法门。本具十数。今此九带。已为诸人说了。更有一带。还见得么。若也见得亲切分明。却请出来。说看。说得分明。许汝通前九带圆明道眼。若见不亲切。说不相应。唯依吾语。而为己解。则名谤法。大众到此如何。众无语。远叱去之。举僧问夹山。如何是夹山境。答曰猿抱子归青嶂后。鸟衔花落碧岩前。法眼曰。我二十年来。将作境语会。远曰不作境会。作么生会。僧曰。师意如何。曰。犀因玩月文生角。象被雷惊花入牙(或远云。直饶不作境语会。亦未会在。何谓也云犀因玩月文生角。象被雷惊花入牙也)。远玉骨插额。目光外射。状如王孙。凛然可畏。初欧阳文忠公。闻远奇逸。造其室。未有以异之。与客棋。远坐其旁。文忠收局。请远因棋说法。乃鸣鼓升座曰。若论此事。如两家著棋相似。何谓也。敌手知音当机不让。若是缀五饶三。又通一路始得。有一般底。只解闭门作活。不会夺角冲关。硬节与虎口齐彰。局破后徒劳逴斡。所以道。肥边易得。瘦肚难求思。行则往往失黏。心粗而时时头撞。休誇国手。谩说神仙。赢局输筹即不问。且道黑白未分时一著。落在什么处。良久曰。从前十九路。迷悟几多人。文忠嘉叹久之。远偈语妙密。诸方服其工作。三交嵩公赞曰。黄金打作鍮石箸。白玉碾成象牙梳。千手大悲拈不动。无言童子暗嗟吁。又作明安延公赞。曰。黑狗烂银蹄。白象昆崙骑。于斯二无碍。木马火中嘶。远雅自称柴石野人。殁时已七十馀。少时与达观颖公。薛大头七八辈游蜀。几遭横逆。远以智脱之。众以其晓吏事。号远录公。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禅师。
名法远。
郑圃田人也。
出于王氏。
十九出家。
先谒汾州。
得一盼相印。
复参叶县省公。
天衣怀
同往叶县住持。
枯淡严密。
诸方畏之。
师至值雪寒。
县喝骂驱逐。
至以将水泼。
众僧衣履皆湿。
怒而散去。
唯师与怀
自若整衣。
敷具复坐如故。
县到。
呵曰。
汝更不去。
待我打耶。
师近前不审。
云。
某数千里而来参。
叩和尚为明大事。
岂以杓水泼之便去。
县笑。
因而遂留。
相依数年。
万方挫折。
师始终一如。
所谓真金烈火。
愈锻而愈明。
县始以衣法付之。
开堂日拈香曰。
汝海。
枯木上生花。
别迎春色。
盖指叶县也。
师与王质。
待制论道。
画一圆相。
问曰。
一不得匹马单鎗。
二不得衣锦还乡。
鹊不得喜。
鸦不得殃。
速道速道。
王罔措。
师曰。
勘破了也。
师暮年休会圣岩。
叙佛祖奥义。
作九带。
启迪学者。
与因棋说法一事。
莫不家喻户晓。
师玉骨插额。
目光外射。
状如王孙。
凛然可畏。
雅自称柴石老人。
殁时已七十馀。
范文正公。
铭其塔曰。
呜呼远公。
释子之雄。
禅林甘泽。
法海真龙。
寿龄有限。
慧命无穷。
寒岩瘗骨。
千载清风。
师平生贵尚真实。
参證痛抑浮辩。
尝谓道吾真公曰。
学未至道。
衒耀见闻。
驰骋机解。
以口舌辩。
利相胜者。
犹如厕屋涂污丹雘。
秪增其臭耳。
得法弟子道臻者。
继大觉琏。
住净因。
法道大弘于京师。
当英神启三朝。
数入宫说法。
恩遇隆渥。
为人渠渠静退。
似不能言者。
奉身至约。
一布裙二十年不易。
用五幅才掩胫。
不多为丛褶。
曰徒费耳。
无所嗜好。
尝雪方丈之西壁。
命文与可扫墨竹。
谓人曰。
吾使游人见之。
心目清凉。
此君盖替我说法也。
元祐八年殁。
共 2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