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赵构

相关人物:共 276 位
共 27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释僧饶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三 经师
释僧饶。
建康人。
出家止白马寺。
善尺牍及杂技。
而偏以音声著称。
擅名于宋武文之世。
响调优游和雅哀亮与道综齐肩。
综善三本起及大挐每清梵一举。
辄道俗倾心。
寺有般若台。
饶常绕台梵转以拟供养。
行路闻者莫不息驾踟蹰。
弹指称佛。
宋大明二年卒。
年八十六。
时同寺复有超明明慧。
少俱为梵呗长斋。
时转读亦有名当世。
释法恭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二 诵经
释法恭。
姓关。
雍州人。
初出家止江陵安养寺。
后出京师住东安寺。
少而苦行殊伦。
服布衣饵菽麦。
诵经三十馀万言。
每夜讽咏辄有殊香异气。
入恭房者咸共闻之。
又以弊纳聚蚤虱。
常披以饴之。
宋武文明三帝及衡阳文王义秀等。
并崇其德素。
所获信施常分给贫病。
未尝私蓄。
宋太始中还西卒于彼。
春秋八十。
时乌衣复有僧恭者。
德业高明纲总寺任。
亦不食粳粮唯饵豆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9 【介绍】: 唐蒲州解人,字子邵。
柳亨兄子。
太宗贞观中累迁中书舍人。
以外孙女为高宗王皇后,迁中书侍郎,进中书令,监修国史。
后武则天获宠,王皇后失宠,奭请解政事,罢为吏部尚书。
王皇后被废,奭亦为许敬宗等所构,贬象州刺史。
寻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2 【介绍】: 唐瀛州饶阳人,字兴宗。李义府子。沈厚有度。六岁时授周王府文学。累迁右散骑常侍,袭封河间郡公。从张柬之诛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中宗时拜右羽林大将军,进封赵国公。累转左领军卫大将军。卒赠幽州都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兴宗,瀛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
高宗时宰相李义府少子。
以父荫入仕。
武后长安末,累迁右散骑常侍,袭封河间郡公。
凤阁侍郎张柬之引为左羽林将军。
神龙元年(705)随张柬之发兵拥立中宗,迁武后于上阳宫,并留宿卫。
中宗即位后,拜右羽林大将军,封赵国公。
累转左领军卫大将军。
玄宗开元初卒,谥昭。
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文镜秘府论》地卷存诗4句,《全唐诗逸》据之收入,误作李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常州义兴人。蒋挺子。登进士第。玄宗开元七年,为太子校书郎。后自大理评事,拜监察御史。天宝初,为考功员外郎。历礼、吏、户三部侍郎。天宝末,为尚书左丞。安禄山乱,受伪职。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洌,一作“冽”。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人。蒋挺子蒋涣兄。玄宗开元中进士及第,历仕大理评事、监察御史、侍御史兼殿中。天宝初,历仕考功员外郎、司封员外郎。天宝中授御史中丞,历礼、户部侍郎,十四年(755)任吏部侍郎。天宝末为尚书左丞。安史乱起,曾受伪职,后事不详。事迹散见新、旧《唐书·高智周传》、《旧唐书·蒋镇传》。芮挺章选其诗2首入《国秀集》,《全唐诗》存诗7首。
唐诗汇评
蒋冽,生年年未详,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南)人。
父挺,乃高宗时宰相高智周外孙。
登进士第,开元中,历侍御史、司封考功二员外郎。
天宝中,历礼、吏、户三部侍郎,尚书左丞。
安史乱起,陷贼,受伪职,后不知所终。
全唐诗》存诗七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9—757 【介绍】: 唐杭州盐官人,字令威。许敬宗曾孙。章仇兼琼镇剑南,辟为从事。贬高要尉。安禄山反,玄宗召任睢阳太守,与张巡协力守城,被围数月,外援不至,粮尽,城陷被俘,械送洛阳,不屈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9—757 字令威,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西南)人。
高宗时宰相许敬宗曾孙。
初为碛西支度判官。
玄宗天宝间为剑南节度从事。
被诬贬为高要尉,遇赦归。
天宝十五载(756)拜睢阳太守,累加侍御史、本州防御使。
与张巡固守睢阳,抵御安史判军1年余。
肃宗至德二载(757)十月,城破被俘。
押至洛阳后,为叛军杀害。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海昌胜迹志》卷二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五
远。杭州盐官人。右相敬宗曾孙。初从军河西。为碛西支度判官。劾贬高要尉。安禄山反。召拜雎阳太守。累加侍御史本州防禦使。贼将尹子奇攻城。远与张巡姚訚固守。城陷被害。赠荆州大都督。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第一 解义篇第二之一
释若讷奉旨住上天竺。
常领徒千人。
大弘三观十乘五重六即之道。
其词辩若泻悬河。
实为当世四依也。
南宋淳熙三年高宗幸上竺寺欲礼大士。
讷迎。
高宗问曰。
朕于大士合拜不合拜。
讷对曰。
不拜则各自称尊。
拜则递相恭敬高宗欣然致拜。
又问岁修金光明忏其意为何。
讷曰。
昔佛为梵释四王说金光明三昧。
嘱其护国护人。
后世祖师立为忏法。
令僧每于岁旦奉行其法为国祈福。
此盛世之典也。
上说授讷右街僧录。
赐钱即修其道。
次年四月八日召讷。
领僧五十入内观堂修护国金光明三昧。
赐斋罢讷登座说法。
上问曰。
佛法固妙。
安得如许经卷。
讷曰。
有本者如是。
高宗大悦进讷左街僧录。
号曰慧光法师。
自是岁岁此日入内修举佛事。
赐绢帛五十疋。
七年八月召讷入内赐斋说法称旨恩宠隆渥加异。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若讷。字希言。嘉兴孙氏子。初依竹庵。次谒證悟于赤城。命首众座下。暨悟化。遂嗣师道。道大弘。乾道三年。孝宗幸上竺。展敬大士。师接候称旨。授右街僧录。因诏。于山中建十六观堂。仍仿其制。作堂于大内。即诏师领徒五十人。于四月八日。入内观堂。修金光护国法。上问曰。佛法固妙。安得如许经卷。师曰。有本者如是。上然之。进左街僧录。九年。召对选德殿。问大士历代灵迹。及法华经旨。上曰。最初得师。发明此事。遂以圆觉悟得法门。譬如著棋。胜负既分。不但并去棋子。棋盘亦须一时并去。师曰。并去者。亦不可得。上曰。宗说俱通。其师之谓。有诏令讲圆觉。至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处。师曰。心本无形。因尘有相。尘灭心灭。真心湛然。上手书其语。以赐。又问金刚之义答皆称旨。上曰。朕日读此经。今更命众。合诵三万卷。乃降劄云。平昔以来。所食禽鱼之类。伤害为多。今仗般若。为除此过。庶使群生。俱承解脱。时沂王尚幼。上召师入禁中。为王说法摩顶。因以疾乞閒。上曰。且赐地筑室更数年。彼此作閒人。水边石上。共说无生。淳熙十一年。退处兴福。特授两街都僧录。时光宗在东宫。书归隐之扁。赐之。仍制赞以称其德。及上退养重华宫。召注金刚经。肩舆登殿。止宿殿庐。注成以进。上披览。益有省发。绍兴二年十月旦。谓侍人曰。吾宗通法华。宜以此终。乃集众修法华忏。取道具进两宫。端坐而化。寿八十二。塔于正寝。赐宗教广慈法师普炤之塔。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若讷,住上天竺,常领徒千人,大宏三观十乘五重六即之道。
其词辩若泻悬河,实为当世四依也。
南宋淳熙三年,高宗临幸,欲礼大士,讷出迎,高宗问曰:“朕于大士礼得拜否?
”讷对曰:“不拜则各自称尊,拜则递相恭敬。
高宗欣然致拜。
又问:“岁修金光明忏,其意为何?
”讷言:“昔佛为梵释四王说金光明三昧,嘱其护国护人,后世祖师立为忏法,今僧每于岁旦奉行其法,为国祈福。
此盛世之典也。
”上说,授讷右街僧录,赐钱即脩其道。
次年四月八日,召讷领僧五十入内观堂,脩护国金光明三昧,赐斋罢,讷登座说法,上问曰:“佛法固妙,安得如许经卷?
”讷曰:“有本者如是。
高宗大悦,进讷左街僧录,号曰“慧光法师”。
自是每岁此日入内脩举佛事,赐绢帛五十疋。
七年八月,召讷入内,赐斋,说法称旨,恩宠有加。
王升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2—1132 【介绍】: 宋严州人,字君仪。布衣蔬食,广阅诸书。为湖、婺二州学官。罢归,居乌龙山中,每以《》言祸福。有《易说》。
全宋文·卷三八一六
王升(或作升),字逸老,本京师(今河南开封)人。
草圣奇伟,宣和间召入御书,补右爵。
南渡后寓居崇德,高宗召对,赐札褒赏。
官至正使。
见《至元嘉禾志》卷一三,《皇宋书录》卷中,《宋史翼》卷二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9—1128 【介绍】: 宋婺州义乌人,字汝霖。
哲宗元祐六年进士。
历任州县官,颇有声绩。
钦宗靖康元年知磁州,修缮城械,招募义勇,阻金兵南下。
康王赵构开大元帅府时,以副元帅入援京师,孤军奋战,获开德、卫南之捷。
高宗建炎元年任东京留守兼开封尹,招集王善、杨进等义军,联络河北八字军,拔岳飞为统制,屡败金兵。
先后上二十余疏,请高宗还都以图恢复,每为黄潜善等阻抑,忧愤成疾,临终大呼“过河”者三而卒。
谥忠简。
有《宗忠简公集》。
全宋诗
宗泽(一○五九~一一二八),字汝霖,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进士,因廷对极陈时弊,被置末甲。调大名馆陶尉,历知龙游、胶水、莱州、掖等县,通判登州。徽宗宣和元年(一一一九),管勾南京鸿庆宫,因忤林灵素落职。未几起监镇江酒税,迁通判巴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知磁州,寻擢河北兵马副元帅。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知青州,改知开封府、京城留守。二年病危,连呼过河三声,卒于任,年七十。谥忠简。宗泽是著名的抗金将领,遗著由后人编为《宗忠简公集》八卷,诗以《两宋名贤小集·宗忠简诗集》收录较多。事见宋王柏《鲁斋集》卷一四《宗忠简公传》,《宋史》卷三六○有传。宗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两宋名贤小集》为底本,校以清咸丰宗三益堂重刻《宗忠简公集》(简称咸丰本)。新辑集外诗及校本多出底本的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七九三
宗泽(一○五九——一一二八),字汝霖,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
登元祐六年进士第,授大名馆陶尉,历宰衢州龙游、晋州赵城、莱州掖等县,通判登州。
靖康元年,擢知磁州。
康王赵构赴金求和,途经磁州,泽劝止之,遂回相州。
奉诏以副元帅从康王入援,所至皆捷。
高宗即位,除龙图阁学士,知襄阳府,改知青州,徙开封府。
寻除延康殿学士、东京留守,兼开封尹。
泽力为战守之备,又联络河北义军,识拔名将岳飞,累挫金兵。
高宗驻跸江南,泽亟请回銮,以安民心、振士气,以图中兴。
表疏凡二十馀上,惜为奸臣所抑,壮志未酬,忧愤而卒。
时建炎二年七月,年七十,谥「忠简」。
著有《忠简公集》。
见《宋史》卷三六○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9—1129 【介绍】: 宋济州巨野人,字以道,一字伯以,自号景迂生。晁端彦子。神宗元丰五年进士。以文章典丽,为苏轼所荐。哲宗元符三年知无极县,上书斥王安石及绍述诸臣政事之非。高宗即位,召授徽猷阁待制兼侍读,以病未赴。晚年信佛。工诗,善画山水。博通五经,尤精于《》。有《儒言》、《晁氏客语》、《景迂生集》。
全宋诗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七九八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又字伯以,自号景迂生、老法华、天台教僧,清丰(今河南清丰)人,端彦子。
熙宁中,父官杭州,随侍。
元丰五年登进士第。
历任兖州司法参军,蔡州、宿州教授。
元祐中,群公以博极群书、雅有史学科荐,苏轼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荐。
元符三年应诏上书,坐入邪籍二十馀年。
崇宁中,为承议郎、知磁州武安县、定州无极县,监陕州集津仓。
大观末监明州造船场。
宣和中通判鄜州,知成州。
靖康元年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兼太子谕德。
未几,除中书舍人兼太子詹事。
坐请补外落职。
金兵南略,避难高邮。
高宗继位,召为徽猷阁待制兼侍读,提举万寿观,再请,得提举杭州洞霄宫。
建炎三年正月卒于江宁舟中,年七十一。
博通六经,尤长于《》,著述多达三十馀种,今存者仅《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晁氏客语》。
见《晁氏世谱节录》(《嵩山文集》附),陆游《景迂先生祠堂记》(《渭南文集》卷一八),范祖禹《手记》(《范太史集》卷五五)。
共 27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