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从廓(一一一九——一一八○),俗姓林氏,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年十五于建善寺祝发受戒,尝从懒庵需公、大慧杲禅师游,嗣大圆璞禅师,住持明州育王山广利禅寺,赐号妙智禅师。晚以衣囊立庵于乌石山,名以笑月。淳熙七年卒,年六十二。见楼钥《育王山妙智禅师塔铭》(《攻愧集》卷一一○)、《补续高僧传》卷一一。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从廓。福之长溪林氏子。幼颖悟。不妄言笑。群儿强以聚嬉。泊焉如弗闻。喜闻出世法。年十五祝发受具戒。时闽中。多有道之士。悉往从之游。见佛心才。才称之。又见懒庵需公。为侍者。复依大圆璞。璞妙喜之高弟。门风孤峻。始龃龉。久之。豁然有得。服勤数载。大圆抚之。以为类己。然以未识妙喜为恨。不惮重趼。见于衡之回雁峰下。深加器重。留三年告归。送之以偈。又以书属璞曰。廓。佳衲子。可为成就。使异日为吾家种草。绍兴丙子。妙喜被旨住育王。复来依焉。妙喜移径山。璞继其席。众踰千数。师为第一座制师。丞相沈公。以庐山请出世。妙喜方名冠天下。无不愿出其门。以取重。开堂日。乃以瓣香嗣大圆。诸方以此益高之。已而育王虚位。尚书韩公邀妙喜。请举以自代。而无如师也。禅衲大集。育王为海内名道场。以祖孙三人。世济宣阐。遂为丛林美谭。师才具素高。以其暇日。兴土木之工。皆极其壮丽。增庾入数千斛。施者委金帛。创为长生局五所。百须皆备。月施金钱饭僧以万计。又造金塔。以奉舍利。此特其馀事尔。孝宗即位之十五年。诏。舍利宝塔。诣行在所。师侍行。既至。命入禁中观堂安奉。上御素膳。焚香瞻礼。亲睹殊胜。遂召师对碧琳堂。问舍利从何发现。奏曰。从陛下圣心发现。上大悦。亲书妙胜之殿。赐师妙智禅师号。仍度僧五员。颁钞万缗。眷赉优渥。前所未有。日本国王。阅师偈语。自言有所发明。至逊国以从道。岁修弟子礼。辞币甚恭。且送良材建舍利殿。器用精妙。庄严无比。丞相史公帅七闽。以鼓山趣其归。荥阳郡王力挽无行。魏王出镇。一见风仪。目为僧中龙。又闻其机辩峻发。肃然加敬。师晚以衣囊。立庵于乌石山。名以笑月。为终焉计。有偈云。三峰敛却闲云。大海冷涵秋月。庚子季春。拂衣归庵。杜门不与世接。俄示微恙。说偈而逝。年六十二。腊四十七。葬于庵之寝室。师家法严甚。学众以师语。萃为巨编。师见而呵之曰。汝辈随语生解。去道益远。固不许。没后。乃始得百之一二刊之。弟子百馀人。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范莘,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成大长子。嘉泰中为承务郎、添差监两浙转运司造船场。见周必大《范公成大神道碑》(《平园续稿》卷二二)、楼钥《皇伯祖太师崇宪靖王行状》(《攻愧集》卷八六)。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生卒】:1428—1499 【介绍】: 明宜兴人,字时用,号谦斋。景泰五年进士。授编修。宪宗时,累官为吏部侍郎。孝宗嗣位,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进礼部尚书。弘治五年,为首辅,与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协心辅治。官终华盖殿大学士。在内阁十二年,从容辅导,爱护人才。屡遇大狱及逮囚言官,委曲调剂,安静守成。以目疾乞归,卒谥文靖。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九
溥字时用,宜兴人。景泰甲戌第二人及第,授编修。擢庶子,再迁太常卿,兼学士,拜礼部侍郎,改吏部,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进礼部尚书,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寻进华盖殿大学士,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卒赠太师,谥文靖。有《谦斋文录》四卷。维基
徐溥(1429年—1499年),字时用,号谦斋,直隶宜兴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人。景泰甲戌榜眼及第,历仕四朝,弘治初年累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徐溥生于宣德四年(1429年),自幼天资聪颖,每日将黄豆、黑豆分装两瓶以自省。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科应天府乡试第六名举人,景泰五年(1454年),登会试第五十五名,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宪宗时,迁太常卿兼翰林院学士。成化十五年(1479年)拜礼部左侍郎,又改吏部左侍郎。孝宗时,晋升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旋进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弘治五年,刘吉罢免,徐溥为内阁首辅,屡加少傅、太子太傅。徐溥为政镇以安静,务守成法,与其他内阁成员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协力辅政。当时,钦天监革职监正李华为昌国公张峦择葬地,中旨复官。徐溥等称不宜赏赐内臣。弘治八年,太皇太后召崇王来朝,溥等与尚书倪岳谏劝阻事,明孝宗批准。之后亦上疏劝阻进军安南。同年,晋升为文华殿大学士。之后因年七十岁,请求退休,不予批准。后诏风雨寒暑免朝参。弘治十一年,皇太子出閤,加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华盖殿大学士。以目疾乞归。帝眷留,久之才批准,恩赉有加。弘治十二年(1499年)卒,谥文靖,赠太师。徐溥天性凝重有度,在内阁十二年,从容辅导。他人有过错,均为之掩覆,并屡次调解大狱及逮系言官。明孝宗多采纳其言。人称“四朝大学士”。曾拥有《清明上河图》。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