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苏元老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剧可久 朝代:五代至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涿州范阳人,字尚贤。
通晓法令。
历仕后唐、后晋、后周。
累官大理卿、太子右庶子。
后周世宗时,因刑书条目繁细,难以检讨,与侍御史张湜等删定《刑统》。
宋太祖建隆三年,以光禄卿致仕。
在廷尉四十年,用法平允,以仁恕称。
卒年七十七。
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一
可久字尚贤。州范阳人。仕后唐。累迁著作郎。入晋历大理卿。周广顺初改太仆卿。分司西京。显德五年复拜大理卿。入宋。建隆三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俗姓王,潼川人,号正觉。少为进士有声,后出家昭觉寺。晚年从五祖演和尚学道,颇有声誉。出主保福寺卒。
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宗显号正觉。潼川王氏子也。少选为进士有声。尝昼掬溪水为戏。至夜思之遂见水泠然盈室。欲汲之不可得。忽尔尘境自空叹曰。吾世网裂矣。往依昭觉白公得度。萧然一衲随众咨参。一日白公问。高高峰顶立深深海底行作么生会。忽于言下顿悟曰。钉杀脚跟也。白拈起拂子曰。这个又作么生。显一笑而出。服勤七祀。出游至京都淮浙遍历丛林。晚登五祖见演和尚问。未知关棙子。难过赵州桥。如何是关棙子。祖曰。汝且在门外立。显进步一踏而退。祖曰。许多时茶饭元来也有人知滋味。明日入室。祖见显便问。是昨日问话僧否。我固知尔见处。秖未过得白云关在。显珍重便出。时圆悟为侍者。乃以白云关意扣悟。悟曰。直下会取。显笑曰。我不是不会。祇是未谙。待见这老汉共伊理会一上耳。次日祖往舒城。显与悟继往。适会于兴化。祖问记得曾在那里相见来。显曰。全火秖候。祖顾悟曰。这汉饶舌。后游庐山回举高高峰顶立话所得之意。白五祖。祖曰。吾尝以此事诘先师。先师曰。我曾问远和尚。远曰。猫有软血之功。虎有起尸之德。非索达本源不能到也。显侍之久。祖钟爱之。辞返蜀祖为小参。复送之以颂曰。离乡四十馀年。一时忘却蜀语。禅人回到成都。切须记取鲁语。显归昭觉。白公尚无恙。再侍之声誉蔼然。初出住长松。次主保福。大张炉鞴。煅炼四方学者。故龙象多出其轮下焉。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显。
潼川王氏子。
少举进士。
有声。
尝掬溪水为戏。
至夜思之。
见水。
泠然盈室。
欲汲不可。
而尘境自空。
悟曰。
吾世网裂矣。
往依白得度。
随众咨参。
一日白问。
高高峰顶立。
深深海底行。
子如何会。
显于言下顿悟。
曰。
钉杀脚跟也。
白举起拂子。
显一笑而出。
服勤七祀。
南游见五祖演和尚。
久处侍寮。
澈法底蕴。
四十馀年始还。
时白尚无恙。
举应长松。
迁保福信相。
太常卿苏元老
序其语录云。
顷者吾蜀。
但以讲席律坛。
为无等等法。
未知祖道之高。
晚得真觉胜禅师。
自黄檗。
阐化成都昭觉寺。
初会易之广大。
变动周流六虚者。
又原道之微妙。
混成先天地生者。
遂言曰。
吾法函盖乾坤不为大。
销殒虚空不为难。
当体现成。
随用立具。
西南缁素。
骤闻者多。
瞪瞢不入。
久各怃然。
莫不失喜落涕。
恨遭遇之晚。
胜禅师既殁。
绍禅师继之。
其法犹胜禅师也(绍即白)。
而化度加众。
绍禅师既殁。
显禅师继之。
其法犹绍禅师也。
而缘合加盛。
前住长松。
今居保福。
皈依之侣未可计。
济拔之功未有艾也。
呜呼。
释迦别传。
迦叶亲授。
西天祖师所护念。
中华耆宿所承袭。
遐哉邈矣。
不图今日及吾身亲见之。
然师奥句微言。
某未敢窥测。
聊举大略。
晓吾党新发意者。
蕲与交臂作舞。
同趍师门云。
盖其为时贤致叹。
如此。
明河曰。
显出蜀得东山。
磨淬最久。
始臻源奥。
及出世。
独为绍觉烧香。
议者谓。
其以小技溷掩道望。
以故情谬紊师承。
丛林目为显牛子云。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宗显,字正觉,潼川王氏子也。少选为进士,有声于时。尝昼掬溪水为戏,至夜思之,遂见水泠然盈室,欲没之不可得,忽尔尘境自空,叹曰:“吾世网裂矣。”往依昭觉白公得度,萧然一衲,随众咨参。一日,白公问:“高高峰顶立,深深海底行,作么生会?”忽于言下顿悟,曰:“钉杀脚跟也。”白拈起佛子曰:“这个又作么生?”显一笑而出。服勤七祀,出游至京都淮浙,遍历丛林,晚登五祖见演,问:“未知关捩子难过赵州桥,如何是关捩子?”演曰:“汝且在门外立。”显进步一踏而退。演曰:“许多时茶饭,原来也有人知味。”明日,入室,演问:是昨日问话僧否?我固知尔见处,秪未过得白云关。显珍重便出。时圆悟为侍者,乃以白云关意扣悟,悟曰:“直下会取。”显笑曰:“我不是不会,秪是未谙得耳。”次日,演往舒城,显与悟继住,适会于兴化,演问:“记得曾在何处相见?”显曰:“全火秪候。”演顾悟曰:“殊饶舌。”后游庐山,回举“高高峰顶立”话所得之意白演,演曰:“吾尝以此事诘先师,先师曰:‘我曾问远和尚,远曰猫有歃血之功,虎有起尸之德,非素达本源,不能到也。’”显侍之久,演钟爱之。辞返蜀,演为小参,复送之以颂曰:“离乡四十馀年,一时忘郤蜀语。禅人回到成都,切须记取鲁语。”显归昭觉,白公尚无恙,再侍之,声誉蔼然。初出住长松,次主保福,大张炉鞴,煆炼学者,故龙象多出其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4—1606 【介绍】: 明山东济宁人,字耕尧,号雍野。万历二年进士。授永年知县,擢御史,巡按河东盐政,条上便宜四事。历大理少卿,升应天府尹致仕。有《快独集》。
维基
李尧民(1544年—1606年),字汝化,又字耕尧,号雍野,山东兖州府济宁州人,民籍。
世居郓城县,万历元年(1573年)癸酉科山东乡试第六名,万历二年(1574年)联捷甲戌科会试第八十八名,登三甲第一百九十六名进士。
初授长洲县知县,丁外艰,服阕,补永年县,在任一年,复以母丧归。
先后以廉明著称,十三年七月擢江西道监察御史,正色立朝,伏蒲敢谏,功在国本。
次年巡视河东鹾政,痛釐积弊。
十六年巡按三吴,锐意激扬,山岳为震。
养病归。
二十年九月起故官,二十一年六月督学畿内,秉公不受干谒,化如实雨,人文一变,士子至今慕之。
以疾归,二十七年五月起为大理寺右寺丞,三十一年十月擢本寺右少卿。
在廷尉,执法平允,三十二年九月升应天府府尹,三十三年七月以病乞休,三十四年十二月卒于家。
天启改元,追赠工部侍郎、正议大夫、资治尹,邑侯刘公镌碑纪其义。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四三二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海阳(今潮州)人。明神宗万历十一年(一五八三)进士。授巴陵知县,以母丧归,服阕补将乐知县。擢户科给事中,历礼科右给事中、兵科左给事中,至工科都给事中,多所建白。万历二十三年,帝以兵部考选军政事有弊,斥去言官三十四人。熙春毅然上疏谏之,帝益怒,谪为茶陵判官,遂引疾归,家居二十六年。明光宗泰昌元年(一六二〇),复起为光禄寺少卿,历迁太仆少卿、右通政、太仆寺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大理寺案牍如山积,乃力为釐剔。明熹宗天启四年(一六二四),六次上疏乞休,晋户部左侍郎,予告归。居乡多为善事。年八十以寿终。赠尚书,谥忠宣。有《赐閒草》、《赐还草》、《赐传草》、《城南书庄集》、《林忠宣全集》等。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有传,事又见《明史》卷二三四、清冯奉初编《潮州耆旧集》卷二九、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八。
人物简介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司徒林忠宣公传
林熙春字志和,别号仰晋,海阳龙溪人。
登万历壬午举人,联捷癸未进士,授巴陵令。
清浮粮,豁差役,为治井然有序。
丙戌觐回,闻讣归。
服阕赴部,补将乐,视巴陵之政而更广之崇学宫,建龟山祠,前后二邑,不手民间一钱。
两邑之民去后祀之不忘。
行取,擢户科给事,历礼科右、兵科左、工科,都因事建白,具掖垣疏草中而最著者,参东封,减织造。
又如请免入彝、采回青,尊朝体而塞彝祸。
于今为制,可谓言关国计者矣。
军政拾遗之事起,一时勾斥言官三十四人,圣怒不测,阁臣疏救而各官降杂职。
蒙臣疏救而各官为民。
震叠之下,掖垣逡巡申救,公疏轮次,属刑科都侯廷佩,乃气沮色变,废然避也。
公毅然首列,率同官抗疏入宁。
不知严谴在前,窜逐在后,固不忍青琐吞声,朝堂黯色,以默为容已耳。
既而降调家食,二十六载未曾只字。
长安即政府李公廷机、叶公向高同年最昵,并绝竿牍,则他人可知矣。
丙午,从茶陵州判量移贺县。
至庚申恩诏起废,始以南仪部赐环,随转光禄少历,升添注太仆少、右通政、太仆寺卿,管少卿事,添注太常寺卿,简大理寺卿,所任各能其官。
其在囧贰,恤马户,革常例,马政赖之以脩。
值玉田兵变,叱驭而入,面谕解散,布告朝廷威德,众皆投戈,谓非素望精诚,何以猝然得此于乱卒也?
其在囧,正奉敕总理京边马政,年终命迫,一月之内,简乘三万馀骑,合武弁而殿最之,无不克当,非识力警练而能之乎?
在廷尉,旧详堆积如山,约属分理,弊绝风清,不忍囹圄多一日之冤,因使案牍,洗数年之滞。
诸所条陈,如苏牵累、省繁文、酌参驳,与夫约民、约官十六款,俱已奉旨举行。
使公而久于其位,明刑平法,盖庶几矣。
时虽珰祸未起,然票儗中留揽权授指,其端已露。
公六疏乞休,所谓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者与!
又以忠谏老成,眷孚者素,遂晋户部左侍郎,予告,仍俞尚书李宗延等之请,敕将当日抗疏事情宣付史馆,特赐驰驿,有司优礼,真异数也。
南旋不一月,而魏、崔炎腾,缙绅祸及,知交贻书,明哲相庆,而公若惄然有大不安者。
丁卯以前,闻朝端有一举动,未尝不当食废箸,及龙飞乾奋,而后喜可知也。
盖其忠爱性成,喜愠不见,古称知有其国而不知有其身者,于公信之。
前后立朝,未尝依一门户。
今天下南北东西,惟粤东仕路最清,于公可槩见矣。
居乡,凡桑梓利病,始终不遗馀力。
诸所兴草,如争监税,释疲役,倡建凤凰台、三元塔,修玉简塔,筑铳城于海口,浚三利溪,修龙头、东集等桥,使形势增,门户固,舟楫便利,不为小补。
复倡修文庙贤祠,捐赀赎浮屠田百亩,为诸生科试卷资,此利之在一郡者。
又如筑许陇堤桥,建文昌阁,创龙溪会馆,减龙溪里役十分之四,其作兴人文,便益居户,此利之在一乡者。
至于下士恤民,隐恶扬善,虽至年爵已隆,村氓贱隶,未曾不和颜相待。
人之为所接者,如坐春风中,祥蔼披拂。
潮之众,自贵及贱,老及幼,未有不乐道林司农者,此人人所同然也。
间有匪类自弃,亦终为公所容,而其人不及知。
又或济危扶倾,趍人之事,而人又不及知。
然则公之见知于人者,犹其大槩矣。
若夫孝友,天笃踰六丁艰,孺慕不衰,抚弟昆老幼如一日。
和气所钟,膝下振振,至四十馀人。
享寿八十,考终而逝。
以当道题请,蒙恩祭葬,而郡邑绅庶奔哭几前者,至庭不容拜。
亦可以见三代之直道犹存,而上天之报施仁人不为无意矣。
余历览邑中诸先达,惟中离薛子在朝在野,气节风度,于公今昔一揆。
然每以中离坎于仕,不获竟厥施为恨。
今而得尽睹之于司农,何快如之!
又惟古所称社稷臣以安社稷为悦,及夫乡先生生有功德于民,没可祀于社者,非此不足以拟公,非公又谁足以当此耶?
公勤于著述,又喜吟咏,所著有赐閒草、赐还草、赐传草、城南书庄草、掖垣疏草行世。
学者多宗之。
嗣后朝廷追念殷切,特赠三代尚书,谥忠宣。
公论殆久而弥彰云。
赞曰:五岭之南,百粤之东。
卓生伟人,林左司农。
谦卑以牧,允出自中。
直大而方,即赋乃躬。
脩髯广额,曰貌有颙。
我闻在昔,温厉安恭。
求诸今日,庶乎见公。
揆兹素履,表厥遗丰。
两仕为令,乐只何融?
四垣既历,正色何恭?
廿载家食,敦睦何雍?
形虽三变,道本无穷。
潜见飞跃,公其犹龙。
六卿晚陟,寅协载同。
帝嘉乃德,老成直忠。
归真反朴,急流维风。
云胡能此,至至终终。
呜乎!
太山云出,天下雨濛。
朝既嘉赖,乡复被蒙。
休休仪表,烱烱德容。
仪写人目,德留人衷。
衣裳我觏,佩玉其瑢。
赞以赞德,匪像是供。
兴歌赤舄,徒仰乌弓。
永言法则,世也其宗。
维基
林熙春,字志和,广东潮州府海阳县人,民籍。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广东乡试第三十名,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会试第一百十七名,登三甲第一百五十七名进士。官至户部侍郎,赠尚书,谥忠宜。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五八二
邓时雨,字君肃。
从化人。
明神宗万历时山人。
后以子廷佐贵,封文林郎。
清罗元焕著《粤台徵雅录》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6—1733 【介绍】: 清浙江仁和人,字麟洲,号东隅。康熙四十四年、五十六年,两举副贡。早年文章为毛奇龄、万斯大所赏。曾入武英殿书局任事,议叙授广东文昌知县。有《礼记类编》、《今雨轩诗话》、《滋兰堂集》等。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九
沈元沧,字麟洲,仁和人。康熙丁酉副贡,官文昌知县。有《滋兰堂集》。
清诗别裁集
字麟洲,浙江仁和人。
康熙乙酉、丁酉两中副榜,以教习官文昌知县,后以子廷芳贵,赠通议大夫。
著有《滋兰诗稿》。
○家麟洲以诸生受圣天子知,命入武英殿纂修,与诸词臣齿,真异教也。
之官后,亦多善政,因亲属被罪,牵连及祸,人并冤之。
诗与查他山先生唱和,品兼唐、宋人之长。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秦江(1760-1827),字大川,号崃山,清无锡人。
国子生。
子廷杰赠朝议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