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423—1473 【介绍】: 明福建莆田人,字孟时,号竹岩。景泰二年状元,官至少詹事。慈懿太后之丧,再疏请合葬,竟得如礼。翰林后堂有二柏,为潜手植,号学士柏;前有瀛洲亭,号为柯亭。邃于文学,性高介。有《竹岩诗文集》。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八
维基潜字孟时,莆田人。景泰辛未第一人及第,授修撰。历中允、洗马。英宗复辟,改尚宝司少卿,迁翰林学士,再迁詹事府少詹事,仍兼学士。有《竹岩集》十八卷。(《四库总目》:潜诗冲澹清婉,不落蹊径。郑岳《莆阳文献》:柯潜为文整洁,诗尤清婉,接人外乐易而内狷介。邻郡有中贵人,宠冠一时,士大夫欲求速化者,争趋其门。其人素慕潜文词,屡欲屈致一见,潜卒不往,天下学士大夫仰之,以为异人。《静志居诗话》:汉有金马、旧渠、兰台、东观,宋有总明,陈有德教,周则虎门、麟趾,北齐则仁寿、文林,唐则丽正、集仙。开元中,始定为翰林院。其署与他公廨不同,中有徘徊精舍,四面步廊、画壁、花砖、假山、丛竹,侈金銮之秘记,建学士之新楼。汴宋玉堂尤加藻饰,洎乎南渡,虽属偏安,而省舍一新,濯缨之泉、涤砚之涧、芸香之亭、汗青之轩,以及蓬峦、松坡、兰畦、芝馆、药洞、菊径、橘洲、鹤砌,储图史翰墨于中。故论者以词臣为神仙之职也。明初旧院有修竹林,学士黄宗豫《寄东里》诗云:「一别词垣数月馀,娟娟修竹近何如?」北京既建,院设玉河桥,西堂后有井,刘文安所凿也。亭二间,凡八楹,柯学士所筑也。井在左,亭居右,至今入翰苑者,以刘井、柯亭为佳话。田按:《竹严集》,《四库》著录仅二卷,馀所藏者十八卷,为学士四世从孙维骐所编,当为完本。学士在翰林以名节著,诗亦俊爽出尘。)
柯潜(1423年—1473年),字孟时,号竹岩,福建兴化府莆田县灵川柯朱村人,状元。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出生于农家,祖柯洪昌,父柯再兴。生性迟钝,但勤勉好学,三年不出书亭。景泰二年(1451年)中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历洗马。天顺初,迁尚宝少卿,兼修撰。人称壶公转世,莆田谚语:“见了壶公山,聪明花开了”。明宪宗成化九年(1473年)授国子监祭酒。
人物简介
沈蓝田(1853~1918),字相其,世居基隆玉田街。少而颖异,及长好读书,惜屡试不售,乃于乡梓设帐授徒。光绪十年(1884),法人犯基隆,沈氏投笔从军,由百夫长累进千夫长,叙军功五品衔,赏戴蓝翎。未几,和议告成,复以讲学为业。后因基隆海防同知梁纯夫爱其才,擢为清赋局委员,旋任崇基书院董事,以育才为乐,名重一时〖参考《台湾日日新报》,「瀛社代表谢雪渔吊词」,1918年10月23日,第六版。〗。光绪廿年(1894),甲午战争事起,沈蓝田参与基隆地区保甲事务,迨马关和约签订,知事不可为,遂挈眷内渡。台岛局势稍定后,令子嗣沈连浦先行返乡。明治三十一年(1898)因在闽生活不易,加上思乡情切,乃由其子沈连浦向日本政府申请护照〖参考《台湾日日新报》,「游子思乡」,1898年11月27日,第六版。〗,于明治三十七年(1904))返乡定居〖据沈相其〈还乡有感〉一诗(《台湾日日新报》,1904年2月20日,第一版)云「九岁归来百感生」,可知沈氏当在1904年初左右返台。〗。返台后,假基隆城隍庙左室为私塾,栽培子弟众多〖参考《汉文台湾日日新报》,「里巷琐闻」栏,私塾状况,1908年7月26日,第七版。〗。晚年加入台北「瀛社」。大正七年(1918)辞世,享年六十六。〖参考《台湾日日新报》,「编辑剩录(十月五日)」,1918年10月6日,第六版。〗 沈蓝田诗作,大多发表于《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另有部分诗作散见于《网溪诗集》、《鸟松阁唱和集》、《环镜楼唱和集》等合集中。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