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130—1200 【介绍】: 宋徽州婺源人,徙居建阳考亭,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遁翁、沧洲病叟,别称紫阳、云谷老人。朱松子。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为同安主簿。孝宗淳熙中,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时浙东大饥,乃单车按行境内,救荒革弊。光宗时历知漳州,任秘阁修撰等。宁宗初,以焕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落职罢祠。卒后追谥文。受业于李侗,得程颢、程颐之传,兼采周敦颐、张载等人学说,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主持白鹿洞、岳麓书院,讲学五十余年,弟子众多。其学派被称为闽学,或考亭学派、程朱学派。曾被韩侂胄视为伪学,加以禁止。有《四书章句集注》、《伊洛渊源录》、《名臣言行录》、《资治通鉴纲目》、《诗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编纂的《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等。全宋诗
词学图录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溯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授泉州同安主簿。罢归请祠,监潭州南岳庙。孝宗朝,历官秘书郎,知南康军,直秘阁,提举江西、浙东常平茶盐,江西提刑,秘阁修撰。光宗即位,知漳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宁宗即位,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寻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韩侂胄专政,行伪学党禁,落职罢祠。六年,卒,年七十一。嘉定二年(一二○九),追谥文。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熹登第五十载,任地方官仅七年半,立朝时间更短,生平主要从事著述和讲学,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有《楚辞集注》八卷、《诗集传》二十卷等。文集版本甚多,生前即有无名氏编刊之《晦庵先生文集》前集十一卷,后集十八卷,卒后,有宁宗时浙江官刻之《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建安书院雕印,除集一百卷外,并附王遂辑续集十一卷及余师鲁辑别集十卷。自宋末至明、清,仍续有增补、刊刻。事见《勉斋集》卷三六《文公朱先生行状》,《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朱熹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其中卷一至卷一○及别集卷七诗部)为底本,校以宋宁宗时刻本(简称宋本)、明成化十九年(一四八三)刻本(简称成化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朝鲜李朝英祖辛卯(一七七一)刊《朱子大全》(简称朝鲜本)等。底本卷末考异,酌予吸收。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一、十二卷。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谥文。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理学家。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通鉴纲目》等,词有《晦庵词》。全宋文·卷五四二八
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遁翁。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生于福建尤溪(今福建尤溪)。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泉州同安县主簿。任满还家,著书讲学达二十馀年。淳熙五年,知南康军。在任期间,重建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八年,就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绍熙元年,知漳州。四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这期间修复了岳麓书院。五年,诏为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同年被罢免,回到福建考亭,主讲紫阳书院,又别称考亭、紫阳,继续著书立说。庆元六年病逝,年七十一。朱熹一生做官时间很短,主要从事于著书讲学。他上承二程的学说,又加以阐释发挥,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朱熹著述甚富,计有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上蔡先生语录》三卷,《河南程氏遗书》二十五卷,《河南程氏外书》十二卷,《名臣言行录》前集十卷、后集十四卷,《近思录》十四卷,《四书章句集注》十九卷,《太极图解》注一卷,《通书解》一卷,《伊洛渊源录》十四卷,《诗集传》八卷,《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楚辞集注》八卷,《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等,俱存世。事见黄干《朱先生行状》(《勉斋集》卷三六,《宋史》卷四二九本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养伯。光宗绍熙元年,改名野,登进士第。调丽水尉,以公事忤郡将,弃官从朱熹于武夷。后自念假名易途之非,复旧名应乡举,再试不中。御史王颖叔言于朝,诏以初名复官。
戴蒙,字养伯,更名野,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调丽水尉,再调鸣鹤场运盐官。后弃官从朱熹于武夷。事见清光绪《永嘉县志》卷一一、一三。
人物简介
【生卒】:1172—1234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子静,号西麓。周鼎臣子。初为太学生,赵汝愚罢相,与同舍生救之,致祸,转徙十七年,授徒自给。后放还,登宁宗嘉定四年进士第。官至刑部侍郎。卒谥忠文。全宋诗
周端朝(一一七二~一二三四),字子静,永嘉(今浙江温州)人。鼎臣子。宁宗庆元初赵汝愚罢相,端朝与太学同舍生上疏救之,遂受祸。转徙十七年,后放还。登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调桂阳军教授。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除著作郎,累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国史院编修官。端平元年权刑部侍郎,卒,年六十三。事见《鹤林集》卷三四《周侍郎墓志铭》、清光绪《永嘉县志》卷一四。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六九七七
人物简介
【生卒】:?—约1231 【介绍】: 金嵩州福昌人,字敬之。博极书史,性野逸不修威仪。曾为河南府治中高廷玉客。廷玉得罪,愿益贫困。为人不从俗俯仰。有诗数千首,常贮竹橐中。殁洛下。中州集
愿字敬之福昌人其大父自凤翔来居县西南女几山下以力田为业敬之自号女几野人年二十五始知读书取白氏讽谏集自试一日便能背诵乃聚书环堵中读之书至伊训诗至河广颇若有所省欲罢不能因更致力焉音义有不通者搜访百至必通而后已有一事阙十年者由是博极群书于三传为尤精至于内典亦称该洽杜诗韩笔未尝一日去其手作文有纲目不乱诗律深严而有自得之趣性野逸不修威仪贵人延客敬之麻衣草屦足胫赤露坦然于其间剧谈豪饮旁若无人高献臣为河南治中闻其名引为上客及献臣为府尹所诬敬之亦被讯掠几预一网之祸自是人以敬之之名为讳绝不与交不二三年日事大狼狈田五六十亩岁入不足一牛屡为追胥所夺竟卖之以为食众雏嗷嗷张口待哺雅负高气不能从俗俯仰迫以饥冻又不得不与世接其枯槁憔悴流离顿踣往往见之于诗元光初予与李钦叔在孟津敬之自女几来为之留数日其行也钦叔为设馔备极丰腆敬之放箸而叹曰平生饱食有数每见吾二弟必得美食明日道路中又当与老饥相抗去矣会有一日辛老子僵仆柳泉韩城之间以天地为棺椁日月为含禭狐狸亦可蝼蚁亦可耳予二人为之恻然敬之佳句极多如自怜心似鲁连子人道面如裴晋公万事直须称好好百年端欲付休休院静宽留月窗虚细度云浪翻鱼出浦花动鸟移枝之类恨不能悉记耳(木栖云吟窗醉几秋风晚只许幽人个里知三乡光武庙云万山青绕一川斜到其处知为工也)予尝论敬之士之有所立必藉国家教养父兄渊源师友讲习三者备而后可喻如世之美妇多出于膏腴甲族薰醲含浸之下闾阎间非无名色一旦作公夫人则举步羞涩曾大家婢不如其理然也故作新人材言教育也独学无友言讲习也生长见闻言父兄也至于传记所载西子乃苧萝山采薪氏之女越君臣教之容止七日而纳之王遂能惑夫差倾吴国岂常理也哉敬之落落自拔耿耿自信百穷而不悯百辱而不沮任重道远若将死而后已者三十年亦可谓难矣南渡以来诗学为盛后生辈一弄笔墨岸然以风雅自名高自标置转相贩卖少遭指擿终死为敌一时主文盟者又皆汎爱多可坐受愚弄不为裁抑且以激昂张大之语从臾之至比为曹刘沈谢者肩摩而踵接李杜而下不论也敬之业专而心通敢以是非白黑自任每读刘赵雷李张杜王麻诸人之诗必为之探源委发凡例解络脉审音节辨清浊权轻重片善不掩微颣必指如老吏断狱文峻网密丝毫不相贷如衲僧得正法眼徵诘开示几于截断众流人有难之者则曰我虽不解书晓书莫如我故始则人怒之骂之中而疑之已而信服之至论朋辈中有公鉴而无姑息者必以敬之为称首盖不本于教育不阶于讲习不出于父兄而卓然成就如此然则若吾敬之者真特立之士哉(刘景玄赵宜之雷希颜李钦叔张仲经杜仲梁王仲泽麻知几)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