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苏颂

相关人物:共 68 位
共 6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1—1000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仲猷。后周太祖显德二年进士。宋初历著作佐郎、知全州,就迁左拾遗、右补阙。有诗名,为太宗所称赏,命预编《文苑英华》。真宗时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性纯厚清介,尚名教,寡谐于俗。多识典故,自唐以来士族人物,悉能详记。卒谥文庄。有文集。
全宋诗
杨徽之(九二一~一○○○),字仲猷,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后周显德二年(九五五)进士(《旧五代史》卷一一五)。宋太祖乾德初,历天兴、峨眉令,复知全州,迁左拾遗、右补阙。太宗太平兴国初,进侍御史。迁刑、兵二部郎中。端拱初,拜左谏议大夫,出知许州。淳化五年(九九四),充开封府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迁给事中、工部侍郎、枢密直学士兼秘书监。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改兵部侍郎,仍兼秘书监。二年,为翰林侍读学士。三年正月卒,年八十。谥文庄(同上书卷四六)。《宋史》卷二九六有传。今录诗九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21—1000 字仲猷,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后周显德三年(956)进士,释褐秘书省校书郎。入宋后任著作佐郎等职。生平见《宋史》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4。《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断句8。皆为入宋前所作。
全唐诗补逸
杨徽之字仲猷,浦城人。南唐时间道至汴中,周显德二年进士。入宋,除著作佐郎,知全州。太平兴国初,转库部员外郎、判南曹。卒真宗时。补诗一首并句。
全宋文·卷四二
杨徽之(九二一——一○○○),字仲猷,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
周显德二年进士,历著作佐郎、右拾遗。
宋乾德中知全州。
太宗时历迁侍御史、库部员外郎、刑兵二部郎中、左谏议大夫,判史馆、集贤院,迁给事中。
真宗立,拜工、礼、兵等部侍郎,兼秘书监,充枢密直学士、翰林侍读学士。
咸平三年卒,年八十。
苏颂苏魏公文集》卷五一《杨公神道碑》,《宋史》卷二九六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0—1066 【介绍】: 宋许州郾城人,字唐卿。真宗天禧三年进士。累授屯田员外郎、通判并州。以丁度荐为侍御史,上疏请严备西羌,建议增步卒、省骑兵。历集贤校理、三司度支判官、同管勾国子监、判司农及太常寺。数考试开封国学进士,命题皆奇奥,人目为“难题掌公”。英宗朝,以工部侍郎致仕。曾预修《皇祐方域图志》、《地理新书》,校正《类篇》、《神农本草》,著有《晋阳刀笔》、《郡国手鉴》、《周易杂解》及文集。
全宋诗
掌禹锡(九九○~一○六六),字唐卿,许州郾城(今属河南)人。
真宗天禧三年(一○一九)进士(《青箱杂记》卷四、《隆平集》卷八)。
为道州司理参军。
入为集贤校理,迁直集贤院兼崇文检讨,以尚书工部侍郎致仕。
英宗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七(《青箱杂记》卷四)。
有文集二十卷,已佚。
苏魏公集》卷五六有《掌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四有传。
全宋文·卷三九四
掌禹锡(九九○——一○六六),字唐卿,许州郾城(今河南郾城)人。天禧三年进士,为道州司理参军。试身言书判第一,改大理寺丞,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并州。丁度荐为侍御史,杜衍荐为集贤校理,改直集贤院兼崇文院检讨。英宗即位,自秘书监迁太子宾客,以工部侍郎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七。尝预修《皇祐方域图志》、《地理新书》,校正《类篇》、《神农本草》,著《郡国手鉴》、《周易集解》。《宋史》卷二九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4—1050 【介绍】: 宋杭州临安人,字子高。钱易子。以荫补太庙斋郎,迁大理寺丞。仁宗景祐五年登进士第。以殿中丞为御史台推直官。历通判明州、知润州,迁起居舍人、知谏院。屡有举劾,多见听纳,任言职数有建明。卒于官。
全宋诗
钱彦远(九九四~一○五○),字子高,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吴越武肃王钱镠之裔,易子。
以父荫补太庙斋郎,累迁大理寺丞。
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通判明州。
庆历六年(一○四六)知润州。
累迁起居舍人、直集贤院、知谏院。
皇祐二年卒,年五十七。
有《谏垣集》十五卷,已佚。
事见《苏魏公文集》卷五二《钱起居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七有传。
全宋文·卷四一○
钱彦远(九九四——一○五○),字子高,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钱易子。
景祐五年进士。
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擢尚书祠部员外郎、知润州。
召为右司谏,迁起居舍人、直集贤院、知谏院。
皇祐二年冬卒,年五十七。
有《谏垣集》三十卷。
苏颂苏魏公集》卷五二《钱起居神道碑》及《宋史》卷三一七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6—1064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梦得。初名贯,字道卿。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历绛州通判、开封府推官、知制诰、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吏部郎中。皇祐中,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数劾宦官及执政大臣。嘉祐五年,授枢密副使,旋拜参知政事。笃厚寡言,不争权位,喜进人才。英宗即位,除户部侍郎。卒谥文懿。
全宋文·卷四七三
孙抃(九九六——一○六四),字梦得,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中进士甲科,以大理评事通判绛州。
召试学士院,为开封府推官,判三司开拆司,同修起居注,以右正言知制诰,迁起居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累迁尚书吏部郎中。
皇祐中,权御史中丞,数劾执政大臣梁适、陈执中等。
改翰林学士承旨。
嘉祐五年,为枢密副使,旋迁参知政事,罢为观文殿学士、同群牧制置使,复兼侍读学士。
治平元年卒,谥文懿。
著有《经纬集》十四卷。
苏颂《太子少傅致仕赠太子太保孙公墓志铭》(《苏魏公集》卷五五),《宋史》卷二九二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仪甫。真宗天禧三年进士。历宜、复、安三州推官,改大理寺丞。迁太常博士,洪州通判,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仁宗时上疏言边防偏重西北,疏略南方之弊,又陈便宜八事,于吏治、兵备、财政、民食等多所论述,得仁宗嘉奖,进史馆修撰,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尚书礼部郎中。旋以荐举不当,被劾,出知扬州。后为翰林学士,复以言事不合知河阳。徙知河中,未行而卒。年四十八。
全宋诗
苏绅(九九九~一○四六)(生年据《丞相魏公谭训》卷二),字仪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真宗天禧三年(一○一九)进士(同上书)。历宜、复、安三州推官。又举贤良方正科,通判洪州,徙扬州。入直史馆,为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除史馆修撰,知制诰、翰林学士。出知扬州,复为翰林学士、史馆修撰、权判尚书省。再出知河阳,徙河中,未行。仁宗庆历六年卒,年四十八(《东都事略》卷六四)。《宋史》卷二九四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五四九
苏绅(九九九——一○四六),字仪甫,泉州同安(今属福建厦门)人。
天禧三年进士及第。
累迁太常博士。
景祐初举贤良方正科,擢祠部员外郎、通判洪州,累官三司盐铁判官。
宝元末进史馆修撰,擢知制诰。
庆历初入翰林为学士。
再迁礼部郎中。
庆历三年,改龙图阁学士、知扬州。
复为翰林学士、史馆修撰。
六年,以吏部郎中改侍读学士、集贤殿修撰,出知河阳。
同年卒,年四十八。
宋史》卷二九四有传,又见曾巩《赠司空苏公墓志铭》(《苏魏公文集》附),《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八,《东都事略》卷六四。
孙昱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五
孙昱,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天圣五年为太常博士,历虞部员外郎、比部员外郎、太子中舍。
著有《十二国史》。
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九之九,苏颂《虞部员外郎孙昱可比部员外郎制》(《苏魏公集》卷三一),王安石《孙昱太子中舍制》(《临川集》卷五一),《宋史》卷二○三《艺文志》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3—1072 【介绍】: 宋建德人,字子容。仁宗天圣五年进士。为大理评事,知信州上饶县,徙知蒙州,转殿中丞、太常博士、通判常州。皇祐中知江阴军,以募得粟二万斛大浚运河,长四十里。有《治安策》。
全宋诗
葛闳(一○○三~一○七二),字子容,建德(今浙江建德东北)人。
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
知信州上饶县,寻知蒙州,罢监在京药蜜库,出知婺州兰溪县,移知化州,转殿中丞,通判常州。
历知漳、台二州。
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致仕,明年卒,年七十。
事见《苏魏公集》卷五六《葛公墓志铭》。
今录诗十一首。
另十五首,《宋诗纪事补遗》卷七辑自《严陵集》,已见张伯玉诗,今删归存目。
李肃之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6—1089 【介绍】: 宋濮州鄄城人,字公仪。李迪从子。以荫为将作监主簿。累擢知德州,提点开封府界内县镇及夔路、湖南刑狱。徙湖北转运使,讨平彭仕羲之叛。神宗立,以右谏议大夫知庆州,徙瀛州,会大雨地震,启廪赈给,严儆盗窃。迁天章阁待制、知开封府,仕至龙图阁直学士、知郓州。
全宋文·卷六三九
李肃之(一○○六——一○八九),字公仪,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迪弟子,以迪推恩补官。
通判澶州,知德州,提点夔路、湖南刑狱。
历湖北、江东、两浙、河北诸路转运使,进度支副使、江淮发运使。
神宗时官右谏议大夫、知庆州,徙瀛州、拜天章阁待制、知开封府,出知定州,还,权三司使,又出知永兴军。
元丰元年,加龙图阁直学士、知郓州。
四年致仕。
元祐四年卒,年八十四。
苏颂《龙图阁直学士致仕李公墓志铭》(《苏魏公文集》卷六一),《宋史》卷三○一《李迪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9—1084 【介绍】: 宋杭州馀杭人,祖籍抚州临川,字厚之。元德昭孙。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历知永新、海门县,善治狱,累擢度支判官。皇祐中,侬智高据岭南,绛为广东转运使,供军饷有功,迁工部郎中。神宗熙宁中,为翰林学士,除三司使。八年,拜参知政事。后坐事罢知亳州,改颍州,以太子少保致仕。卒谥章简。有文集及《谳狱集》。
全宋诗
元绛(一○○九~一○八四),字厚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历知台、福、郓诸州及开封府,又为广东、两浙、河北转运使,召为翰林学士,官至参知政事。
晚年以资政殿学士知青州,以太子少保致仕。
神宗元丰七年卒,年七十六,谥章简。
有《玉堂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事见《苏魏公文集》卷五二《太子少保元章简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四三有传。
今录诗三十二首。
全宋文·卷九二八
元绛(一○○九——一○八四),字厚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天圣二年赐同学究出身,八年擢进士第,调江宁推官,摄上元令,知永新、海门县、台州,有政绩。
入为度支判官。
侬智高叛,以直集贤院为广东转运使。
以功迁工部郎中。
历两浙、河北转运使、盐铁副使。
擢天章阁待制,知福州,徙广、越、荆南,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迁三司使。
熙宁八年,参知政事。
元丰二年罢知颍州,改青州。
以资政殿学士、太子少保致仕。
七年六月卒,年七十六。
绛工于文辞,有文集四十卷,《谳狱集》十三卷。
苏颂《元章简公神道碑》(《苏魏公文集》卷五二),王安礼《元公墓志铭》(《王魏公集》卷八),《宋史》卷三四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86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字才元。
登进士第。
为绛州推官,累迁开封推官。
神宗熙宁初,擢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
上言青苗法有害无益,忤王安石。
会秀州判官李定破格除监察御史里行,又与宋敏求、苏颂相继封还词头。
以累格诏命,撤去知制诰归班。
出知汝州,徙梓州,官终天章阁待制。
全宋诗
李大临(一○一○~一○八六),字才元,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知广安军,徙邛州。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知汝州,徙知梓州。八年,复天章阁待制(《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六、二五八、二六九)。哲宗元祐元年卒,年七十七(《同上书》卷三七四)。《宋史》卷三三一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九三八
李大临(一○一○——一○八六),字才元,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宝元元年进士,为绛州推官。
杜衍荐为国子监直讲、睦亲宅讲书。
文彦博荐为秘阁校理。
历知广安军、邛州,还为群牧判官、开封府推官。
熙宁初,擢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
言青苗法有害无益。
李定除御史,大临又与宋敏求、苏颂相继封还词头。
皆以累格诏命归班,世称「熙宁三舍人」。
以工部郎中出知汝州,徙知梓州,加集贤殿修撰,复天章阁待制。
元丰二年致仕。
元祐元年二月卒,年七十七。
宋史》卷三三一有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一、二二六、二六九、三六六。
共 6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