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赵允让

相关人物:共 26 位
共 2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2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欧阳观子。
少贫,从母郑氏学。
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调西京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以歌诗唱和。
景祐间为馆阁校勘,作文为范仲淹辩,贬夷陵令。
庆历中召知谏院,改右正言、知制诰,赞助新政。
新政失败,上疏反对罢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扬、颍等州。
召为翰林学士。
嘉祐二年知贡举,倡古文,排抑“太学体”,文风大变。
五年,擢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
英宗初,以尊英宗父濮王为皇,起濮议之争。
神宗立,请出知亳、青、蔡三州。
以反对王安石新法,坚请致仕。
能诗词文各体,为当时古文运动领袖,后人称唐宋八大家之一。
平生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俱受其称誉。
亦擅史学,与宋祁等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公集》、《集古录》、《六一词》等。
全宋诗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为峡州夷陵令。四年,移乾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复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为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为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为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为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系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證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史》有传。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六一词》。
全宋文·卷六六三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幼孤力学,天圣八年第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初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以范仲淹谪降事致书责谏官高若讷,贬峡州夷陵令,移光化军乾德令。康定初召还复职,庆历间历知谏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出为河北都转运使。以支持「庆历新政」,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初召为翰林学士,修《唐书》。累擢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治平末,出知亳州。神宗立,徙知青州。议青苗法与王安石异,再徙蔡州。熙宁四年致仕归颍,明年卒于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尝集三代以来金石铭刻为一千卷,撰《新唐书》纪、志、表七十五卷,《五代史》七十四卷,《诗本义》十四卷,后人集其文为一百五十三卷。见吴充撰行状、韩琦撰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
言法华者。
莫知其所从来。
初见之于景德寺。
七俱胝院。
梵相奇古。
直视不瞬。
口吻衮衮。
不可识。
相传言。
诵法华经。
故以为名。
时独语笑。
多行市里。
褰裳而趋。
或举手画空。
伫立良久。
从屠沽游。
饮啖无所择。
道俗共目为狂僧。
丞相吕许公。
问佛法大意。
对曰。
本来无一物。
一味总成真。
僧问世有佛否。
对曰。
寺里文殊。
有问。
师凡耶圣耶。
举手曰。
我不在此住。
至和三年。
仁宗始不豫。
国嗣未立。
天下寒心。
谏官范镇首发大义。
乞择宗室之贤者使摄储贰。
以待皇嗣之生。
退居藩服。
不然。
典宿卫尹京邑。
以系天下之望。
并州通判司马光亦以为言。
凡三上疏。
一留中。
二付中书 上夜焚香默祷曰。
翌日化成殿具斋。
虔请法华大士。
俯临无却。
清旦 上道衣凝立。
以待。
俄驰奏。
言法华。
自右掖门径趍。
将至𥨊殿。
侍卫呵止不可 上笑曰。
朕请而来也。
有顷至。
辄升御榻。
跏趺而坐。
受供讫。
将去 上曰。
朕以储嗣未立。
大臣咸以为言。
侵寻晚暮。
嗣息有无。
法华其一决之。
师索笔引纸。
连书曰。
十三十三。
凡数十行。
掷笔无他语。
皆莫测其意。
其后 英宗登极。
濮安懿王第十三子。
方验前言也。
庆历戊子十一月二十三日。
将化谓人曰。
我从无量劫来。
成就逝多国土。
分身扬化。
今南归矣。
语毕右胁而寂。
赞曰。
如来世尊曰。
我灭度后。
敕诸菩萨。
及阿罗汉。
应身生彼。
末法之中。
作种种形。
度诸轮转。
或作沙门。
白衣居士。
人王宰官。
童男童女。
如是乃至淫女寡妇。
奸偷屠贩。
与其同事。
称赞佛乘。
令其身心。
入三摩地。
终不自言。
我真菩萨。
真阿罗汉。
泄佛密因。
轻言末学。
唯除命终。
阴有遗付。
言法华临终乃曰。
我从无量劫来。
成就逝多国土。
分身扬化是也。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言法华者。
莫知其所从来。
梵相奇古。
语言无忌。
出没不测。
多行市里。
褰裳而趋。
或举指画空。
伫立良久。
与屠沽者游。
饮啖无所择。
道俗共目为狂僧。
时至景德寺七俱胝院。
丞相吕许公。
问佛法大意。
答曰。
本来无一物。
一味总成真。
僧问。
世有佛否。
对曰。
寺里文殊有。
问。
师凡耶圣耶。
举手曰。
我不在此住。
至和三年。
仁宗始不豫。
国嗣未立。
天下寒心。
谏官范镇。
首发大义。
乞择宗室之贤者。
使摄储贰。
以待皇储之生。
并州通判司马光。
亦以为言。
凡三上疏。
上夜焚香默祷曰。
翼日化成殿具斋。
虔请法华大士。
俯临无却。
清旦上道衣凝立以待。
俄驰奏言。
法华自右掖门径趋。
将至寝殿。
侍卫呵止不可。
上笑曰。
朕请而来也。
辄升御榻趺坐。
受供讫将去。
上曰。
朕以储嗣未立。
大臣咸以为言。
侵寻晚暮嗣息有无。
师其一决之。
师索笔引纸。
连书曰。
十三十三。
凡数十行。
掷笔无他语。
皆莫测其意。
其后英宗登极。
濮安懿王第十三子。
方验前言也。
吕申公蒙正居政府日。
焚疏请师斋。
翼旦师至坐堂上。
公将出。
念当拜不当拜。
师大呼曰。
吕老子。
快出来。
拜亦得。
不拜亦得。
吕大惊。
遽出拜之。
斋毕。
问未来休咎。
师索笔书亳州二字。
及后罢相知亳州始悟。
天衣怀公。
依景德时。
与师遇。
拊怀背曰。
临济德山去。
怀因奋而游禅。
遂大振云门之道。
儿孙珠走而玉跃。
师言于是乎验。
庆历戊子十一月二十三日将化。
谓人曰。
我从无劫来。
成就逝多国土。
分身扬化。
今南归矣。
言毕右胁而寂。
或作寿春许氏子。
弱冠游东都。
得度于俱胝院。
留讲肆之久。
一日读云门录。
忽契悟。
遂获感通焉。
河南志曰。
志言。
姓许氏。
自寿春来。
居东京景德寺。
为人卜休咎。
书纸挥翰甚疾。
字体遒劲。
初不可晓。
后多验。
有具斋荐鲙者。
则并食之。
临流而吐。
化为小鲜。
群泳而去。
海客遇风且没。
见僧操絙引舶而济。
客至都下。
志言谓客曰。
非我汝奈何。
客犹记其貌。
真引舟者也。
后卒。
仁宗以真身塑像置寺中。
榜曰显化禅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2—1076 【介绍】: 宋东平须城人,初名元赓,字永叔,后更名,字潜亮。
郭劝子。
仁宗嘉祐二年进士。
知萧山县,有惠政。
累迁殿中丞、太常博士。
英宗治平二年,御史知杂事吕诲等以奏弹中书议追崇濮安懿王典礼非是被黜,以源明补监察御史里行,源明乞免除命,请追诲等,遂听免。
神宗立,以荐擢知华州,以事免。
后以职方员外郎知单州卒。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世宁,一作张世宁(《类说》卷四六),太原(今属山西)人。曾官太原府助教(同上书)。神宗熙宁中以暴疾卒于家(《诗话总龟》前集卷四五)。
全宋文·卷一五三三
王世宁,与陈升之连姻,嘉祐中勾当御药院。
治平中为带御器械,奉命相度濮安懿王园庙。
见《宋会要辑稿》礼四○之一、职官三○之二、职官六五之二二。
赵宗愈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1095 【介绍】: 宋宗室。
赵允让子。
哲宗绍圣中以镇安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徒嗣封。
以疾强诣祠所,遂卒。
追封襄王,谥恭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1095 【介绍】: 宋宗室。
赵允让子。
好古学,藏书数万卷。
英宗数被疾,尝请早建储贰以系天下之望,世称其忠。
以武安军节度使判大宗正事,加检校司徒。
卒谥端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067 【介绍】: 即宋英宗。
太宗曾孙,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
仁宗嘉祐七年,立为皇太子,次年仁宗死,嗣位。
因病,由曹太后垂帘听政。
治平元年,亲政。
三年,西夏攻宋,经遣使诘问,与西夏复和。
司马光进所撰《通志》,命置局设官继续编纂,后成《资治通鉴》。
在位五年卒。
全宋文·卷一七三○
宋英宗赵曙(一○三二——一○六七),濮安懿王允让第十三子。
景祐三年赐名宗实,授左监门卫率府副率,累迁右羽林军大将军、宜州刺史。
皇祐二年为右卫大将军、岳州团练使。
嘉祐七年立为皇太子,改今名,八年即帝位。
治平元年五月始亲政。
治平四年卒,年三十六。
在位四年,年号治平。
有集一卷(见《玉海》卷二八《英宗御制》条)。
事迹详《宋史》卷一三《英宗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3—1105 【介绍】: 宋杭州钱塘人,本名让,避濮王讳改名,字子骏。
仁宗皇祐五年进士。
历福建转运判官、尚书主客郎中。
徽宗建中靖国初,除知明州。
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杭州洞霄宫。
工诗文,有《钱塘集》。
全宋诗
韦骧(一○三三~一一○五),原名让,字子骏,世居衢州,父徙钱塘(今浙江杭州)。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调睦州寿县尉,以母丧不赴。服阕后官兴国军司理参军,历知婺州武义县、袁州萍乡县、通州海门县,通判滁州、楚州。入为少府监主簿。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擢利州路转运判官,移福建路。元祐七年,召为主客郎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七)。久之,出为夔州路提点刑狱,知明州。晚年提举杭州洞霄宫。徽宗崇宁四年卒,年七十三。有文集二十卷,赋二十卷,今存《钱塘集》有缺佚。《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有传。 韦骧诗,以清丁丙嘉惠堂刊瓶花斋吴氏影写宋乾道本《钱塘韦先生文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另从《永乐大典》中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七六六
韦骧(一○三三——一一○五),原名让,字子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皇祐五年登进士第,历睦州寿昌县尉、兴国军司理参军、婺州武义令。改秘书省著作郎,迁至尚书屯田员外郎。后任朝奉郎、少府监主簿。擢利州路转运判官,移福建路运判。出为夔州提点刑狱,知明州,改提举洞霄宫致仕。崇宁四年卒,年七十三。有《钱塘集》二十卷(今存十六卷)、赋二十卷。见陈师锡《韦公墓志铭》(《钱塘韦先生文集》附录)。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六三一
赵仲御(一○五二——一一二二),嗣濮王宗晟子。
通经史,多识朝廷典故。
累迁镇宁、保宁、昭信、武安节度使。
封汝南、华原郡王。
政和中,以泰宁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嗣封濮王。
宣和四年五月卒,年七十一。
追封郇王,谥康孝。
见《宋会要辑稿》帝系三之一三、礼四一之二,《宋史》卷二四五《濮王允让传》有附传。
赵仲爰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五
赵仲爰(一○五四——一一二三),濮王允让孙。
徽宗即位,拜建武节度使,为大宗正,加开府仪同三司,封江夏郡王。
徙节泰宁、定武,为检校少保、少傅。
宣和五年六月薨,年七十,赠太保,追封恭王。
宋史》卷二四五有附传。
共 2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