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范仲淹

相关人物:共 132 位
共 13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苏州人。
范仲淹祖。
九岁举神童。
仕吴越官至秘书监。
博洽善著书,辑有《资谈》六十卷,已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苏州(今属江苏)人。
吴越中吴节度判官范梦龄之子,北宋名臣范仲淹之祖。
九岁举神童。
仕吴越官至秘书监。
宋仁宗时追赠唐国公。
十国春秋》卷八八有传。
宋范公称《过庭录》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0—1003 【介绍】: 宋嘉州洪雅人,祖籍京兆人,字表圣。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进士。累官河北转运副使,知相州、睦州。慕魏征、李绛为人,以谏诤为己任,屡上疏言时政。真宗咸平三年,上《御览》、《御屏风》,以为治乱兴亡之鉴。五年,擢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连上八疏,皆直言时政得失。有《咸平集》。
全宋诗
田锡(九四○~一○○四),字表圣,嘉州洪雅(今属四川)人。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进士。
释褐除将作监丞,通判宣州。
迁著作佐郎、亦西北路转运判官。
改左拾遗、直史馆。
六年,为河北转运副使。
七年,徙知相州,改右补阙。
八年,移睦州。
转起居舍人,还判登闻鼓院。
寻以本官知制诰,加兵部员外郎。
端拱二年(九八九),改户部郎中,出知陈州。
因稽留狱案,降海州团练副使,嗣知单州。
召为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
真宗即位,迁吏部,同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
出知泰州。
咸平三年(一○○○)召还。
五年,再掌银台,兼侍御史知杂事,擢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朝请大夫。
咸平六年十二月十一日卒,年六十四(《范文正公集》卷一二《赠兵部尚书田公墓志铭》)。
有《咸平集》五十卷(今本三十卷)。
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田锡诗,以宜秋馆刻《宋人集》丁编本为底本,校以毛晋藏明钞本(简称毛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明张位抄本(简称张本,藏北京图书馆)、汪士钟藏抄本(简称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为六卷。
另从《天台续集》等辑得集外诗二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八○
田锡(九四○——一○○三),字表圣,嘉州洪雅(今四川洪雅)人,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太平兴国三年进士高等,释褐将作监丞、通判宣州。迁著作郎、京西北路转运判官,改左拾遗、直史馆。历知相州、睦州,转起居舍人,还判登闻鼓院,以本官知制诰。端拱二年忤宰相,出知陈州,坐稽狱,责授海州团练副使,徙单州,俄诏直集贤院。真宗时出使秦、陇,同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出知泰州。咸平五年再掌银台,擢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六年十二月十一日病卒,年六十四。著《奏议》二卷、《咸平集》五十卷、《别集》三卷、《唐明皇制诰后集》一百卷、《曲本草》一卷(存)。《宋史》卷二九三有传。端平初谥曰献翼,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
许衮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三二
许衮(九四九——一○○五),字公仪,燕(今北京、河北一带)人。
开宝八年,太宗为开封尹,试其文擢为首。
覆策于廷,复在高等,释褐江宁府狱曹掾。
太宗即位,除均州防御推官,拜太子右赞善大夫、通判苏州。
俄拜奉常博士、领曹南郡,移倅弋阳郡。
咸平中,以本官直昭文馆、判登闻鼓院,受命修注记。
官至兵部员外郎。
景德二年卒,年五十七。
事迹详范仲淹《赠户部郎中许公墓志铭》(《范文正公集》卷一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34 【介绍】: 宋杭州富阳人,字济之。太宗淳化三年进士。为梓州榷盐判官。以计抵御李顺,迁观察推官,权知华阳县。改知兴国军,以治行召对,命试学士院。知曹州,时契丹入寇,曹地多盗,属县赋税多输睢阳助兵食,百姓苦于转送,涛悉留不遣。真宗天禧五年,以户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同判吏部流内铨。进直昭文馆,累官至太子宾客。
全宋诗
谢涛(九六一~一○三四),字济之,其先阳夏人,徙家富阳(今属浙江)。
绛父。
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为梓州榷盐院判官。
真宗时历知曹、秦、歙、越诸州。
仁宗天圣中迁太常少卿,权西京留守司御史台,改秘书监。
明道元年(一○三二)转太子宾客。
景祐元年卒,年七十四。
一说年七十五(《范文正》卷一一《谢公神道碑铭》)。
事见《河南集》卷一二《谢公行状》、《宋史》卷二九五《谢绛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二
谢涛(九六一——一○三四),字济之,富阳(今浙江富阳)人。登淳化三年进士第,为梓州榷盐判官,迁观察推官,权知华阳县,通判寿州、筠州,知兴国军、曹州、泰州、歙州。用冯拯荐,召试,以兵部员外郎直史馆。判三司理欠司。天禧五年以户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进直昭文馆,知越州,还判太常寺、登闻检院。明道元年转太子宾客。景祐元年卒,年七十四。见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六二《谢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五《谢绛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2—1036 【介绍】: 宋颍州汝阴人,字公信,一字昌言。太宗淳化中主榷酤于大名属邑。从雷有终镇压王均于蜀,以功擢閤门祗候,益、彭、简等州都巡检使。后历任知州及监司,所至兴利除害,有循政。累迁东上閤门使、乾州刺史,移知颍州卒。有材略,尚宽恕,喜施予,人称其政绩曰:“发身如班定远,事边如马伏波,水利如邵南阳,食货如耿大农。”
全宋文·卷一九五
张纶(九六二——一○三六),字昌言(《宋史》本传作「公信」),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
补三班奉职,迁右班殿直。
以击王均功迁右侍禁、庆州兵马监押,擢閤门祗候,益、彭、简等州都巡检使,徙荆湖提点刑狱,迁东头供奉官、提点开封府界县镇公事。
历知辰州、渭州、镇戎军。
除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兼权知泰州。
又历知秦、瀛、沧州,真拜乾州刺史,徙知颍州。
景祐三年卒,年七十五。
范仲淹《张公神道碑》(《范文正公文集》卷一二),又《宋史》卷四二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3—1039 【介绍】: 宋婺州永康人,字子正。太宗端拱二年进士。调许田尉,以干练闻。灵夏用兵,转运使命则部送刍粮,入奏称旨。真宗时累官至三司度支副使。坐丁谓党降知信州,徙福州,以右谏议大夫知杭州。历典七州,更六路使者节,践更中外凡四十七年,所至有声绩。以兵部侍郎致仕。卒谥忠佑,改正惠。
全宋诗
胡则(九六三~一○三九),字子正,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
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为许田尉。
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为京西转运使。
乾兴初知信州。
仁宗天圣中历知福州、杭州、永兴军,累迁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明道二年(一○三三)知杭州。
景祐元年(一○三四)以兵部侍郎致仕。
宝元二年卒,年七十七。
徽宗宣和间封佑顺侯,理宗淳祐间进正惠公,宝祐初加忠佑(《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九《胡侍郎庙碑阴记》)。
事见《范文正公集》卷一二《胡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胡则诗,旧有清嘉庆二十年胡敬辑《宋胡正惠公遗文事迹合录》(又题作《胡正惠公集》,清钞本,藏南京图书馆)。
今参据诸书,得诗七首,重为辑编。
别有诗二首入存目。
全宋文·卷一九六
胡则(九六三——一○三九),字子正,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
端拱二年以进士起家,补许田县尉。
后知睦州、温州,改江淮制置发运使。
真宗幸亳还,擢三司度支副使。
出为京西、广西转运使,累迁太常少卿。
乾兴初,坐丁谓党,降知信州,徙福州、杭州、永兴军,以给事中权三司使,通京东西、陕西盐法,人便之。
以在河北时假官舟贩盐,后按验出知陈州。
逾月迁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刘随上疏言「则奸邪贪滥闻于天下」,徙杭州。
再迁兵部侍郎致仕,宝元二年六月卒,年七十七,谥忠佑,改谥正惠。
范仲淹《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范文正公集》卷一二),《宋史》卷二九九本传。
其后裔辑其诗文为《胡正惠公集》一卷。
俞献卿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0—1045 【介绍】: 宋歙人,字谏臣。
俞献可弟。
少与兄以文学知名。
第进士。
补安丰尉,调昭州军事推官。
累迁殿中侍御史,为三司盐铁判官。
上言请节用,帝纳其言。
淮浙盐利不登,命往经度,更立新法,岁增盐课缗钱甚众。
除陕西转运使,徙京西,入对言赵振堪将帅,范仲淹、明镐可大用,及条上边策甚备。
知杭州,潮溢决堤,发卒凿西山石作堤数十里,民以为便。
知应天府,以刑部侍郎致仕。
全宋文·卷二七一
俞献卿(九七○——一○四五),字谏臣,歙(今安徽歙县)人。
进士及第,补安丰县尉。
累迁殿中侍御史,为三司盐铁判官。
经度淮浙盐利,更立新法,岁增盐课缗钱甚众。
除陕西转运使,荐范仲淹、明镐可大用。
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杭州。
发卒凿西山,筑堤数十里以御江潮,民以为便。
以刑部仕郎致仕,庆历五年卒,年七十六。
见刘敞《公是集》卷五三《俞公墓志铭》,《宋史》卷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8—1057 【介绍】: 宋越州山阴人,字世昌。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进士。
历仕州郡,以善辨狱闻。
治政不以威刑督吏,人惮其清整。
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改知审官院,治事明敏,属吏不能为奸利。
庆历三年任枢密使,次年拜同平章事,支持范仲淹、富弼所施新政。
为相百日而罢,出知兖州。
以太子少师致仕。
封祁国公。
卒谥正献。
全宋诗
杜衍(九七八~一○五七),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真宗大中符祥元年(一○○八)进士(清乾隆《绍兴府志》卷三一)。补扬州观察推官,知平遥县,通判晋州,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仁宗初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宝元二年(一○三九)复知永兴军。庆历三年(一○四三)任枢密使,主持新政。次年九月拜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因新政裁抑侥倖,为权贵嫉视,为相仅百日而罢,出知兖州。七年,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南都(今河南商丘)凡十年。皇祐中加封祁国公。嘉祐二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五),年八十。谥正献。《宋史》卷三一○有传。 杜衍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所收《杜祁公摭稿》一卷为底本,参校《事文类聚》前集(简称类聚)、《苕溪渔隐丛话》(简称丛话)等书。另从《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中录诗十四首。
全宋文·卷三一八
杜衍(九七八——一○五七),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大中祥符进士。历仕州县,时称良吏。累迁工部郎中、河北都转运使,还为枢密直学士,出知天雄军。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改知审官院。迁工部、刑部侍郎,加龙图阁学士,知永兴军、开封府。康定元年,拜同知枢密院事,改枢密副使。三年,迁吏部侍郎、枢密使。四年,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后以尚书左丞出知兖州,年七十致仕,封祁国公。嘉祐二年卒,年八十,谥正献。《宋史》卷三一○有传。
宋登科记考
字世昌,谥号正献(一云“文献”)。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士第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许渤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8—1047 【介绍】: 宋华州蒲城人,先世许昌人,字仲容。
真宗天禧三年进士。
调邠州观察推官,移监凤翔府太平宫。
历知天兴,又为润州观察推官。
凡五为从事,积十四考,因无荐者不得迁。
范仲淹在政府,爱其才而荐于朝,官至秘书丞。
尝疾中为文二篇以示子孙,大旨皆穷理尽性之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8—1048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希言。
真宗咸平五年进士。
授大理丞、知玉山县。
历知台、南雄、洪州。
入翰林为学士,积官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进承旨兼侍讲学士。
在翰林十二年,刘太后听政时能独立自守,为仁宗所赏识。
景祐三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改户部侍郎。
宝元元年拜相。
居中书八年,不用宗党亲戚。
庆历中,于范仲淹等推行新政持缄默态度,遂以久居相位无所建明遭劾。
五年,出判陈州及河南府,寻以疾致仕。
卒谥文宪,改文简。
全宋诗
章得象(九七八~一○四八),字希言,世居泉州(今属福建),高祖家浦城(今属福建)。真宗咸平五年(一○○二)进士,知邵武军归化县。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以屯田员外郎知泉州(《嘉定赤城志》卷九)。仁宗景祐三年(一○三六)擢同知枢密院事。宝元元年(一○三八)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庆历五年(一○四五)为镇安军节度使。七年进封郇国公。次年以司空致仕,六月卒,年七十一。谥文宪,皇祐中致谥文简。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宋祁《章丞相得象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一有传。今录诗十七首。
全宋文·卷三二○
章得象(九七八——一○四八),字希言,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咸平五年登进士第,为大理评事、知玉山县,历知台、南雄、洪州。为杨亿所荐,召直史馆,知制诰,为翰林学士,累迁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承旨兼侍讲学士,同知枢密院事。宝元元年,以户部侍郎拜集贤相,进工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庆历五年,拜镇安军节度使,封郇国公,徙判河南府,守司空致仕。八年卒,年七十一,谥文宪。皇祐中,改谥文简。著《国朝会要》一百五十卷。见宋祁《景文集》卷五九《文宪章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一本传。
共 13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