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038 【介绍】: 北宋僧人。秀州嘉兴人。初从洪敏学《楞严经》。后从慧觉之教,励志扶持华严宗,移住长水,因称“长水子璿”。徒众近千,为宋代华严宗代表人物之一。著有《楞严经疏》(即《长水疏》),为华严宗重要著述。全宋文·卷二六八
子璿(?——一○三八),秀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一说钱唐人),俗姓郑氏,为贤首宗义学名僧。初从本州天台宗洪敏法师学《楞严》,既又参谒禅宗琅琊慧觉禅师。后住长水,专究《华严》,开讲贤首义旨,众几千人,此宗由此复兴,赐号楞严大师。宝元元年卒。著有《金刚经纂要刊定记》、《楞严经义疏注经》等多种,今存。事迹见章衡《重修长水疏主塔亭记》(《续藏经》第一编第二一套《楞严经疏解蒙钞》卷末),《五灯会元》卷一二,《补续高僧传》卷二等。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子璿。秀州人。自落发。诵楞严经不辍。从洪敏法师讲。至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有省。谓敏曰。敲空击木。尚落筌蹄。举目扬眉。已成儗议。去此二途。方契斯旨。敏拊而證之。然欲探禅源。罔知攸往。闻琅琊觉禅师。道重当世。即趋其席。值上堂。遂问曰。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觉凭陵答曰。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师领悟礼谢曰。愿侍巾瓶。觉谓之曰。汝宗不振久矣。宜厉志扶持。报佛恩德。勿以殊宗为介也。师如教。后住长水。众几一千。弘贤首教。疏楞严经十卷。御史中丞王随。序而行之。纸为之贵。赐号楞严大师。尝示众曰。道非言象得。禅非儗议知。会意通宗。曾无别致。由是二宗仰之。后跏趺示疾。以两瓮合之。葬于真如院。兀朮入𡨥。发视指爪绕身。复瘗而去。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小寿禅师。不知何许人谁氏子也。以同时有永明寿。故称小寿以别之。二寿。皆天台韶国师真子。师闻堕薪而悟。作偈曰。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国师颔之。及开法。衲子争师尊之。天禧中。御史中丞王公随。出镇钱塘。往候师至湖上。去驺从。独步登寝室。师方负暄毳衣自若。忽见之问曰。官人何姓。王公曰。名随姓王。即拜之。师推蒲团藉地坐。语笑终日而去。门人让之曰。彼王臣来。奈何不为礼。此一众所系。非细事也。师唯唯。他日王公复至。众横撞大钟。倾寺出迎。而师前趋立于松下。王公望见。出舆握其手曰。何不如前日相见。而遽为此礼数耶。师顾左右。且行且言曰。中丞即得。奈知事嗔何。其天资粹美如此。
人物简介
侯遗,字仲遗(《金陵诗徵》卷五。《至顺镇江志》卷一九作仲逸),句容(今属江苏)人。隐居茅山,创书院,教授生徒,积十馀年,自营粮食。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王随知江宁府,奏请于茅山斋粮所剩庄田内给三顷充书院赡用,从之。明弘治《句容县志》卷六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生卒】:1008—1075 【介绍】: 宋相州安阳人,字稚圭,号赣叟。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右司谏,疏罢王随、陈尧佐、韩亿、石中立等四人。益、利岁饥,为体量安抚使,缓赋调、逐贪吏、汰冗役,活饥民九十万。宝元间进枢密直学士、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久在兵间,名重一时,天下称韩范。后召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富弼同时登用。庆历新政败,出知扬州,徙郓州、定州。嘉祐中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仁宗有疾,琦力请立皇嗣。英宗即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英宗病重,又力请建储。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寻改判永兴军、相州等地。卒谥忠献。有《安阳集》。
韩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初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不久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谏。宝元初西夏事起,为陕西安抚使,久在兵间,功绩卓著,与范仲淹并称“韩范”。庆历三年(一○四三)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杜衍共主持新政,庆历五年新政失败,出知扬州,徙郓州、成德军、定州、并州。嘉祐元年(一○五六)为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即位,仍为相,封魏国公。神宗立,琦坚辞相位,出判相州,建昼锦堂。不久再次经略陕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复请归相州。河北地震、黄河决口,徙判大名府,充安抚使。后因反对青苗法,与王安石不合,熙宁六年还判相州。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有《安阳集》五十卷。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八宋李清臣《韩忠献公琦行状》,《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韩琦诗二十一卷,以明正德九年安阳张士隆河东行台刻《安阳集》为底本,校以明安成尹仁校本(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又从《吴礼部诗话》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词学图录
韩琦(1008-1075) 字稚圭。相州人。弱冠举进士第二名。蚤有盛名,识量英伟,论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有《安阳集》,词存五首,见《能改斋漫录》及《青箱杂记》。全宋文·卷八三二
韩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天圣五年擢进士甲科,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累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元昊反,历陕西安抚使,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秦凤经略安抚使、观察使,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同除枢密副使,时称「韩、范」。以资政殿学士出知扬州,徙郓、定、并、相等州。嘉祐元年除枢密使,三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封仪国公。立英宗,加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平章事,进封卫国公,再进封魏国公。英宗崩,又被顾命立神宗。固请罢相,乃以节度使兼侍中判相州,复为陕西、河北等路安抚使,判永兴军、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后极言青苗不便,请解四路安抚,还判相州。熙宁八年六月卒,年六十八,谥忠献。政和五年,加封魏郡王。著有《二府忠论》五卷、《谏垣存稿》三卷、《陕西奏议》五十卷、《河北奏议》三十卷、《杂奏议》三十卷、《安阳集》五十卷等。事迹详神宗御制《两朝顾命定策元勋碑》、佚名《韩魏王家传》(《安阳集》附录),《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