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禹偁

相关人物:共 21 位
共 2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王元之误。
全唐诗》收《听琴》诗四句,出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卷九六。
此诗实为王元同题诗之前4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连州人,字国仪,号群玉峰叟。后晋高祖天福进士。避乱还乡,楚王马希范辟为零陵从事。后归南唐,历丰城簿、涂阳令。坐贪赃论死,李煜见其诗,贷免,复其官,寻致仕隐玉笥山。逾年起为水部员外郎。南唐亡,归故里卒,年八十余。工诗,有《金鳌集》。
全宋诗
孟宾于,字国仪,号玉峰叟(《江南野录》卷八),连州(今属广东)人。
后晋天福九年(九四四)进士(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
曾受孟氏辟,为零陵从事。
南唐时,授丰城簿,迁淦阳令。
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归老连上(《诗话总龟》前集卷五引《雅言系述》)。
年八十三卒。
有《金鳌集》,已佚。
《南唐书》卷二三有传。
今录诗十首。
全粤诗·卷一九
孟宾于(八九五 — 九七七),字国仪。连州人。后汉高祖乾祐元年(九四八)进士,与同年李昉交善。避乱还乡。楚王马希范辟为永州军事判官,历阳山令。后归南唐,授丰城簿,迁涂阳令。坐系当死,后主赦之,复其官,起为水部员外。俄致仕,隐于吉州玉笥山,著道士衣,自号群玉峰叟。吉州高使君奏为郡倅,旋归旧隐。高越强起为丰城令,既而引去,嬉游吟啸二十年,老求致仕,得本曹郎中分司南都,服章金紫。入宋,以老病不任朝谒,听还故里,后以县令卒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年八十三。有《孟水部集》,已佚。《南唐书》卷二三、明嘉靖戴璟《广东通志初稿》卷一四、明黄佐《广州人物传》卷四有传。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国仪,自号群玉峰叟,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为连州(今属广东)人。
曾以诗献工部侍郎李若虚,为其称赏。
又诣洛阳献诸朝达,由是大有诗名。
后晋天福九年(944)登进士第,后为楚马希范辟为永州军事判官。
历阳山县令。
楚亡,归南唐,授水部员外郎,旋归玉笥山。
复起为丰城令。
又曾任淦阳令,官至水部郎中,分司南都。
南唐亡,以老病辞归故里,不久卒。
生平事迹见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江南野史》卷八、马令《南唐书》卷二三、《唐才子传》卷一〇、《十国春秋》本传。
工诗,有名当时。
王禹偁称其诗具“雅淡之体,警策之句”(《孟水部诗集序》)。
所著颇多,有《孟宾于集》1卷、《金鳌诗集》2卷、《湘东集》、《金陵集》等,均佚。
全唐诗》存诗8首、断句若干(其中“昔日声尘喧洛下”二句为李昉诗误入)。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联句诗1首、断句7。
唐诗汇评
孟宾于,生卒年不详,字国仪,连州(今广东连县)人。幼擅诗名,吟味忘倦。后唐长兴末赴举,和凝等咸推荐之,游举场十年。晋天福九年(944),符蒙知举,宾于献诗,大得称赏,遂登第。初仕楚,为零陵从事。楚亡,归南唐。建隆二年(961),官丰城令。又官淦阳令,因赃贿系狱,后主释之,后起为水部员外郎,致仕,居吉州新淦玉笥山,自号群玉峰叟。南唐亡,归老连州,卒年八十三。有《金鳌集》二卷,已佚。《全唐诗》存诗八首,炙句若千。
全唐诗补逸
孟宾于字国仪,连州人。晋天福九年符蒙知贡举,擢进士第。与李昉交善。宾于后仕南唐,卒宋太平兴国中,年八十三。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二
宾于字国仪。连州人。晋天福中进士。楚文昭王马希范辟为零陵从事。及恭孝王希萼入金陵。宾于归南唐。累迁滏阳令。致仕隐玉笥山。自号偫玉峰叟。复起为水部员外郎。归老连州。年八十七卒。

作品评论

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
(宾于)幼擅诗名,吟味忘倦。
江南野史
(宾于)少修儒学,早失其父,事母以孝闻。长好篇咏,有能诗名……天祐末,工部侍郎李若虚廉察于湘沅,宾于有诗数百篇,自命为《金鳌集》,献之,大为称誉。因采择集中有可举者十数联,记之于书,使宾于驰诣洛阳,皆为数之,其誉蔼然。
《小草斋诗话》
五代孟宾于,少游乡校,力学不怠。父以家贫,且鲜兄弟,题诗壁上云:“他家养儿三四五,我家养儿独且苦。”宾于归,见之,续曰:“众星不如孤月明,牛羊满山独畏虎。”父奇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9—1001 【介绍】: 宋僧。德清人,俗姓高。幼出家杭州龙兴寺,受业于祥符寺。精南山律,时称“律虎”。兼通六经史书庄老百氏之学。吴越王钱镠署为两浙僧统。随钱俶入朝,太宗召对于滋福殿,赐号通慧大师。真宗咸平初加右街僧录,三年迁左街。卒谥圆明。奉诏撰有《宋高僧传》,另有《物类相感志》、《荀谱》、《内典集》、《外学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9—1001 俗姓高,德清(今属浙江)人。后唐明宗天成间,于杭州祥符寺出家。习《南山律》,时称为“律虎”。诗文俊捷,又称为“文虎”。任两浙僧统数十年,赐号明义宗文。吴越纳土,随钱俶入汴京,宋太宗召对,改号通惠大师。不久奉诏撰《宋高僧传》30卷。晚年住汴京天寿寺。《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六、《十国春秋》卷八九有传。著有《宋高僧传》,记唐高宗至宋初三百年间六百多位僧人事迹。另著《大宋僧史略》、《笋谱》、《传载》等书。《宋高僧诗选》、《吴郡志》、《瀛奎律髓》、《南村辍耕录》、《吟窗杂录》等书存诗7首,断句8,《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
全宋诗
释赞宁(九一九~一○○一),俗姓高,吴兴德清(今属浙江)人。后唐天祐十六年生,天成中出家,清泰初入天台山(《小畜集》卷二○《左街僧录通慧大师文集序》)。通南山律,时人谓之“律虎”。吴越中,置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宗文。入宋,改赐通慧大师。初补左街讲经首座、知西京教门事。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充右街僧录。三年迁左街(《咸淳临安志》卷七○)。四年卒,年八十三(《释氏疑年录》卷六)。一说咸平二年卒(《释氏稽古略》卷四)。徽宗崇宁四年(一一○五),加谥圆明。有《内典集》一百五十二卷,《外学集》四十九卷。《西湖高僧事略》等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唐诗补逸
赞宁,德清高氏子。出家杭州龙兴寺,吴越武肃王署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入宋,至道二年示寂。诗二首。(《全唐诗》无赞宁诗)
全宋文·卷四○
赞宁(九一九——一○○一),俗姓高,其先渤海人,隋末徙居德清县(今浙江德清)。
吴越宝正中,舍身杭州灵隐寺为僧,已而入天台山。
精于南山律,时人谓之「律虎」。
太宗尝召对,赐号「通慧大师」,命充史馆编修。
后住东京天寿寺,知西京教门事,充东京右街僧录,寻迁左街。
咸平四年卒,年八十三。
谥圆明大师,葬龙井。
所著有《宋高僧传》三十卷(存)、《大宋僧史略》三卷(存)、《内典集》一百五十卷、《外学集》四十九卷等。
王禹偁小畜集》卷二○《通惠大师文集序》,《佛祖历代通载》卷一八,《释氏稽古略》卷四,《十国春秋》卷八九本传,陈垣《释氏疑年录》卷六。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赞宁。
姓高氏。
其先世渤海人。
天祐中。
师生于吴兴郡之德清金鹅别墅。
出家杭之祥符。
习南山律宗。
著述毗尼。
时人谓之律虎。
文学日茂。
声望日隆。
武肃诸王公族咸慕重之。
署为两浙僧统。
赐号明义宗文。
兴国三年。
太宗闻其名。
诏对滋福殿。
延问弥日。
改赐通慧。
诏修大宋高僧传三十卷。
又诏撰三教圣贤事一百卷。
初补左街讲经首座。
知西京教门事。
咸平初加右街僧录。
师又著内典集一百五十卷。
外学集四十九卷。
内翰王禹偁作文集序。
极其赞美。
及有书称其文辞。
末云。
所谓时雨降矣。
日月出矣。
灌溉爝火复何为哉。
至道二年示寂。
葬龙井坞。
崇宁四年加谥圆明。
赞曰。
学富道充  名闻邦国  纶巾屡膺  爰宠其职 史馆译场  削浮纂实  曰古曰今  光明罔极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赞宁,姓高氏,德清人。
初出家于馀杭祥符,后栖灵隐,习南山律宗,著述毗尼,时称“律虎”。
钱武肃王钦其声望,署为两浙僧统。
宋太祖徵入京锡,号“通慧”,兼赐紫衣。
淳化三年,兼翰林史馆编修。
宁博物强记,辩语纵横。
尝著《通论》,有驳董仲舒、难王充、斥颜师古、證蔡邕非史通等说,王禹偁深服之。
兴国三年,太守闻其名,召对滋福殿,延问弥日,更号“通慧”。
七年敕修《高僧传》,与新译经同入藏。
端拱元年,书成,都三十卷,曰《有宋高僧传》,令弟子显忠拜表进纳,有敕嘉许。
略云:“一乘妙道,六度玄门。
代有奇人,迭恢圣教。
若无纂述,何以显扬。
繄尔真流,栖心法苑,成兹编集,颇效辛勤。
备观该总之能,深切叹嘉之意。
”其所进《高僧传》已令僧录司编入大藏。
今赐绢三千匹,至可领也,故兹奖谕,想宜知之。
又诏撰《三教圣贤事》一百卷。
初补左街讲经首座,知西京教事。
咸平中加右街僧录。
年七十,入至道九老会,后二年示寂,塔龙井坞。
所著更有《内典集》一百五十卷,《外学集》四十九卷。
内翰王禹偁为之序,极其赞许。
宁博闻多识,虽张茂先不能远过。
徐常侍铉仕江南日,尝襆被入直澄心堂,至飞虹桥,马辄不进,裂鞍断辔,箠之流血,掣缰却立,铉遗书赞宁。
宁答曰: “下必有海马骨,水火俱不能毁,惟沤以腐糟,随毁者是也。
”铉斸之,去土丈馀,果得巨兽骨。
上胫可长五尺,膝面下长三尺,髀骨若段柱然,积薪焚三日不动,以腐糟沤之,遂烂焉。
徐谔尝画牛一辐,昼啮草栏外,夜则归卧栏中,持以献后主煜,煜献之宋,太宗以示诸臣,无能辨其理。
宁曰:“南倭海水或灭,滩碛微露。
倭人拾方,诸蚌腊中有馀泪,和色著物则昼隐夜见。
沃焦山或风烧飘击,有石落海岸,滴水碧色,染物则昼见夜隐,此二形殆二物所画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6—1012 【介绍】: 宋大名人,字太素。
太祖建隆二年进士。
乾德初,试拔萃高等。
为著作佐郎。
太宗即位,迁左拾遗,权知兖州,岁余召还。
历仕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终吏部尚书。
学问宏博,属文敏赡。
尝三掌贡举,极意称奖,苏易简、王禹偁等皆出其门。
雍熙中,与李昉等同编《文苑英华》。
卒谥文安。
有集。
全宋诗
宋白(九三六~一○一二),字太素,一作素臣(《东都事略》卷三八),大名(今属河北)人。太祖建隆二年(九六一)进士。乾德三年(九六五),授玉津县令。开宝中,连知蒲城、卫南二县。太宗即位,擢左拾遗,拜中书舍人。太平兴国五年(九八○),知贡举。八年,改集贤殿直学士。未几,召为翰林学士。至道初,为翰林学士承旨。二年(九九六),拜刑部尚书、集贤院学士判院事。四年,以工部尚书致仕(《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七)。真宗大中祥符五年正月卒,年七十七。谥文安。《宋史》卷四三九有传。 宋白诗,有《宋文安公宫词》百首。今以清初毛氏汲古阁据宋书棚本景钞《十家宫词》为底本,另从《古今岁时杂咏》(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钞本)、《舆地纪胜》等书辑得诗三十首,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五九
宋白(九三六——一○一二),字太素,大名(治今河北大名东)人。
建隆二年举进士甲科,乾德初解褐授著作佐郎。
曾任翰林学士,仕终吏部尚书。
白尝三典贡士,称奖后进,如苏易简、王禹偁等皆出其门。
学问宏博,太宗时,预修《太祖实录》、《文苑英华》。
喜聚书,至数万卷。
尝类故事千馀门,号《建章集》。
有文集百卷,又与李宗谔同纂《续通典》二百卷。
大中祥符五年卒,年七十七,谥文安。
宋史》卷四三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9 【介绍】: 宋大名人,号逍遥子。
尝居洛阳卖药。
太宗至道初,以能诗受召见,赐进士及第,授国子博士。
后坐王继恩狱,亡命潜逃。
真宗捕得之,释其罪,以为滁州参军。
其诗清劲洒脱而落落有致,王禹偁、苏轼皆称赏之。
有《逍遥集》。
全宋诗
潘阆(?~一○○九),字梦空(影印《诗渊》册一页四○九),自号逍遥子(《青箱杂记》卷六),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广陵(今江苏扬州)人(《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太宗至道元年(九九五)召对,赐进士及第,为国子四门助教。真宗时,为滁州参军。大中祥符二年,卒于泗上。有《逍遥集》。事见《郡斋读书志》卷一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二○。 潘阆诗,以《知不足斋丛书》所收《逍遥集》一卷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苏州市图书馆藏清钞本,参校清陈焯《宋元诗会》(简称诗会)。并从《会稽掇英总集》、《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十一首,编为第二卷。
全宋文·卷一六三
潘阆(?——一○○九),字逍遥(一说号逍遥子),大名(治今河北大名)人,一说广陵(今江苏扬州)人。能诗咏,卖药京师,王继恩荐之,太宗召见,赐进士第。寻察其狂妄,追还诏书。或云坐卢多逊党(又言因王继恩下狱),追捕甚急,变姓名,僧服入中条山。咸平中来京兆,收系之,真宗释其罪,授滁州参军,卒于泗州。著《逍遥集》三卷(今有辑本一卷,又有《逍遥词》一卷)。见《湘山野录》卷下,《郡斋读书志》卷四中,《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宋史》卷四六六《王继恩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冯伉,字仲咸,新安(今浙江淳安)人。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
累迁殿中侍御史。
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知商州,真宗咸平三年(一○○○)知福州,卒于任。
文辞清丽,在商州时屡与王禹偁唱和。
事见《小畜集》卷二○《商于驿记后序》及《宋史》卷四七八《冯谧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5或955—1009 【介绍】: 宋汾州孝义人,字仲谟,一作幼谟。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进士。
历知青州、知制诰,预修《文苑英华》。
累官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坐事贬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复拜右谏议大夫。
出知天雄军,以治河功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王小波、李顺起事,独数论攻取之策,授川峡都部署前往镇压。
又为太宗猜忌,事毕改户部侍郎,罢政事。
真宗初累官工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遭贬。
景德中拜刑部侍郎,历知北边州、军,再迁户部侍郎。
临事果断、孤傲强力。
李沅、王旦、王禹偁均为其所识拔。
全宋诗
赵昌言(九四五~一○○九),字仲谟,汾州孝义(今属山西)人。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进士,通判鄂州。雍熙三年(九八六)知天雄军。四年除枢密副使(《宋宰辅编年录》卷二)。端拱元年(九八八)贬崇阳军节度行军司马。淳化二年(九九一)起知蔡州,四年召拜参知政事。至道元年(九九五)罢知凤翔府。真宗即位,迁知陕州。咸平三年(一○○○),召知审官院。景德元年(一○○四)知河阳。徒镇州。大中祥符二年卒,年六十五(《东都事略》卷三六作五十五),谥景肃。《宋史》卷二六七有传。
全宋文·卷一○五
赵昌言(九四五——一○○九),字仲谟,汾州孝义(今山西孝义)人。太平兴国三年进士,累迁职方员外郎,知制诰,预修《文苑英华》。雍熙四年为枢密副使,迁工部侍郎。以党胡旦贬行军司马。淳化二年,起知蔡州、天雄军。四年,拜给事中、参知政事。改户部侍郎,罢政事,知凤翔府。徙澶、泾、延三州。真宗即位,迁兵部侍郎,知陕州,移知永兴军。召以本官兼御史中丞,知审官院,加工部尚书。复以事贬行军司马。后迁户部、吏部侍郎。大中祥符二年卒,年六十五。《宋史》卷二六七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济州太守,与王禹偁同时,生平不详,事见《邵氏闻见后录》卷一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0—992 【介绍】: 宋益州华阳人,字思纯。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
历知吴县,与长洲知县王禹偁相唱酬,苏、杭间多传诵。
擢著作郎、直史馆,上奏请省冗员,息经费。
寻巡抚荆湖路,欲以苛察立名,所奏劾甚众。
有《东观集》。
全宋诗
罗处约(九五八~九九○),字思纯,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宋史》卷二九三《王禹偁传》),为临涣主簿,迁知吴县。
端拱元年(九八八),授著作郎、直史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
曾受命巡抚荆湖路。
淳化元年卒(《小畜集》卷一九《东观集序》。
宋史》本传作淳化三年),年三十三。
有《东观集》十卷、诗一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宋史》卷四四○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六八
罗处约(九五八——九九○),字思纯,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太平兴国八年登进士第。
为临涣主簿,再迁大理评事,知吴县。
与长洲令王禹偁相唱和,苏、杭间多传诵。
后并召赴阙,上自定题以试之,以禹偁为右拾遗,以处约为著作郎,皆直史馆。
后巡抚荆湖路,多所弹劾。
淳化元年卒,年三十三。
著《东观集》十卷。
王禹偁小畜集》卷一九《东观集序》。
宋史》卷四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济州钜野人。
王禹偁子。
尝任馆职,识虑深远,寇准甚器重之。
官不显而终。
共 2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