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显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3—921 【介绍】: 唐末五代时人,其先为回纥人。王景崇子。十岁时嗣父为成德军节度使。唐末附于朱温。及温建后梁,镕奉表称臣。开平四年,转投李存勖。为人仁而不武,不亲军政,多以阉人秉权,出纳决断,悉听所为。晚年惑于左道,事佛求仙。终为其部下所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4—921 其先回鹘部人,远祖没诺干为镇州节度使王武俊假子,子孙遂改姓王,世为镇州节度使。
镕10岁,为三军推为镇州留后。
不久,朝廷授为镇州节度使。
僖宗中和五年(885),加开府仪同三司,封常山郡王。
文德元年(888),进太傅。
昭宗时,为中书令,进封北平王,册拜太师。
唐亡归后梁。
晚年好事佛求仙,又盛饰馆宇于西山,登山临水,将佐士卒陪从者常不下万人。
贞明七年(921),为其将王德明所杀。
生平见卢质《王镕墓志铭》、《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及《新五代史》本传。
全唐诗》存诗2首。
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三
镕。其先回鹘部人。父景崇。世袭镇州节度使。镕年十岁袭父位。昭宗朝赐号敦睦保定久大功臣。位至成德军节度使。守太师中书令。封赵王。梁祖称帝。奉梁正朔。同光中复臣附后唐。后为亲军所杀。
梁汉颙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2 【介绍】: 五代时太原人。
初为李克用军中小校。
善骑射,从后唐庄宗破刘仁恭、王德明,累功至龙武指挥使。
明宗天成初,充威胜军节度,移镇许州。
后以眼疾致仕。
后晋高祖即位,除左威卫上将军。
卒于洛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沧州清池人。
初给事太宗晋邸。
太宗即位,补供奉官,迁酒坊使。
诬告枢密使曹彬,得授宣徽北院使兼枢密副使。
王显、柴禹锡等官同而班在其上,出言诟骂,语侵太宗,夺官发配琼州禁锢,旋卒。
王希逸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人,字仲庄。
王显子。
以荫补供奉官。
好学,尤熟唐史。
真宗咸平初为殿中丞、直史馆,预修《册府元龟》。
官终祠部员外郎。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宗本(一○二○~一一○○),俗姓管,字无诘(《咸淳临安志》卷七○),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为天衣怀禅师法嗣,青原下十一世。年十九,师事苏州承天永安道升禅师。又十年,剃发受具。又三年,游方至池州,谒景德义怀禅师。英宗治平初,居杭州承天、兴教二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归苏州福臻院。未几,召对,命住相国寺慧林院。哲宗即位,加号圆照禅师。元祐元年(一○八六)以老请归。晚居苏州灵岩寺。元符二年(一○九九)十二月甲子卒,年八十。《禅林僧宝传》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今录诗二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四
圆照禅师。
讳宗本。
出于管氏。
常州无锡人也。
性质直。
少缘饰。
貌丰硕。
言无枝叶。
年十九。
师事苏州承天永安道升。
方道价重。
丛林归之者如云。
本弊衣垢面。
操井臼。
典炊㸑。
以供给之。
夜则入室参道。
升曰。
头陀荷众良苦。
亦疲劳乎。
对曰。
若舍一法。
不名满足菩提。
实欲此生身證。
其敢言劳。
升阴奇之。
又十年。
剃发受具。
服勤三年。
乃辞升。
游方遍参。
初至池州景德。
谒义怀禅师。
言下契悟。
众未有知者。
尝为侍者。
而喜寝。
鼻息齁齁。
闻者厌之。
言于怀。
怀笑曰。
此子吾家精进幢也。
汝辈他日。
当依赖之。
无多谈。
众乃惊。
及怀公徙住越之天衣。
常之荐福。
本皆从之。
治平初。
怀公退居吴江之圣寿院。
部使者李公复圭。
过怀公。
夜语曰。
瑞光法席虚。
愿得有道衲子主之。
怀指本曰。
无踰此道人者耳。
既至瑞光。
集众击鼓。
鼓辄堕。
圆转震响。
众惊却。
有僧出呼曰。
此和尚法雷。
震地之祥也。
俄失僧所在。
自是法席日盛。
众至五百人。
杭州太守陈公襄。
以承天兴教。
二刹坚请。
欲往而苏人留之益甚。
又以净慈恳请之曰。
借师三年。
为此邦植福。
不敢久占。
本啧啧曰。
谁不欲作福。
苏人识其意。
听赴之。
学者又倍于瑞光。
既而苏人。
以万寿龙华二刹。
请择居之。
迎者千馀人。
曰。
始借吾师三年。
今九载矣。
义当见还。
欲夺以归。
杭州守使。
县尉持卒徒护之。
乃不敢夺。
元丰五年。
以道场付其门人善本。
而居于瑞峰庵。
苏人闻之谋夺之。
惧力不胜。
欲发而未敢也。
时会待制曾公孝序。
适在苏。
盖尝问道于本。
而得其至要。
因谒之庵中。
具舟江津。
既辞去。
本送之登舟。
语笑中载而归。
以慰苏人之思。
于是归本于穹窿山福臻院。
时年六十三矣。
未几 神宗皇帝。
辟相国寺六十有四院为八。
禅二律六。
以中贵人梁从政。
董其事。
驿召本主慧林。
既至。
遣使问劳三日 诏演法于寺之门。
万众拜瞻。
法会殊胜。
以为弥勒从天而降人间也。
翌日召对 延和殿。
有司使习仪而后引。
既对山呼罢。
登殿赐坐。
即就坐盘足跏趺。
侍卫惊相顾。
本自若也。
赐茶至。
举盏长吸。
又荡撼之 上问受业何寺。
对曰承天永安 上喜其真喻。
以方兴禅宗。
宜善开导之旨。
既退 上目送之。
谓左右曰。
真福慧僧也。
及上元日 车驾幸相国寺。
止禅众无出迎。
师奉承 睿奖。
阐扬佛事。
都邑四方。
人以大信 神宗登遐。
召本入福宁殿说法。
左右以本尝为 先帝所礼敬。
见之呜咽。
不自胜 哲宗加号禅师。
皇叔荆王亲赍敕授之。
元祐元年。
以老求归 朝廷从其请 敕任便云游。
所至不得抑令住持。
因欣然升座。
辞众曰。
本是无家客。
那堪任便游。
顺风加橹棹。
船子下杨州。
既出都城。
王公贵人。
送者车骑相属。
本诲之曰。
岁月不可把玩。
老病不与人期。
唯勤修勿怠。
是真相为。
闻者莫不流涕。
其真慈善导。
感人如此。
非特然也。
其住瑞光。
民有屠牛者。
牛逸赴本。
跪若自诉。
遂买而畜之。
其住净慈。
岁大旱。
湖井皆竭。
寺之西隅。
有甘泉自涌。
得金鳗鱼。
因浚为井。
投鱼其间。
寺众千馀人。
汲以不竭。
民张氏有女子死。
梦其母曰。
我以罪为蛇。
既觉得蛇于棺下。
持以诣本。
乃为说法。
复置故处。
俄有黑蝉。
翔棺上。
而蛇失所在。
母祝曰。
若我女。
当入笼中。
当持汝再诣净慈。
如其祝。
本复为说法。
是夕梦女曰。
二报已解脱矣。
其显化异类。
又如此。
本平居恂恂。
未尝以辩博为事。
至其说法。
则虽盛名隆势。
无所少假。
高丽僧统义天。
以王子奉国命。
使于我朝。
闻本名。
请以弟子礼。
见问其所得。
以华严经对。
师曰。
华严经三身佛。
报身说耶。
化身说耶。
法身说耶。
义天曰。
法身说。
本曰法身遍周沙界。
当时听众。
何处蹲立。
义天茫然自失。
钦服益加。
太子少保李公端愿。
世以佛学自名。
本问曰。
十方同聚会。
个个学无为。
既曰无为。
作么生学。
李公不能答。
雪窦道法。
至本大盛。
老居灵岩。
闭门颓然。
而四方从者相望。
于道不释也。
元符二年十二月甲子。
将入灭沐浴而卧。
门弟子环拥请曰。
和尚道遍天下(或一本云。
名满天下)。
今日不可无偈。
幸强起安座。
本熟视曰。
痴子。
我寻常尚懒作偈。
今日特地图个什么。
寻常要卧便卧。
不可今日特地坐也。
素笔大书五字曰。
后事付守荣。
掷笔憨卧。
若熟睡。
然撼之已去矣。
门弟子塔师全身于灵岩山。
阅世八十。
坐五十二夏。
赞曰。
富郑公居洛中。
见颙华严。
诵本之语。
作偈寄之曰(或一本云。
富郑公弼。
得心要于颙华严。
有偈寄本曰)。
因见颙师悟入深。
寅缘传得老师心。
东南谩说江山远。
目对灵光与妙音。
王显谟汉之。
初见本登座。
以目四顾。
乃證本心。
余闻马鸣云。
如来在世。
众生色心殊胜。
圆音一演。
随类得解。
今去佛之世二千馀年。
而能使王公贵人。
闻风而悟。
瞻颜而證。
则常随而亲炙之者。
可知矣。
故江西八十馀人。
而本则倍之。
近代授法之盛。
无能加者。
非愿宏法道。
行契佛心。
何以臻此哉(一本云。
自瞻颜而證之下。
但云。
则其大愿真慈之力。
无愧绍隆之职者也)。
神僧传·卷第九
释圆照。讳宗本。出于管氏。常州无锡人也。性质直少缘饰貌丰硕言无枝叶。年十九师事苏州承天永安道升禅师。其住瑞光。民有屠牛者。牛逸赴本跪若自诉。遂买而畜之。其住净慈。岁大旱湖井皆竭。寺之西隅有甘泉自涌。得金鳗鱼因浚为井投鱼其间。寺众千馀人汲以不竭。民张氏有女子死。梦其母曰。我以罪为蛇。既觉得蛇于棺下。持以诣本。乃为说法。复置故处。俄有黑蝉翔棺上。而蛇失所在。母祝曰。若我女当入笼中。当持汝再诣净慈。如其祝。本复为说法。是夕梦女曰。二报已解脱矣。其显化异数如此。元符二年十二月甲子将入灭。沐浴而卧。门弟子环拥请曰。和尚道遍天下。今日不可无偈。幸强起安坐。索笔大书五字曰。后事付守荣。掷笔憨卧若熟睡然。撼之已去矣。门弟子塔师全身于灵岩寺。阅世八十。坐五十二夏。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宗本。常州管氏子。性质少缘饰。貌丰硕。言无枝叶。年十九。师事苏州承天永安道升禅师。弊衣垢面。操井臼典炊㸑。以供大众。夜则入室参。道升劳之。对曰。若舍一法。不名满足菩提。实欲此生身證。其敢言劳。升阴奇之。又十年剃发受具。服勤三年。乃辞升游方。初至池州。谒怀禅师。言下契悟。众未有知者。尝为侍者。喜寝。鼻息齁齁。闻者厌之。言于怀。怀笑曰。此子吾家精进幢也。汝辈。他日当依赖之。无多谈。众乃惊。及怀公徙住越之天衣。常之荐福。皆从之。治平初。怀公退居吴江之寿圣。部使者李公复圭。过怀公。夜语曰。瑞光法席虚。愿得有道衲子主之。怀指本曰。无踰此道人耳。既至瑞光。众大集至五百人。杭州太守陈公襄。以净慈恳请之曰。借师三年。为此邦植福。不敢久占。学者倍于瑞光。既而苏人。以万寿龙华二刹。请择居之。迎者千馀人。曰始借我师三年。今九载矣。欲夺以归。杭守使县尉。持卒徒护之。不得夺。元丰五年。以道场付其门人善本。而居瑞峰庵。苏人闻之。谋夺之益急。惧力不胜。未敢发也。时待制曾公孝序。适在苏。盖尝问道于师者。因谒之庵中。具舟江津。既辞去。师送之登舟。语笑中载而归。以慰苏人之思。于是。归师穹窿山福臻院。时年六十三矣。未几。神宗皇帝。辟相国寺六十四院。为八禅二律。驿召师主慧林。既至。召对延和殿。山呼罢。登殿赐坐。即就坐。盘足跏趺。侍卫惊相顾。师自若也。上问受业何寺。对曰。承天永安。茶至。举盏长吸。又荡撼之。上喜其真。喻曰。禅宗方兴。宜善开导。既退。上目送之。谓左右曰。真福慧僧也。及上元日。车驾幸相国止师。众无出迎。师奉承睿奖。阐扬佛事。都邑四方人以大信。神宗登遐。召师入福宁殿说法。左右以师为先帝所礼敬。见之呜咽不胜。元祐元年。以老求归。朝廷从其请。敕任便云游。所至不得抑令住持。因欣然升座。辞众曰。本是无家客。那堪任便游。顺风加橹棹。船子下扬州。既出都城。王公贵人送者。车骑相属。师诲之曰。岁月不可把玩。老病不与人期。唯勤修勿怠。是真相为。闻者莫不感涕。晚居灵岩。其嗣法传道者。不可胜纪。元符二年十二月甲子。将入灭。沐浴而卧。门弟子环拥请曰。和尚道遍天下。今日不可无偈。幸强起安坐。师熟视曰。痴子。我寻常尚懒作偈。今日特地图个甚么。寻常要卧便卧。不可今日特地坐也。遂酣卧若熟睡。撼之已去矣。弟子塔全身于灵岩山。阅世八十。夏五十有二。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释宗本,字无哲。姓䇾氏,无锡人。既受度,参天衣怀禅师,念佛有省,后居杭州净慈寺。岁大旱,湖井皆竭,寺西隅忽涌甘泉,得金鳗鱼,浚为井,寺僧千馀赖以汲饮。张氏有女死,母梦女为蛇。既觉,得蛇棺下,持诣本为说法。俄有黑蝉翔棺上,而蛇失所在。母祝曰:“若吾女者,可入笼中,当再持诣净慈。”如其祝,本复为说法。是夕,女复见梦曰:“二报已解脱矣。”其母因问:“生死轮回是信有之,何以得免?”女曰:“六道四生如井上辘轳,无一人可免,唯修出世法,当得脱耳。盍问净慈法主乎?”其显化类如此。本尝奉诏入东京慧林寺,赐号“圆照禅师”。生平密修净业。雷峰才法师神游净土,见一殿殊丽,问之,旁一人曰:“以待净慈本禅师耳。”又资福曦公,至慧林礼足施金而去。人诘其故,曰:“吾定中见金莲华,有神人言以俟慧林本公。其他莲华无数,云以待受度者。或有萎者,云是退堕人也。”晚居姑苏灵岩寺。元符间,将示寂,沐浴而卧。弟子环拥请偈,本曰:“我向无偈,今复何为?寻常犹卧,今日何须坐?”遂吉祥而瞑,若熟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