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窦仪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10 首
过邠州留题 五代至宋初 · 窦仪
七言绝句
多少樊笼不敢开,强拘物性要相陪。
何时得似邠州守,德政临民鹤自来(明凌迪知《万姓统谱》卷一七 《万姓统谱》:龙镯字琢成,乾德初任邠州守,宅心以仁,守己以廉。有鹤翔于公庭,州民绘《来鹤图》以颂其德。时学士窦仪以使过邠,留题云云。)
呈东坡 北宋 · 何恭
昔日欧阳心独苦,搜罗天下文中虎。
未逢贾马嗟谁有(一作与),昆体文章正旁午。
一得眉山老翁语,始惬平生好奇古。
骞腾鸾凤(一作鸑鷟)螭虬侣,锦绣肾肠终日吐。
眉山跨马挟双龙,迤逦斜攲剑阁东。
一息万里先(一作语光)群雄,是日鲁酒归醇醲。
仁庙当朝起数公,四时阊阖来清风。
眉山秉笔摩苍穹,稽首献议何雍容。
是时庆历垂嘉祐,东省西垣半耆旧。
一代伟人争入彀,大开黄阁咸虚受。
公时脱颖眉山后,歆向机云同一奏。
建安数子空鸣脰,集贤学士皆笼袖。
玉人发马下天阶,华盖星边捧诏来。
天子延英不浪开,为公此日深徘徊。
金吾侍侧天颜低,上列四辅前三台。
相与畴咨将相材,飘然八骏先龙媒。
西京应制十八九,晁董褎然为举首。
此辈昂藏希世有,刘蕡又作蛟龙吼。
观公举劝新(一作斯)人手,玉壶破碎珠囊剖。
许国诚心仍贯斗,识者谈之不容口。
天公一见列诗曹,指挥姮娥供兔毫。
公歌数阙风刁刁,若耶溪上皆停桡。
郢客掷笔不敢操,楚人往往收离骚。
李杜藩墙不甚牢,李白脱却锦绣袍。
东风颠入五湖里,万籁声声酷(一作哭)龙耳。
河伯江妃愁欲死,只恐公来搜(一作将来拶)见底。
南登灞岸将何以,直节壮怀聊自倚。
养得身长数千里,天地一夜风雷起。
官家内相能几人,几人到此陪经纶。
天语叮咛下降频,金莲烛畔窥龙鳞。
日曝花砖暖绣裀,镮金佩玉何申申。
姮娥唤作真麒麟,焉知韩李非前身。
龙楼漏箭铜壶挹,隐约六街驺唱入。
传宣使者翻然(一作翩翻)集,月题控马天门立。
锦笺琼管尚书给,九韶忽然如俯拾。
宸恩四海周流及,武帝王封乃平揖。
我宋修文偃武初,词林翰苑森扶疏。
窦仪陶谷端何如,峨冠曳履承明庐。
草昧功名向(一作尚)武夫,讨论润色姑徐徐。
剪夷五代尊图书,墨客稍稍跻天衢。
中间作者相踵武,请试从头为君语。
真宗皇帝亲神宇,杨亿风流玉堂处。
倾金注瓦横樽俎,大笑哄堂任豪举。
逡巡百尺江南楮,密扫煤烟骤如雨。
六一超然又不同,陈言万纸一洗空。
晋宋齐梁不待攻(原作功,据一作改),两汉直抵元和中。
龙骧凤举扶桑中(一作东),五采射日吞长虹。
满堂玉磬谐金钟,纷然和者如笙镛。
木铎可怜声独悄,一振铿然须大老。
伊说数公无处讨,萧曹丙魏规模小。
马迁班固工品藻,出处行藏何太少。
升沉将相王侯了,经天纬地凭谁好。
信知风采古为多,尧舜文章焕若何。
东作西成南已讹,真人更集满东(一作銮)坡。
夷夔礼乐俄森罗,黼黻郊庙金盘陀。
羽毛率舞呈天和,高阳才子前赓歌。
君哉颔首(一作顿起)一俞尔,执简抽毫无及矣。
周公整顿乾坤已,开阖(一作辟)明堂复如此。
从头制作轩辕始,海兽山禽咸献美。
衮冕分明圭玉侈,六代光华蔼(一作谒)天子。
日月星辰缋九天,虫鱼草木续(一作绘)山川。
群圣文章想亦然,百家妙理何周旋。
离离黍稷春风前,东周一去追无缘。
帝德王功只仅传,庙堂急管催繁弦。
巍哉孔子尊如帝,矫矫孟轲天莫制。
斯文其(一作未)丧今何在,邹鲁邈然安可再。
扬雄力寡知无奈,天禄校雠真末计。
江海悠悠百川逝,回首相望几千载。
熙宁天子悯斯文,展转搜扬到海垠。
丞相王公举趾尊,委蛇二老西来宾。
咀嚼六经如八珍,补葺东鲁锄西秦。
天子资之又日新,八风自转成天钧。
顷从孟子驱杨墨,他日淫词又榛棘。
丰镐荒凉天空碧,中庸一路(一作庸孟书中)几充塞。
金陵为此深求直,二十年来人稍识。
求之左右逢星极,内圣外王真准的。
古人效学丰文斯(一作岂文辞),堂陛之间意已移。
彝何虎蜼尊何牺,云何簠簋加灵龟。
不然制作知无时,反鲁诗书一贯之。
明明古训识者谁,百家效语如婴儿。
蝌蚪六书藏屋壁,岂比钟王论笔迹。
会通意象如作易,不假语言含妙德。
倘从对偶音声觅,洙泗文章少平仄。
解到雕虫童子识,斯人稍得扬雄力。
熙宁论撰亦何惭,况把先儒众说参。
举世传经作指南,辟雍泮水堆牙签。
或者嚣然痛欲歼,安得诸儒口遂钳。
圣主贤王实询佥,公当(一作尝)一语令师严。
翻思偃蹇熙宁末,苦信古书由世拙。
金陵户外履成列,称衡一刺终漫灭。
彷佛五经无二说,堂堂万里星中月。
欲论西汉谁优劣,忽若吟蝉风脰咽。
边韶性懒读书顽,病甚相如下笔悭。
敢望言如雾豹斑,担簦负笈徒间关。
沂水春来粗(一作初)解颜,浴沂童子弥春湾。
先哲如龙尚许攀(一作可扳),鼓琴(一作瑟)从之岂浪閒。
可怜道德共耕猎,何苦侯门俟弹铗。
不挟而来聊自惬,栩然梦尔为蝴蝶。
饮中数子刘伶侠,江外主人张翰摄(原作慑,据一作改)
短船下水轻仍捷,落帆解舵吴山胁(宋吴萃《视听钞》)
按:《六研斋笔记》作周密《浩然斋视听钞》。 《视听钞》:王氏主经术,苏氏主词章。东坡在钱塘,有三衢士人何钦圣名恭,意以经为然,献长篇于东坡,欲其推尊王氏,诗曰云云。东坡得诗意不乐,然亦厚遇之。
⑴ 《六研斋笔记》卷二作(下简作一作)章
⑵ 原作歌,据一作改
⑶ 原作铸,据一作改
⑷ 原作及,据一作改
挽林致贤提举 南宋 · 陈傅良
五言律诗
一经韦氏学,五桂窦仪家。
每耻乡评过,深惩履道华。
人方贵全璧,事已堕空花。
褒衮来黄阁,千年置齿牙。
读史四首 其四 元末明初 · 郭钰
五言绝句
恂恂谢玄微,侃侃宋窦仪
承家与谋国,不竞真吾师。
小生:蓦听得甚人敲门。
莫不是巡捕军兵。
旦:开门。
小生:仔细听来却是妇人声且住。记得金精曾戏窦仪。你
是何方兴妖鬼精。
旦:我是良人小生:既是
良人。
因何夜扣门。
莫非是见情思景待我把这门再紧拴上。
劝伊家及早回心。
莫教恼乱春心。
惟道源之出天,寓斯文于篇翰。
闻学古而入官兮,知博约之不畔。
彼百工居肆以成事,尚务勤而戒慢。
矧宰相百责所萃兮,系天下之理乱。
既震撼之镇定,又盘错之剖判。
伊负荷之殊重,作四方之桢干。
虽伊周其犹殆,惕思危于累卵。
倘不资于多识,岂莅事而坦坦。
宜仕学之相优,守贞固于事干。
嗽芳润于六艺,探深奥于一贯。
衣仁礼之文绣,悦义理之刍豢。
佩韦弦而自儆,矫性禀之急缓。
非从事于糟粕,慕高坚于仰钻。
察政事于风雅,究消长于系彖。
鉴成败于子史,爰取长而补短。
庶明体而适用兮,文与质其彪焕。
方真积而力久兮,辨金沙于披拣。
遂泛应而曲当,任舟川而霖旱。
润皇猷于黼黻,变化育于参赞。
勤讲磨而采摭兮,制礼文之粲粲。
追轨迹于稷卨,斥功利于管晏。
蹈大方而植内,志弥确于患难。
交论道而经邦,可亨屯而收涣。
骋藻华于馀事兮,决天章于云汉。
文太平而敷贲兮,播歌咏而颂赞。
是真儒之能事,炳勋烈之烂烂。
何曲士之琐琐,徒剽窃其蠹简。
拟六经为囊橐,济奸宄而无惮。
兹岂文之罪哉,孽自作兮不逭。
推今而监古兮,修相职者盖罕。
仅有声于丙、魏,笑刀笔于平、酂。
姚、宋徒筹其救时,房、杜只称其谋断。
光阴妻而陷逆,协没字而蹈患。
彼辩鼮及识凫,秖贻讥于戏玩。
抑伏猎与斲窗兮,何斗筲之足算。
幸宋祖之右文兮,有垂谟之灿灿。
窦仪之验镜,起后人之昏懦。
聊申戒于斯文,告当今之枢管(伏猎侍郎斲窗舍人)
送明春岩赴伍佑盐官任 其一 (甲午) 清 · 蒋士铨
七言律诗
卷内明霞比窦仪,梦边残锦接丘迟。
东都家世推华胄,少日才名替左司。
巢覆屡惊桐叶换,尘生犹记海波移。
较量盈昃分晴晦,观物还须眼若箕。
失题 清 · 徐俊辅
七言绝句
傲态惭无可象仪,幸吾生老太平时。
惟馀一死前头在,此世终条已可知。
终南书幌几年垂,当处深严是窦仪
末路功名怜濩落,中年光景感流移。
银台接武如新受,玉署论文即旧知。
异日僚缘须记取,仙楼联帖与装池。
花茵重叠有辉光,长跪敷衽客满堂。
除却凤衔丹诏至,未容高坐踞胡床。
注:坐起皆席地,两膝据地,伸腰危坐,而以足承尻后,若趺坐,若蹲踞,若箕踞,皆为不恭。坐必设褥,敬客之礼,旧有敷数重席者。有君命,则设几,使者宣诏 毕,亦就地坐矣。皆古礼也。因考《汉书·贾谊传》“文帝不觉膝之前于席”,《三国志·管宁传》“坐不箕股,当膝处皆穿”,《后汉书》“向栩坐板,坐积久, 板乃有膝踝足指之处”。朱子又云:“今成都学所,存文翁礼殿刻石,诸像皆膝地危坐,两蹠隐然,见于坐后帷裳之下。”今观之东人,知古人常坐皆如此。盖古人 无几,故不能垂足而坐。高坐之设,萌于赵武灵王,兴于六朝,盛于北宋,而通行于元。三代之前,凭则有几,《诗》所谓“授几有缉御”,《孟子》所谓“隐几而 卧”皆是也。寝则有床,《诗》所谓“载寝之床”,《易》所谓“剥床以辨”,皆是也。然床几或以凭依,或以庋物,或以寝处,皆非坐具。至应劭《风俗通》“赵 武灵王作胡床”,乃以为坐,然汉时犹皆席地。《贾谊传》“不觉膝之前”,暴胜之登堂坐定,隽不疑据地以示尊敬,皆可知也。东汉之末,有靳木为坐具者,其名 仍谓之床,或谓之榻,如管宁、向栩所坐,或于地上加板,未必离地咫尺也。魏、晋后,观《魏志·苏则传》“文帝据床拔刀”、《晋书》“桓伊据胡床取笛作三 弄”、《南史》“纪僧真诣江敩,登榻坐,敩令左右移吾床让客”、“狄当、周赳诣张敷就席,敷亦令左右移床远客”、《邺中记》曰:“石虎所坐几,悉漆雕 画。”则似为高坐,然皆高客贵人始有之。《语林》曰:“孙冯翊往见任元褒,门吏凭几见之,孙请任推此吏,曰:得罚。体痛,以横木挟持,非恁几也。”夫门吏 不许恁几,则知所谓移床远客者,非尊敬之客不许坐也。又其时坐榻坐几。尚皆跪坐。《梁书·侯景传》“升殿踞胡床,垂脚而坐”,史特记之,以为殊俗骇观。知 虽有床几,亦不如今坐耳。至唐又改木榻而穿以绳,名日绳床。《演繁露》:“穆宗长庆二年,见群臣于紫宸殿,御大绳床。”然不名椅子,至宋初乃名之。《丁晋 公谈录》:“窦仪雕起花椅子二。”王铚《默记》:“徐铉见李后主,卒取椅子相待。”(诸书椅本作倚,后乃借桐椅之椅为之。)此后诸书,屡见椅子。如《贵耳 集》云:“今之交椅,古之胡床也。今诸郡守僚必坐银交椅。”《桯史》载荷叶交椅。《曲洧旧闻》有锦椅背。至宋时颇加缘饰,殆已盛行与?然观古图画,唐以前 人物无坐几者,宋画亦不尽设几。窃疑胡床本西俗,赵武灵王始学为之,元人中国,因其旧习,乃通行耳。日本制度,多半仿唐,唐时尚席地,故亦无之。近十年来 亦有矣。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