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游酢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侧。
宋建州建阳人,字虔中。
神宗熙宁间进士。
以儒学教授其乡,游酢、施景明、叶祖洽皆从之游。
后为将作监主簿。
与族子江汝舟号二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0—1092 【介绍】: 宋京兆蓝田人,字与叔。
吕大钧弟。
初学于张载,后学于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号程门四先生。
通六经,尤精于《》。
以门荫入仕,后登进士第。
哲宗元祐中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
范祖禹荐为讲官,未及用而卒。
有《玉溪集》、《考古图》等。
全宋诗
吕大临(一○四六~一○九二),字与叔,时称芸阁先生,蓝田(今属陕西)人。
大钧弟。
学于张载、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号“程门四先生”。
哲宗元祐中,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
七年,范祖禹荐其好学修身如古人,可备劝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二),未及用而卒,年四十七。
有《玉溪集》,已佚。
事见《朱子语类》卷一○一,《宋史》卷三四○有传。
今录诗十二首。
全宋文·卷二三八五
吕大临(一○四六——一○九二),字与叔,世称芸阁先生,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大防弟。
初学于张载,后学于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在程门,号四先生。
通六经,尤邃于礼。
元祐初为太学博士。
迁秘书省正字。
七年,范祖禹荐其修身好学,行如古人,可备劝学。
未及用而卒,年四十七。
著有《礼记传》十六卷(存)、《考古图》十卷(存)及《玉溪集》等。
见《朱子语类》卷一○一,《宋史》卷三四○《吕大防传》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君式。
弱冠游太学,持身有礼,为众所敬。
与吕大临、游酢相友善。
神宗元丰中,士子皆尚文华,独元振沈涵载籍,深研义理。
因不合于有司,遂归,卒于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3—1135 【介绍】: 宋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
神宗熙宁九年进士。
调官不赴。
先后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十年。
历知浏阳、余杭、萧山,改荆州教授。
金人攻汴京,坚论严为守备,除右谏议大夫;又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兼国子监祭酒。
指斥蔡京蠹国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学。
高宗立,除工部侍郎。
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
卒谥文靖。
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同列南剑三先生。
其学术后被奉为程氏正宗。
有《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
全宋诗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后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年四十后始出,历知浏阳、馀杭、萧山县,张舜民荐为荆州教授。徽宗宣和中,召为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乞致仕,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著书讲学,东南学者推为程氏正宗。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谥文靖。有《龟山集》。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集》为底本。校以清顺治八年杨令闻雪香斋刊本(简称顺治本),光绪九年延平府署刊本(简称光绪本)等。光绪本多出底本诗八首,今又从《严陵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合并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六七五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世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福建将乐)人。熙宁九年中进士第,调官不赴,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者十年。久之,历知浏阳、馀杭、萧山三县,为荆州教授,召为秘书郎,迁著作郎。除迩英殿说书,拜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兼国子祭酒。乞致仕,除徽猷阁待制、提举嵩山崇福宫。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复兼侍讲。连章丐外,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已而告老,以本官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谥文靖。著有《三经义辨》、《论语解》、《经说》、《语录》(存)、《二程粹言》(存)、《龟山集》(存)等,东南学者推为「程氏正宗」。见胡安国《龟山先生墓志铭》(《龟山集》卷首),《宋史》卷四二八本传,《直斋书录解题》。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心道(一○五八~一一二九),俗姓徐,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住常德府文殊寺。为南岳下十五世,太平佛鉴慧勤禅师法嗣。高宗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二。《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十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8—1129 【介绍】: 名或作正导。宋僧。眉州丹棱人,俗姓徐氏。年三十得度,至成都习唯识。出游江淮,抵舒州太平参佛鉴得悟,命分座接纳。开法天宁。徽宗宣和初居常德文殊寺。高宗建炎三年为钟相义军所杀。
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心道眉州徐氏子也。年三十得度。诣成都习唯识。自以为至。同舍僧诘之曰。三界惟心万法唯识。今目前万象纵然。心识安在。道茫然。遂出关周流江淮。既抵舒州太平闻佛鉴夜参举赵州柏树子话。至觉铁嘴云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因大疑提撕既久。一夕豁然。即趋丈室拟叙所悟。鉴见便闭却门。道曰。和尚莫瞒某甲。鉴曰。十方无壁落。何不入门来。道即拳破窗纸。佛鉴即开门。搊住云。道道。道即以两手捧鉴头作口啐而出呈偈曰。赵州有个柏树话。禅客相传遍天下。多是摘叶与寻枝。不能直下根源会。觉公说道无此语。正是恶言当面骂。禅人若具通方眼。好向此中辨真假。鉴然之。襄守请开法天宁擢大别文殊。宋宣和改元诏改僧为德士。因上堂曰。祖意西来事今朝特地新。昔为比丘相今作老君形。鹤氅披银褐头包蕉叶巾。林泉无事客两度受君恩。所以道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且道即今是甚么时节。毗卢遮那顶戴宝冠。为显真中有俗。文殊老叟身披鹤氅。且要俯顺时宜。一人既尔众人亦然。大家成立丛林。喜得群仙聚会。共酌迷仙酬同唱步虚词。或看灵宝度人经。或说长生不死药。琴弹月下指端发太古之音。棋布轩前妙著出神机之外。进一步便到大罗天上。退一步却入九幽城中。秖如不进不退一句又作么生。道直饶羽化三清路。终是轮回一幻身。二年九月诏下复僧。上堂曰。不挂田衣著羽衣。老君形相颇相宜。一年半内间思想大抵兴衰各有时。我佛如来预谶法之有难。教中明载无不委知。较量年代正在于兹。魔得其便惑乱正宗。僧改俗形佛更名字。妄生邪解删削经文。铙钹停音钵盂添足。多般矫诈欺罔圣君。赖我圣明不忘付嘱不废其教。特赐宸章仍许僧尼重新披剃。实谓寒灰再焰枯木重荣。迷仙酎变为甘露琼浆。步虚词翻作还乡曲子。放下银木简拈起尼师坛。昨朝稽首擎拳今日和南。不审秖改旧时相不改旧时人。敢问大众旧时人是一个是两个。良久曰秋风也解嫌狼藉。吹尽当年道教灰。建炎三年春示众举临济入灭嘱三圣因缘。道曰。正法眼藏瞎驴灭。临济何曾有此说。今古时人皆妄传。不信但看后三月。至闰三月有贼叛。众请师南奔。道曰。学道所以了生死。何避之有。贼至。道曰。速杀我以快汝心。贼即举槊残之。白乳上出。贼骇引席覆之而去。
僧宝正续传·卷第三
禅师讳心道。
眉州丹棱徐氏子。
出家。
三十得度。
游成都从师。
受唯识论。
研覃者十年。
自以为至。
一日同门者诘之曰。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今目前森然。
心识安布。
师茫然不知所对。
尽弃所学去。
而之襄阳。
依谷隐显禅师参扣者又十年。
亦自以为至。
周流江淮间。
抵舒州太平。
夜听佛鉴勤禅师小参举赵州庭柏话。
至觉铁觜云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
大疑之。
又尽弃其所学。
专以禅寂为事。
一夕料理前语。
豁如梦觉。
亟趋丈室。
勤望而可之。
即分半座。
命以法施来者。
政和二年。
襄阳守游定夫以礼致师。
开法天宁万寿。
迁大别山。
宣和初。
徙鼎州文殊。
会有诏。
更释氏名。
上堂曰。
祖意西来事。
今朝特地新。
昔时比丘相。
今作老君形。
鹤氅披银褐。
头包蕉叶巾。
林泉无事客。
两度受君恩。
所以欲识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且道即今是什么时节。
毗卢遮那顶戴花冠。
为显真中有俗。
文殊老叟身披鹤氅。
且要俯循时仪。
一人既尔。
众人亦然。
大家成立丛林。
喜得群仙。
聚会共酌。
迷仙酎同。
唱步虚词。
或看灵宝度人经。
或说长生不死乐。
琴弹月下。
指端发太古之音。
棋布轩前。
妙著出神机之外。
进一步便到大罗天上。
退一步却入九幽城中。
且道不进不退又作么生。
直饶羽化三清路。
终是轮回一幻身。
越明年。
有旨复僧。
上堂曰。
不挂田衣著羽衣。
老君形相颇相宜。
一年半内闲思想。
大抵兴衰各有时。
我佛预谶。
法当有难。
较量年代。
适在此时。
僧改俗形。
佛更名字。
妄生邪解。
𠜂削教乘。
铙钹停音。
钵盂添足。
赖我皇帝陛下圣德钦明。
不忘佛嘱。
迩乃特颁明诏。
赐僧尼重新削发。
实谓寒灰再焰。
枯木重荣。
不离俗形而作僧形。
不出魔界而入佛界。
重鸣法鼓。
再整颓纲。
迷仙酎化为甘露琼浆。
步虚词翻作还乡曲子。
放下银木简。
拈起尼师坛。
昨朝稽首擎拳。
今日和南问讯。
只改旧时相。
不改旧时人。
且道旧时人与今时人。
是一是二。
良久云。
春风也解嫌狼籍。
吹尽当年道教灰。
师于偈颂。
尤为精粹。
衲子雅传之。
其赵州勘婆因缘颂曰。
三月春光上国游。
祥云瑞气𤨏龙楼。
亲从宣德门前过。
更问行人觅汴州。
疏山咸通已前法身因缘颂曰。
咸通已后咸通前。
法身向上法身边。
一对枯桩门外立。
千古万古摩青天。
法身该一切。
莫向净瓶边。
若不同床睡。
焉知被底穿。
建炎三年春。
颂临济入灭嘱三圣正法眼因缘。
示其徒曰。
正法眼藏瞎驴灭。
临济何曾有是说。
今古时人皆忘传。
不信但看后三月。
时逆贼钟相作难。
其徒欲奉师南奔者。
师曰。
学道所以了生死也。
何死之避。
以是春三月三日。
遇害。
寿七十有二。
臈四十二。
塔于文殊之五髺峰。
师之接物机用。
得大自在。
虽老且病。
退处东堂。
有问道者。
卧而与之言。
曾无勌色。
三坐道场皆小刹。
老屋数楹。
仅芘风雨。
土炉纸帐。
四壁萧然。
处之裕如也。
其徒不过数十辈。
然皆一时祖室楝干者。
以故师之名称焯焯。
为佛鉴克家子云。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眉州徐氏子也。年三十得度。诣成都习唯识自以为至。同舍僧诘之曰。三界惟心。万法唯识。今目前万象枞然。心识安在。道茫然。遂出关。周流江淮。既抵舒州太平。闻佛鉴夜参。举赵州柏树子话。至觉铁嘴云。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因大疑。提撕既久。一旦豁然。即趋丈室。拟叙所悟。鉴见便闭却门。道曰和尚莫瞒某甲。鉴曰十方无壁落。何不入门来。道即拳破窗纸。佛鉴即开门搊住云。道道。道即以两手棒鉴头。作口啐而出。呈偈曰。赵州有个柏树话。禅客相传遍天下。多是摘叶与寻枝。不能直下根源会。觉公说道无此语。正是恶言当面骂。禅人若具通方眼。好向此中辨真假。鉴然之。宋宣和改元。诏改僧为德士。因开法天宁。上堂曰。祖意西来事。今朝特地新。昔为比丘相。今作老君形。鹤氅披银褐。头包蕉叶巾。林泉无事客。两度受君恩。所以道。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且道即今是甚么时节。毗卢遮那。顶戴宝冠。为显真中有俗。文殊老叟。身披鹤氅。且要俯顺时宜。一人既尔。众人亦然。大家成立丛林。喜得群仙聚会。共酌迷仙酎。同唱步虚词。或看灵宝度人经。或说长生不死药。琴弹月下。指端发太古之音。棋布轩前。妙著出神机之外。进一步。便到大罗天上。退一步。却入九幽城中。祇如不进不退一句。又作么生道。直饶羽化三清路。终是轮回一幻身。二年九月。诏下复僧。上堂曰。不挂田衣。著羽衣。老君形相颇相宜。一年半内閒思想。太抵兴衰。各有时。我佛如来预谶。法之有难。较量年代。正在于兹。魔得其便。惑乱正宗。僧改俗形。佛更名字。妄生邪解。删削经文。铙钹停音。钵盂添足。多般矫诈。赖我圣明。不忘付嘱。不废其教。特赐宸章。仍许僧尼重新披剃。寔谓寒灰再𦦨。枯木重荣。迷仙酎。变为甘露琼浆。步虚词。翻作还乡曲子。放下银木简。拈起尼师坛。昨朝稽首。今日和南祇改旧时相不改旧时人。敢问大众。旧时人。是一个。是两个。良久曰。秋风也解嫌狼藉。吹尽当年道教灰。建炎三年春示众。举临济入灭。嘱三圣因缘。道曰。正法眼藏瞎驴灭。临济何曾有此说。今古时人皆妄传。不信但看后三月。至闰三月有贼叛。众请师南奔。道曰。学道所以了生死。何避之有。贼至道曰。速杀我以快汝心。贼即举槊残之。白乳上出。贼骇。引席覆之而去。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正导。生徐氏。年三十得度。诣成都习唯识。自以为至。同舍诘之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今目前万象摐然。心识安在。师茫然不知对。遂出关周流江淮。抵舒之太平。闻佛凿夜参。举赵州柏树子话。至觉铁嘴云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因大疑。提撕既久。一夕豁然。即趋丈室。儗叙所悟。鉴见来便闭门。师曰。和尚莫谩某甲。鉴云。十方无壁落。何不入门来。师以拳擉破窗纸。鉴即开门。搊住云。道道。师以两手捧鉴头。作口啐而出。遂呈偈。鉴深然之。每对客称赏。命分座接纳。襄守请开法天宁。未几。擢大别之文殊。适宣和诏下。改僧为德士。师上堂曰。祖意西来事。今朝特地新。昔为比丘相。今作老君形。鹤氅披银褐。头包蕉叶巾。林泉无事客。两度受君恩。所以道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且道即今是甚么时节。毗卢遮𨚗。顶戴宝冠。为显真中有俗。文殊老叟。身披鹤氅。且要俛顺时宜。一人既尔。众人亦然。大家成立。丛林喜得。群仙聚会。共酌迷仙酎。同唱步虚词。或看灵宝度人经。或说长生不死药。琴弹月下。指端发太古之音。棋布轩前。妙著出神机之外。进一步。便到大罗天上。退一步。却入九幽城中。秪如不进不退一句。又作么生道。直饶羽化三清路。终是轮回一幻身。二年九月。复僧上堂曰。不挂田衣著羽衣。老君形相颇相宜。一年半内闲思想。大底兴衰各有时。我佛如来预谶法之有难。教中明载无不委知。较量年代正在于兹。魔得其便。惑乱正宗。僧改俗形佛更名字。妄生邪解删削经文。铙钹停音钵盂添足。多般矫诈欺罔圣君。赖我皇帝陛下圣德圣明。不忘付嘱不废其教。特赐宸章颁行天下。仍许僧尼重新披削。实谓寒灰再𦦨枯木重𦯕。不离俗形而作僧形。不出魔界而入佛界。重鸣法鼓再整颓纲。迷仙酎变为甘露琼浆。步虚词翻作还乡曲子。放下银木简。拈起尼师坛。昨朝稽首擎拳。今日和南不审。祇改旧时相。不改旧时人。敢问大众旧时人。是一个是两个。良久曰。秋风也解嫌狼籍。吹尽当年道教灰。建炎三年春。示众举临济入灭因缘。师曰。正法眼藏瞎驴灭。临济何曾有是说。今古之人皆妄传。不信但看后三月。至闰三月。钟相叛于澧阳。贼势既盛。弟子欲举师南奔。师不可曰。学道所以了生死。何避之。有贼至。师曰。速见杀以快汝心。贼举槊残之。血皆白乳。贼骇。引席覆之而去。张无垢。跋其法语曰。夫爱生恶死人之常情。惟至人悟其本不生。虽生而无所爱。达其未尝灭。虽死而无所畏。故能临死生祸患之际。而不移其所守。师其人乎。以师道德节义。足以教化丛林。垂范后世。师名正导。眉州丹棱人。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二
禅师名心道。眉州人也。生徐氏。性刚毅。矜气节。施德于人。使人不知。赴人之厄。如救己溺。然厌世法。布衲芒鞋。出入古招提。意趣纯一。苦行头陀也。以三十岁出家。自恨其晚。习教参禅。寒暑衣不解带。遂为佛鉴勤禅师之长子。襄守慕其节操。请主天宁。解包之日。一拂临轩。龙象不啻子来。后迁常德之文殊寺。宋道君皇帝。宣和初。尚方术。敕改僧为德士。天下禅林刹竿易号。一时我诸老宿皆结舌而遁。惟道公与祖镜英禅师受诏。英仍住太梅。道仍住文殊。人讥之。道束发加冠。升座曰。祖意西来事。今朝特地新。昔为比丘相。今作老君形。鹤氅披银褐。头包蕉叶巾。林泉无事客。两度受君恩。所以道。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且道即今是甚么时节。毗卢遮那顶戴宝冠。为显真中有俗。文殊老叟身披鹤氅。且要俯顺时宜。一人既尔。众人亦然。大家成立丛林。喜得群仙聚会。共酌迷仙酎。同唱步虚词。或看灵宝度人经。或说长生不死药。琴弹月下。指端发太古之音。棋布轩前。妙著出神仙之外。进一步便到大罗天上。退一步却入九幽城中。祇如不进不退一句。又作么生道。直饶羽化三清路。终是轮回一幻身。英公则恣笔注老子。以进道君。道君嘉悦。命颁道藏流行。乃赐英冠佩坛诰。人复讥二公为佞。次年复僧。道公升座曰。不挂田衣著羽衣。老君形貌颇相宜。一年半内閒思想。大抵兴衰各有时。我佛如来预谶法之有难。教中明载。无不委知。较量年代。正在于兹。体得其便。惑乱正宗。僧改俗形。佛更名字。妄生邪解。删削经文。铙钹停音。钵盂添足。多般矫诈。欺罔圣君。赖我皇帝陛下圣德圣明。不忘付嘱。不废其教。特赐宸章。颁行天下。仍许僧尼重新披剃。实谓寒灰再𦦨。枯木重荣。不离俗形而作僧形。不出魔界而入佛界。重鸣法鼓。再整颓纲。迷仙酬变为甘露琼浆。步虚词番作还乡曲子。放下银木简。拈起尼师坛。昨朝稽手擎拳。今日和南不审。秖改旧时相。不改旧时人。敢问大众。旧时人是一个两个。良久曰。秋风也解嫌狼藉。吹尽当年道教灰。英公独不改服。仍冠佩逍遥。山居大梅。人益讥之。道闻而叹曰。大梅老真不忝云门之裔也。后果于南宋绍兴间。击鼓集众。捐冠佩象简于地。乃露顶披伽黎。拈拄杖说妙法竟。掷下拄杖。敛目而逝(英嗣九峰韶。为云门六世)道居文殊既久。时南北烽燹竞发。宇内丛社率苟简安众而已。道独不然。有以翰墨随身。常嗔诃之。或问其故。道叹曰。嗟乎取舍情存。是非斗乱。行未一尺。说便一丈。不足取信于天下。使血气之属。偷心不息者。皆此辈也。而握造化之柄。能辞其责乎。言讫潸然。建炎三年春。示众曰。正法眼藏瞎驴灭。临济何曾有是说。今古时人皆妄传。不信但看后三月。至闰三月。贼钟相叛。其徒请南避之。道叱曰。学道所以了生死。何避哉。贼至。道端坐木榻。若不知。贼疑举槊残之。血皆白乳。贼众大骇。引席覆之。及靖火化。颜不少异。香烟如云。门人慧方。闻道婴难。则隐于潭州。不肯应世。其继文殊席者。乃思业也。业世为屠宰。因戮猪忽彻心源。弃刀走文殊呈偈曰。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萨面。菩萨与夜叉。不隔一条线。道公笑曰。你正杀猪时。见个甚么。业作鼓刀势。公颔之。 赞曰。戈矢播广长之音。枭獍说殊胜之法。处违常顺。履险常安。道公得之矣。公词华闳放。望盖天下。不许参徒驰骋翰墨。盖亦三折股。而知医者。乃云。学道所以了生死。岂虚言哉。又与大梅脱印同文。所谓其利断金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心道,眉州徐氏子也。年三十得度,诣成都习《唯识》,了悟万有,證澈真如,以为佛法尽在是矣。同舍僧诘之曰:“三界惟心,万法唯识。今目前万象纷纭,心识安在?”道茫然。遂出游江淮间,既抵舒州太平,闻佛鉴,夜参,举“赵州柏树子”话,至觉铁嘴云“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因大疑,提撕既久,一夕豁然,即趋丈室,拟叙所悟,鉴见便闭门。道曰:“何事瞒人?”鉴曰:“十方无壁落,何不入门来?”道拳破纸窗,佛鉴即开门,搊住云:“道!道!”道即以两手捧鉴头,作口啐而出,呈偈曰:“赵州有个柏树话,禅客相传遍天下。多是摘叶与寻枝,不能直向根源会。觉公说道无此语,正是恶言当面骂。禅人若具通方眼,好向此中辨真假。”鉴然之。襄守请开法天宁,擢大别文殊。宋宣和改元,诏改僧为德士,因上堂曰:“祖意西来事,今朝特地新。昔为比丘相,今作老君形。鹤氅披银褐,头包蕉叶巾。林泉无事客,两度受君恩。所以道,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且道即今是甚么时节?毗卢遮那顶戴宝冠,为显真中有俗,文殊老叟身披鹤氅,且要俯顺时宜。一人既尔,众人亦然。大家成立丛林,喜得群仙聚会,共酌迷仙酎,同唱步虚词。或看《灵宝度人经》,或说长生不死药。琴弹月下,指端发太古之音,棋布轩前,妙著出神机之外。进一步便到大罗天上,退一步却入九幽城中。秪如不进不退一句,又作么生?道:直饶羽化三清路,终是轮回一幻身。”二年九月,诏下复僧,上堂曰:“不挂田衣著羽衣,老君形相颇相宜。一年半内闲 思想,大抵兴衰各有时。我佛如来,预谶法之有难,教中明载,无不委知。较量年代,正在于兹,魔得其便,惑乱正宗,僧改俗形,佛更名字,妄生邪解,删削经文,饶钹停音,钵盂添足,多般矫诈,欺罔圣君。赖我圣明,不忘付嘱,不废其教,特赐宸章,仍许僧尼,重新披剃。实谓寒灰再燄,枯木重荣。迷仙酎变为甘露琼浆,步虚词翻作还乡曲子。放下银木简,拈起尼师坛。昨朝稽首擎拳,今日和南不审。秪改旧时相,不改旧时人,敢问大众:旧时人,是一、是二?”良久曰:“秋风也解嫌狼藉,吹尽当年道教灰。”建炎三年春,示众,举临济入灭,嘱三圣因缘,乃曰:“正法眼藏瞎驴灭,临济何曾有此说。今古时人皆妄传,不信但看汝三月。”至闰三月,有贼叛,众请避之,道曰:“学道所以了生死,何避之有?”贼至,道曰:“速杀我,以快汝心。”贼即举槊残之,白乳上出,贼骇,引席覆之而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蔡州上蔡人,字显道。
从程颢、程颐学,与游酢、吕大临、杨时号程门四先生。
神宗元丰八年进士。
知应城县。
徽宗时监西京竹木场,坐口语下狱,废为民。
记问该赡,称引前史,至不差一字。
卒谥文肃。
有《论语说》、《上蔡语录》。
全宋文·卷二五九三
谢良佐(一○五○——一一○三),字显道,寿春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元丰八年进士,调应城令。
建中靖国初官京师,召对忤旨,监西京竹木场。
坐口语系诏狱,废为民。
良佐受学于二程,与游酢、吕大临、杨时号「四先生」,学者称上蔡先生。
著有《论语说》十卷、语录一卷行于世。
见《宋史》卷二○二、四二八本传,《宋元学案》卷二四。
陈侁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9—1121 【介绍】: 宋福州闽县人,字后之,一字复之。
哲宗元符三年进士。
与陈瓘友善,瓘谪岭外,侁以书贺之,由此得罪。
有志伊洛之学,乃从游酢受业,得其治气养心行己接物之要,故虽被谴,不改其节。
官终洪州录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赣州人,徙居河南府,字天游。
徽宗崇宁二年进士。
曾从游酢学,与刘安世交。
累擢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
掖垣草制,多所论驳,忤时相意,左迁太常少卿。
高宗时为刑部侍郎,上言增补禁军,迁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
忤秦桧,罢知婺州,改徽州,以病免。
卒年七十一。
全宋诗
曾开,字天游,赣州(今属江西)人。几兄。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进士(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一○)。调真州司户。累官国子司业,擢起居舍,权中书舍人。忤蔡京,责监大宁监。钦宗即位,知颍昌府兼京西安抚使。高宗建炎初,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历知平江府、广东经略拨抚使、知镇江府兼沿江安抚使。召为刑部侍郎,迁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忤秦桧,出知徽州,因病免,居闲十馀年。卒年七十一。事见《宋史》卷三八二《曾几传》。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二八六九
曾开,字天游,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几兄。崇宁二年进士,调真州司户。累迁国子司业,擢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左迁太常少卿,责监大宁监盐井。召还,监杭州市易务。除直秘阁、知和州,徙知恩州。判南京国子监,复为中书舍人,罢。钦宗即位,知颍昌府,兼京西安抚使。建炎元年知潭州、湖南安抚使,移知平江府、广东经略安抚使。绍兴时迁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绍兴七年知镇江府;九年正月,因忤秦桧,罢知徽州。卒,年七十一。《宋史》卷三八二《曾几传》有附传。又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一一五、一二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1—1187 【介绍】: 宋洛阳人,字子和,号白云先生。
郭忠孝子。
传其父学,隐居陕州长杨山中。
孝宗乾道中,旌召不起,赐号冲晦处士,命所在州郡岁时致礼存问,封颐正先生。
对《》学发明精到。
淳熙初,学者集其父子与二程、张载、游酢、杨时七家为《大易粹言》。
又有《郭氏传家易说》。
全宋文·卷四○○八
郭雍(一○九一——一一八七),字子和,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忠孝子。传其父学,隐居峡州,号白云先生。乾道五年旌召不起,赐号冲晦处士。淳熙中更封颐正先生,令部使者遣官就问。淳熙十四年卒,年九十七。雍精于《》,又通兵家、医家之学。著有《传家易说》十一卷(存)、《中庸说》一卷、《冲晦郭氏兵学》七卷、《伤寒补亡论》二十卷(存)。见《宋史》卷二○二、二○七及四五九本传,《宋元学案》卷二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2—1177 【介绍】: 宋江州湖口人,字敏中。
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
孝宗隆兴元年知建阳县,以邑人陈洙、游酢、陈师锡皆有学行可师,立三贤祠祀之,以风励后学。
擢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国子祭酒,官终秘阁修撰、湖南转运副使。
全宋诗
萧之敏(一一一二~一一七七),字敏中,九江(今属江西)人。固子。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进士。二十年,知归州秭归县,二十七年,调建康府观察推官。孝宗隆兴间知建宁府建阳县。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除监察御史。八年,拜殿中侍御史,出提点江东刑狱。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迁国子祭酒。三年,提点浙西刑狱,除湖南转运副使。四年卒,年六十六。事见《周文忠集》卷三三《秘阁修撰湖南转运使萧公之敏墓志铭》。今录诗四首。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