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杨时

相关人物:共 59 位
共 5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吴辅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南剑州剑浦人,字鼎臣。
吴仪父。
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授道州推官。
会传有寇至,郡僚欲毁桥守城,辅称桥南皆其民而持不可,闻者壮其言,民心乃安,寇卒不至。
后官田曹,未老而归,优游自适。
诗文颇有名。
有文集,杨时为序。
全宋文·卷六三九
吴鼎臣(?——一○四九),棣州(治今山东惠民)人。庆历中官至侍御史。论夏竦不法,竦既罢,遂以刑部员外郎知谏院。寻为河北体量安抚、度支副使。皇祐元年,拜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数月卒。《宋史》卷三○二《李京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高邮人,字君孚。英宗治平二年进士。哲宗元祐初为监察御史,多所建明。尝比苏轼于王安石,谓其德业器识不足,不可使辅佐经纶,时论讥其失言。历侍御史、中书舍人,累官天章阁待制知应天府。绍圣间坐劾,累贬果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卒年六十二。有《孙公谈圃》。
全宋诗
孙升(一○三八~一○九九),字君孚,高邮(今属江苏)人。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清雍正《高邮州志》卷七)。
历盱眙主簿、泰州判官、真定府路安抚司勾当公事。
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为监察御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四),迁殿中侍御史,出知济州。
踰年,提点京西刑狱。
召为金部员外郎,复拜殿中侍御史,进侍御史,擢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以天章阁待制知应天府。
哲宗绍圣初,削职,知房州、归州,累贬果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
元符二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六),年六十二。
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有《春秋传》若干卷(宋杨时龟山》卷二五),已佚。
居汀州与刘延世语事,延世录为《孙公谈圃》三卷。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一九
孙升(一○三八——一○九九),字君孚,高邮军高邮(今江苏高邮)人。治平二年第进士,签书泰州判官。哲宗立,为监察御史。朝廷废新法,颇与其力,迁殿中侍御史。元祐二年五月,执政以其附会梁焘,出知济州。踰年,提点京西刑狱,召为金部员外郎,复拜殿中侍御史,进侍御史。元祐六年,由起居郎擢中书舍人,以天章阁待制知应天府。绍圣初,被劾削职,知房州、归州,贬水部员外郎,又贬果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卒。徽宗时名入元祐党籍。著有《孙公谈圃》三卷(存)及《春秋传》若干卷。《宋史》卷三四七有传,参陆心源《元祐党人传》卷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0—1092 【介绍】: 宋京兆蓝田人,字与叔。
吕大钧弟。
初学于张载,后学于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号程门四先生。
通六经,尤精于《》。
以门荫入仕,后登进士第。
哲宗元祐中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
范祖禹荐为讲官,未及用而卒。
有《玉溪集》、《考古图》等。
全宋诗
吕大临(一○四六~一○九二),字与叔,时称芸阁先生,蓝田(今属陕西)人。
大钧弟。
学于张载、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号“程门四先生”。
哲宗元祐中,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
七年,范祖禹荐其好学修身如古人,可备劝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二),未及用而卒,年四十七。
有《玉溪集》,已佚。
事见《朱子语类》卷一○一,《宋史》卷三四○有传。
今录诗十二首。
全宋文·卷二三八五
吕大临(一○四六——一○九二),字与叔,世称芸阁先生,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大防弟。
初学于张载,后学于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在程门,号四先生。
通六经,尤邃于礼。
元祐初为太学博士。
迁秘书省正字。
七年,范祖禹荐其修身好学,行如古人,可备劝学。
未及用而卒,年四十七。
著有《礼记传》十六卷(存)、《考古图》十卷(存)及《玉溪集》等。
见《朱子语类》卷一○一,《宋史》卷三四○《吕大防传》附传。
邹棐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邵武泰宁人,字克恭。
神宗熙宁进士。
始学于刘彝,又从杨时游。
官终宣城令,有惠政。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六
禅师名元琏者。闽人也。得法于首山念禅师。住汝州广慧寺。琏褊颅广颡。瞻视凝远。望见令人意消。尝谓众曰。我在先师会中。见举竹篦子问省驴汉曰。唤作篦子即触。不唤作篦子即背。作么生。省近前掣得。掷地上云。是什么。先师云瞎。省从此悟入。我道省驴汉。悟即大杀悟。要且未尽先师意旨。遮个说话。须是到此田地。方相委悉。情见未忘者。岂免疑谤。又见智门纲宗歌曰。胡蜂不恋旧时窠。猛将那肯家中死。曰祚兄消许多气力作么。我寻常说禅。如手中扇子。举起便有风。不举一点也无。既称宗师。却以实法与人。好将一把火照看。与么开口。面皮厚多少。岩头云。若以实法与人。土也消不得。知么。究取好。莫面面相觑。在此作么。内翰秘书监知郡。杨亿大年问曰。承云一切罪业。皆因财宝所生。劝人疏于财利。况南阎众生。以财为命。邦国以财聚人。教中有财法二施。何得劝人疏财乎。琏曰。幡竿尖上铁笼头。大年曰。海坛马子似驴大。琏曰。楚鸡不是丹山凤。大年曰。佛灭二千年。比丘少惭愧。大年尝书寄内翰李公维。叙师承本末。其词曰。病夫夙以顽憃。获受奖顾。预闻南宗之旨。久陪上国之游。动静咨询。周旋策发。俾其刳心之有诣。墙面之无惭者。诚出席间床下矣。矧又故安公大师。每垂诱导。自双林影灭。只履西归。中心浩然。罔知所旨。仍岁沈痼。神虑迷恍。殆及小间再辩方位。又得云门谅公大士。见顾蒿蓬。谅之旨趣。正与安公同辙。并自庐山归宗云居而来。皆是法眼之流裔。去年假守兹郡。适会广慧禅伯。实嗣南院念。念嗣风穴。风穴嗣先南院。南院嗣兴化兴化。嗣临济。临济嗣黄檗。黄檗嗣先百丈海。海嗣马祖。马祖嗣让和尚。即曹溪之长嫡也。斋中务简。退食多暇。或坐邀而至。或命驾从之。请叩无方。蒙滞俱释。半岁之后。旷然弗疑。如忘忽记。如睡忽觉。平昔碍膺之物。嚗然自落。积劫未明之事。廓尔现前。固亦决择之洞分。应接之无蹇矣。重念先德。率多参寻。如雪峰九度上洞山。三度上投子。遂嗣德山。临济得法于大愚。终承黄檗。云岩蒙道吾训诱。乃为药山之子。丹霞承马祖印可。而作石头之裔。在古多有。于理无嫌。病夫今继绍之缘。实属于广慧。而提激之自。良出于鳌峰也。忻幸忻幸。大年所叙。详悉如此。岂欲自著于禅林乎。予恨其手编传灯录。至首山之嗣。独载汾阳。而不录广慧机语。何也。 赞曰。广慧机缘语句。虽不多见。然尝一脔知鼎味。大率如刀斫水不。见痕缝。真可谓作家宗师也。平生说法。如云雨。暮年止得一杨大年。鲁国儒生。何其少哉。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元琏禅师。
泉州陈氏子。
褊颅广颡。
瞻视凝远。
望见令人意消。
参首山。
山问近离何处。
琏曰。
汉上。
山竖起拳曰。
汉上还有这个么。
曰这是甚么碗鸣声。
山曰。
瞎。
琏曰。
恰是拍一拍便出。
他日又见。
于火把子话下大悟云。
某甲。
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
后出世汝州广慧院。
华严隆为嗣法上首。
杨龟山大年。
亦出师位下。
有寄内翰李公书。
叙师承本末云。
系曰。
首山一把火。
前烧谷隐。
后烧广慧。
二老故得出头光燄。
又有二智嵩。
一住三交。
一住铁佛。
亦首山门下。
皎皎者也。
不及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7—1107 【介绍】: 宋建昌军南丰人,字子开。曾布弟。英宗治平四年进士。历崇文院校书、馆阁校勘兼国子直讲,删定《九域志》。哲宗元祐初,为《神宗实录》检讨,擢中书舍人。出知颖、邓诸州,有善政。徽宗立,复为中书舍人,请录已死元祐党人,迁翰林学士兼侍读。兄布为相,避禁职,提举中太一宫。崇宁初,落职,谪知和州,后安置汀州。卒谥文昭。有《曲阜集》等。
全宋诗
曾肇(一○四七~一一○七),字子开,南丰(今属江西)人。巩幼弟。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初仕黄岩主簿、郑州教授,召为同知太常礼院,迁国史编修官。哲宗元祐初擢起居舍人,未几为中书舍人。四年(一○八九)出知颍州,徙邓、齐、陈州。七年,召为吏部侍郎,不久出知徐州,徙江宁府。奉召入对,语恶权贵,降知滁州,历泰州、海州。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因兄曾布为相避近职,提举中太一官,未几出知陈州,历太原、应天府,扬、定二州。崇宁初入元祐党籍,贬濮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大观元年卒,年六十一。有《曲阜集》四十卷及《奏议》、《西垣集》、外内制集多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清康熙间裔孙曾俨掇拾遗文为《曲阜集》四卷。事见《曲阜集》卷四附录《行状》及《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肇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曲阜集》为底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词学图录
曾肇(1047-1107) 南丰人。巩弟。有词见《过庭录》。
全宋文·卷二三七五
曾肇(一○四七——一一○七),字子开,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
巩幼弟。
治平四年进士,历崇文院校书、馆阁校勘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
迁国史编修官,进吏部郎中。
元祐元年,为《神宗实录》检讨,擢起居舍人,转中书舍人。
乞外,历知州府。
七年,入为吏部侍郎。
出知徐州、江宁府。
绍圣元年,徙知瀛州。
又历知滁、泰、海州。
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
迁翰林学士兼侍读,改龙图阁学士,复出知州府。
崇宁初,落职,谪知和州,徙岳州,继贬濮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
大观元年卒于镇江,年六十一,绍兴初谥文昭。
著有《曲阜集》等。
杨时《曾公神道碑》(《曲阜集》附录),《宋史》卷三一九《曾肇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7—1121 【介绍】: 宋邵武人,字师和。
李纲父。
通经书,善属文,与杨时为友。
神宗元丰二年进士。
尝任华亭县尉,有政声。
累迁右文殿修撰,仕终龙图阁待制。
以子贵赠太师魏国公。
全宋诗
李夔(一○四七~一一二一),字斯和,邵武(今属福建)人。
纲父。
神宗元丰三年(一○八○)进士,调秀州华亭尉,移松溪尉,池州军事推官。
历知钱塘县,鄜延经略安抚司勾当公事,签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徽宗即位,迁大宗正丞。
久之,擢宗正少卿,兼学制局参详官,移太常少卿。
大观四年(一一一○),知邓州(《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五),兼京西南路安抚使。
改知颍州。
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五。
事见《龟山》卷三二《李修撰墓志铭》。
全宋文·卷二三八八
李夔(一○四七——一一二一),字师(一作斯)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纲父。
元丰三年第进士,调华亭县尉,历知县、幕职。
徽宗即位,召为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
大观四年以集贤殿修撰知邓州。
以疾请宫祠,优游十馀年。
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五。
杨时龟山》卷三二《李修撰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3—1123 【介绍】: 宋建州建阳人,字定夫,一字子通,世称鹿山先生,亦称广平先生。
游醇弟。
神宗元丰五年进士。
累官太学博士,擢监察御史,历知和州、汉阳军、舒州、濠州等地。
师事程颢、程颐,与谢良佐、吕大临、杨时并号程门四先生
有《易说》、《诗二南义》、《中庸义》、《论语孟子杂解》及《廌山文集》。
全宋诗
游酢(一○五三~一一二三),字定夫,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
学者称廌山先生,亦称广平先生(《宋元学案》卷二六),初从程颢学。
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调越州萧山尉。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召为太学录,除博士。
二年,知河清县。
应范纯仁辟,为颍昌府教授。
历齐州、泉州签判。
元符三年(一一○○),召为监察御史。
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出知和州。
四年,管勾南京鸿庆宫,居太平州。
政和元年(一一一一),知汉阳军。
七年,知舒州。
宣和元年(一一一九),知濠州。
罢归,寓历阳。
五年,卒,年七十一。
谥文肃。
有文集十卷,已佚。
后人辑有《游廌山先生集》、《游定夫先生集》行世,卷次不一。
事见《龟山》卷三三《御史游公墓志铭》,《宋史》卷四二八有传。
今录诗十九首。
全宋文·卷二六五八
游酢(一○五三——一一二三),字定夫,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师二程,登元丰五年进士第,调萧山尉。近臣荐其贤,召为太学录。元祐元年,改宣德郎,除太学博士,以奉亲不便,求知河清县。四年,范纯仁守颍昌,辟为府学教授。纯仁入相,复为博士。绍圣二年,纯仁罢政,酢亦请外,除签书齐州判官,移泉州,还为监察御史。徽宗朝,历知汉阳军及和、舒、濠三州。宣和五年卒,年七十一,谥「文肃」。酢以文行知名,学者称「廌山先生」,亦称「广平先生」。所著有《易说》、《诗二南义》、《中庸义》、《论语孟子杂解》及《游廌山集》等。见《游定夫先生集》卷首所载《御史游公墓志铭》及《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4—1124 【介绍】: 宋临安人,字中道。吴越王诸孙。神宗熙宁九年进士。为睦州推官。徽宗时知庆州,筑城堡包地万顷,纵民耕种,岁得粟数十万。徙知延安府,在任五年,屡上章陈童贯宣抚陕西所为害,贬永州团练副使。方腊起事时,起知宣州,以置办军需有功,进龙图阁学士。卒谥忠定。
全宋文·卷二六七四
钱即(一○五四——一一二四),字中道,常州宜兴(今江苏宜兴)人。
吴越王诸孙。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授安州司理参军。
累官显谟阁直学士,知延安府。
政和初,童贯宣抚陕西,行均粜法,即上疏极陈其害,坐是贬永州团练副使,数月,复徽猷阁待制,除知兴仁府。
政和五年春,提举杭州洞霄宫。
后以正奉大夫致仕。
宣和六年三月卒,年七十一,谥忠定。
杨时《钱忠定公墓志铭》(《龟山》卷三三),《宋史》卷三一七《钱惟演传》有附传。
杨迪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5—1104 【介绍】: 宋南剑州将乐人,字遵道。
杨时子。
尝游太学,甚有声。
后弃去,师事程颐,颇得器重。
共 5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