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杜太后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于皇祖烈,大宋启鸿名。
骏命属炎灵。
閟宫厚德太阴精。
重华诞圣明。

轩台百世护基扃。
龙驾在清冥。
汉家原庙崇新饰,鼎业永安宁。
孝先百行,德适明神。
天子孝德,异于庶人。
猗欤艺祖,立爱惟亲。
严事昭宪,惟恭惟寅。
饮食药饵,必劬其身。
列圣趾美,有亲有尊。
一饭微减,忧惧晨昏。
乘舆将归,留恋宫门。
事戒从令,义不夺恩。
繇上仪下,美化厚伦。
皇帝之孝,胚腪性真。
日奉三朝,膳视八珍。
粤嗣任音,早正虞嫔。
养志为大,阜俗康民。
仪刑四海,孝其本根。
鸣鸾莅阳郊,陪祀服明宪
旂常拥圆壝,幕帟蔽脩甸。
天高风泠泠,露白星烂烂。
尊罍秩斯举,簴业枞以建。
凝神向澄肃,秉德方恪愿。
调笙思肄三,振羽将舞万。
张筵盛布设,陈币昭奠献。
听漏促晨兴,严衣戒宵偃。
骏奔尚齐遫,慎简惭硕曼。
感孚岂殊徵,恭事式同劝。
田按:宋景濂《郊禋庆成诗序》云:「洪武壬子,冬十一月辛酉,上出宿斋宫,有司戒见。及期行事,百辟卿事,后先骏奔。既竣事,礼部尚书陶凯、工部尚书黄肃、工部侍郎牛谅。晋府参军熊鼎、磨勘司令吴云、兵部郎中刘崧、工部主事周子谅、秘书监丞陶谊、晋府录事张孟兼、吴府录事吴从善咸谓:升中于天,国之大典,幸际熙明,与于执豆笾之列,不可无篇什以纪庆成,昭示万世。遂以『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为韵,各赋诗一章。」诸人诗多不传,惟子高此作尚在集中。子高又有《陪祀方丘应制诗序》云:「洪武五年,五月十一日戊午夏至,皇帝将有事于北郊,进诣斋宫以居。有旨命召兵部尚书吴琳、礼部主事宋濂,率六部文学之士与俱来。于是尚书礼部臣陶凯、尚书工部臣黄肃、翰林应奉臣张筹、侍仪使臣俞潜、起居注臣刘季道、蒋子杰、给事中臣宋善、祠部主事臣张孟兼、礼部主事臣孙某、国子学正臣夏阅、学录臣萧执、职方郎中臣刘崧咸趋出斋庐,因命赋殿下柳桧并荷露诗一首。臣琳等覃思濡翰,以次呈献。上亲览诵之,品第有差。既而,复命中贵人传旨,令赋诗者咸往殿后观栀子花,俾人各赋诗。既成,序进如初。」《明史萧执传》亦纪此事,称帝阅执诗喜,遍示诸臣,召使前,宠眷倾一时。诗亦不传,附见其事于此。
戚戚岁云暮,我行适潇湘。
兄弟持我泣,父母泪纵横。
云有薄田畴,卒岁具粢梁。
胡为去万里,骨肉相乖张。
跼蹐诉父母,儿自恋家乡。
举事触明宪,置理窜南荒。
程期若星火,不得少留行。
勿复远思念,兄弟善持将。
吞声出门闾,沉痛绝衷肠。
上元寺后上元峰,小白诸峰此即宗。
莫道今来未登眺,深秋一上荡吾胸。
按:小白山形胜甲南国。横截天半。在高丽藏三王胎。入本朝。奉安昭宪胎。储祥蓄祐。佳气郁葱。如安文成,文贞,文敬诸公。皆挺生于玆山之下。非降神而何。独恨其诸峰。未有名号。其有名者。国望峰耳。岂非玆山之欠耶。某以无状。忝守是邦。已三载。今始探历。辄以所见名之。各题一绝。僧宝器请书于板。使阿博书之。(竹溪本出小白山。而牧隐送安侍御序。顺兴安氏世居竹溪之上。竹溪之源。出于太白山。山之大而水之远。安氏之兴。其无穷乎。后之修胜览者。以文字一时之误。而遂以竹溪上流草庵洞。在太白山。其谬甚矣。耳闻不如目见。久矣。益有感于子朱子敷浅原之说。亦不可不辨。)
昔余江海思,凌风恣天游。
回览凤凰台,薄行鹦鹉洲。
玩弄颍水月,吟啸箕山秋。
缅想古人风,飘然不可求。
挟剑适燕云,裂繻游皇州。
昭王去不还,金台长秋草。
乐毅徒空谈,剧辛亦枯槁。
痛哭九陌中,回飙起苍昊。
六噫辞汉京,三山事幽讨。
结庐大伾麓,莳花黎水阳。
饥餐赤城霞,渴饮华池浆。
举杯酬阮籍,弹琴招嵇康。
放浪期九垓,枋榆安足翔。
天造诚寥廓,一夕生欃枪。
光芒动圆象,浩荡乱天常。
南箕乃长舌,牵牛遂服箱。
寘身在昭宪,夙夜守圜土。
剥肤咸豗蛇,剚心皆剑橹。
阴卧魂毰毸,澄视鬼伛偻。
日月将焉施,胡不照聋瞽。
父母荒殡阶,儿女死秋堵。
呕血徒伤心,斩衣事终古。
悠悠九原思,历乱攒肺腑。
篁台百世士,潇洒落风尘。
谈经施绛帐,讲道开河滨。
有时泻玑珠,万斛光璘豳。
镕铸能几时,席上罗佳珍。
贬道理凡材,褰衣讯幽谷。
烟云忽一开,婉如熙春屋。
靧面行叹息,力疾对芳牍。
览听殊未巳,犹获玉双瑴。
强成启口笑,无复论羞恧。
感此忘形骸,片言通钧轴。
愿尔垂神光,乘时慰䠞蹜。
龙荒如有待,万里骑騼䮷。
有宋开国三百年,圣君哲后登才贤。
内无吕贾武韦祻,昭宪流裕远且绵。
宣仁垂帘辅哲庙,初政彷佛元丰前。
奈何权奸枋国命,党籍忠良俱左迁。
紫宫正位俨宸极,岂假巫祝循私偏。
非言搆狱狱词具,奉诏废作瑶华仙。
谋之者谁郝内侍,卯金刀氏相夤缘。
元符授册立为后,奸臣揣摩机已先。
维时忠公居谏省,从容奏对言便便。
属比祥符永平事,春秋大义星日悬。
孟后既废不可复,刘岂得擅中宫权。
遂良还笏为斥武,好礼上书因谏玄。
忠言逆耳竟远谪,徒步独上新州船。
贞哉贤母成子志,身落瘴乡甘弃捐。
端王嗣位肆大眚,放逐两载蒙生还。
寻复正言转司谏,三守剧郡亲蕃宣。
俄承天语询谏草,云付烈焰飞炎烟。
伪书一出那可辨,再由衡岳移漓川。
澹山寺中啼怪鸟,仙宫岭下流清泉。
精诚端能动天地,神物卫护非伪传。
豺狼载路尚猖獗,脱身虎口仍颠连。
放还未几瘴疠作,一病不起宁非天。
仅存馀息见故友,言以国事犹拳拳。
公也程门弟子列,存心慎独功弥专。
思陵赠谥发潜德,己死奸谀应凛然。
常州城北十里许,高坟累累官道边。
政和迄今二百载,子孙散落犁为田。
牛羊暮下蒿棘满,泪落行路兴哀怜。
谢君忼慨当世士,献书天府言数千。
建祠复墓限樵牧,新松稚竹清阴圆。
呜呼章蔡终贬窜,同恶岂能谋自全。
青山门外一抔土,尚有诸生加豆笾。
忠邪犹来难并立,不信请视思贤编。
王风雅之亡,鄘卫风之变。
变雅多隐忧,变风多哀怨。
离乱亡国音,万世良足鉴。
岂无君子人,幽怀空永叹。
更有栖衡门,又如歌简简。
轻世肆其志,高尚不自乱。
惓惓尼山叟,凤衰游不倦。
磬写当年心,滔滔竟不反。
晚归正诗歌,百代垂明宪
寄题陈桥驿 清 · 王恪
七言律诗
五代干戈苦战争,天心拨乱主潜生。
营光久应焚香祝,检点曾传得谶惊。
仓卒黄袍酬素志,绸缪金匮负遗盟
最怜永弃幽燕地,当日师名是北征(黄袍加身后,杜太后云“我儿素有大志”,则宋祖之不臣显然矣。金匮之盟,负者太宗,而宋祖主是议亦非中庸之道也。结意燕、云永弃,强名北征,宋之积弱已萌于此。此种诗,可当后世《春秋》之笔。)
后秋柳诗 其二 (戊寅) 清 · 申纬
七言绝句
钱桥东畔沈园南,稚柳毵毵旧竹庵。
柳已摧薪庵易主,树犹如此我何堪(前秋柳诗。有钱桥东畔柳如鞭之句。沈园。昭宪沈妃本第也。在余旧居之北垣。旧取文湖州扪虱庵为竹屋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