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清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六十一
张子献赵先生本行纪先生名抱渊,道号还元子,俗呼曰魔哥,延安之鸡川人。
自幼不凡志在方外尝遇有道之士传秘诀遂结庵以居后诣刘真人得授心印隐居阳山一纪不出先生素不读书忽一日梦真君召赐金一席辞而弗受复以道德二篇付之先生即吞之入腹自此性天明朗心地开通闻所不闻知所不知诗词歌咏若涌泉之流注因述歌云昨日庵前遇庄列二人点我长生诀又云寻个知音寻不得野人独步下秦川遂来终南参重阳祖师后历名山胜境落魄不羁寓意于诗酒之间自称太上弟子至晚年还乡于迎祥观住坐泰和五年甘泉县道友敦请先生住庵乃作如梦令词答之其末句云相别相别来岁春分时节时人莫晓其意俄而次年二月初四日上遣二使者奉冠服召先生赴阙先生固辞使者坚索登程先生与道友党珍及门弟子言我且当回避遂沐浴正衣冠而坐至三更忽睹电光满室声震如雷众皆惊骇奔往视之则先生俨然而逝矣留颂云云是夜正属春分之际平生述作集为混成篇传于世
罗璧 朝代:宋末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4—1309 【介绍】: 宋元间镇江丹徒人,字仲玉,号竹溪。
少孤,事母以孝闻。
善骑射。
宋末累官利州西路马步军副总管。
世祖至元十二年在江陵降元,授管军千户。
从定广南,升管军总管,镇金山,海盗屏绝。
移守上海。
十九年,为运粮万户,与朱清、张瑄由海道运粮北上。
累官同知淮西道宣慰司事。
请两淮荒闲之田给贫民耕种,岁得粟数十万斛。
成宗大德初,除广东道宣慰使都元帅。
后除都水监,奉命括两淮屯田,得疾卒。
全宋文·卷八三四一
罗璧,字子苍,号默耕,宋末元初徽州(治今安徽歙县)人。传朱子之学,著有《识遗》十卷(存)。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八《识遗》提要,《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婺州东阳人,字季高。
元子
师事方麟、李亦,所学广博。
父与师死后,束书居山中,慎考精思,发为文章。
后得荐举,授官庆元路学正,未报而卒,年二十九。
有《时敏斋稿》。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一
万金(槜李英华姑苏志禅林诗辑俱作万金。蒋之翘云:皆误,当是力金),字西白,号白庵,吴郡人。早从衍道原出家,后依铭古鼎入道,住持秀州天宁寺,筑孤云庵以奉母。洪武初,诏主天界寺,开善世院,统领释教五年。敇建法会于钟山,总持斋仪,皆称为白庵金禅师。六年,举泐公自代,以母老辞归。有《澹泊斋稿》。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一
力金禅师。
号白庵(有本。
名万金)。
吴门姚氏子也。
幼孤。
楞伽寺道原衍公。
牧金为沙弥。
衍绝世交。
筑碧山堂以自娱。
因以白庵号金。
且爱其姿。
乃资金行脚。
遂深入古鼎铭公之堂奥。
已而归吴。
垒土为孤云庵。
以事其母。
其母亦得悟焉。
元至正间。
浙宣政。
以净慈请金。
金不就。
乃开法瑞光。
次移嘉禾之天宁。
南北英灵。
集如箕敛。
元帝师大宝法王。
赠金号。
曰圆通普济禅师。
是时金之名日重矣。
愚庵素倔强不肯可。
诸方闻其名。
常致书问于楚石。
以为古鼎有子乎。
楚石亦因褒之。
其词曰。
道迈古今。
学兼内外。
白牙香象。
蹴踏而截流。
金毛狮子。
哮吼而踞地。
机用可谓逸群。
文章乃其游戏。
青天白日。
放古佛之瑞光。
闹市红尘。
阐湖南之祖意。
直得大海波翻须弥粉碎。
少林不识。
曹溪不会。
却净慈道愈高。
笑诸方进为退。
乃吾古鼎铭兄之的传。
妙喜杲祖之六世者也。
愚庵以为然。
作偈东金曰。
闻道湖南第一山。
交参龙象杂官班。
东头卖贵酒头贱。
空手来时赤手还。
顶𩕳一机犹掣电。
语言三昧若连环。
铁舡下载休轻举。
老叔谈禅亦强颜。
明初。
有诏主天界。
高帝留神内典。
而楚石愚庵辈。
亦赴焉。
金以犹子之列与之。
援经据论。
披诘玄理。
共大元叟家声。
五年。
敕集三宗二千人。
建钟山法会。
大驾临幸。
命金升座。
阐扬宗旨。
复命儒臣。
出众烧香。
疏曰。
无量太虚。
因三才而建极。
有涯沧海。
会八德以朝宗。
发含灵心里之花。
至哉先觉。
秉枢斗寰中之秉。
久矣高人。
则宝鉴当空。
自合昆冈之璧。
而玄珠在握。
谁停赤水之车。
化广无为。
音宣大吕。
岂非人天协赞。
日月双悬。
金曰。
皇风浩荡。
即凡心而印佛心。
慈泽弥漫。
据圣智目开世智。
乃拈香鞠躬起立曰。
会么。
打面还他州土麦。
唱歌须是帝乡人。
便下座。
高帝大悦。
万众称善。
金年暮欲谢退。
不可。
乃喟然曰。
吾以虚名滥当圣代。
每怀煨芋诸公。
予不逮矣。
遂称病笃。
解还旧隐。
未久圆寂。
塔于嘉兴环翠兰若。
初高帝。
诏选名宿。
辅导诸藩。
而蜀王椿。
师事见心复。
复名溢都中。
金叹曰。
复公其不免耳。
复果罹难而终。
故诸方嘉金靖退。
为丛林福云。
赞曰。
水火相憎。
铛居其中。
则世味以调。
邪正相反。
智居其中。
则精神俱化。
而铭公之摄六宗。
其智能过于调化者也。
丹青虽异。
文彩全施。
贵其知宜也。
天岸虽高。
明舟不犯。
贵其用意也。
源之继径山。
乃良于知宜。
而用意焉。
知退而不知进者。
滞于寂也。
知进而不知退者。
伤于勇也。
白庵其无滞伤之病。
与师资鼎峙。
俾风化有醐酪之纯。
其流慈岂小小哉。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力金。字西白。吴郡姚氏子。七岁颖悟异常。一日请于母曰。儿患世相起灭不常。将求出世间法。可乎。母曰。出家甚苦。尔年幼。岂能堪之。曰。儿心乐之。自无苦也。请之不已。母知其志不可夺。俾依吴县宝积院道原衍法师。后见古鼎铭公于径山。悟人甚深。声光烨烨。起丛林间。至正丁酉。出世住苏之瑞光。会嘉兴天宁寺灾。郡守贰咸以非师不足起其废。具币遣使。力迎致之。师至。未久。俨如兜率天宫下现人世。经过者。无不瞻礼赞叹。帝师大宝法王。贤师之行。授师以徽号。师自幼丧父。唯有母存。乃去城一舍。筑孤云庵。以奉养焉。或议之。师喻之曰。尔不见编蒲陈尊宿乎。何言之易易也。洪武改元。有旨。起师住持大天界寺。万机之暇。时召入内庭。奏对多称旨。盖师精通西竺典。及东鲁诸书。其与荐绅谈论。霏霏如吐玉屑。故咸乐与之游。四年命师总持钟山法会。凡仪制规式。皆堪传永久。寻以母年耄。举径山泐公自代。复还庵居。五年冬诏。复建会如四年。大驾临幸。诏师阐扬第一义谛。自公侯以至庶僚。环而听之。靡不悦服。一日忽示弟子曰。吾有夙因未了。必当酬之。汝等勿以世相遇我。未几示微疾。谢去医饮药食。委顺而化。茶毗。舍利无算。观者竞取之而去。师神观秀伟。智辩纵横。以宗教为己任。不畜私财。得财施辄举以给贫者。诚法门之伟人也。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力金,字西白。姓姚氏,吴人也。母周氏,梦一庞眉僧类应真者,直前麾斥,惊𧦝而觉,已而有孕。时至而育,奇芬满室。年方龀髫,广颡修颈,皙白如玉,见者爱怜。性尤颖悟,凡书一览,即能记忆。尝游佛寺,见像辄自下拜,信仰日深,因投县中宝积院,礼道原衍祝发。年十一受具戒,精研三观十乘之旨,领其枢要。衍主秀之德藏,金为纲维,轨范肃然。忽喟然叹曰:“名相之学,略谙之矣。盍弃诸缘,而往跻觉路。”遂更衣入虎林,谒古鼎铭于双径。一见以法器相期,示以德山见龙潭语。金奋然踊跃,直触其机,从而有契,遂为记堂。未几,分席后堂,敷宣大法,如山川出云,灵雨沾润,四众信服。复登前堂,声光烨烨,起丛林间。元至正丁酉,出主苏之瑞光寺,会嘉兴天宁寺灾,郡守贰咸以为非金不足以起废,具礼币遣使者力致之。金至,未久,俨如兜率天宫,下见人世道路,过者莫不瞻礼赞叹。帝师大宝法王闻其贤,授以圆通普济之号。有明初兴,洪武改元,弘阐佛乘,首开善世院。俾擢有道浮屠莅天下名山。杭之净慈主席尚虚,佥欲起金居之,疏币交至。浙江省丞,复遣使趣之。金皆力辞。既而有旨,起住大天界寺。先夕有仆梦花,发如芙蓉,光彩绝异。旁一人曰:“此花天子当取之而去。”旦而命下,果符所兆。金既应诏至阙下,见于外朝。慰劳优渥,即令内官送其入院,赐以天厨法馔。万几之暇,时召入禁庭,奏对多称旨。盖金精通内典,博极群书,其与荐绅谭论,霏霏如屑玉,故咸乐与之游。至于勘辩学子,直指心源,宗说兼行,机用迭发,尤足使闻者敬仰。四年春,诏集三宗名僧十人,及其徒众二千,设广荐法会于钟山,命金总持斋事。于是灵承上旨,仪制规式,皆传之远永。五年,诏复建,会大驾临幸,诏金阐扬第一义谛。自公侯以至庶僚,环而听之,靡不悦服。一日忽示微疾,谢去医药饮食,手书一偈,委顺而化。洪武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也。停龛六旬,始行茶毗。其貌如生,火时获舍利无算。寿四十七,腊三十六。《三会语》有录。塔于嘉兴城西环翠兰若。金幼丧父,奉母至孝,为筑孤云庵奉之以居。或有议者,则婉告之曰:“不见编蒲陈尊宿乎,胡言之易易耶?”平生以宗教为己任,神观秀伟,智辩緃横。尝以《楞伽经》及《法宝坛经》为释门心要。当毒暑时,挥汗誊钞,锲梓以传弟子觉慧,深恐遗行将泯,因条系群行为书,乞金华宋濂为之铭云,文见《銮坡续集》。
王昕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王昕(1337年—1348年),高丽王朝第29任君主(1344年—1348年在位)。
蒙古名八思麻朵儿只。
他是高丽两位由元朝公主所生的国王之一(另一位是其曾祖父忠宣王王璋),父亲是高丽忠惠王王祯,母亲是德宁公主亦怜真班。
王昕早年以元子身份入质元朝,父王遭元朝流放并死去后,他被元顺帝册封为高丽国王。
在位时由王煦、金永暾等大臣辅政,设立“整治都监”,试图对各种积弊加以改革。
但王昕享国四年即病死,葬于明陵。
后恭悯王上谥号“显孝”,元廷赐谥“忠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