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邦昌

相关人物:共 61 位
共 6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4—1131 【介绍】: 宋婺州人,祖籍寿州,字舜徒。
吕希哲子。
以荫补官。
徽宗崇宁初,以元祐党子弟坐废。
钦宗即位,荐擢御史中丞,弹劾蔡京党徒。
金人立张邦昌为帝,好问摄门下省,暗通康王赵构。
高宗即位,除尚书右丞。
为宰相李纲、侍御史王宾所论罢,出知宣州,以恩封东莱郡侯。
全宋文·卷二九一二
吕好问(一○六四——一一三一),字舜徒,希哲子,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徙居京师。
以荫补官。
崇宁初,坐党人子弟废。
两监东岳庙,司扬州仪曹。
蔡卞欲笼络之,以礼自持。
靖康元年,召为左司谏、谏议大夫,擢御史中丞。
劾大臣畏懦误国,下迁吏部侍郎,进兵部尚书。
京城失守,被召入禁中,随帝幸金营。
帝被留,遣好问还。
金人立张邦昌,以好问为事务官,继摄门下省,委曲阻邦昌称帝,并以书白康王,劝其自立。
高宗即位,除尚书右丞。
侍御史王宾论其尝污伪命,求去,出知宣州,提举洞霄宫。
绍兴元年卒,年六十八。
宋史》卷三六二有传。
黄中美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5—1127 【介绍】: 宋邵武人,字文昭。
哲宗绍圣元年进士。
任真定府左司理参军,改知平乡、卫县,皆尽其职。
转信德府司录事。
徽宗宣和末,金兵攻信德,官吏皆降,中美奋死以守,金兵退,宣抚使奇其节,使行府事。
钦宗靖康间,张邦昌僭位,感愤而病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2—1138 【介绍】: 宋荆门军人,字子发。徽宗政和间进士。仕州县以廉称。累迁翰林学士。深于经学,人称为汉上先生。有《汉上易集传》。
全宋诗
朱震(一○七二~一一三八),字子发,号汉上先生,荆门军(今湖北荆门)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作邵武人)。
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南宋馆阁录》卷七),历知荆门减、汉阳军(《舆地纪胜》卷七八)。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金人扶植张邦昌称帝,震时为太学博士,致仕,主管江州太平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
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为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同上书卷八○)。
五年,试秘书少盐兼侍讲,转起居郎(同上书卷八八),又兼资善堂赞读,权兵部侍郎,试中书舍人(同上书卷九二)。
六年,转给事中,权直学士院,迁翰林学士(同上书卷一○一)。
八年,知贡举,会疾卒,年六十七。
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全宋文·卷三○六一
朱震(一○七二——一一三八),字子发,荆门军(今湖北荆门)人。登政和进士第,历仕州县。绍兴二年,召为司勋员外郎。四年,守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五年,迁秘书少监,兼侍讲。转起居郎,兼资善堂赞读。擢中书舍人,兼翊善。六年,为给事中,兼直学士院,迁翰林学士。绍兴八年六月卒,年六十七。谥文定。震经学深醇,人称汉上先生。著有《汉上易传》十一卷(存)、《周易卦图》三卷(存)、《周易丛说》一卷(存)。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五、八○、八五、八八、八九、九二、九七、一○一、一二○,《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3—1146 【介绍】: 宋景州阜城人,字彦游。哲宗元符间进士。徽宗宣和中判国子监,除河北提刑。金人南侵,弃官逃匿。高宗建炎中张悫荐知济南府,金人攻济南,豫杀守将关胜,降金。四年,金人册其为帝,国号“大齐”,都大名,后迁汴京。与其子刘麟时诱金人攻宋,且籍民兵三十万入寇,屡为韩世忠、岳飞、杨沂中等所败,金人诘其罪。绍兴七年,被废为蜀王,徙临潢,改封曹王。
全宋诗
刘豫(一○七三~一一四三),字彦游,景州阜城(今属河北)人。哲宗元符间进士。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召拜殿中侍御史,未几出为两浙察访。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济南府。金兵南侵,豫缒城投降。三年,高宗至江南,金徙豫知东平府,充京东西、淮南等路安抚使。四年,册豫为皇帝,国号大齐,年号阜昌。至绍兴七年(一一三七),金人恐豫兵众难制,以治国无状为由,废为蜀王。后居相州,改封曹王。卒于绍兴十三年,年七十一。《宋史》卷四七五入《叛臣传》、《金史》卷七七有传。今录诗八首。
中州集
豫字彦由,阜城人。
仕宋知济南府事。
汴京下,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
宋灭楚,更立彦由,国号齐,建元阜昌。
八年废为蜀王,迁黄龙府,改封曹。
有集十卷行于世。
二子麟、猊。
孙通,海陵朝参知政事。
四世孙瑛,今在太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3—1131 【介绍】: 宋哲宗后。
洺州人。
孟元孙女。
元祐七年册为皇后,后废,出居瑶华宫。
靖康之变,以废得免北迁。
张邦昌僭位,尊为元祐皇后。
高宗建炎元年尊为隆祐太后。
苗、刘之变时,垂帘听政,事平,正皇太后尊号。
卒谥昭慈献烈,改谥昭慈圣献。
全宋文·卷三一二○
孟皇后(一○七三——一一三一),洺州(治今河北永年)人。
哲宗后。
元祐七年册为皇后。
绍圣三年因道家事废,出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
元符末,向皇后主政,诏还内,号元祐皇后。
崇宁元年再废。
靖康之变,后以废得免北迁。
二年,张邦昌复尊为元祐皇后,垂帘听政。
寻降告天下书,奉迎康王。
建炎元年尊称隆祐太后。
三年,因苗、刘之变,再垂帘。
事平撤帘。
绍兴元年四月卒,年五十九。
谥昭慈献烈,三年,改谥昭慈圣献。
见《宋史》卷二四三《后妃传》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4—1140 【介绍】: 宋洪州分宁人,字师川,号东湖居士。
徐禧子。
七岁能诗,为舅黄庭坚所器重。
以父荫授通直郎。
累官至司门郎。
钦宗靖康间张邦昌僭位,遂致仕。
高宗建炎中,郑谌、胡直孺、汪藻迭荐之,任右谏议大夫。
绍兴二年,赐进士出身。
三年,迁翰林学士,俄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四年,兼权参知政事。
与赵鼎议不合,乃求去,提举洞霄宫。
九年,知信州,寻奉祠归。
与曾几、吕本中游。
有《东湖集》。
全宋诗
徐俯(一○七五~一一四一),字师川,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禧子。
神宗元丰末以父荫授通直郎,累迁司门郎。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金人扶植张邦昌称帝,遂致仕。
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右谏议大夫,并赐同进士出身。
三年,兼侍读(《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二),迁翰林学士,俄擢端明殿学士,兼签书枢密院事。
四年,兼权参知政事,因议事不合罢,提举洞霄宫。
十年,知信州(同上书卷一三五)。
十一年卒,年六十七(同上书卷一四一)。
徐俯亦入江西诗派,有《东湖集》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宋史》本传作六卷),已佚。
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一四有《东湖居士集》一卷。
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徐俯诗,据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及他书所录,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三一四三
徐俯(一○七五——一一四一),字师川,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禧子。以荫授通直郎,累官至司门郎。靖康中致仕。建炎初奉祠,以荐授右谏议大夫。绍兴二年赐进士出身,历官翰林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寻奉祠归。九年,知信州。十一年卒,年六十七。工诗,有《东湖集》三卷(存)。《宋史》卷三七二有传,又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4—1127 【介绍】: 宋潭州长沙人,字彦成。
谭章子。
哲宗元符三年进士。
时王氏学盛行,世绩置其书不观。
又中词学兼茂科,除秘书省正字。
不附蔡攸、梁师成。
久次不迁。
官吏部,幸臣妄引恩泽任子,持不与。
擢中书舍人,上言谨命令、惜名器等六事,为当路所疾。
进给事中兼侍读,改礼部侍郎。
金骑南下,扈车驾至金帅帐,以十害说其用事者,金人耸听。
张邦昌令直学士院,称疾不起。
以忧卒。
建炎初追谥端洁。
有文集及《易传》、《奏议》、《外制》、《师陶集》等。
全宋文·卷三一三二
谭世绩(一○七四——一一二七),字彦成,潭州长沙(今湖南长沙)人。
元符三年第进士,教授郴州,又中词学兼茂科,除秘书省正字。
后为司门员外郎、迁吏部,后擢中书舍人,言为当路所疾,以徽猷阁待制知婺州。
进给事中兼侍读,改礼部侍郎。
张邦昌僭国,令直学士院,称疾不起。
建炎元年以忧卒,年五十四,赠端明殿学士。
有《易传》十卷、《本朝宰执表》八卷、文集三十卷。
宋史》卷三五七有传,又见《宋史》卷二○二、二○三、二○八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5—1127 【介绍】: 宋常州晋陵人,字子安,一字安常。
第进士,又中词学兼茂科。
历官太学博士、太常少卿、中书舍人,出知拱州。
钦宗靖康初提举醴泉观。
金人立张邦昌,拒受其伪命,忧愤废食而卒。
全宋文·卷三○四○
李熙靖,(一○七五——一一二七),字子安,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公弼子。
擢进士第,又中词学兼茂,为太学正,升博士,除提举河东学事,留为兵部员外郎。
忤王黼,左迁太常少卿。
黼罢,拜中书舍人,出知洪州。
靖康初为显谟阁待制,提举醴泉观。
金人立张邦昌,命熙靖权直学士院,拒命,忧愤而卒,年五十三,追赠端明殿学士。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宋史》卷三五七《李熙靖传》。
叶份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字成甫,金紫光禄大夫叶棐恭之孙,进士叶唐懿之子,南剑州剑浦县(今福建南平延平区)人。以荫入官,先后任开封、陈留两县令,开封府刑曹、治狱平允。召为库部员外郎,权左司郎中,建炎三年(1129年),除秘阁修撰,充江淮发运副使,不久,试户部侍郎,专一措置财用。高宗幸越州,夜得杜充败奏,份坚主浮海,议遂决策。驾幸四明,官吏奔散,份独冒万死拱卫。皇帝召宰辅从臣询以御敌之策,众默默,叶份独越次而对,慷慨感激,切中机会,皇帝为之动迁,迁户部尚书。叶份自入总户部,累上言州县之政病民,凡三十余事。以龙图阁直学士出知泉州。当时调瘵之余,公私匮竭,政事一切简俭,使上下安定。逾年,丐奉祠,四上章,得请提举太平兴国宫。绍兴十七年(1147年)致仕。
全宋文·卷三二○○
叶份(一○七六——一一四七),字成甫,平江(今江苏苏州)人。
棐恭孙。
以祖荫补官,调郓州须城、开封陈留两县主簿,累迁开封府少尹、库部员外郎。
张邦昌僭位,以份为左司郎中。
建炎三年除秘阁修撰,充江淮等路发运副使,试户部侍郎,权礼部侍郎。
金人陷建康,坚主浮海议。
金兵退,试户部尚书,充龙图阁学士。
后出知泉州。
久之,提举江州太平宫。
绍兴十七年卒,年七十二。
见李弥逊《筠溪集》卷二四《叶公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8—1142 【介绍】: 宋常州晋陵人,字己楙。徽宗崇宁二年进士。政和五年,试词学兼茂科第一。历泰州推官、知湖州。高宗建炎三年,除给事中,进直学士院兼侍讲,首论天下大势,请修政事、选将帅,搜补卒乘以张国势,抚绥疲瘵以固国本。绍兴中,为翰林学士,迁刑部尚书,治狱公正。官终端明殿学士、知合州。
全宋诗
胡交修(一○七八~一一四二),字己楙,晋陵(今江苏常州)人。
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进士,授泰州推官。
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试词学兼茂第一(《咸淳毗陵志》卷一○《祭胡尚书文》)。
六年,拜起居舍人。
钦宗靖康末金人陷汴京,扶立张邦昌,出知湖州。
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召为给事中。
绍兴三年(一一三三),迁刑部侍郎、翰林学士、知制诰。
以事提举太平观。
六年复召。
八年,知信州。
九年,复召。
十年,以端明殿学士知台(《宋史》作合,误)州。
十二年,卒(《嘉定赤城志》卷九),年六十五。
著有《四世丝纶集》,已佚。
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三三二一
胡交修(一○七八——一一四二),字己楙,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登崇宁二年进士第,授泰州推官。试词学兼茂科,为首选,除编类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除右文殿修撰、知湖州。建炎中以中书舍人召。寻迁给事中,直学士院,兼侍讲。久之,迁刑部尚书。出知信州,以亲老奉祠。复召为兵部尚书、翰林学士兼侍讲。逾年,以端明殿学士知合州。领州数月卒,年六十五。《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共 6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