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全宋诗【介绍】: 宋潭州浏阳人,字彦从。孝宗淳熙间官迪功郎。与其子李暔择县南建遗经阁,藏书万卷,朱熹及张栻数十人赋诗赞美之。后毁于火,改筑未成,父子相继逝世,孙李之传继而筑成之。三世以学行称。
李作乂,字知刚。陆佃婿。官池州司理参军(《陶山集》卷一六《边氏夫人行状》)。事见《家世旧闻》卷上。宋登科记考
陆佃女婿。越州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人。元祐六年(1091年)进士。终池州司理参军。
人物简介
【生卒】:1071—1143 【介绍】: 宋南剑州顺昌人,字用中,号高峰。徽宗崇宁五年进士。少从陈瓘、杨时学。宣和初为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秉直敢言,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为右正言。高宗绍兴元年,召为吏部员外郎,历起居舍人、给事中、刑部侍郎,御史中丞,论奏不避利弊。金人叛盟,以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忤秦桧,终以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亳州明道宫致仕。有《高峰文集》。全宋诗
全宋文·卷二九九○廖刚(一○七一~一一四三),字中用,号高峰居士,南剑州顺昌(今属福建)人。少从陈瓘、杨时学。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宣和元年(一一一九),由漳州司录召为太学录,擢监察御史。以忤蔡京,出知兴化军。钦宗立,以右正言召。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除福建路提点刑狱,旋招为吏部员外郎,迁起居舍人、权吏部侍郎兼侍讲,除给事中。六年,出知漳州。八年(《宋史》作七年,此据本集绍兴八年漳州乞致仕表),召拜御史中丞。因论事为秦桧衔,以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亳州明道宫。次年致仕。十三年卒,年七十三。有《高峰文集》十二卷传世。事见张栻《工部尚书廖公墓志铭》(《南轩集》卷三公),《宋史》卷三七四有传。 廖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林佶家藏抄本,校以清林佶藏抄本(简称林本,原藏丁丙八千卷楼,今藏南京图书馆)。编为二卷。
人物简介
【生卒】:1073—1159 【介绍】: 宋睦州分水人,字子云。徽宗崇宁五年进士。高宗绍兴六年,由侍御史迁右司谏,每谓人才难得,多事之际,尤宜为朝廷爱惜。以故不专弹击,而唯论安危大计与所以启沃君心者,时称得谏臣体。后出知温州、常州。有《霜台谏垣稿》。全宋文·卷三一一八
人物简介
詹至(一○七三——一一四○),字及甫,严州桐庐(今浙江桐庐)人。崇宁二年进士,授泗州推官,累迁随军转运副使,移知常州,改徽州,张浚辟为督府主管机宜文字。除直秘阁,知处州。坐与诸将善论罢。起为永兴等路提刑,复丐祠,提举台州崇道观。绍兴十年卒,年六十八。有《瀛山集》十卷。见张栻《直秘阁詹公墓志》(《南轩文集》卷三九),《严州图经》卷一。
人物简介
【介绍】: 宋蜀人,字文渊,一字退翁。徽宗宣和三年上舍第一。钦宗靖康元年,官右谏议大夫。高宗建炎元年,为左司员外郎,试起居郎。以推举伪楚张邦昌,论死。全宋文·卷四○四六
宋齐愈,字文渊,一字退翁,邛州依政(今四川邛崃东)人。宣和三年上舍第一,积官著作佐郎,靖康元年除御史。建炎元年,为右司员外郎,试起居郎,迁右谏议大夫,旋罢。或告其推举张邦昌,是年七月,处以腰斩。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四、五、六、七及张栻《记宋退翁齐愈被祸事》等。
人物简介
【生卒】:1097—1144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彦修。刘韐子。徽宗宣和末,与父同镇压方腊起事。金兵南下,与父死守真定,由是知名。除秘阁修撰知池州。高宗建炎三年,与张浚谋诛范琼。浚宣抚川、陕,辟为参议军事,浚全蜀之功,实多子羽之力。绍兴四年,坐富平之役与浚俱罢。后知镇江府兼沿江安抚使。金人议和,复官徽猷阁待制。为秦桧讽谏官论罢。卒谥忠穆。尝受朱松之托,与弟刘子翚教其子朱熹,后熹终为大儒。全宋诗
刘子羽(一○九七~一一四六),字彦修,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徽宗宣和中父韐帅浙东,佐父主管机宜文字,以破方腊功,入为太府簿。后随父帅真定,以抗金知名。高宗建炎初,除枢密院检详文字。张浚宣抚川陕,辟为宣抚使参议军事。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以功拜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四年,因富平兵败事与张浚俱罢,责单州团练副使白州安置。六年,张浚还朝,起知鄂州、权都督府参议军事。八年再贬单州。十一年,知镇江府兼沿江安抚使。以不附秦桧,十二年罢,提举太平观。十六年卒,年五十。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三《少傅刘公墓志》、《少傅刘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三七○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四一三八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胡宏(一一○五~一一六一),字仁仲,学者称五峰先生,建宁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国子。初入太学,师事杨时。父荫补右承务郎。以秦桧专权不出,居衡山之下二十馀年。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桧死被召,以疾不赴。三十一年卒,年五十七。著作由其子大时辑为《五峰集》五卷。《历代名儒传》卷五有传。 胡宏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陆香圃三间草堂钞本(简称陆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四三八三
人物简介
【生卒】:1104—1165 【介绍】: 宋建州瓯宁人,字清臣。以父荫除知南雄州,孝宗朝累迁广东转运判官,深入瘴地,问民疾苦。后移荆湖南路,行部入舂陵界,闻郴、桂饥民为变,乘夜深入,饥民惊溃,两郡遂无事。积官至朝散郎。全宋文·卷四六四四
黄洧(一一一二——一一七三),字清臣,建宁府瓯宁(今福建建瓯)人。以父荫补官,孝宗朝累迁知南雄州,改广南东路提举市舶、转运判官。乾道八年冬又移荆湖南路转运判官。所在多有政绩,湖南民画其像生祠之。次年五月卒,年六十二。见朱熹《转运判官黄公墓碣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三),张栻《尊美堂记》(《南轩集》卷一二)。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