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吕颐浩

相关人物:共 36 位
共 3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吕当,乐陵(今山东乐陵县西南)人。
颐浩父。
元丰间为祁州司法参军(《燕魏杂记》)。
追赠太子太师(《北山集》卷二五《故父任宣德郎赠太子少师当赠太子太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5—1145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景初。晏殊曾孙。少学于程颐。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历通判临江军。高宗绍兴中权吏部侍郎,请谒不行,铨综平允。除给事中,居右省两月,论驳凡二十四事。鲠峭敢言,反对和议,不屈于秦桧权势。进吏部尚书,兼江淮等路经制使。寻请外,以宝文阁直学士知衢州,提举亳州明道宫。
全宋诗
晏敦复(一○七五~一一四五),字景初,临川(今属江西)人。殊曾孙。少学于程颐。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清同治《临川县志》卷三六),为御史台检法官。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为祠部员外郎,迁吏部(《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一之二○)。忏宰相串颐浩,谪知贵溪县,旋改通判临江军。四年,召为吏部员外郎,左司谏,权给事中,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五年,为吏部侍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五)。擢权吏部尚书,兼江淮等路经制使,因与秦桧不合,出知衢州,提举亳州明道宫。十五年,卒(同上书卷一五四),年七十一。《宋史》卷三八一有传。
全宋文·卷三一三八
晏敦复(一○七五——一一四五),字景初,殊曾孙,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
少学于程颐。
大观三年第进士,为御史台检法官。
绍兴二年特命祠部郎官,以守法忤吕颐浩,出知贵溪县。
改通判临江军,召为吏部郎官、左司谏、权给事中,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五年,权吏部侍郎兼详定一司敕令,除给事中。
后以权吏部尚书兼江淮等路经制使,以宝文阁学士知衢州,提举亳州明道宫。
十五年卒,年七十一。
宋史》卷三八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8—1159 【介绍】: 宋越州上虞人,字泰发,号转物居士。徽宗崇宁五年进士。高宗时知宣州,缮城池,聚兵粮,建义社,守境有方。后为吏部尚书。绍兴中,宋金和议成,秦桧借其名押榜以息异议,拜参知政事。及见桧撤淮南守备,夺诸将兵权,即极言金人不可信,和议不可恃,斥桧怀奸误国,为桧所恶。贬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后移琼州、昌化军。桧死,得复官秩。卒谥庄简。有《庄简集》。
全宋诗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舆地纪胜》卷二四、一二五),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入为符宝郎,以言事贬监汀州酒税。钦宗即位,擢右司谏,迁侍御史。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擢秘书少监。三年,知宣州。改知临安府。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除知婺州,甫至郡,擢吏部侍郎。二年,授淮西招抚使,改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兼寿春府,落职提举台州崇道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一、五二、五八)。寻知湖州,历知平江府、台州、温州。七年,为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同上书卷一一七)。八年,拜参知政事。九年,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同上书卷一二四、一三三)。十一年,贬藤州安置;十四年,移琼州;二十年,移昌化军;二十五年秦桧死,内迁郴州;二十八年,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同上书卷一五二、一六一、一七○、一八○)。二十九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同上书卷一八二)。孝宗即位,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八存《椒亭小集》一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有《庄简集》十八卷。《宋史》卷三六三有传。 李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庄简集》为底本,参校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本,藏北京图书馆)、《椒亭小集》简称小集》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八卷。
全宋文·卷三三○六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发,一字泰定,号博物居士,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人。
登崇宁五年进士第。
宣和中,累迁司封、司勋员外郎。
钦宗立,擢右司谏,迁侍御史,反对割地乞和。
建炎三年,知宣州,守备有方。
移知临安府。
绍兴初,知婺州,擢吏部尚书。
寻充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
吕颐浩所挤,落职提举宫观。
五年,复知湖州、平江府。
除礼部尚书,去知台州、温州。
七年,为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
八年,自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
以为和不可恃、备不可撤,并于高宗前面斥秦桧「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为桧所恶,执政一年而罢。
十一年,复谪于藤州安置。
居三年,移琼州。
居六年,又移昌化军。
二十五年桧卒,始得内移郴州。
二十八年,复官听自便。
二十九年卒,年八十二。
孝宗立,追复资政殿学士,谥庄简。
光尝学于刘安世,著有《读易老人详说》十卷、文集三十卷、《兵略》十卷、《神仙传》十卷。
见《宋史》卷三六三本传,《会稽志》卷一五,《会稽续志》卷五。
宋登科记考
字泰发,一字泰定,谥号庄简。越州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人。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累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除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官左朝奉大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元德,一作成德,或作成科。
哲宗元符三年进士。
知分宁县。
徽宗宣和三年复中博学宏词科。
累官宗正卿。
素为吕颐浩、朱胜非所知。
历两浙发运使,官至工部侍郎。
有《潜堂诗话》及文集。
全宋诗
李公彦(一○七九~一一三一),字成德,临川(今属江西)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一○)进士。授临江军司户,改知分宁县,除敕令所删定官。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复中博学宏词科,除淮浙发运使,入为中书舍人、吏部侍郎,以疾致仕(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二一)。高宗绍兴元年卒,年五十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二)。平居与谢逸、曾季狸相倡和,有文集、宫词百馀篇及《潜堂诗话》(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二一),已佚。
全宋文·卷二九八九
李公彦(一○七九——一一三一),字元德,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元符三年进士,知分宁县,宣和三年复中博学宏词科。除淮浙转运使,累官至朝请大夫。建炎二年,工部侍郎康直权举为从官。历中书舍人、吏部侍郎,以中奉大夫致仕。绍兴元年卒,年五十三。著有《潜堂诗话》及文集。见《大隐集》卷二,《北海集》卷二所载除官制词,《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四二,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二一,《宋诗纪事补遗》卷三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0—1140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似矩,号无碍居士。
李撰子。
徽宗崇宁二年进士。
任监察御史。
使辽,还,建议促辽金相攻。
金兵入侵,与李纲议不合,罢去。
旋除刑部尚书,高宗建炎元年知淮宁府,因杜用等叛,坐贬秩。
高宗至杭州,命权绍兴府,试户部尚书兼侍读。
吕颐浩视师,用为参谋官,以忤旨出知平江府。
后为工部尚书,未几罢去。
全宋诗
李弥大(一○八○~一一四○),字似矩,号无碍居士(《吴郡志》卷三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徽宗崇宁三年(一一○四)进士。除校书郎,迁监察御史。假太常少卿充契丹贺正旦使,还为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出知光、鄂二州,复召为给事中兼校正御前文籍详定官。宣和七年(一一二五),为河东宣抚副使、知陕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知淮宁府。绍兴二年(一一三二),权知绍兴府,历知平江、静江二府,入为工部尚书,未几罢。十年,卒,年六十一。《宋史》卷三八二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三四○一
李弥大(一○八○——一一四○),字似矩,自号无碍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弥逊弟。崇宁三年登进士第。以大臣荐召对,除校书郎,迁监察御史。历中书舍人、给事中、刑部尚书、河东宣抚使。建炎初知淮宁府,入为吏部侍郎,权绍兴府,试户部尚书兼待读,出知平江府。被劾夺职,起知静江府,入为工部尚书,未几罢去。绍兴十年卒,年六十一。《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2—1144 【介绍】: 宋蔡州人,字藏一。
徽宗崇宁二年进士。
高宗建炎初历尚书右丞、中书侍郎。
三年,拜右仆射兼御营使。
苗傅、刘正彦之变时,以善事斡旋,保护之功居多。
出知洪、江州。
绍兴二年,以吕颐浩力荐,再相,主和议及定都临安。
先后诋毁李纲,排斥赵鼎,为时论所轻。
与秦桧有隙,桧秉政,废居八年。
卒谥忠靖。
有《秀水闲居录》。
全宋诗
朱胜非(一○八二~一一四四),字藏一,蔡州(今河南汝南)人。一说姑苏(今江苏苏州)人(《南宋馆阁录》卷七)。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登上舍第。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为东道副总管,权应天府。高宗建炎改元(一一二七),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二年,除尚书右丞,迁中书侍郎。三年,为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内侍苗傅等逼高宗退位,事平,出知洪州,寻除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马进陷江州,降分司南京。二年,除兼侍读,寻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母忧去,起复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五年,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一)。七年,起知宣州。八年,又奉祠(同上书卷一一二、一一八)。九年,再知湖州,寻引疾去(同上书卷一二六、一三二)。因与秦桧不合,前后废居八年,十四年卒,年六十三。有《秀水闲居录》一卷。《宋史》卷三六二有传。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三六三四
朱胜非(一○八二——一一四四),字藏一,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崇宁二年上舍登第。靖康元年,为东道副总管,权应天府。建炎元年,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迁礼部侍郎,为翰林学士。二年,除尚书右丞,迁中书侍郎。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苗、刘之乱,保护之功居多。三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洪州,寻提举亳州明道宫,除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绍兴元年,责授中大夫,分司南京,江州居住。二年,复左宣奉大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寻复观文殿学士、知绍兴府。再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母忧去,起复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五年,充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起知宣州、湖州。秦桧得政,废居八年。绍兴十四年卒,年六十二。谥忠靖。著有《秀水閒居录》三卷、《绀珠集》十二卷、奏议十五卷等。《宋史》卷三六二有传,又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宋史·艺文志》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3—1145 【介绍】: 宋福州永福人,字德邵。徽宗崇宁五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钦宗时三上章劾秦桧专主和议,植党专权,遂夺桧职。累迁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给事中。司谏詹大方希桧意,劾龟年附丽匪人,落职归籍。
全宋诗
黄龟年(一○八三~一一四五),字德邵,号竹溪先生(《吴兴备志》卷一三),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迁居鄞县(今浙江宁波)。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调洺州司理参军。累官河北西路提举学士,入为太常博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拜监察御史。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为修政局检讨官。擢殿中侍御史,累迁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五、五七、六一、六五)。三年,迁给事中。论者议其阴结大臣,素无直声,罢领祠禄(同上书卷六八)。十四年,因尝论秦桧落职,隐居昌国县马秦山。十五年卒(同上书卷一五四),年六十三。《宋史》卷三八一、元《延佑四明志》卷四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三七七八
黄龟年(一○八三——一一四五),字德邵,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
崇宁五年登进士第,调洺州司理参军,累官太常博士。
建炎中,为屯田员外郎;四年,拜监察御史。
绍兴二年,除左司员外郎、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寻迁殿中侍御史。
劾秦桧专主和议,沮止恢复,植党专权,遂褫桧职。
除太常少卿,累迁起居舍人、起居郎、中书舍人。
三年,言者劾龟年阴结大臣吕颐浩,致身要地,坐罢官,寓居四明。
十四年,言官又希秦桧意劾龟年附丽匪人,落集贤殿修撰,本贯居住。
次年八月卒,年六十三。
宋史》卷三八一有传,又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五三、五五、五七、六○、六一、六五、六八、一五一、一五四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6 【介绍】: 宋洛阳人,字季申。富弼孙。少敏悟,有才名。以父任补官。钦宗靖康初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高宗建炎四年,累迁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绍兴元年,改同知院事。为吕熙浩、秦桧所忌,数月罢。后知衢州,坐事落职奉祠,徜徉山泽,放意吟咏,与苏迟、叶梦得诸人交游。
全宋诗
富直柔(一○八四~一一五六),字季申,洛阳(今属河南)人。弼孙。钦宗靖康初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授著作佐郎。三年,除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右谏议大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四、二五)。四年,迁御史中丞,签书枢密院事。绍兴元年(一一三一),改同知枢密院事,为吕颐、秦桧所忌,数月即罢,提举临安洞霄宫。起知衢州。十二年,坐事落职(同上书卷一四四)。二十六年卒(同上书卷一七五),年七十三(参《古籍整理与研究》第六期王兆鹏《宋南渡六诗人生卒年考辨》)。《宋史》卷三七五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三四○二
富直柔(一○八四——一一五六),字季申,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富弼之孙,富绍庭之子。
以父任补官,靖康初召赐同进士出身,建炎初除秘书省正字。
累迁右谏议大夫,出知鼎州。
四年,入为给事中,迁御史中丞,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绍兴元年,除同知枢密院事,为吕颐浩、秦桧所忌,遂罢,以本官奉祠。
八年,起知衢州,罢,又知泉州,复以失入死罪落职奉祠。
后复端明殿学士。
绍兴二十六年卒于建州,年七十三。
见《宋史》卷三七五本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一三四、一七五,《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一五,王兆鹏《南渡六诗人生卒年考辨》。
赵士袅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4—1153 【介绍】: 宋宗室,字立之。
赵仲御第四子。
好学,善属文。
初补右班殿直,累迁权同知大宗正事。
钦宗靖康末,承孟太后旨,诣南京奉高宗即位。
因论黄潜善误国,出知南外宗正事。
苗刘之变,贻书张浚、吕颐浩,促其勤王。
事平,累迁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
数言事忤秦桧。
岳飞被诬,士袅以百口保之。
桧大怒,遂夺官,谪居建州。
卒后追封循王。
全宋文·卷三七九六
赵士袅(一○八四——一一五三),字立之,郇康孝王仲御第四子。好学,善属文。初补右班殿直,累迁忠州防禦使,郑州观察使,由宁远军承宣使转权同知大宗正事。除光山军节度使,论黄潜善误国,出知南外宗正事,后同知大宗正事。累乞祠不许。以定策功,加检校少师。寻加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数言事忤秦桧,谪居于建州,凡十二年而薨,年七十,追封循王。《宋史》卷二四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5—1146 【介绍】: 宋济州任城人,字汉老。徽宗崇宁五年进士。累官翰林学士。高宗即位,为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苗傅、刘正彦事起,曾面谕以逆顺祸福之理。拜尚书右丞,改参知政事。绍兴五年,条上战阵、守备、措画、绥怀各五事,不报。闲居十七年,卒于泉州。谥文敏。有《草堂集》。
全宋诗
李邴(一○八五~一一四六),字汉老,号云龛,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人。
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
除给事中,迁翰林学士。
钦宗靖康间知越州。
高宗建炎初召为兵部侍郎。
三年(一一二九),拜尚书右丞,改参知政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
以与吕颐浩不合,提举杭州洞霄宫。
未几起知平江府。
因兄邺失守越州,坐累落职。
绍兴十六年卒于泉州,年六十二(同上书卷一五五)。
有《草堂集》一百卷,已佚。
宋史》卷三七五有传。
今录诗十九首。
全宋文·卷三八二一
李邴(一○八五——一一四六),字汉老,号云龛,济州钜野(今山东钜野)人。
昭玘侄。
崇宁五年进士,累官起居舍人,试中书舍人。
后除给事中,迁翰林学士。
钦宗即位,除徽猷阁待制、知越州。
久之落职,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
高宗即位,复徽猷阁待制。
踰岁,召为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复除翰林学士、知制诰。
建炎三年三月,同签书枢密院事,寻迁尚书左丞,改参知政事,权知三省枢密院事。
以与吕颐浩论不合,罢,提举宫观。
闲居十七年,绍兴十六年卒于泉州,年六十二。
谥文肃,改谥文敏,有《草堂集》一百卷。
见周必大《李文敏公邴神道碑》(《文忠集》卷六九)。
宋史》卷三七五有传。
共 3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