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约834—883后 【介绍】: 唐襄阳人,字逸少,后改袭美,早年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等。懿宗咸通八年擢进士第。十年,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交游唱和,人称皮陆。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僖宗乾符五年,黄巢军下江浙,日休为巢所得,任为翰林学士。巢败,日休下落不明,或云为朝廷所杀,或云为巢所杀,或云至吴越依钱镠,或云流寓宿州。有《皮子文薮》、《松陵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生卒】:834?—883? 字逸少,后改袭美,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于襄阳鹿门山,自号间气布衣,又号醉吟先生、鹿门子、醉民、醉士等。懿宗咸通七年(866)入京应进士试不第,遂退居寿州(今安徽寿县)自编所作诗文为《皮子文薮》。八年再应进士试,以榜末及第。十年,苏州刺史崔璞聘为州军事判官。时陆龟蒙以所业谒崔璞,结识皮氏,相与唱和,皮陆由此齐名。僖宗乾符二年(875)任毗陵副使。黄巢军入江浙,“劫以从军”(《唐诗纪事》卷六四)。广明元年(880)十二月,黄巢称帝,以其为翰林学士。钱易《南部新书》(卷四)等书谓其因作谶,巢疑讥己,被杀。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〇引《该闻录》云巢兵败后为唐室所害。北宋尹师鲁《皮子良墓志》、陶岳《五代史补》卷一谓其入吴越国依钱镠而终。《文薮》所载早期诗文多有抨击时弊、同情民瘼之作,其中《正乐府》诸什继承白居易《新乐府》,尤为著名。皮陆唱和诗中亦不乏佳作,胡震亨赞其“《太湖》诸篇,才笔开横,富有奇艳句。”(《唐音癸签》卷八)。今人萧涤非、郑庆笃校点之《皮子文薮》较为完备。《全唐诗》存诗9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9首。
皮日休(约834-约883),字逸少,后改字袭美,自号鹿门子、间气布衣、醉吟先生等,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家贫,隐鹿门山,苦学。早年曾南涉洞庭,登庐山,经箕颍、樊邓入蓝关,行程二万馀里。咸通七年应举不第,退居鹿门,自编诗文十卷为《文薮》。八年(867),登进士第,苏州刺史崔璞召为军事判官,与陆龟蒙等交游唱和,唱和诗编为《松陵唱和集》十卷。后入朝任著作郎、太常博士。广明元年,黄巢入长安,以日休为翰林学士。巢败,被杀。或云为巢所杀,或云流落江南病死。有《胥台集》七卷、《皮日休集》十卷、《诗》一卷、《皮氏鹿门家纱》九十卷,均佚。其《文薮》十卷及《松陵唱和集》存。《全唐诗》编诗九卷。全唐诗补逸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补诗一首。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六
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自号间气布衣。咸通八年登进士。授著作佐郎。迁太常博士。乾符中为毗陵副使。黄巢之乱。陷贼中。伪署学士。使为谶文。疑其讥巳。遂害之。(谨按宋尹师鲁作皮子良墓志云曾祖日休避广明之难徙籍会稽依钱氏官太常博士赠礼部尚书与该闻录文献通考诸书所载不同)
作品评论
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退之、李观皆所不及;若皮日休《九讽》,不足为骚。沧浪诗话
和韵最害人诗,古人酬唱不次韵。此风始盛于元、白、皮、陆,而本朝诸贤乃以此而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唐才子传
日休性冲泊无营,临难不惧……在乡里,与陆龟蒙交拟金兰,日相赠和。诗镜总论
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物色在于点染,意态在于转折,情事在于犹夷,风致在于绰约,语气在于吞吐,体势在于游行:此则韵之所由生矣。陆龟蒙、皮日休知用实,而不知运实之妙,所以短也。诗薮
七律……皮日休、陆龟蒙驰骛新奇,又一变也。唐音癸签
皮袭美……律体刻画堆垛,讽之无音,病在下笔时先词后情,无风骨为之干也。《诗源辨体》
皮、陆律诗实流于恶,而或以为巧,此千古大谬。《诗源辨体》
予尝以唐律比闺媛:初唐可谓端庄,盛唐足称温惠……皮、陆乃怪恶其丑,见之必唾其面。今好奇之上反以为姣好而慕悦之,此人情之大变,不可以常理推也。《唐诗评选》
皮、陆松陵唱和诗奕奕自别,巧心佳句,城不可掩,如天台、雁宕自不欲与岱、华竞品目。十驾斋养新录
五七言近体第一句借用旁韵,谓之借韵……至皮、陆《松陵集》,则举之不胜举矣。《载酒园诗话又编》
渊明《五柳先生赞》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读《松陵集》仿佛犹存其致。诗不为佳,笔墨之外,自觉高韵可钦,其神明襟度胜耳。吾尤喜其诗序,或数十百言,或数百言,皆疏落有古意。皮、陆并称,吾之景皮,更甚于陆……读其《五贶》诸篇,令人忽忽与之神游。《载酒园诗话又编》
(日休)集中诗亦多近宋调,吴体尤为可憎。四声、叠韵、离合、回文,俱无意味。《石园诗话》
袭美好以“僧”、“鹤”为对仗,如《题鲁望屋壁》十首,言鹤者五,及“因分鹤料家赀减,为置僧餐口数添”、“昨夜眠时稀似鹤,今朝餐数减于僧”、“园蔬预遣分僧料,𢊬粟先教算鹤粮”之类,皆未免词意重复,数见不鲜。与郑都官诗多用“僧”字凡四十馀处,韦庄诗好用“马”字,同是一癖。《东目馆诗见》
袭美律诗无晚唐衰𦬼气……《正乐府》十章,虽不及乐天《新乐府》深透沉痛,而指抉利弊,何让讽谕。时无忌讳,乃得此稗世之作。杂体拟作,亦不减韩、孟。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王绩、王建二家,而祖述汉魏乐府谣谚。寄情疏逸,怀词讽诽,毁华去饰,自有林下风;而显露无馀,排比见迹,是鲁望一流,神情又减。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生卒】:963—1034 【介绍】: 宋河南人,字晦叔。太宗淳化三年进士。累官知益州,为政峻严。仁宗天圣七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以疾请罢,出知陕州,徙河南府,复召为枢密使。景祐元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性喜佛,深自抑损,方严简重。卒谥文康。有文集及《周书音训》、《唐书备问》等。全宋诗
王曙(九六三~一○三四),字晦叔,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为巩县主簿,调定国军节度推官。真宗咸平中又举贤良方正(《隆平集》卷一○),授著作佐郎,预修《册府元龟》。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五)。入为给事中兼太子宾客。天禧四年(一○二○)因岳父寇准罢相,出知汝州。乾兴元年(一○二二)再贬郢州团练副使。仁宗天圣六年(一○二八)迁工部侍郎、知永兴军。七年,入为御史中丞兼理检使,参知政事。明道元年(一○三二)知陕州。二年,知河南府,召为枢密使。景祐元年加同平章事,卒,年七十二。谥文康。有文集四十卷,已佚。事见《河南集》卷一二《王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二八六有传。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一九七
王曙(九六三——一○三四),字晦叔,祖籍河汾,徙居河南(今河南洛阳)。淳化三年进士及第,任巩县主簿。咸平中,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定海县。代还,为群牧判官、太常丞、判三司凭由理欠司。再迁尚书工部员外郎、龙图阁待制,徙淮南转运、勾当三班院、权知开封府。后历知益、汝、襄、潞、陕州、河南府。明道二年为枢密使,明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景祐元年卒,年七十二,谥文康。著有《群牧故事》六卷、文集四十卷、《周书音训》十二卷、《唐书备问》三卷、《戴斗奉使录》二卷,集《两汉诏议》四十卷。见尹洙《河南先生文集》卷一二《王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二八六有传。
人物简介
【生卒】:963—1038 【介绍】: 宋单州单父人,徙居宣城,字表微。太宗端拱元年进士。历监察御史、侍御史等职。真宗时为兵部员外郎、益州路转运使,数言部中事,一日章数上。以厚结刘皇后家婢,于仁宗天圣八年累擢枢密副使,迁吏部侍郎。刘皇后卒,罢为尚书左丞、知河中府。后迁礼部尚书致仕。卒谥僖质。全宋文·卷一九七
赵稹(九六三——一○三八),字表微,其先单父人,后徙宣城(今安徽宣城)。端拱元年擢进士第,历判宗正寺,开封府判官。真宗时迁益州路转运使,召为侍御使知杂事,改三司盐铁副使,擢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益州。三迁工部侍郎,加枢密直学士。天圣八年擢枢密副使,迁吏部侍郎。罢为尚书左丞、知河中府,迁吏部尚书。景祐五年卒,年七十六。见尹洙《河南先生文集》卷一三《赵公墓志铭》,《宋史》卷二八八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生卒】:967—1029 【介绍】: 宋洛阳人,字耀卿。刘温叟子。真宗咸平元年进士。历知龙门县,通判益州。召还,拜右正言。因屡言事,判三司户部勾院,出安抚京西。累迁刑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知河南府,徙河中府。全宋文·卷一六九
刘烨(九五八——一○二九),字耀卿,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温叟子。咸平初进士及第。累官秘书省著作郎、知河中龙门县。天禧初擢右正言。判三司勾院,改吏部员外郎,出为陕西转运使。未奉职,奉使契丹,还,以本官充龙图阁待制,知三班院,提举诸司库务。天圣二年,同知礼部贡举,权开封府。三年,迁刑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知河南府,五年徙河中府,七年卒,年六十二。见尹洙《故龙图阁直学士朝散大夫尚书刑部郎中赐紫金鱼袋刘公墓表》(《河南先生文集》卷一三),《宋史》卷二六二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生卒】:968—1039 【介绍】: 宋相州安阳人,徙河阳,字仲通。少倜傥,通兵法,数上疏言边事。真宗景德二年进士。为临安、嘉兴主簿,河内令。历知卫、泾州,簿书莞库,赋租出入,皆自检核,州人惮其严。擢利州路转运使。历三司盐铁判官,领河北转运使,徙河东,以刑部郎中直昭文馆,知相州。还朝卒。喜言兵,所著《兵略》,世颇称之。全宋文·卷二六七
陈贯(九六八——一○三九),字仲通,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咸平中,屡上书言边事。景德二年举进士,为临安县主簿,刑部详覆官,审刑院详议官,知卫州、泾州。历利州、陕西、河北、河东等路转运使,三司户部、盐铁副使,以刑部郎中直昭文馆,知相州。宝元二年卒,年七十二。见尹洙《故朝散大夫、尚书刑部郎中、直昭文馆、上柱国、赐紫金鱼袋陈公墓志铭》(《河南先生文集》卷一四),《宋史》卷三○三有传。
人物简介
【生卒】:969—1045 【介绍】: 宋曹州冤句人,徙居洛阳,字习之。张齐贤子。少喜学兵法,通究阴阳、象纬之书。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知富顺监,率郡兵平夷人斗郎春之叛。累迁太常少卿,为鄜延路钤辖兼知鄜州。元昊寇延安,严斥候,籍入而禁出,使老幼并力守御之。再徙永兴军钤辖,兼知邠州。以秘书监致仕。性贪,虽谢事,犹事货殖,以至于卒。全宋文·卷二六九
张宗诲(九六九——一○四五),字习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齐贤第二子。以荫为秘书省正字,四迁至太子中舍,贬海州别驾。历通判河阳、知富顺监、知徐州、代州,卫州。累迁太常少卿,为永兴军兵马钤辖,移鄜延路钤辖,未至,改知邠州,以秘书监致仕。庆历五年五月一日卒,年七十七。著有《安边议》三十卷、文集若干卷,别著《刻漏记》、《花木记》二卷。见尹洙《张公墓志铭》(《河南先生文集》卷一七),又《宋史》卷二六五《张齐贤传》有附传。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