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孔文仲

相关人物:共 37 位
共 3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林克己 朝代:吴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钱塘人。
仕吴越。
钱俶时官通儒院学士,博洽善文章。
宋林逋即其孙。
叶曙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8—1046 【介绍】: 宋杭州钱塘人,字杲卿,以字行。
三试礼部,考官均以高等予之。
尝试御前,授郑州长史,迁桂州司法参军。
师事林逋,篇翰尽得其妙。
博洽多闻称。
鱼周询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048 【介绍】: 宋开封雍丘人,字裕之。
早孤,好学。
第进士。
通判汉州,夜部众救火,植剑于前曰:“攘一物者斩”,火止,民无所失亡。
历知真、安、蔡州,以尚书户部员外郎兼御史知杂事。
仁宗庆历四年,举劾苏舜钦进奏院祠神用公钱召妓乐事。
累官至河北都转运使,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庆历八年上言论西北边事,仁宗嘉其详敏。
后以事落权御史中丞知永兴军,旋出知成德军,未行卒。
闻见博洽,明习吏事。
全宋文·卷五七九
鱼周询(?——一○四八),字裕之,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早孤好学,第进士,历知南华、分宜、静海三县,通判汉州,知真、安、蔡三州,进侍御史,为三司盐铁副使。迁吏部员外郎,知成德军,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庆历八年四月,坐举张得一不当落职,旋卒。见《宋史》卷三○二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68 【介绍】: 宋临江军新喻人,字原父,号公是。
仁宗庆历六年进士。
历吏部南曹、知制诰。
奉使契丹,熟知其山川地理,契丹人称服。
出知扬州,徙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旋召为纠察在京刑狱及修玉牒,谏阻仁宗受群臣所上尊号。
以言事与台谏相忤,出知永兴军,岁余因病召还。
复求外,官终判南京御史台。
学问博洽,长于《春秋》学,不拘传注,开宋人评议汉儒先声。
有《春权权衡》、《七经小传》、《公是集》等,又与弟刘放、子刘奉世合著《汉书标注》。
全宋诗
刘敞(一○一九~一○六八),字原父,或作原甫,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皇祐三年(一○五一),迁太子中允、直集贤院。至和元年(一○五四),迁右正言、知制诰。二年,奉使契丹。三年,出知扬州。岁馀,迁起居舍人徙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旋召还纠察在京刑狱。嘉祐四年(一○五九),知贡举。五年,以翰林侍读学士充永兴军路安抚使、兼知永兴军府事。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改集贤院学士、恒南京留守司御史台。神宗熙宁元年卒于官,年五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有《公是集》七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成五十四卷,其中诗二十七卷。《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刘敞诗,以青武英殿聚珍版《公是集》(福建本)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所收六卷本(简称名贤本)、《宋百家诗存》所收一卷本(简称诗存本)、不分卷明抄本(简称明抄本)、清乾隆十五年刘氏刊四卷本(简称刘本)。并酌采清鲍廷博校记(简称鲍校)、近人傅增湘校记(简称傅校)。清光绪二十五年广雅书局刻本(简称广雅本),与底本同一系统,偶有异文,亦予出校。新辑得的集外诗编为第二八卷。
全宋文·卷一二七六
刘敞(一○一九——一○六八),字原父,号公是,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庆历六年进士,授大理评事,通判蔡州。皇祐三年召试学士院,擢太子中允,直集贤院,明年改判吏部南曹。至和元年迁右正言,知制诰。二年八月奉使契丹,使还,出知扬州,徙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旋召还纠察在京刑狱。嘉祐五年因言事与台谏异,自请出知永兴军。八年还朝判三班院。后知汝州。治平三年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敞学问渊博,为文敏赡。著有《公是集》及《春秋权衡》、《春秋传》、《春秋意林》、《春秋传说例》、《七经小传》、《公是先生弟子记》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79 【介绍】: 宋赵州平棘人,字次道。宋绶子。仁宗宝元二年赐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出签书集庆军判官。任编修官,预修《新唐书》。英宗治平中,以工部郎中修起居注,并编修《仁宗实录》,判太常寺。神宗时,历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龙图阁直学士,修《两朝正史》。藏书三万卷,熟于朝廷典故,著书甚多。有《春明退朝录》、《长安志》,辑《唐大诏令集》等。
全宋诗
宋敏求(一○一九~一○七九),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绶子。仁宗时以父荫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后充编修官,预修《唐书》。出知亳州。英宗治平中,累擢知制诰、判太常寺。后出知绛州,寻召还,除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神宗熙宁十年(一○七七),修仁宗、英宗两朝正史。元丰二年卒,年六十一。著作今存《春明退朝录》三卷、《长安志》二十卷。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六范镇《宋谏议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一有传。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一一一四
宋敏求(一○一九——一○七九),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绶子。
天圣三年,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
宝元二年,召试学士院,赐进士第。
仁宗朝历官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知太平、亳州,累迁至工部郎中。
治平初,同修起居注,知制诰。
熙宁中,除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
元丰二年卒,年六十一,赠礼部侍郎。
敏求学识博洽,著述甚丰。
尝奉诏修《两朝正史》,预修《新唐书》,补唐武宗以下六世《实录》百四十八卷,辑《唐大诏令》百三十卷,另著有《书闱集》十二卷、《后集》六卷、《西垣制集》十卷、《东观绝笔集》二十卷、《东京记》三卷、《閤门仪制》十三卷、《长安志》二十卷(存)、《河南志》二十卷(今存本不分卷)、《春明退朝录》二卷(存)等。
见范镇《宋谏议敏求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六),《苏魏公集》卷五一《龙图阁直学士修国史宋公神道碑》,《宋史》卷二九一《宋绶传》附子敏求传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6—1116 【介绍】: 宋安州安陆人,字彦辅,自号凤台子。
仁宗嘉祐四年进士。
官至司农少卿。
受学于郑獬、胡瑗,学问博洽
有《麈史》。
全宋诗
王得臣(一○三六~一一一六),字彦辅,自号凤台子(《挥麈后录》卷八),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历知岳州巴陵,管干京西漕司文字,提举开封府界常平,开封府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三、三六九),知唐州、邠州(《彭城集》卷二一《知唐州王得臣可知邠州制》)、鄂州、黄州。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为福建转运司判官(明弘治《八闽通志》卷三一)。官至司农少卿。绍圣四年(一○九七)致仕(《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一)。徽宗政和六年卒,年八十一(《挥麈后录》卷八)。有《麈史》三卷传世。《宋史·艺文志》著录其《江夏辨疑》、《凤台子和杜诗》、《江夏古今纪咏集》,皆佚。事见《麈史》各卷。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三
王得臣(一○三六——一一一六),字彦辅,号凤台子,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受学于郑獬、胡瑗,嘉祐四年登进士第。历任岳州巴陵令、管干京西漕司文字、秘书丞、提举开封府界常平等事、开封府判官,出知唐、邠、黄、鄂州。元祐八年为福建转运副使,入朝为金部郎中、司农少卿。绍圣四年九月以目疾管勾崇禧观。政和六年卒,年八十一。得臣平生著述颇丰,有《江夏辨疑》一卷、《凤台子和杜诗》三卷、《江夏古今纪咏集》五卷、《麈史》三卷,尝笺注杜甫诗。其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三一三、四九一,《宋会要辑稿》瑞异三之四二、食货六四之七三、职官二三之一一,刘攽《彭城集》卷二一,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八,《宋史》卷二○四、二○六、二○八、二○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1097 【介绍】: 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
孔文仲弟。
仁宗嘉祐八年进士。
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
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
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
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
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
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全宋诗
孔武仲(一○四一~一○九七),字常父(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为国子直讲。哲宗元祐初,历集贤校理,著作郎,国子司业。尝民族矛盾论恢复诗赋取地一下,攻击王安石经义。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绍圣四年,坐元祐党夺耿,管勾洪州玉隆观、池州居住(《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六),卒,年五十七。与兄文仲、弟平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著有,诗书论语说》等百馀卷,已佚。南宋王𨗨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清江三孔集》,武仲诗文共十七卷,其中诗七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孔武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为底本,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宗伯集》(刊入《豫章丛书》,简称豫章本)、《宋诗钞》(简称诗钞)、《永乐大典》。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一八六
孔武仲(一○四二——一○九八),字常父,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文仲弟、平仲兄。
幼力学,举进士中甲科。
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为国子直讲。
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集贤校理,著作郎,国子司业。
进起居郎兼侍讲,除起居舍人,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
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
元符元年卒,年五十七。
元符末追复原官。
著《》、《》、《论语说》、《金华讲义》、内外制、杂文共百馀卷。
宋史》卷三四四《孔文仲传》有附传(卒年见孔平仲《祭三兄侍郎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江新淦人,字义甫,一作毅父。
孔武仲弟。
英宗治平二年进士,又应制科。
以吕公著荐为秘书丞、集贤校理。
哲宗绍圣中,言者谓其元祐时附会当路,讥毁先烈,贬知衡州。
元符二年,提举劾其违常平法,责惠州别驾,安置英州。
徽宗立,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出提举永兴路刑狱,帅鄜延、环庆。
党论再起,罢,主管兖州景灵宫卒。
长于史学,工文词,与兄孔文仲、孔武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
有《孔氏谈苑》、《续世说》、《良世事證》、《释稗》、《诗戏》、《朝散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全宋诗
孔平仲,字义甫,一作毅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神宗熙宁中为密州教授(本集《常山四诗》序)。元丰二年(一○七九)为都水监勾当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八)。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召试学士院。二年擢秘书丞、集贤校理。三年为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后迁提点江浙铸钱、京西南路刑狱(同上书卷三八○、四○七、四○九、四八三)。绍圣中坐元祐时附会当路,削校理,知衡州。又以不推行常平法,失陷官米钱,责惠州别驾,英州安置。徽宗立,复朝散大夫,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出提举永兴路刑狱。崇宁元年(一一○二),以元祐党籍落职,管勾兖州景灵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四○作太极观),卒。平仲与兄文仲、武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著有《续世说》、《孔氏谈苑》、《珩璜新论》、《释稗》等。诗文集已散佚,南宋王𨗨收辑为二十一卷,其中诗九卷,刊入《清江三孔集》;民国初年胡思敬校编为《朝散集》,刊入《豫章丛书》。《宋史》卷三四四有传。孔平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为底本,校以《豫章丛书·朝散集》(简称豫章本)、明钞残本《三孔先生清江文集》(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宋诗钞》(简称诗钞)。另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二七二
孔平仲,字义甫(一作毅父),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文仲、武仲弟。
治平二年举进士,又应制科,为秘书丞、集贤校理。
文仲卒,归葬南康,诏以为江东转运判官护葬事。
提点江浙铸钱、京西刑狱。
绍圣中,言者诋其元祐时附会当路,削校理,知衡州。
提举劾其不推行常平法,徙韶州,又责为惠州别驾、安置英州。
徽宗立,复朝散大夫,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出提举永兴路刑狱,帅鄜延、环庆。
党论再起,罢,主管兖州景灵宫,卒。
长史学,工文词,著《续世说》十二卷、《孔子杂说》一卷、《释裨》一卷及《珩璜新论》、《良史事證》等。
宋史》卷三四四《孔文仲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常州晋陵人,一作苏州人,字公默。
仁宗嘉祐二年进士。
以经学倡后进,尤长于《》、《春秋》,为文自成一家。
李定用事,辟为属,以疾辞。
苏轼、曾肇、孔文仲交荐之,除太常博士,改右正言。
哲宗元祐年间为左正言,五上章论何正臣治狱残酷,巧诋刻深。
后出知处州。
有文集。
全宋诗
丁骘,字公点,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咸淳毗陵志》卷一一)。
曾官左右正言,出知处州。
与苏轼、曾肇、孔文仲相交游。
有文集二十卷,已佚。
事见《咸淳毗陵志》卷一七。
全宋文·卷一五八〇
丁骘,字公默,晋陵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嘉祐二年进士。
苏轼、曾肇、孔文仲交荐之,除太常博士。
元祐二年为右正言,三年改礼部员外郎、左正言,出知处州。
六年,知宿州。
七年,擢司封员外郎。
九年,卒于官舍。
骘与苏轼兄弟交好,有女适辙从子彭孙。
长于《》、《春秋》,有奏议二十一卷。
参见苏辙《栾城集》卷二七,刘邠《彭城集》卷二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八、四〇二、四〇九、四一五、四七五,《宋史》卷二〇八,《吴郡志》卷二五,《咸淳毗陵志》卷一七,《宋元学案》卷四,《宋诗纪事》卷二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1148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少蕴,号石林。
哲宗绍圣四年进士。
为丹徒尉。
徽宗朝累迁翰林学士,极论士大夫朋党之弊。
帅颍昌府,发常平粟赈民,抵制宦官杨戬等搜括,捕抑贪吏,遭废黜。
高宗即位,除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
绍兴中,除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致力于抗金防务及筹措军饷。
官终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
平生嗜学博洽,尤工于词。
有《建康集》、《石林词》、《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石林诗话》等。
全宋诗
叶梦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蕴,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后定居吴兴弁山,家有石林园,因号石林居士。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除起居郎,二年,迁翰林学士,三年,出知汝州,寻落职,提举洞霄宫。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起知蔡州,移帅颖昌府。忤杨戬、李彦,提举鸿庆宫。钦宗靖康元年(一○二六),知杭州(《乾道临安志》卷三)。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落职,提举太平观。二年,为翰林学士兼侍读。三年,罢归湖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一六、一七、一八、二○)。绍兴元年(一○三一),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寿春等六州宣抚使,抗击金兵。十二年冬,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十四年,请老,提举洞霄宫。十六年,致仕(同上书卷一四七、一四八、一五二、一五四)。十八年,卒于湖州。叶氏家富藏书,著述繁多,《石林总集》一百卷等,已佚;有《石林居士建康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十卷,今存八卷,系帅建康时诗文)、《石林燕语》、《避暑录话》、《岩下放言》等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叶梦得诗,以毛晋汲古阁原藏明抄本《石林居士建康集》为底本,校以邓邦述校跋清影印抄宋刻本(简称影宋本)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叶梦得(1077-1148) 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人,居乌程。有《石林词》。
全宋文·卷三一六二
叶梦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后卜居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卞山之石林谷,因自号石林居士。绍圣四年登进士第,调丹徒尉。大观中,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以忤童贯,降龙图阁直学士、知汝州,寻落职奉祠。政和中,起知蔡州,历知颍昌府、应天府、杭州,或起或废。高宗建炎二年,复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寻除户部尚书。三年二月,拜尚书左丞。以与宰相朱胜非意见不合,执政十四日而罢,以资政殿学士归隐卞山。绍兴元年,起为江南东路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寿春等六州宣抚使,次年罢。八年,再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两镇建康,布置江防,多得其力。升资政殿大学士、观文殿学士,移知福州。十六年,拜崇信军节度使致仕。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梦得博学强记,著书三十馀种。今尚存《春秋谳》、《春秋考》、《春秋传》、《石林燕语》、《避暑录话》、《老子解》、《石林诗话》、《石林词》等十七八种。《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共 3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