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966—1037 【介绍】: 宋苏州长洲人,字谓之,后更字公言。太宗淳化三年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饶州,迁尚书工部员外郎、三司使。真宗大中祥符年间以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历任工、刑、兵、吏四部尚书,进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晋国公。机敏有智谋,憸狡过人,善揣摩人意。喜为诗,通晓图画、博弈、音律。真宗朝营建宫观,伪造祥异,多发于谓与王钦若。仁宗即位,因其前后欺罔、与内侍雷允恭交通、擅迁真宗陵寝,贬崖州司户参军,徙雷州、道州。明道年中授秘书监致仕,卒于光州。全宋诗
丁谓(九六六~一○三七),字谓之,后更字公言,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为饶州通判。真宗咸平初除三司户部判官,权三司使。大中祥符初因阿谀真宗封禅,拜三司使。五年(一○一二),进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后出知升州。天禧三年(一○一九)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四年,为枢密使,迁平章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六)。乾兴元年(一○二二)封晋国公。仁宗即位,为山陵使,获罪贬崖州司户参军。明道中以秘书监致仕。景祐四年卒(同上书卷一二○),年七十二。有《丁谓集》八卷、《虎丘集》五十卷、《刀笔集》二卷、《青衿集》三卷、《知命集》一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东都事略》卷四九、《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丁谓诗,今从《西昆酬唱集》(《四部丛刊》本)、影印《诗渊》等书录得一百二十五首,编为二卷。全宋文·卷二○八
丁谓(九六六——一○三七),字谓之,更字公言,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与孙何齐名,时号「孙、丁」。淳化三年,登进士甲科,通判饶州。历福建路、峡路转运使,入权三司盐铁副使,擢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景德元年,知郓州兼齐、濮等州安抚使。二年五月,拜三司使,参知政事。大中祥符九年,知升州。天禧三年,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除枢密使,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知河南府。乾兴元年,封晋国公。真宗朝,营造宫观、奏祥异之事,多谓与王钦若发之。仁宗立,进司徒兼侍中。寻以潜结内侍、女道士,贬崖州司户参军。明道中,授秘书监致仕。景祐四年卒于光州,年七十二。谓工文善诗,著有集八卷、《大中祥符奉祀记》五十卷、《大中祥符迎奉圣像记》二十卷等。《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生卒】:969—1017 【介绍】: 宋蔡州汝阳人,字邻几。孙何弟。真宗咸平元年进士。景德初拜太子中允、开封府推官,迁右正言、知制诰,同知审官院。以尝倅京府,谙民政,命知永兴军府,为政颇宽。大中祥符初,还知审刑院,累进给事中。有《甘棠文集》。
孙仅(九六九~一○一七),字邻几,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进士,为舒州团练推官,召直集贤院。景德初为开封府推官、判官。后迁右正言、知制诰。出知永兴军。大中祥符元年(一○○八)知审刑院,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权知开封府,改左谏议大夫,出知河中府。归朝复领审刑院。天禧元年卒,年四十九。有集五十卷,已佚。《宋史》卷三○六有传。今录诗七首。全宋文·卷二六九
孙仅(九六九——一○一七),字邻几,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孙何弟。咸平元年状元,解褐舒州团练推官,举贤良方正入第四等,擢光禄寺丞、直集贤院,俄知浚仪县。景德初拜太子中允、开封府推官,改判官,迁右正言、知制诰,同知审官院。历知永兴军府、审刑院,权知开封府,出知河中府,复领审刑院。久之,进给事中。天禧元年正月卒,年四十九。有集五十卷。《宋史》卷三○六有传。
人物简介
惠泉,熙宁间杭州僧,与苏轼游。见《罗湖野录》卷三。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惠泉。彭城人。住南台阁子院。性孤洁。不妄与人交。知名士多就见之。与之语落落可喜。数亲之。则拒而弗应。且义学超洽。能诗。清永有世外趣。大平兴国末年。曹彬。缘弭德超之谮。出领节制。闭阁谢客。孙何自京师来。久不得见。以诗自诮。云欲谒元戎无介绍。薛能诗版在雕堂。异日登南台。闻泉高槩扣其门。一见如旧相识。馆于其庐。馈劳加厚。将归赆以裘马。后二年。何。为进士举首。同年。路振官彭门。何。盛称泉好义甚笃。不求人知。振。下车携僚客诣焉。其徒曰。吾师闻公来。已去浙矣。振叹慕。留诗壁间曰。汉公尝说惠泉师。解讲楞严解赋诗。今日我来师已去。草堂风雨立多时。若泉之志。可谓善行其所学。无忝吾宗矣。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