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姚云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杨本然,字舜举,号龙溪,金华(今属浙江)人。
从王应麟学。
入元隐居,为月泉吟社第七名,署名栗里。
事见《词苑萃编》卷一四引姚云文江村剩语》、《月泉吟社诗》。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杨舜举,金华(今属浙江)人。
与父本然同出王应麟之门。
与许谦有交(《白云集》卷一《游山》)。
月泉吟社第三十六名,署名观我。
事见《词苑丛编》卷一四引姚云文江村剩语·杨观我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僧。萧山人,俗姓董。家世宗儒。年十九,出家于杭州灵芝寺。嗣中峰。隐居伏龙。临终说偈,投笔而逝,谥佛慧园鉴禅师。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无明,号千岩,萧山董氏子。隐天龙山东庵,复渡江至义乌伏龙山,依大树结茅而止焉。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元长。字无明。一号千岩。越之萧山董氏子。七岁经书过目成诵。出入蹈炬循彟。有若成人。年既长。从授经师。学法华经。指义而问。师弗能答。受具戒于灵芝寺。会行丞相府。饭僧。师随众入。中峰本公在座。见师即呼。问曰。汝日用何如。对曰。唯念佛尔。公曰。佛今何在。师方儗议。公厉声喝之。师遂作礼求指示。公以无字授之。遂缚禅于灵隐山中。后又随顺世缘。将十载矣。一旦喟然叹曰。生平志气。充塞乾坤。乃今作瓮中醯鸡耶。即复入灵隐山危坐。胁不沾席者三年。因往望亭。闻雀声有省。亟见本公。公复斥之。师愤然来归夜将寂。忽鼠翻食猫之器。堕地有声。遂大悟如蝉蜕。污浊之中。浮游玄间。上天下地。一时清朗。被衣待旦。复往质于公。公问曰。赶州何故云无。对曰。鼠餐猫饭。公曰。未也。对曰。饭器破矣。公曰。破后云何。对曰。筑碎方甓。公乃微笑。祝令护持。时节若至。其理自彰。师既受付嘱。乃隐天龙之东庵。耽悦禅味。不与外缘。有二𧉮。日来环绕座下。师为说皈戒。𧉮矫首低昂。作拜势而去。自是声光日显。笑隐方主中竺。力荐起之。丞相脱欢。亦遣使迫师出世。皆不听。无何诸山。争相劝请师度。不为时所容。杖锡踰涛江而东。至乌伤之伏龙山。誓曰。山若有水。吾将止焉。俄山泉溢出。作白乳色。师遂依大树以居。实泰定丁卯冬十月也。久之。乡民翕然宗之。邑大姓二楼君。为之创因旧号建大伽蓝。重楼杰阁。端门广术。辉映林谷。内而齐鲁燕赵秦陇闽蜀。外而日本三韩八番罗甸交趾琉球。莫不奔赴膜拜。咨决心学。至有求道之切。断臂师前。以见志者。朝廷三遣重臣。降名香以宠嘉之。江淮雄藩。若宣让王。则下令加护其教。若镇南王。则亲书寺额。赐僧伽黎衣。及师号。帝师亦再降旨。俾势家无有所侵陵。并锡大禅师之号。资政院。又为启于东朝。命朝臣制师号。并金襕法衣。以赐焉。师疏眉秀目。丰颐美髯。才思英发。顷刻千偈。包含无量妙义。得其片言。皆珍惜宝护惟谨。论者谓。师践履真实。谈辨迅利。或无愧于智觉云。至正丁酉。师年七十有四。示微疾。会众书偈云。平生饶舌。今日败阙。一句轰天。正法眼灭。遂投笔而逝。弟子辈。用陶器函盖。奉全身瘗于青松庵。宋文宪铭之。其序曰。濂。初往伏龙山见师。师吐言如奔雷。时濂方尚气颇欲屈之。相与诘难数千言。不契而退。越二年。又往见焉。师问曰。闻君阅尽一大藏教。有诸。濂曰。然。曰耳阅乎。抑目观也。曰。亦目观尔。曰。使目之能观者。君谓谁耶。濂扬眉向之。于是相视一笑。自是厥后。知师之道。超出有无。实非凡情之可窥测。因缔为方外交。垂三十年。其激扬义谛。往来尺牍之在箧衍者。墨尚湿也。虽缠于世相。不能有所證入。而相知最深。铭。非濂为而孰宜。其为名贤追慕之如此。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一
千岩禅师。
讳元长。
越之萧山董氏子也。
出天目中峰本和尚之门。
开化乌伤伏龙山圣寿寺。
其接物利人。
灼类于本。
当元季时。
其著我田衣者。
无不藉赖。
朝廷褒重。
而高其声价。
公居伏龙。
惟力田博饭而已。
君王三锡徽号。
公终身不署焉。
于是。
识者以狂澜砥柱而称公。
公性英敏。
初弃家。
问戒于灵芝律主。
时中峰本和尚。
寓杭城云居兰若。
会赴丞相府斋。
公得拜见于斋筵。
本曰。
上人是何法讳。
对曰。
元长。
曰。
日逐何所用心。
公乃再拜请益。
本以狗子无佛性示之。
公即庐北高峰顶。
琢磨己躬。
屡走见本。
本惟叱之无他语。
灵隐雪庭傅禅师。
虚记室。
以款公。
公来往云居灵隐。
荏苒法缘。
十载不发。
乃私叹曰。
饥虎望几上之肉。
宁自甘耶。
遂禁足峰顶。
闻雀声有省。
急走质本。
公呈所以。
又被叱。
愤归据关枯坐。
简点所省处。
竟不可得。
徘徊中夜。
或行或立。
忽鼠翻猫器。
堕地有声。
乃彻见本公相为处。
即弃庐归本。
本云。
赵州何故言无。
对曰。
鼠食猫饭。
曰。
未也。
对曰。
饭器破矣。
曰。
破后如何。
对曰。
筑碎方甓。
曰。
善哉。
此事非细。
承当者须是其人。
于是。
公服勤一十三载。
别隐天龙东庵。
垢衣粝食无剩语。
人或鄙之。
石溪空禅师。
大建松云阁。
绘三教圣贤影相。
并藏其书。
以资三教学者流览。
徵文于当世铭之。
无敢命笔者。
空素知公。
乃邀游松云。
叙其所以。
公弗少辞逊。
文成四百五十言。
自书其壁。
是时松云阁閒士多属名家子弟。
读之大惊服。
于是。
冠盖博学者。
争游东庵。
有传其文至中天竺。
笑隐禅师曰。
中峰有子如此。
临济宗风何虑哉。
即言于行省丞相。
以名刹起之。
而公已去东庵矣。
其松云文曰。
见到说到行到。
犹是到到。
未是不到到。
虽是不到到。
未是不到不到。
何也。
世尊四十九年。
噇了现成閒饭。
簸者两片皮。
说是说非。
说长说短。
说出许多閒言长语满世间。
狼狼藉藉。
末后知非。
无著惭惶处。
始从鹿野苑。
终至跋提河。
我于二中间。
未曾说一字。
败也败也。
老子亦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名亦言也。
既非常名。
言之何用。
死也死也。
孔子亦
乱之所由生。
言语以为阶。
乃欲无言。
谓天何言。
露也露也。
你看他者三个汉。
如向一片净洁地上。
攃屎攃尿了。
有底将灰土盖却。
有底将粪箕笤帚扫却。
有底将水洗却。
任你如何。
只是臭气还在。
引得许多蝇蚋蚤䖟蝼蚁蚤虱之类。
竞来咂啖。
各成窠窟。
头出头没。
脱离无由。
秦坑之。
永平火之。
三武灭之。
愈炽愈盛。
云门杀之。
德山骂之。
临济喝之。
弥高弥大。
树绕藤缠。
至今无个合杀。
石溪本空禅师。
奋巨灵劈太华之手。
用芥子纳须弥之机。
建一阁。
扁曰松云。
绘佛祖三教圣贤诸师形像于松云之上。
及取三教之书。
悉藏松云之中。
无彼此之分。
绝人我等见真显圆融广大法门耳。
或谓辨魔拣异。
宗门眼目。
秤斤定两。
向上钳锤。
岂可雷同。
事须甄别。
曰会么。
瓶盘钗钏一金。
毒药醍醐一味。
其人不觉手舞足蹈。
而歌曰。
松云万朵兮。
溪山盘盘。
松风一曲兮。
溪月团团。
冰崖笋出。
炎天雪寒。
眼睛只在眉毛上。
分付渠侬仔细看。
乌伤伏龙山。
古有圣寿寺。
废久。
公乃登伏龙。
喜其涌泉如乳。
奇峰争秀。
就故址棘丛中。
而卓锡焉。
次日。
乡民集者数百人。
俱言。
昨夜梦乘云圣僧至伏龙。
及见公。
与所梦无异。
遂共开荒。
为搆草庐。
久之崇成大厦。
禅者接踵而问道。
三十载如一日。
尝示禅者曰。
当台明镜。
鉴在何人。
露刃吹毛。
逢他敌者。
从上的的相承以来。
无有不因者。
心肝五脏也同。
眉毛鼻孔也同。
眼睛舌头也同。
三百六十骨节也同。
八万四千毫窍也同。
一处同处处同。
只有些子不同。
诸人还简点得出么。
阿呵呵。
纵饶沧海变。
终不与君通。
士大夫闻其风。
而开发者甚众。
镇南王亦慕之。
则锡号普应妙智弘辨禅师。
帝师又加圆鉴大元普济禅师。
东朝又赐金襕。
并加师号。
曰佛慧圆明广照无边普利。
其隆典虽经叠下。
于题咏扁额中。
并无其制号也。
晚年钵鐼自涤。
衣衾自补。
侍僧屡窃为之。
公屡不悦。
至正丁酉六月。
示微疾。
更衣集众。
书偈曰。
平生饶舌。
今日败缺。
一句轰天。
正法眼灭。
掷笔而逝。
世年七十四。
坐五十六夏。
宋公濂。
久参伏龙。
乃述其道行以立石。
赞曰。
却名易忘名难。
贞节易忘节难。
盖名节亦虚器也。
长公入山。
惟恐不深。
重开伏龙。
一住三十载。
王公褒赠叠至。
公恬若不知。
至其生平说法。
劳劳玉齿。
如怒狮抉圆石于千仞之冈。
莫之能禦。
呜呼。
克嗣天目。
以骏发临济于一时者。
微公其谁与。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元长,字无明,一号千岩。姓董氏,萧山人也。父九鼎,母何氏。晚岁生子,鞠育为艰。姒妇谢氏,养为己子。七岁即就外傅,诸书经目成诵,出入蹈规循矱,有若成人。其父喜曰:“吾家世诗书,是子当以文行亢吾宗。”长有从父曰:“昙芳学佛于富阳法门院,羡长聪颖,欲乞为徒。”谢氏弗许。未几,长遘疾甚革。谢氏祷于大士曰:“佛幸我慈,是子弗死,令服洒扫役终身。”祷已汗下而愈,遂使从昙芳游。时年十七,益求良师友,摩切九流百家之言,已而曰:“此非出世法也。”复从授经师学《法华经》至药王品,问曰:“药王既然二臂,何为复见本身?”授经师异之。年十九,薙发受戒具,走武林,习律于灵芝寺,律师问曰:“八法往来,片无乖角,何谓也?”长曰:“胡不闻第九法乎?”律师曰:“问律而答以禅,真大乘法器也。”会行丞相府饭僧,长随众入,智觉本公亦在座,遥见长,呼而语之:“汝日用何如?”长曰:“惟念佛尔。”本曰:“佛今何在?”长方拟议,本厉声叱之。长遂作礼,求示法要,本以狗子无佛性语授之。既而缚禅灵隐山中,雪庭召掌记室。长下笔成章,见者叹服。俄归法门,随顺世缘,殆将十载。一旦,忽喟然叹曰:“生平志气,充塞乾坤,乃今作瓮里醯鸡耶。”复造灵隐,跏趺危坐,胁不沾席者三年。因往望亭,闻鹊声有省,亟见本,具陈悟因。本复斥之,长愤然而归。夜将寂,忽闻鼠翻食猫器,堕地有声,恍然开悟,觉跃数丈,如蝉蜕污浊之中,而浮游尘埃之外,苍苍两间,一时清朗,披衣待旦,往质于本。本问曰:“赵州何故云无?”曰:“鼠餐猫饭。”本曰:“未也。”曰:“饭器破矣。”曰:“破后云何?”长曰:“筑碎方甓。”本乃微笑,祝曰:“善自护持,时节若至,其理自彰。”盖少林之道,十传至慧照,而别为一宗,设三玄门,演畅宗乘,权实兼行,照用双至,四方从者雷动海涌。逮乎宋季,其道寖微,惠朗钦公起而任之,竖大法幢,屹然为东南之望。唯本公深造阃奥,以大辩才通博无碍,慈泽普滋,遍一切处。长既受付属,遂为入室弟子,已而隐于天龙东庵,耽悦禅味,不与外缘。时见二蛇,环绕座下。长为说三皈五戒,蛇矫首低昂,若拜伏状,相率而去。自是声光日显,笑隐诉方主中天竺,力荐起之。江浙行省丞相脱欢公,时领宣政院事,亦遣使迫之出世,皆不听。居亡何,名山争相劝请。长度不为时所容,与弟子希升杖锡踰涛江,而东至乌伤之伏龙山,见山形如青莲花,乃卓锡岩际,誓曰:“山若有水,吾将止焉。”俄而山泉溢出,遂依大树以居。时元泰定丁卯冬十月也。初伏龙山有禅寺曰“圣寿”,其废已久,当长入山时,乡民闻有异僧来游,相率造访,见其晏坐不动,各持食饮之物献之。邑中大姓楼君如浚一得,各为伐木,构精庐延长居之。遂因旧号建大伽蓝,重廔杰阁,端门广术,辉映林谷。由是声称翕然,洋溢中外,齐、鲁、燕、赵、秦、陇、闽、蜀之士,与夫日本、三韩、八番、罗甸、交趾、琉球之人,莫不奔走胪拜,咨决心学,留者恒数千指。至有求道之切,断臂于前以见志者。长则随其根性而为说法,譬如时雨春风,吹嘘霢霂,乔木细草,各怀沾润,欣欣向荣。王公大臣,倾向之笃,如仰日月。朝廷三遣重臣,降名香以宠异之。江淮雄藩,若宣让王、镇南王,或下令加护其教,或亲书寺额,制僧伽黎衣,奉以“普应妙智弘辩”之号。帝都亦再降旨,更号曰“佛慧圆鉴大元普济大禅师”。资政院又为启于东朝,更崇号曰“佛慧圆明广照无边普利”,并金襕法衣赐焉。至正丁酉夏六月十四日示微疾,索浴更衣,会众书偈云:“平生饶舌,今日败阙。一句轰天,正法眼灭。”投笔而逝,春秋七十四,夏五十六。 弟子德亨、德馨,以陶器函其身,瘗于青松庵。长疏眉秀目,丰颐美髯,才思英发,超越丑夷,顷刻千偈,包含无量妙义,得其片言,皆珍袭宝护唯谨。著有语录若干卷,《和智觉拟寒山诗》若干首,皆梓行于丛林。宋文宪公濂,与交垂三十年,平昔激扬义谛,无微不入,感其道谊,为述厥事迹,铭其塔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3—1342 【介绍】: 元临江新喻人,初字汝砺,后改字与砺。少孤贫,刻励于学。工诗文。年甫三十,游京师,虞集、揭傒斯见其诗,皆大称赏之;公卿大夫,皆知其名。后以广州路教授卒。有《傅与砺诗文集》。
元诗选
若金,字与砺,新喻人。
家贫力学,为同郡范梈所知,得其诗法。
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名胜之士莫不倒屣而迎,以为上客。
蜀郡虞集、广阳宋褧以异材荐之,佐使安南,归除广州文学教授。
至正三年卒,年四十。
若金初字汝砺,揭文安公以同姓氏者众,与汝声相近,易之曰「与砺」。
且云:余每读与砺诗,风格不殊,神情俱诣,如复见范德机也。
德机七言歌行胜,与砺五言古律胜,馀亦在伯仲之间。
虞文靖公序其诗曰:国初中州袭赵礼部、元裕之之遗风,宗尚眉山之体。
至涿州卢公稍变其法,始以诗名东南,宋季衰陋之气亦已销尽。
大德中,文章辈出,赫然鸣其治平者,则浦城杨仲弘、江右范德机其人也。
其后马伯庸中丞用意深刻,思致高远,亦自成一家。
而进士萨天锡者,最长于情,流丽清婉,作者皆爱之。
今诸公先后沦逝,而德机里人傅君与砺出,以诗鸣,台省馆阁称之无异辞,非其风韵足以及于余所道诸君也哉!
与砺诗有《初稿》、《南征稿》、《使还新稿》、《牛铎音》。
殁后,其弟若川次舟重为编次锓梓,总名曰《清江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满洲正白旗人,他塔喇氏,字云亭。乾隆四年进士,预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历官浙江桐乡、平湖、海盐知县、乍浦理事同知。工诗,著有《兰藻堂集》。
晚晴簃诗汇·卷七十五
舒瞻,字云亭,满洲旗人。乾隆己未进士。官平湖知县,有《兰藻堂集》。
清诗别裁集
字云亭,辽阳人。
乾隆己未进士,历任浙江知县。
○云亭亲交卫、霍,在京师屏居委巷,如寒素然,既出仕,而浙东西颂其廉明,传其风雅,古所云文学饰吏治者也。
诗品在元、白之间,近情处迥不易及。
维基
舒瞻(?—1756年),字云亭,他他拉氏,满洲正白旗人。乾隆丙辰举人,己未进士。官至浙江桐乡、平湖、海盐知县,乾隆十九年署乍浦理事同知。工诗文,曾经准备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著有《兰藻堂集》十卷。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树梅(?
~?
),本姓陈,字瘦云,福建同安金门人。
清道光四年(1824)从其养父林廷福自海坛来台任台湾水师副总兵之职,平许尚、杨良彬反抗事件。
道光六年(1826),又随其父来台驻西螺堡,调署澎湖左营游击。
擒陈愿、廖士光等六十九人。
随行之际,所至港汊、夷险、风云、沙汕,辄随手记录。
平日留心经世事务,而厌弃科举试艺之文。
曾从富阳周凯、玉屏书院掌教光泽高澍然学诗古文辞。
道光十六年(1836),任凤山县曹瑾之幕僚,治埤头水利,又曾协助平刘蓝反清事件。
林树梅生平好山水游,喜吟咏、工篆刻、善画。
金门志》〈艺文志〉谓其所为文,笔意严洁,切于时务;诗亦卓然名家。
著有:《治海图说》、《战船占测》、《?云山人诗钞》、《?云诗钞》、《?云文钞》、《?铁笔》、《文章宝筏》、《影集》、《诗文续抄》、《日记》等若干卷。
曾参与《金门志》之纂修,并刊印乡先贤卢若腾遗书,周凯《内自讼斋文集》。
  林树梅诗作钞本,目前典藏于福建福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据诗作之内容可知,四卷本的《?云山人诗钞》为林树梅较早期的钞本,收录道光甲申年(1824)至辛丑年(1841)之诗作,诗末附有「光泽高雨农夫子」的评语。
八卷本的《?诗钞》则收录道光辛巳年(1821)至丁未年(1847)之作,此诗集抄录时,其师高雨农已逝,故知此为后来之钞本。
以下乃以八卷本的《?诗钞》为底本,辅以四卷本的《?云山人诗钞》,并参考蒋镛《澎湖续编》〈艺文〉、林豪《澎湖厅志》〈艺文〉、连横《台湾诗乘》、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参考林焜熿《金门志》〈人物〉、林豪《澎湖厅志》〈人物〉,台银本、林树梅《?诗文钞》、《?云山人文钞》。
〗(施懿琳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