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221 【介绍】: 宋江宁人,字子野。秦桧曾孙。宁宗时通判蕲州。嘉定十四年,金人犯境,与郡守李诚之协力捍御。城破,率兵巷战,伤亡略尽,乃归署,呼吏人火诸仓库,径赴一室自焚死。封义烈侯,立庙蕲州,赐额褒忠。
人物简介
【生卒】:?—1239 【介绍】: 宋池州石埭人,字文伯,号涎溪。丁泰亨子。孝宗淳熙年间进士。宝庆初年官成都制置使,为政宽大,蜀人德之。嘉熙三年元兵趋成都,黼率兵夜出城南迎战,至石笋街力战死。谥恭悯。全宋诗
全宋文·卷七三二七丁黼(一一六七~一二三六)(《鹤林集》卷三四《褒忠庙记》),字文伯,号延溪,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历崇德县尉、秀州录事参军。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知信州(《西山文集》卷一二《荐知信州丁黼等状》),迁夔州路安抚使兼知夔州。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为军器监(《鹤山集》卷八一《赠奉直大夫丁公墓志铭》),因言事被逐。绍定四年(一二三一)起为广西制置副使兼知静江府(《鹤山集》卷四四《夔州卧龙山记》)。六年,改四川安抚副使兼知成都府(《鹤山集》卷一二《制置丁少卿生日》)。端平三年,蒙古军入成都,力战殉难,谥忠悯。有《延溪集》五十卷,已佚。事见明嘉靖《池州府志》卷七、《宋元学案》卷六一,《宋史》卷四五四有传。今录诗五首。
丁黼(?——一二三九),字文伯,号延溪,故徐州人,迁居池州石埭(今安徽青阳南)。泰亨之子。从徐谊学,为真德秀、魏了翁称重。嘉定七年干办诸司审计司,九年任太府寺簿。宝庆元年累官军器监。知信州、吉州,皆有治绩。真德秀荐之,诏迁江西提刑。寻除夔州路安抚使兼知夔州,移广西制置副使、知静江府,复以四川制置副使守成都。为政宽大,蜀人戴之。嘉熙三年,元兵侵成都,黼率兵夜出城南,力战死之,赐谥节悯(或作恭悯)。著有《延溪集》、《六经辩正疑问》等。见《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八、选举二一之一四,《宋史》卷四五四本传,嘉靖《池州府志》卷七,《宋史翼》卷一七。
人物简介
舜卿,名肩龙,以字行,宛平人。先世辽大族,有知兴中府者,故又号兴中马氏。祖大中,国初登科,节度全、锦两州。父成谊,字宜之,张楫榜登科,京兆路统军司判官。舜卿在太学,有赋声。宣宗初,人有告宗室从坦杀人。从坦字履道,一时贤将帅,处猜嫌之地,人以为必死,而不敢言其冤。舜卿以太学生上书,大略谓:从坦有将帅材,方今人物无有出其右者。臣一介书生,无用于世,愿代从坦死,留为天子将兵。书奏,诏问:汝与从坦交分厚耶?舜卿对:臣知有从坦,而从坦未尝识臣。从坦冤,人不敢言,臣以死保之。宣宗感悟,赦从坦,授舜卿东平录事,委行台试验。宰相侯莘公与之语,不契,留数月,罢归。将渡河,与排岸官纷竞,筐中搜得军马粮料名数及利害事目,疑其奸人之侦伺者,系归德狱根勘。适从坦至,立命出之。正大四年冬,薄游凤翔,德顺州将爱申以书招舜卿,舜卿欲往。凤翔总管以敌兵势甚张,吾城可恃,德顺不可守,劝勿往。舜卿曰:爱申平生未尝识我,一见为知已。我知德顺不可守,我往必死,然以知已故,不得不死也。乃举行橐付族父明之为死别,冒险而去。既至,不数日受围,城中义兵七八千而已。州将假舜卿凤翔总管判官,守禦一以委之。凡受攻百日,食尽乃陷。军中募生致之,不知所终,时年五十三。诏赠某官,配食褒忠庙。舜卿年少时,过襄垣,题诗酒家壁,辞气纵横,时辈少有及者。如云:玉鞭再过长安道,人面依前似花好。殷勤劝我梨花春,要看尊前玉山倒。他语类此。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八七八
普度(一一九九——一二八○),字虚舟,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史氏子。出家郡之天宁寺,继事武林东堂院祖信,后参无碍通公得法。出主金陵半山,润之金山;潭之鹿苑,抚之疏山,苏之承天。景定间住临安中天竺、灵隐。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诏住径山。十七年卒,年八十二。著有《虚舟普度禅师语录》一卷(存)。事迹见该书卷末所附《行状》。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普度。字虚舟。维扬江都史氏子。稍长虽习世书。绝无处俗意。母识其志。俾依郡之天宁出家。毕将军与语。大奇之曰。此儿短小精悍。音吐如钟。他日法中向上爪牙也。携归武林。礼东堂院祖信。为受业师。执侍五年。奋志参方。初见铁牛印于灵隐。已而江东西。河南北。悉遍历焉。时无碍通。唱道饶州荐福。师决志叩请。其迁福严华藏。亦与之俱。入室次。通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师曰。金香炉下铁昆崙。通曰。将谓这矮子。有长处见解只如此。师曲躬作礼曰。谢和尚證明。若天童晦岩光。大慈石岩琏。虎丘石室迪。皆一见器异。留与法务。淳祐初。制府赵信庵。以金陵半山请出世。迁润之金山。潭之鹿苑。抚之疏山。苏之承天。景定间。贾太傅。奏补中天竺。复请旨升灵隐。至元丁丑。被命住径山。师说法。直捷简要。肩荷法门。老而无倦。尝云。万法是心光。诸缘惟性晓。本无迷悟。人只要今日了。又云。既无迷悟人了个甚么。无人契其机者。其住径山。值火馀。志图兴复。将有绪俄示恙。索笔大书曰。八十二年。驾无底船。踏翻归去。明月一天。遂寂。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
禅师普度者。出史氏。刊江人也。刊俗浮华。度不乐家居。邀正信友。出入僧伽蓝。结出世缘。熏久机熟。竟斩发焉。自号虚舟。入讲肆。精贯楞伽唯识。昼倦𠙥几假寐。梦游于俗。俗境宛然。佥有术士。相其面曰。公乃玉堂金马中客。何堕于僧数。度唾之曰。我既登释谱。不受你辈雌黄也。觉则汗流愧悚。于是废卷枯坐。不言者累日。同学请入筵。度曰。此非究竟。听之何为。且诸佛涅槃之旨。岂言诠能及哉。同学病其狂。度即负钵袋而去。遍走江南。诸有道名之社弗生怠忽。乃谒无得通禅师于常州之华藏寺。是日同谒者三十馀人。通公独许度参堂。度得入通公之室。每求佛法大意。通每低声曰。佛法尽有待无人处向你说。度益心疑。夜静私抵通公榻下。哀求不已。通又低声曰。将谓无人那。乃指度复自点胸数下。则瞑目悄然。度惊趋出。于是参究愈切。坐立如木偶人。会通公示众曰。破一微尘出大经。鸢飞鱼跃更分别。不将眼看将心看。已见重敲火里冰。度脱然省发于座下。通乃召度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度对曰。金香炉下铁昆崙。曰。将谓者矮子有甚长处。见解却只如此。度拜曰。谢和尚證明。通大喜之。度于是久侍华藏。师子相契。如水乳也。通公每勉度出世。度启曰。行道之日无穷。事师之期有限。师寿纵愈赵州。恐普度薄福。一旦填沟壑。再欲蒙师教诲。其可得乎。通公为之俛首恻然。公殁。度乃离华藏。经行石头城。夜宿袈裟院。适东西两房。争法产搆讼。数年不已。度释以片言。两僧悲泣悔过。俱以家业属度。度发笑而去。自此随方说法。或久或近。三十馀年如一日。尝示众曰。邪人说正法。正法悉皆邪。正人说邪法。邪法悉皆正。卓拄杖云。正耶邪耶。又卓云。说邪不说邪。向者里拣辨得出。黄金为屋未为贵。玉食锦衣何足荣。又曰。万法是心光。诸缘惟性晓。本无迷悟人。只要今日了。既无迷悟。了个甚么。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值径山燬。朝旨以度居之。度年八十。力图兴复。巨细行役。尚自董焉。其谦让不遑。待后进如先辈。从未以老自称。不二载。径山落成。时元世祖庚辰也。度每逢通公忌日。必展真烧香进食垂涕。门下感之。率白首亲依。故唱和妙叶。冠绝一时。竺西坦归省于度。度大书一偈委之。俄就匡床化去。其偈曰。八十二年。驾无底船。踏番归去。明月一天。时坦居天童。天童及门复有怀信等。而大度公之声。盖怀信为松源岳五世之孙也。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介绍】: 宋徽州婺源人,字伯诜。度宗咸淳七年进士。授平乐尉,州守唐震素知其才,辟居签幕。恭帝德祐元年,元兵临城,与震协谋捍御,力穷城陷而死。
人物简介
【介绍】: 宋山阴人,字理得,号可竹。宋末登进士。除瑞安主簿,不赴,隐居城南。事姊敬,抚孤侄,赒恤宗族。有《山中观史吟》。全宋诗
王易简,字理得,号可竹,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末登进士第,除瑞安主簿,未上。宋亡隐居城南,与唐震、戴表元、黄虞有交。有《山中观史吟》,已佚。事见《绝妙好词》卷六、《剡源文集》卷一九《题王理得山中观史吟后》,清康熙《山阴县志》卷三三有传。今录诗十三首。
人物简介
【生卒】:1416—1465 【介绍】: 明江西安福人,字体训,号德良。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七年巡按福建,率兵镇压李宗政起义,连破十八砦,擒宗政。旋以冒瘴疠得疾卒。维基
伍骥(1416年—1465年),字德良,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安福县(今江西安福县)人。景泰元年(1450年)以《春秋》中式(1450年)庚午科举人,景泰五年(1454年)登甲戌科进士,授监察御史。天顺七年(1463年),巡按福建,与都指挥佥事丁泉抵抗上杭民变,当时丁泉单骑抵达贼垒示诣,从容立马,谕之以祸福。义军间其至诚,纷纷感悟泣下,归附之众达一千七百余户。伍骥给以牛种,恢复其生产。只有贼首李宗政不服,伍骥与丁泉率众进攻,丁泉力战而亡,伍骥吊死恤伤,并继续带兵战斗,接连攻破其十八寨,斩获八百余人,从此战平。伍骥因此得病,大军班师至上杭后去世。军民悲痛如丧父母,争相出资立祠。成化年间,应知县萧宏请求,宪宗下诏伍骥与丁泉共同祭祀,赐祠堂名「褒忠」。《明史》有传。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