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吕夷简

相关人物:共 32 位
共 3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7—1031 【介绍】: 宋庐州合肥人,字叔明。第进士。初为大理评事。知濮、福、饶三州,颇有治行。真宗时为西川转运副使,历知潭、升、广、虔、洪、杭、庐、江陵、江宁等州府。仁宗时累迁工部尚书,知亳州、江宁府,以太子少保致仕。有智略,敏于政事,然无廉称。卒谥忠肃。
全宋诗
马亮,字叔明,合肥(今属安徽)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隆平集》卷一四),知合肥县。真宗、仁宗两朝历知升、广、杭、庐、毫等州,为集贤院学士、工部尚书。后以太子少保致仕。卒年七十三(《隆平集》、《东都事略》卷四五本传)。谥忠肃。《宋史》卷二九八有传。
全宋文·卷一三四
马亮,字叔明,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太平兴国五年登进士第,为大理评事、知芜湖县,历知福、饶等州,除殿中侍御史。
咸平中除西川转运副使。
后历知州府十馀,中间曾为御史中丞,判尚书都省。
天圣中累官工部尚书,以太子太保致仕,卒,年七十三。
时其婿吕夷简为相,优谥忠肃。
宋史》卷二九八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三
惟净,南唐吉王李从谦之子,李煜从子。幼时入经院习梵字,解五竺国梵语。太宗时度为僧,与法护同译新来诸经,任译经鸿胪少卿,赐号光梵大师。庆历中朝廷百度例务减省,知言者必乞罢译经,遂预奏乞罢。见《湘山野录》卷上,《补续高僧传》卷一。
补续高僧传·译经篇
法护。
中天竺国人。
景德改元。
赍梵筴入京。
赐紫衣束帛。
馆于传法院。
时天息灾法贤。
相继迁逝。
虽译事不𥨊。
而司南乏人。
佥议非法护不可。
遂被诏补其处。
仍敕光梵大师惟净试光禄卿。
同预译经。
参政赵安仁等润文。
礼数有加。
译佛吉祥等经二百馀卷。
并自太平兴国以来所翻。
合经律论。
共成四百十三卷。
净与秘书监扬亿编次。
又与安仁等。
编修大藏经录。
凡二十一卷。
赐名大中祥符法宝录。
宸裁序文。
置于录首。
仁宗即位。
净与翰林学士夏竦。
进新译经音义七十卷。
净又进大藏经目录二帙。
赐名天圣释教录。
凡六千一百九十七卷。
南海驻辇国遣使。
进金叶梵经。
诏法护译之。
御制译经颂为赐。
至和元年。
敕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三藏法护。
戒德高胜。
可特赐六字师号。
曰普明慈觉传梵大师。
是时。
译场久开。
润文官。
非位德并隆者。
不得参预。
吕夷简宋绶。
如富弼文彦博韩琦。
皆以宰臣入选。
弘阐之盛。
古所未有。
况梵本甚富。
不容尽翻。
夷简绶奉诏。
续修法宝录。
自祥符至景祐。
已编成一百六十卷矣。
至是。
净上言。
西土进经。
新旧万轴。
鸿胪之设。
有费廪禄。
欲乞停罢。
中丞孔辅道。
亦以为言。
上出净疏示之。
谕以先朝盛典。
不可辄废。
译虽不停。
自是势亦少缓。
不似如前之锐也。
至徽宗大观中。
犹有译经三藏金总持。
即击磬以觉嘉州定僧者。
与译语。
仁义笔受。
宗正南游江浙。
则其译场冷淡可知矣。
护终于嘉祐三年。
净未详所终。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一
又同时与法护共译事者,有惟净绍德。惟净姓李氏,江南李煜之从子,太平兴国八年,奏选童子五十人学梵字,诏高品、王文寿典选政,以净等充选引见,令入经院受学。净天资颖妙,冠绝流辈,口授梵章,便解文义,岁馀度为僧,与护同译新来诸经。所译《佛说身毛喜竖经》三卷,《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即《大宝积第三金刚力士会》同本异译,分作二十五品,《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十八卷,即《大集经海慧菩萨品第五》也。又译《大乘中观释论》九卷。赐以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号为光梵大师。仁宗庆历三年,净见执政裁省译经之务,因自奏疏,乞罢,敕曰:“三圣崇奉,朕何敢罢?且琛贡所入皆异域文字,非鸿胪谁识不凡?”未几,御史中丞孔道辅等果乞罢译馆,仁宗以净疏示之,其议遂止。
王至清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二四
王至清,幼时与吕夷简交好,后屡试不第,遂隐遁山壑。
见《枫窗小牍》卷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人。
宦官,给事掖庭,积近至入内副都知。
仁宗初亲政,与宰相吕夷简谋罢范雍、晏殊等。
以郭后言,仁宗并罢夷简
夷简再相,两人合力乘隙谋废郭后,借挟医诊视,致郭后暴死。
官至昭宣使、恩州团练使。
为谏官所劾,徙相州钤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1—1047 【介绍】: 宋濮州鄄城人,祖籍赵郡,字复古。
真宗景德二年进士第一。
历将作监丞、翰林学士。
熟知陕西驻军及粮储,为真宗赏识。
天禧间,历给事中、参知政事、集贤殿大学士。
与丁谓不和,出知郓州。
仁宗初反对立刘氏为皇后,贬衡州团练副使。
后复相。
复与吕夷简交恶,贬官。
卒谥文定。
全宋诗
李迪(九七一~一○四七),字复古,濮州鄄城(今属山东)人(《东都事略》卷五一)。真宗景德二年(一○○五)进士(《咸淳临安志》卷六一),授将作监丞,通判徐州、兖州。四年,迁著作郎、直史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六)。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知亳州(同上书卷八二)。八年,知永兴军。九年,为陕西都转运使,入为翰林学士(同上书卷八五、八六)。天禧元年(一○一七),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同上书卷九○)。四年,为吏部侍郎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仁宗即位,因忤丁谓贬衡州团练副使。不久,起知舒州。历知江宁、兖、青、河南、河阳等州府。仁宗亲政,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景祐二年(一○三五),罢知亳州(同上书卷一一六)。多次出入内外,以太子太傅致仕。庆历七年卒(《乐全集》卷三六《李公神道碑铭》),年七十七。谥文定。《宋史》卷三一○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五
李迪(九七一——一○四七),字复古,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
景祐二年进士第一。
历徐、兖通判,郓、亳知州,进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永兴军,徙陕西都转运使,入为翰林学士。
天禧元年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四年,继寇准为相。
旋因与丁谓不和,出知郓州。
刘太后听政,贬衡州团练副使。
明道二年,仁宗亲政后,自工部尚书知河阳召为资政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寻复相。
景祐二年,以与吕夷简不和,出知密、徐、兖等州。
以太子太傅致仕。
庆历七年卒,年七十七。
见张方平《乐全集》卷三六《李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三一○本传。

人物简介

简介
益州华阳(今四川省成都市)人。
宋真宗赵恒第三任皇后,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
真宗病重,朝政多由刘娥裁决。
宋真宗病逝时,遗命刘娥为皇太后,权同听政,辅佐仁宗。
仁宗即位时,年龄幼小,刘娥垂帘听政。
听政期间,听从王曾和吕夷简等人建议,把天书随同真宗一起葬入永定陵,下令禁止兴建宫观,废除宫观使。
设置谏院以了解下情,严惩贪污以澄清吏治,重视水利以发展农业,发行官交子以通天下之有无。
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8—1038 【介绍】: 宋青州益都人,字孝先。
真宗咸平五年进士第一。
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
曾规谏真宗造天书、大建玉清昭应宫事。
仁宗立,刘太后听政,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朝廷倚以为重。
以裁抑太后姻亲,罢知青州。
景祐元年,召入为枢密使,次年复拜相,封沂国公。
因与吕夷简不协,俱罢,出判郓州。
卒谥文正。
有《王文正公笔录》。
全宋诗
王曾(九七八~一○三八),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真宗咸平五年(一○○二),试礼部及殿试皆为第一,除将作监丞,通判济州。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入翰林为学士。天禧四年(一○二○)擢为中书侍郎。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改门下侍郎。景祐元年(一○三四)迁枢密使。二年拜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宝元元年卒,年六十一(《隆平集》卷五作六十)。谥文正。有《王文正笔录》(《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五宋祁《王文正公曾墓志铭》、卷四四富弼《王文正公曾行状》),不传。《宋史》卷三一○有传。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三一九
王曾(九七八——一○三八),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咸平五年,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景德初,迁右正言、知制诰兼史馆修撰,迁翰林学士,两度为参知政事。仁宗初立,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王钦若卒,以门下侍郎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以忤太后意,天圣七年出知青州,改天雄军,判河南府。景祐元年为枢密使,明年再入相,封沂国公。四年罢,出判郓州。宝元元年冬卒,年六十一,谥文正。著有《九域图》三卷、《契丹志》一卷、《王文正公笔录》一卷(存)。《宋史》卷三一○有传。
董希颜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三
董希颜,真宗咸平二年曾举进士落第。
仁宗天圣初知深州。
后为权大理少卿公事、国子博士。
五年,诏宰臣吕夷简等参定令文,命希颜充详定编敕所详定官,「精习法令,编录有绪」,为时所称。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四、食货一之二一、食货二○之七、刑法一之四。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九
韩渎(?
——一○四三),明道二年宰相李迪奏除为殿中侍御史,寻出知岳州。
景祐初复入为侍御史,为开封府判官。
三年五月,希吕夷简意,请以范仲淹「朋党」榜朝堂,迁刑部员外郎、直史馆、知澶州。
后任京东转运使,迁兵部员外郎。
宝元中又曾为益州转运使。
终工部郎中、直史馆,庆历三年卒。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一三、一一六、一一八、一二七等卷,《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五,宋庠《元宪集》卷二六《韩渎可兵部员外郎制》,司马光《司马文正集》卷七五《玉城县君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5—1051 【介绍】: 宋江州德安人,字子乔。
以父战契丹死,授丹阳主簿。
真宗景德四年举贤良方正科。
累迁知制诰。
仁宗天圣五年,除枢密副使。
七年,拜参知政事。
因与宰相吕夷简不合,复为枢密副使。
康定中除陕西经略安抚使,怯于用兵西夏,自请解兵权,改判河中府。
庆历三年召拜枢密使,为台谏所攻,改知亳州。
七年,复为枢密使,旋再被论罢,出知河南府。
有才智,然尚权术,性贪婪,世人目为奸邪。
卒谥文庄。
有《文庄集》、《古文四声韵》。
全宋诗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为润州丹阳县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襄州。历知黄、邓、寿、安、洪、颍、青等州及永兴军。庆历七年(一○四七)为宰相,旋改枢密吏,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年六十七。谥文庄(《东都事略》卷五四)。《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夏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庄集》为底本,参校清张杰过录、孔继涵跋本(简称孔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史记》、《三国志》、《天台续集》等书。另从《天台续集》、《宋诗略》等书辑得集外诗六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三三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
父承皓,与契丹力战死,录竦为润州丹阳县主簿。
景德四年举贤良方正科,累迁知制诰,出知诸州。
天圣三年复知制诰,充翰林学士兼侍读、龙图阁学士,迁枢密副使。
七年拜参知政事。
吕夷简不合,寻罢为枢副,复出知州府。
宝元初,入为三司使,赵元昊反,出知永兴军,徙泾州,还判永兴军兼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
自请解兵柄,改判河中府,徙蔡州,改知亳州,复拜河阳三城节度使、判并州。
庆历七年,拜同平章事、判大名府,改枢密使,封英国公。
罢知河南府,加兼侍中,进郑国公。
皇祐三年卒,年六十七,谥文庄。
竦资性明敏,好学,经史百家,外至佛老,无不通晓。
文章典雅藻丽,朝廷典策多以属之。
有集一百卷,策论十三卷,又著《古文四声韵》五卷(存)。
见《华阳集》卷三五《夏文庄公神道碑》及《宋史》卷二八三本传。
共 3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