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力起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6 【介绍】: 宋僧。福州人,俗姓郑,字密庵。自幼聪颖,出家为僧。不惮游行,遍参知识。嗣天童昙华禅师。住蒋山、华藏,禅侣萃集,恒逾千众。未几诏住径山、灵隐,晚居太白。
全宋诗
释咸杰(一一一八~一一八六),号密庵,俗姓郑,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出家后遍参知识。初谒应庵,蒙印可。后分座说法于吴门万寿、四明天童。孝宗乾道三年(一一六七),出世衢州乌巨山乾明禅院,次迁大中祥符寺、蒋山太平兴国寺、常州褒忠显报华藏寺。淳熙四年(一一七七),诏住径山兴圣万寿寺,召对选德殿。七年,迁灵隐寺。十一年,归老于明州天童景德寺。十三年卒,年九十九。为南岳下十七世,天童昙华禅师法嗣。有《密庵咸杰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宋葛必撰《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释咸杰诗,以辑自《语录》卷上者编为卷一,以见于《语录》卷下者编为卷二。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六七九
咸杰(?——一一七六),字密庵,福州(治今福建福州)郑氏子。博通内外,能文善书。壮龄出家,参昙华禅师得法,历主乌巨、祥符、蒋山等刹。后诏住径山,迁灵隐,晚住育王。淳熙三年寂。见《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五。
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咸杰字密庵。福州郑氏子也。其母梦庐山老僧入舍遂举师。自幼颖异过人。及壮剃发进具遍参知识。最后谒应庵华和尚于衢州明果庵。一日问曰。如何是正法眼。答曰。破沙盆。应庵颔之。说偈曰。大彻投机句。当阳廓顶门。相从今四载。徵诘洞无痕。虽未付衣钵。气宇吞乾坤。却把正法眼。唤作破沙盆。后出住衢州乌巨庵。次迁祥符蒋山华藏。未几奉诏主径山及灵隐。上堂牛头横说竖说。不知有向上关棙子。有般漆桶汉东西不辩南北不分。如何是向上关棙子何异开眼尿床。我有一转语。不在向上向下。千手大悲摸索不著。老僧今日布施大众去也。良久曰。达磨大师无当门齿。上堂卓拄杖曰。迷时秖迷这个。复卓一下曰。悟时秖悟这个。迷悟两忘。粪扫堆头重添搕𢶍。莫有东涌西没全机独脱处道得一句底。么若道不得老僧自道去也。掷拄杖曰。三十年后又举。金峰和尚示众云。老僧二十年前有老婆心。二十年后无老婆心。僧门。如何是和尚有老婆心。峰曰。问凡答凡问圣答圣。僧又问。如何是和尚无老婆心。峰曰。问凡不答凡问圣不答圣。师曰。我当时若见他恁么说。好向他道。尔若自瞥地去。自然不落这圣凡窠臼也。又举婆子烧庵话毕师曰。这个公案丛林中多有拈提者。老僧今日裂破面皮。不免对众纳败阙一上。定要诸方检点明白。乃召众曰。这婆子住处深稳水泄不通。偏向枯木上糁花。寒岩中发焰。这僧孤身迥迥惯入洪波。等閒坐断泼天潮头。到底自无涓滴。仔细检点。将来敲枷打锁则不无。若谓佛法二人俱未梦见在。今老僧与么提持毕竟意归何处。良久曰。一把柳丝收不得。和烟搭在玉栏干。上堂卓拄杖曰。尽大地唤作一句子担枷带锁。不唤作一句子业识茫茫。两头俱透脱。得了净裸裸赤洒洒。不可把达磨一宗扫地而尽。所以云门大师道。尽乾坤大地无纤毫过患。犹是转句不见一法。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全提在。师曰。剑去久矣。方乃刻舟。拈拄杖卓一卓下座。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五
禅师名咸杰。
号密庵。
其先福州世族也。
姓郑氏。
母梦庐山皓鬓头陀入室而生。
生之夕。
境内皆闻天乐。
不知何祥。
其亲亦秘之。
师幼颖悟。
气宇深沉。
事亲以孝闻。
亲有贤行。
勖之远游。
遂得度受具。
不结侣。
不备衾。
寒暑一衲。
遍扣诸方。
诸方敬之。
晚依应庵。
屡遭诃詈。
不假一词。
默师默契其机。
一日应庵晚参垂问。
如何是正法眼。
师遽趋对曰。
破砂盆。
应庵颔之。
命入侍。
大拥众心。
及辞归省亲。
应庵送以偈曰。
大彻投机句。
当阳廓顶门。
相从今四载。
徵诘洞无痕。
虽未付钵袋。
气宇吞乾坤。
却把正法眼。
唤作破砂盆。
此行将省觐。
切忌便跺跟。
吾有末后句。
待归要尔遵。
师闽还。
应庵乃上堂。
举师分座曰。
一棒一条痕。
一掴一手血。
临济老瞎驴。
至今犹未瞥。
须弥顶上浪拍天。
大洋海水无一滴。
伟哉本色人。
顶门亚三只辨龙蛇。
百草头擒虎兕。
一毫力穿大地人鼻孔。
坐断衲僧摇舌。
虽然犹未拨动向上一窍在。
且作么生是向上一窍。
问取堂中首座杰。
未几开化衢之乌巨。
其节概大类应庵。
应接浑如妙喜。
一时厌饫丛林者。
皆起而归之。
秘阁张镃。
矢向宗风。
改宅为慧云寺。
请师据室。
师怜其正信。
示以赵州无字。
镃得旨。
及师应祥符蒋山。
历华藏双径。
而镃皆随侍。
又迁灵隐。
床历无所容。
乃举破庵先。
分座接纳焉。
师尝被召入禁庭。
或留宿内观堂。
天子屡欲加赠。
师屡以疾辞。
教授严康朝曰。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理固然也。
况良时莫再。
圣主难逢。
法兄每用藏六之机。
不顾从上县丝之脉。
朝不取也。
师曰。
汝之所见。
本为通论。
但弘道设教也以时。
当此际。
京畿宫观。
金碧交辉。
古德高风。
杳不闻矣。
而躁进孟浪之病。
庶几老成持重者。
有以振之。
且华亭渡西山隐。
独非兼济天下乎哉。
力请退休平江。
淳熙甲辰春。
天童使至。
师告众曰。
去年八月间。
得旨与安閒。
摆脱水云性。
纵步到阳山。
元宅诸子弟。
忻然力追攀。
庵居三个月。
开怀宇宙宽。
忽接四明信。
来书意盘桓。
天童虚法席。
使君语犹端。
迢迢遣耑使。
不问路行难。
山僧临晚景。
不敢自相瞒。
搥鼓乐与行。
四众亦忻欢。
先师未了底。
应是波澜。
敢问大众。
如何是先师未了底。
一回饮水一回咽。
临济德山俱汗颜。
入寺以应庵遗规结制。
升座曰。
数十年前旧公案。
今日拈来重剖判。
任是铁眼与铜睛。
也须曳入红炉煅。
众中忽有个不受瞒底出来道。
尽大地是个红炉。
也煅某甲不破。
只向他道。
也知你在鬼窟里作活计。
淳熙丙午。
无病示寂。
塔于寺东。
其嗣法者。
破庵先等一十二人。
而澄照自镜。
复住天童。
赞曰。
应庵廓虎丘之风。
时出入其庭者济济耳。
以其废钩绳而取曲直。
故窃讳之。
及密庵开化。
山不束岳。
海不束涛。
岂非过师之智。
自与齐眉共躅者异欤。
不然。
则临济宗风何能西咸四七。
而东登二三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咸杰,字密庵,福州郑氏子也。其母梦庐山老僧入舍,遂举。杰自幼颖异过人,及壮剃发,进具,遍参知识。最后谒应庵华于衢州明果庵。一日,问曰:“如何是正法眼?”答曰:“破沙盆。”应庵颔之,说偈曰:“大彻投机句,当阳廓顶门。相从今四载,徵结洞无痕。虽未付衣钵,气宇吞乾坤。郤把正法眼,唤作破沙盆。”后出住衢州乌巨庵,次迁祥符蒋山华藏。未几,诏主径山及灵隐。上堂:“牛头横说竖说,不知有向上关棙子。有般漆桶汉,东西不辨,南北不分,如何是向上关棙子?何异开眼尿床。我有一转语,不在向上向下,千手大悲摸索不著,老僧今日布施大众去矣。”良久曰:“达摩大师无当门齿。”上堂,卓柱杖曰:“迷时秪悟这个。”复卓一下曰:“悟时秪悟这个,迷悟两忘,粪扫堆头,重添搕𢶍,莫有东涌西没,全机独脱处,道得一句底么?若道不得,老僧自道去也。”掷柱杖曰:“三十年后。”又举“金峰示众曰:老僧二十年前有老婆心,二十年后无老婆心。僧门:如何是有老婆心?峰曰:问凡答凡,问圣答圣。僧又问:如何是无老婆心?峰曰:问凡不答凡,问圣不答圣。”杰曰:“我当时若见他恁么说,好向他道:你若自瞥地去,自然不落这圣凡窠臼也。”又举婆子烧庵话毕,杰曰:“这个公案丛林中多有拈提者,老僧今日裂破面皮,不免对众纳败阙一上,定要诸方检点明白。”乃召众曰:“这婆子住处深隐,水泄不通,遍向枯木上糁花,寒岩中发燄。这僧孤身迥迥,惯入洪波,等閒坐断泼天潮头,到底自无涓滴。仔细检点,将来敲枷打锁则不无,若谓佛法,二人俱未梦见。今老僧与么提持,毕竟意归何处?”良久曰:“一把柳丝收不得,和烟搭在玉栏杆。”上堂卓拄杖曰:“尽大地唤作一句子,担枷带锁。不唤作一句子,业识茫茫。两头俱透脱得了,净裸裸,赤洒洒,不可把达摩一宗扫地而尽,所以云门大师道尽乾坤大地,无纤毫过患,犹是转句,不见一法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全提。”良久曰:“剑去久矣,方乃刻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8—1328 【介绍】: 宋元间钱塘人,字廷玉,号湛渊,又号栖霞山人。少颖敏,博通经史。世祖至元末授太平路儒学正,摄行教授事,建天门、采石二书院。仕至儒学副提举。诗文一主于理,刘辰翁称其诗逼陶、韦,书逼颜、柳。有《湛渊集》。
元诗选
珽字廷玉,钱唐人。
八岁能赋诗,长,习为科举业,轰然有声场屋间。
宋亡后,客授藏书之家,昼翻夜诵,灯坠花穴帽不知也。
丞相伯颜、程承旨钜夫、刘中丞伯宣前后交荐,辞不赴,李文简公衎力起之。
授太平路儒学正,未几摄行教授事,寻转常州路教授,升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秩满,署淮东盐仓太使,谢事,养疴海陵。
再迁兰溪州判官,致仕。
结庐西湖之金沙滩,有泉自天竺来,及门而汇,榜之曰湛渊,因以自号。
晚归老栖霞,又号栖霞山人。
以天历元年卒,年八十一。
所居多竹,先是一竿上岐为二,人皆异之,赋《双竹杖》诗,未几而殁。
廷玉有二子,盖先兆也。
所著曰《湛渊集》。
剡源戴帅初评其诗,甚似渡江陈去非,而尝讳言去非。
其赋《铜浮沤》一篇,尤清驯可念。
紫阳方万里称其冠绝古人,有英雄大丈夫气。
庐陵刘会孟谓其不为雕刻苛碎,苍然者不惟极尘外之趣,兼有云山韶濩之音。
皆确论也。
全宋诗
白珽(一二四八~一三二八),字廷玉,号湛渊、栖霞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理宗景定元年(一二六○)入太学。度宗咸淳中以诗著,与同邑仇远合称仇白。宋亡,以教授生徒为业。后以荐为太平路学正,历常州路教授、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以兰溪州判官致仕。元文宗天历元年卒,年八十一。有《湛渊集》八卷,已佚。清杭州沈崧町辑为一卷。事见本集附录明宋濂《湛渊先生白公墓志铭》。 白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廷玉,钱塘人。以荐授官累迁江浙儒学副提举历兰溪州判官致仕自号栖霞山人有湛渊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0—1311 【介绍】: 元真定藁城人,字敬仲,号默庵。性至孝。既承家学,又私淑刘因之学。其学一以圣贤为师。不屑仕进,家居教授,四方之来学者,多所成就。有《默庵集》。
元诗选
熙字敬仲,真定稿城人。
先世以赀雄离石,藏书万馀卷,金亡徙家。
熙少承祖父之学,闻容城刘静修名,将往从之游,未行而刘卒,走往拜其墓,录其遗书而还。
宪司数以其行荐于朝,无所就。
至大四年卒,年四十二。
学者称默庵先生,门人苏天爵辑其遗文为《默庵集》。
谓其文章以理为主,皆有为而作。
诗学渊明晦翁,第以吟咏性情、陶写造化而已。
自金源氏与宋分疆,以词章辨博相雄长。
元初姚公茂得赵江汉之书而北,许鲁斋力起而昌明之,而理学始传。
静修能以所学羽翼鲁斋,而推源于周、程、邵、朱者也。
敬仲私淑静修而尊朱子之说以为教,游其门者,望而知为安氏弟子。
北方之学,于是乎益振。
敬仲固刘氏之功臣,然其诗去静修远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译经篇
法祯。
字蒙隐。
雪涧其号也。
蒋氏。
其先曹之定陶人。
家世阀阅。
宋靖康间。
高曾避金兵。
徙淮西寿春。
因家焉。
父德胜。
将兵取襄阳有功。
封济阴侯。
母鲁夫人。
严而贤。
师生岐嶷。
龆龀习诗赋声律。
日记数千言。
然气羸疾瘵。
每病则濒死。
术者以为非寿者相。
父母舍之出家。
事退庵无公大讲师落发。
十七入讲肆。
通经论大旨。
开官讲于建邺声华夺席。
寻入京师。
告单庆寿太尉驸马沈王。
日请入府说法。
延祐丙辰。
被旨即庆寿开堂。
移易州之兴国。
逾年。
两奉诏。
翻译菩提行释论二十七卷。
西夏僧慧澄译语。
师笔受缀文。
一言三详。
删治一出于师。
所司供给。
仍指授画工。
于大内宝云殿。
绘高僧像八十八龛。
师作八十八传。
金书其上。
初皇庆之开举场也。
蒙古色目习三场举业。
渐染朱熹之说。
谓佛语为诞妄。
诏翰林虎承旨妙三藏与师三人。
以张天觉护法论。
译为国语。
以化之。
英宗即位。
将以大藏经治铜为板。
而文多舛误。
徵选天下名僧六十员。
雠较。
师与湛堂西谷三人。
为总督。
重勘诸师所较。
仍新为目录。
旌赏特加。
泰定至顺之交。
教门有大故。
师必预议秉笔。
后至元丙子。
被两宫诏旨。
主南城大竹林。
至正戊子。
诏重译菩提行颂文。
陛见于大口行宫。
上以汉语。
呼师号而面谕焉。
是年。
俗儒王溥张琅。
陈言僧道之弊数十条。
省部从其说。
将行移文檄。
师为驳邪论以辟之。
其议遂𥨊。
又江西儒学官涂以义。
上数千言。
其大旨。
欲尽毁天下寺观。
僧道归俗。
财产没官。
师为公牍。
回省部。
折其邪说。
乃止。
甲午。
迁潭柘之龙泉。
师开堂出世。
四十馀年。
膺累朝眷顾。
凡皇家大会。
演法师为巨擘。
王公有识大人。
皆望尘加敬。
名声振寰宇。
碑志文言。
殆遍海内。
性明敏。
经书过目成诵。
其于性相教义。
禅学密乘。
与夫孔老百氏。
经子史籍。
无不该览。
发为文章。
精致雅健。
要为不蹈袭前人。
蔚然自出机杼。
成一家学。
胸襟倜傥无芥蒂。
爰自莅事。
虽赏罚公行。
未尝藏怒宿怨。
性不猜贰。
遇人一言之快。
则倾倒肝腑。
闻后进之善。
欣欣然似出诸己。
见不善。
亦必苦口规训。
五读华严大疏。
两阅大藏。
年逾从心。
而自强不息。
禅诵益勤。
其主潭柘也。
力起颓废。
丛林为之一新。
施己衣资钞一万三千五百馀贯。
十方檀施钞。
四千四百馀贯。
因缘相资。
故致有成。
且为之储积年粮。
安集云水。
一诚感格。
五年中七现祥光。
师不之恤。
唯以传佛心宗唱高。
和寡为甚恨。
师为文不存稿。
多散失而未刊。
进士葛天麟。
撰师行勒之石。
未详所终。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世愚。号杰峰。衢之西安余氏子。初从孤岳嵩公。供洒扫之役。已而为大僧。谒古崖纯公。石门刚公。涕泪悲泣。祈以求端用力之要。二公欣然语之。师佩受其言。不分明暗。兀坐如枯株。时年二十五矣。踏涛江而西。见诸大老。如布衲雍公。断崖义公。中峰本公。师一一咨叩。下语不契。中心瞀乱。遂止南屏山中。三年不踰户限。闻止岩成公。倡道大慈山。亟往谒焉。岩示以南泉三不是语。师闻而益疑。仍还南屏。类气绝之人。行坐寝食。不徇觉知。一夕。闻邻席僧唱證道歌。至不除妄想不求真。豁然如释重负。举目洞照。不见一物留碍。喜跃不自胜。疾走见止岩。会止岩游姑苏。趋天池。求證于元翁信公。仍归止岩。止岩喝曰。何处见神见鬼。师曰。今日捉了贼也。曰贼在何处。师便喝。岩竖起竹篦。命师指名。师便掀倒禅床。岩曰。尔欲来捋虎须耶。师作礼。岩连打三下。嘱曰。善自护持。他日说法度人。续佛慧命。至顺二年。归西安。住乌石山。澄居摄念。影不出山者一十六载。声光日振。缁素之士。坌集座下。恒至二三千指。至无所容。既而迁广德之石溪兴龙寺。向化之盛。不下乌石时。乌石之众。如子失母。力迎其还。适郡境。新建佛刹者四。曰古望。曰龙眼。曰宝盖。曰普润。皆延师开山。为第一祖。师起应之。无不感慕而奋迅。国朝洪武三年。郡守戍将。举水陆大会。佥谓。非师不足拯拔幽滞。师勉强成行。竣事而反。示微疾。召门弟子。勉以精进入道。书偈掷笔而逝。越七日。奉全身藏于乌石慈云塔院。寿七十。腊五十。得法弟子十馀人。无涯永公最著。师道价倾四方。非惟禅林奔凑。而公卿大夫。若太尉高公纳麟。兵部尚书黄公德昭。浙江行省左丞老老。江东廉访副使伯颜不花。或函香致敬。或驰书问道。或上谒亲领玄要。得其片言只字宝之。不翅南金。师之施可谓博矣。使其正席名山。则惠利所被宜益广。今乃仅止于斯。有识者恒伤之。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一
禅师世愚者。号杰峰。衢州余姓子也。早岁历参知识一十馀员。无所开发。抵杭州大慈。见止岩成公。而得道焉。愚初至大慈。倦于请益。但随众听法而已。一夕成召之曰。愚阇黎。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摝始应知。愚瞥然趋去。于是精神逸举。穷极玄秘。又常入元翁之室。机丝绵密。翁心喜之。翁即止岩之师也。室中常谓愚曰。暴长之竹。数载而枯。暴流之水。终夕而涸。此理人岂不知耶。但求速之病。入于膏肓。则神医拱手矣。愚遂隐乌石山。一十八载。衲子知名。正信长者。建广德石溪大伽蓝。以居愚。愚居石溪。禅徒始大集。开堂日。僧问。黄梅碓觜花开日。夜半传衣过岭南。此事还端的也无。愚曰。一物本来无。两肩担不起。曰。毕竟如何保任。愚曰。不是诗人莫献诗。乃曰。佛病祖病众生病。拈向一边。丹药妙药神仙药。除过一壁。离却四大幻身。且道。那个是病。那个是药。若向者里荐得。许汝诸人具只眼。其或未然。山僧分明指出病源。与诸人看。四大分散时。向何处安身立命。是有病无药底句。镇州萝卜。柏树子。乾矢橛。麻三斤。是有药无病底句。青州布衫。是药病对治底句。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狗子佛性无。是药病双忘底句。为治众生心中五欲八风。烦恼尘劳。妄想执著。一切病。一大藏教。总是济世医方。一千七百祖师公案。尽是灵丹妙药。有病应服药。无病药还祛。众中还有个汉出来道。和尚自身不能治。何用治别人。只向他道。留得一双青白眼。笑看无限往来人。愚凡四坐道场。暮年退休乌石。为逸老计。适有长者。携童子上谒愚。愚问。何来。童对曰。虚空无向背。愚大奇之。适悬钟次。愚曰。童子能言之乎。童曰。百鍊炉中滚出来。虚空原不惹尘埃。如今挂在人头上。撞著洪音遍九垓。愚叹曰。此子。如在壳迦陵也。以大法度之。法名非幻。洪武三年。诸山宿德。咸赴钟山之会。有诏起愚。使者至。愚集众普说。已而高声唱灭。有偈曰。生本不生。灭本不灭。攃手便行。一天明月。继愚后事者。有二人焉。曰无涯幻。曰日本太初原。原归化本国。幻于永乐五年。奉文帝诏。證西僧哈立麻佛事有感。帝喜。特留幻主灵谷。以备顾问。每召对称旨。十七年。御制赞佛歌颂。并刊大藏颁行。是日庆云等瑞。种种不一。备载明纪。其明年春。有敕再建会灵谷。如西僧例。幻不奉诏。亦唱灭。以故愚父子。深得或庵之遗韵云。盖愚溯或庵体之八世也。 赞曰。或庵行护国之话于焦山。至中叶几微而复兴。譬犹一指之脉度陇穿峡。所谓节节皆原六秀。及杰峰父子一出。又若老干发嫩。支龙逶迤。而下为尖圆方正之星而入局。于戏谁中十道天心之穴。则儿孙脚下。可胜计耶。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世愚,字杰峰。
姓余氏,西安人也。
家本儒素,世守诗书。
母毛氏梦感神人授以青衣童子,觉而生子。
故愚自幼好佛,稍长,投兰溪显教寺,从孤岳嵩供洒扫。
已而薙除须发为大僧,受具足戒。
昼夜奉芗镫惟谨,以针刺指端濡血,书《金刚般若经》。
忽抵几叹曰:“纵能尽书一大藏教,亦属有为,绝如梦幻,不可控搏。
盍学无为,以明心宗乎?
”出谒古崖纯、石门刚,诚心恳至,相对于邑,悲从中来,泣涕沾䘳,祈示审端致力之要。
二公为之感动,欣然语之。
愚佩受其言,不间晨昏,兀坐如枯株,时年二十五矣。
复自念曰:“年日以增,学日以退,岂非见闻未充,无以启发知解乎?
”渡涛江而西,见诸善知识。
时布衲雍、断崖义、中峰本三人,大弘雪岩高峰之道。
愚并往咨叩,语皆不契。
中心愗惑,因止南屏山中三年,不踰户限。
闻止岩成倡道大慈山定慧禅寺,门庭虽峻,而获證悟者众,亟往谒焉。
止岩曰:“南泉有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何者?
”愚闻而愈疑,仍还南屏。
诸缘尽舍,形类气绝,行坐寝食,若无知觉,唯一念历然在太虚中,如此者久之。
一夕坐至夜分,闻邻席唱《證道歌》,至“不除妄想不求真”处,豁然如释重负。
举目洞照,不见一物留碍,喜不自胜,且曰:“佛法自在目前,祇为太近,故人自远耳。
”即操觚成偈,有“夜半忽然忘月指,虚空迸出日轮红”之句,乃走见止岩。
会止岩游姑苏,走天池,求證于元翁信。
信者,止岩之师也。
问曰:“上士从何来?
”曰:“大慈。
”曰:“大慈鼻孔,其深多少?
”愚卓钖。
信曰:“拗折锡杖,尔将何为?
”愚作礼。
信曰:“尔可归见止岩。
”愚后见之,备述所悟。
止岩曰:“何处见神见鬼?”愚曰:“今日捉了赃。
”曰:“赃在何处?
”愚便喝。
止岩曰:“开口合口都不是,向上举将一句来。
”愚曰:“遍界明明不覆藏。
”止岩竖起竹篦,请指名,愚便掀到禅床。
止岩曰:“尔欲来将虎须耶?”愚复作礼。
止岩击之者三,瞩曰:“善自护持,他日说法度人,续佛慧命。
”遂留执侍,服勤三年。
又还南屏,寻入大慈为上座。
元至顺二年归西安,先是西安乌石山有福慧古刹,岁久荒废,瓦砾堆除,荆榛塞路。
愚独结茅以居,蛇蝎霄蟠,虎狼夜哮,了无恐怖。
乡人信仰,钦其道德,裹粮遗之。
遂澄居摄念,影不出山者,十有六载。
声光日振,缁素麇集,至三千指,几无所容。
县中大姓陈嗣宗,倡义施舍,为造殿堂,藏经楼阁,规模弘大,制如伽蓝。
且置山田,取其所入以供众。
帝师大宝法王闻之,为钖“弘辩”之号。
至正六年冬,江南行宣政院亦录其行业,请主广德石溪兴龙禅寺,祝香报恩归之,止岩表其自證也。
留居三夏,将迎还乌石。
而郡中新建佛刹四,曰古望,曰龙眠,曰宝盖,曰普润,皆延之为开山祖。
力起应之,无不感慕。
明洪武三年冬十二月十日示微疾,召门弟子,勉以精进入道,索笔书偈云:“生本不生,灭本不灭。
撒手而行,一天明月。
”掷笔而逝。
越七日,藏于乌石慈云塔院,春秋七十,坐夏五十。
四方参学,莫知其数,得其法者,则慧观、德随十有五人。
所著《二会语》四卷,已刊行丛林中。
愚道倾四众,高太尉纳麟、黄尚书德昭、廉访副使伯颜不花,莫不函香致敬,驰书问道,得其片言,称为玄要,其法施及人,可谓博矣。
宋文宪濂为铭其塔。
释无疑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九
释无疑,姓林氏,浯海人。
中岁厌俗,礼印指披剃于金门宝月。
性姿纯实,笃杜多行。
雪峰亘开法罗山,无疑知院事,拮据劬苦,以身率众。
时承激发,知有向上事。
逮亘移住芙蓉,乃结茅于三秀中峰,耕种自足,不染外缘。
俄遭寇乱,同安、石尾相继沦陷,僵尸填城野,偕其徒行勉、达已,拾厥遗骸,聚而瘗之于同安城北,立兆域以识曰同归所。
壬辰,漳城被围几七月,城中人相食,及清兵南下,转战百里,积骸如山。
无疑复领徒众行勉、观素辈,收胔录髑于烈日苦雨中,备尝辛艰,亦立同归所于南山寺。
更建万善庵,香镫钟梵以利幽冥。
远近闻之,皆感泣涕涟,以为真大士行愿也。
及乙未岁,仙游陷,被屠,无疑力起奔赴,掩霾如前。
计十年中,所瘗尸骸何止万众。
斯生民之惨变,而苦行悲愿,其功德诚不可思议。
同安有甘露遗址,檀越陈公慕其道谊,延之鼎新。
又尝住轮山圆通寺,重修大殿,足壮观瞻,一时云水,至者如归。
俄而示疾,数日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