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文裕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4 首
逍遥咏 其三 北宋 · 赵炅
五言律诗
我自常安乐,凡情勿笑耶
云生诸洞府,棘不放仙花
地卑三光照(原注:地本卑下,而能厚载,得一以宁,功契上玄。合三光之照矣。),天开五色霞
未知何所是,善愿理交加
⑴ 原注:逍遥之道,理契希夷。达其深源,自然安乐矣。
⑵ 原注:道本渊奥,宗旨甚深,下士闻之而大笑,故诫之矣。
⑶ 原注:洞府皆神仙栖隐之方,故云霞渺邈,非洞府而不生。
⑷ 原注:根性既殊,仙凡自异。谅其棘刺,不秀名花。盖明修道之士品类有殊矣。
⑸ 原注:天法于道,道法自然。运用生成,于物不滞。乃五色霞光纵横分布。
⑹ 原注:道本凝寂,而昧之者孰了其元。故《道经》云吾不知其谁之子,其斯之谓欤。
⑺ 原注:于诸法中而得至理者,乃因善愿矣。愿之与理,俱不可废矣。
逍遥咏 其十五 北宋 · 赵炅
五言律诗
阳与阴和合,须从一字求(原注:考五行之精,抱真一之道。脱落尘世,游心冲寞。故老氏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是也。)
分明皆是象,作相不能投
举措先真实,精粗各自柔
恒持通觉悟,万派水东流
⑴ 原注:《丹经参同》云:阴者道之基,阳者形之始。故阳因阴有,阴禀阳孕,能滋万物,为万物基者也。
⑵ 原注:圣人取象,阳精阴魄。积九数以先立,摄万物以皆归。故《易》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⑶ 原注:夫大道者,寂寥无声,淡乎无味,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岂作相而投,何挹持而得也。
⑷ 原注:谦弱者,德之柄;柔和者,道之用。必处其厚,而居其实也。
⑸ 原注:学有精粗,盖性有利钝,亦在守其柔弱,弃彼坚强者矣。
⑹ 原注:道性虚极,妙本湛然。当须绝弃尘境,觉悟玄解,持守雌静而已。
⑺ 原注:百谷朝宗而东注,天地之常道也。《易》曰巽利东南,泽润万物者,莫大乎水德,以况于道之用也。
逍遥咏 其十六 北宋 · 赵炅
七言律诗
交结从头有顺违,方知雾散若云飞
超凡入圣含金体,抛弃迷蒙挂紫衣
细认消停无远近,分明意外隐玄机
相逢配偶为闲事,谁解调持得一归(原注:夫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然则知者虽众,其能调理任持,归于得一之体者,诚为难矣。)
⑴ 原注:地天交泰,二仪相通,顺之则物类攸行,违之则气能差互。
⑵ 原注:《庄子》云:积水上溢,故为雾,《淮南子》云:山之出云,蒸柱润础。斯皆积阴之盛也,其或阴阳调畅,象纬和平,则雾之散,云之飞,理皆如也。
⑶ 原注:抱素还朴,傥积德而累功;以石为金,即自凡而入圣。
⑷ 原注:弃欺幻之术,得虚通之门,丹田既离于迷蒙,紫车尽期于变化。
⑸ 原注:差之毫釐,失之千万。子细消息,复何有于远近乎,
⑹ 原注:夫道分明,离于言象,超然意虑之外,故玄机隐而难见。
⑺ 原注:若阴阳和同,则气象谐偶,万汇通变,俱不劳神。虽庶事森罗,而自可闲适矣。
逍遥咏 其十七 北宋 · 赵炅
七言律诗
香汤沐浴更斋清,运动形躯四体轻
魔鬼自然生怕怖,神魂必定转安宁(原注:夫将躁制之以宁,将邪头之以贞,将浊澄之以清,优哉游哉,不欲不营。)
从无入有皆真实,去住何难妙最精
五行聚散归一体,灵源不用苦煎烹
⑴ 原注:大气将成,至静为怀,斋沐为务。向星坛而稽颡,端玉简以凝神。
⑵ 原注:若屈伸道引,消息神气,必冥目于玄关,游心于无外也。
⑶ 原注:一爻始生,八卦既定,神室密灵于内秘,丹台已继于仙名,何魔鬼之不惊也。
⑷ 原注:必若怡心抑制所悦,静默元和抱一者,是从无而入有,务实以去华也。
⑸ 原注:阴气尽祛,阳灵益著,则神妙无方,然后绛官可往,赤水得游尔。
⑹ 原注:且阴阳混蒸,以主万物。散则物物皆匀,聚乃互相涉入。
⑺ 原注:士(原作士,据原校改)有烹金鍊骨,鹤宿霞栖者,殊不知内养灵丹,外固华池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