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鲁哀公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3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惟彼龙兮。
潜水府。
翔天路。
何叶公之多尚。
独神物之是幕。
假手于绘。
对蜿蜒以好之。
其形在堂。
俄惝恍而反惧。
初其终朝念兹。
寤寐求之。
嗟豢氏之莫遇。
望云津之远而。
载雕其宇。
爰写其姿。
周屋壁。
环阶墀。
辉辉之章。
不离其行坐。
矫矫之质。
常在于梦思。
至于春风启序。
自暄而暑。
则谓仰重阴而可伫。
雨歇云收。
杳不知其处所。
其求虽阻。
其志无沮。
及其寒律方凝。
自霜而冰。
则谓窥浚壑而可徵。
天高日朗。
空有见于浤澄。
其睹未能。
其诚益增。
既而天纵其欲。
物应其好。
龙乃拖其尾而登其堂。
矫其首而窥其奥。
垂锦带。
张翠鳞。
光流电转。
声发雷振。
起云而栋凝积气。
乘水而庭若通津。
而况于斯人。
得不挠其性而骇其真。
触类而广。
可明其徵。
惟龙也。
世好之必归。
惟士也。
国招之必依。
姑务乎辨真去伪。
宁求乎似是而非。
故好龙如之何。
期真假无变。
好士如之何。
在贤愚无眩。
蜿蜒之状。
且逢子高之仪。
堂堂之贤。
莫失哀公之眷。
勉矣凡今君子。
必审之于闻见。
楚歌十首(江陵时作) 其二 (810年) 中唐 · 元稹
五言律诗
陶虞事已远,尼父独将明(尼父:对孔子之尊称。《礼记·檀弓上》:“鲁哀公诔孔丘曰:‘……呜呼哀哉,尼父!’”郑玄注:“尼父,因其字以为之谥。”父,同‘甫’,对丈夫之美称。)
潜穴龙无位,幽林兰自生
楚王谋授邑,此意复中倾。
未别子西语,纵来何所成
⑴ 陶虞:古代传说之圣君陶唐与虞舜之并称。陶唐即唐尧,帝喾之子,姓伊祁,名放勋,初封于陶,后徙封于唐;虞舜,姓姚,名重华,因其先国于虞,故称。
⑵ “潜穴”二句:谓孔子空有其德而无权位,不能发明先圣之大业,只能怀德自处。
⑶ “楚王”四句:《史记·孔子世家》:“(楚)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曰:‘无有。’‘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曰:‘无有。’‘王之将率有如子路者乎?’曰:‘无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无有。’‘且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王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青云驿(810年) 中唐 · 元稹
引用典故:获麟 三公灌蔬 金张 龙醢为臡 噬脐
岧峣青云岭,下有千仞溪。
裴回不可上,人倦马亦嘶。
(一作顾)登青云路,若望丹霞
谓言青云驿,绣户芙蓉闺。
谓言青云骑,玉勒黄金蹄
谓言青云具,瑚琏杂(一作并)象犀
谓言青云吏,的的颜如圭
怀此青云望,安能复久稽(一作栖)
攀援(一作路途)信不易,风雨正凄凄。
已怪杜鹃鸟(杜鹃:参卷1《思归乐》注。),先来山下啼。
才及青云驿(一作归家尘雾暗),忽遇蓬蒿妻。
延我开荜户(荜户:用竹荆编织之门户。),凿窦宛如
逡巡吏来谒(一作来叙别),头白颜色黧
馈食频叫噪,假器仍乞醯
向时延我者,共舍(一作拾)藿与藜。
乘我牂牁马,蒙茸大如羝
悔为青云意,此意良噬脐
昔游蜀门(一本缺,一作关),有驿名青泥
闻名意惨怆,若坠牢与狴
云泥异所称,人物一以齐。
复闻阊阖上,下视日月低。
银城蕊珠殿,玉版金字题
大帝直南北,群仙侍东西。
龙虎俨队仗,雷霆轰鼓鼙。
元君理庭内(元君:道教对女子成仙者之美称。),左右桃花蹊。
丹霞烂成绮,景(一作素)云轻若绨
天池光滟滟,瑶草绿萋萋。
众真千万辈柔颜尽如荑
手持凤尾扇,头戴翠羽笄。
云韶互铿戛(21)霞服提携
双双发皓齿,各各扬轻袿(22)
天祚乐未极,溟波浩无堤。
秽贱灵所恶,安肯问黔黎(黔黎:黔首黎民,指百姓。)
桑田变成海(23),宇县烹为齑(宇县:犹天下。齑:细碎。)
虚皇不愿见(24),云雾重重翳。
大帝安可梦,阊阖何由跻。
灵物可见者,愿以谕端倪。
虫蛇吐云气,妖氛变虹蜺(25)
获麟书诸册(“获麟”句:鲁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相传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杜预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主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豢龙醢为臡(26)
凤皇占梧桐(27),丛杂百鸟栖。
野鹤啄腥虫,贪饕不如鸡。
山鹿藏窟穴,虎豹吞其麛(28)
灵物比(一作此)灵境(29),冠履宁甚暌(30)
道胜即为乐,何惭居稗稊(稗稊:稗草与稊草,比喻卑微。)
金张好车马(31),于陵亲灌畦(32)
在梁或在火,不变玉与鹈(33)
上天勿行行(行行:刚强负气貌。),潜穴勿悽悽。
吟此青云谕,达观终不迷。
⑴ 岧峣:山峰高耸貌。
⑵ 丹霞梯:即丹梯,升仙之路。杜甫《赠特进汝阳王》:“鸿宝宁全秘,丹梯庶可凌。”邵宝之注:“丹梯,山上升仙之路。”
⑶ 玉勒:玉饰之马衔。黄金蹄:《太平广记》卷三九七引《玉堂闲话》:“佛用金蹄银角犊儿由西合悬梯而上,其间千房万屋缘空蹑虚,登之者不敢回顾,将及绝顶,有万菩萨堂。”
⑷ 瑚琏:皆宗庙盛黍稷之玉制礼器。《论语·公冶长》:“(孔子)曰:‘瑚琏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瑚琏,黍稷之器,夏曰瑚,殷曰琏。”并:蜀本、卢本、杨本、全诗作“杂”。象犀:象与犀,此指象牙与犀牛角。
⑸ 的的:分明貌。《淮南子·说林训》:“的的者获。”高诱注:“的的,明也。”按,此“的”字本作“的”,后从俗体。《说文·日部》:“的,明也。从日,勺声。”段注:“的者,白之明也,故俗字作的。”圭:通圭,端玉。
⑹ “凿窦”句:在墙上凿洞如圭状以作窗户。圭,古代皇帝诸侯举行祭祀、丧葬等隆重仪式时所用之玉制礼器,长条形,上尖下方。
⑺ 黧:黑中带黄之色。《广韵·齐韵》:“黧,黑而黄也。”
⑻ 假:借。《广雅·释诂二》:“假,借也。”醯:醋类食物。《说文·皿部》:“醯,酸也。”
⑼ 乘我:给我乘。牂牁,国名,在今贵州省一带。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周之季世,楚威王遣将军庄蹻,溯沅水出且兰,以伐夜郎,植牂牁系舡……因名且兰为牂牁国。”
⑽ 蒙茸:形容马毛杂乱不整。羝:公羊。《诗·大雅·生民》:“取羝以軷。”毛传:“羝羊,牡羊也。”
⑾ 噬脐:犹言自噬其脐,比喻后悔莫及。《左传·庄公六年》:“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脐。”杜预注:“若齧腹齐,喻不可及也。”
⑿ 蜀关:即剑门关,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元稹元和四年入蜀,未经剑门,此泛指入蜀之通道。关,蜀本、卢本、杨本、全诗作“门”。
⒀ 青泥:驿名,在青泥岭。《元和郡县志·山南道三·兴州·长举县》(卷二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元稹入蜀,并未行经此处,仅“闻名”而已。
⒁ 狴:兽名,形似虎,有威力,常图其形于狱门,故以之代牢狱。
⒂ 阊阖:传说中之天门。《楚辞·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王逸注:“阊阖,天门也。”
⒃ 银城:《北堂书钞》卷一五八:“《大志经》云:‘大意初入海中,至白银城,次至黄金城,次至水精城,次至琉璃城,龙王各与明月珠。”蕊珠殿:道家、道教经籍中神仙所居之仙宫,亦指道教宫观建筑。《真灵位业图》中有太和殿、寥阳殿、蕊珠宫。
⒄ 玉版:指上有图形或文字、象徵祥瑞或预示休咎之玉片。
⒅ 绨:厚实光滑且有光泽之丝织品,以蚕丝为经,棉线为纬织成。
⒆ 真:道教称修炼得道或成仙之人。《说文·匕部》:“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
⒇ 荑:初生茅草之嫩芽。《玉篇·草部》:“荑,始生茅也。”《诗·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21) 《云韶》:云指《卿云》,古歌名,传说虞舜将禅位于禹,卿云现,乃与百官同唱此歌。《尚书大传》卷二:“舜为宾客而禹为主人……于时卿云聚,俊乂集,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郑玄注:“卿,当为‘庆’。”韶,舜乐名。《说文·音部》:“韶,虞舜乐也。”铿戛:犹铿金戛玉,形容音乐洪亮动听。
(22) 袿:古代女性所穿之上等长袍。《释名·释衣服》:“妇人上服曰袿,其下垂者,上广下狭,如刀圭也。”毕沅疏證:“上服,上等之服也。”
(23) “桑田”句: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昔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
(24) 虚皇:道教神名。南朝梁陶弘景《许长史旧馆坛碑》:“并證心清,俱漏身浊。离有离无,且华且朴。结号虚皇,筌法正觉。”
(25) 虹蜺:亦作虹霓,雨后、日出或日落之际,天空中所出现之七色圆弧。虹蜺常有内外二环,内环称虹,外环称蜺。
(26) “豢龙”句:豢龙,古代名马。《左传》:“昔有飂叔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饮食之龙多归焉,乃扰畜之以服事舜,舜赐姓曰董氏,曰豢龙。醢:古代酷刑,将受刑者剁为肉酱。此泛指剁为肉酱。臡:有骨之肉酱,此泛指肉酱。
(27) “凤皇”句:《庄子·秋水》:“(鹓雏,即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8) 麛:幼鹿。《礼记·内则》:“秋宜犊麛,膳膏腥。”陆德明释文:“麛,鹿子也。”
(29) 比:相接。《汉书·诸侯王表》:“诸侯北(比)境,周市(币)三垂,外接胡越。”颜师古注:“比谓相接次也。”
(30) 暌:分开,有距离。《古今韵会举要·齐韵》:“暌,《玉篇》:违也,日月相违。”
(31) “金张”句:金张,汉代金日磾、张安世之并称。二氏子孙相继,七世荣显,后以为显宦之代称。
(32) “于陵”句:于陵,战国时隐士,或谓即齐人陈仲子。《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于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裴骃集解:“《列士传》曰:‘楚于陵子仲,楚王欲以为相,而不许,为人灌园。’”司马贞索隐:“《孟子》云陈仲子,齐陈氏之族,兄为齐卿,仲子以为不义,乃适楚,居于于陵,自谓于陵仲子。楚王聘以为相,子仲遂夫妻相与逃,为人灌园。”
(33) “在梁”二句:《诗·曹风·候人》:“维鹈在梁,不濡其翼。”郑玄注:“鹈在梁,当濡其翼,而不濡者,非其常也。以喻小人在朝,亦非其常。”《淮南子·俶真训》:“譬若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则至德天地之精也。”玉在火而色不变,喻君子坚守其操守;鹈在梁非其常,喻小人暂时得志。
春秋战国门 哀公 唐末 · 周昙
七言绝句
贤为邻用国忧危,庙算无非委艳奇。
两叶翠娥春乍展,一毛须去不难吹。
春秋战国门 再吟 唐末 · 周昙
七言绝句
好龙天为降真龙,及见真龙瘁厥躬。
接下不勤徒好士,叶公何异鲁哀公
留守待制视学 其六 北宋 · 石介
五言律诗
泮水渌犹浅,春芹叶始敷。
旌旗久停住,衿佩俨相趍。
庾亮亲临学,哀公不诟儒。
兹为表则地,风教自王都。
稽先王之训,见君子之儒。
取多文以为美,体至富以宁殊。
蕴之则独善于身,不失其所;
施之则兼济于物,无得而逾。
鲁哀公道在崇儒,孔宣父心存化下。
将令德之广矣,必使道之行也。
以谓勤诸博学,式彰乎善莫大焉;
类彼多藏,自取乎文为贵者。
由是笃行无倦,脩辞罔穷。
所谓学成而上,抑亦禄在其中。
韫玉俟时,我则非道而弗处;
怀珠待价,我则惟德而是崇。
岂假徇财,爰因嗜学。
虽云既富而且庶,萛在怀忠而抱鉴。
博文者自显丰盈,昧道者堪讥龌龊。
抱义而处,宁须陆海之珍;
藏器于身,便是荆山之璞。
盈非损志,用本患多。
匪予求而予取,假如切以如磋。
脩身践言,信满堂而可守;
浸仁沐义,谅润屋以难过。
则知富于文者,其富为美;
富于财者,其富可鄙。
故往籍之攸载,俾来者之所履。
发谕甚嘉,垂谟有以。
进德脩业,谅多积以攸同;
温故知新,岂厚亡之足比?
莫不郁郁斯盛,彬彬有为。
且常同于富赡,又曷见于盈亏?
雅符怀宝之人,惟遵于道;
岂类穷奢之士,必速于危。
懿夫!
学海腾芳,儒林挺秀。
彰圣教之不坠,见文风之是茂。
宁虞丧宝,罔同于无德而贪;
讵比浮云,寔异乎不义而富。
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1078年) 北宋 · 苏轼
燕南垂,赵北际,其间不合大如砺。
至今父老哀公孙,蒸土为城铁作门。
城中积谷三百万,猛士如云骄不战。
一旦鼓角鸣地中,帐下美人空掩面。
岂如千骑平时来,笑谈謦欬生风雷
葛巾羽扇红尘静,投壶雅歌清燕开。
东方健儿虓虎样,泣涕怀思廉耻将。
彭城老守亦凄然,不见君家雪儿唱。
三不归行(1103年) 北宋 · 苏辙
客心摇摇若悬旌,三度欲归归不成。
方春欲归我自懒,秋冬欲归事自变。
问我欲归定何时,天公默定人不知。
孔公晚岁将入楚,盘桓陈蔡行且住。
昭王已死不复南,意欲归老父母邦。
卫灵父子无足取,姑尔息肩俟东鲁。
三桓岂知用圣人,哀公亦自不能臣。
冉求一战却齐虏,请君召师君亦许。
归来闭户理诗书,弁冕时出从大夫。
梦见周公已不复,老死故国心亦足。
孔公愈老愈屯邅,顾我未及门下贤。
乡邦万里不能往,妻孥近寄颍川上。
依嵩架颍结茅茨,自问此志于何期。
汝南一寓岁行复,来年归去栽松竹。
哀公真自不寻常,虽是年饥亦较量。
二犹不足如何彻,䌷绎斯言味更长。
共 3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