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836—898 【介绍】: 唐魏州贵乡人,字德孚。初为魏州裨将,主马牧。赵文㺹死,众推弘信为帅,诏擢知魏博节度留后,再迁节度使,加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豫章郡公。累官至检校太师、守侍中、临清郡王。卒谥庄肃。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生卒】:876—958 【介绍】: 五代时僧。铜台永济人。九岁于临清王舍城寺出家。受戒后,往滑州明福寺,从彦晖学,为一门之冠。寻住汴京万岁百法院,化行河淮间,前后饭僧三十万。晚住魏府观音院。魏帅陈思让笃志归依,表荐赐紫,署号归政。晚年颇学欧王书体。
宋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第二之四张姓。邺之永济人。九岁获事师于临清王舍城寺。暨受具戒。克勤佛事。诵经之暇。礼拜旋绕。必昼三夜三。不少废。已而本师遣从滑台明福寺晖公。听习未期月。顿领玄要。晖公之门。畴昔号为杰然者。数十辈。皆出其下。于是徇睢阳之请。法泽霶霈矣。久之汴都信士舍宅。筑万岁百法院致居之。随赴诸檀。所得衬施。前后斋僧三十万。天雄军戴张郭三氏。以观音院召。抑其衰莫疲薾之时乎。佺于百法尤淹贯。登座辩给。初不临文。每览大藏。以辅知见。讽诵诚悫。当深夜无人声。或闻户外。弹指赞叹者。魏帅陈君思让笃志归向。表荐得紫衣归政大师号。显德五年。年八十有三矣。忽命弟子奉晏等。造木舆曰。必以西方礼。阇维我。其年十一月十一日。奄尔而逝。塔其遗骨焉。
释智佺。姓张氏。铜台永济人也。九岁于邺都临清王舍城寺事师。暨受具戒身器挺然八尺面色玉如。行步若舒雁。言音如扣钟。人望之凛然。佥曰。美丈夫也。恒诵诸经昼三夜三礼佛无阙。本师知其法器。遣往滑台。抵明福寺就晖师讲肆。期月顿见诸法体用。喜不自任。时晖之门生炮勇炰干者数十员。皆出佺之下。徇睢阳人请讲。未久又今东京。遇信士舍宅为万岁百法院。由此洛京陈许徐宿维青琴台咸乐请其敷演。自鸠聚檀嚫。前后饭僧三十万。天雄军戴张郭三家。同建观音院命居之。佺敏利之性天资。初终讲百法论可百许遍。登法座多不临文。悬述辩给。后三过览大藏经以辅见知。其诵讽经咒也。尝闻户外阒然有弹指声者。感鬼神赞叹欤。魏帅陈君思让。笃志归依。表荐紫衣师号曰归政。殆临八十一而剋意学欧王书体。仅入能妙。或问之。曰吾习来生字耳。显德五年年八十三。呼弟子奉晏等嘱累令造木舆一所歛送阇维。至其年十一月十一日奄终。奉木塔举高三丈馀。纵燎时有白鹤哀鸣紫云旋覆。收拾舍利建塔缄焉。
人物简介
【生卒】:?—930 【介绍】: 五代时燕人。高行周从兄。初仕燕为骑将,以骁勇称。后唐庄宗时,历朔、忻、岚三州刺史、大同军节度使。明宗立,徙镇威胜、安远。性贪鄙,行事多不法。副使范延策几规劝,不听而衔之。后诬延策反,延策与子见杀。寻疾卒。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八百五十六【生卒】:892—952 【介绍】: 五代时涿州归义人,字克明。刘煦弟。历事后唐、后晋、后汉,累官少尹、郎中、宗正卿。后周初,改卫尉卿。后周太祖广顺二年为高丽册使,至郓,节度使高行周款待之,留连累日,因醉而卒。皞从儒学,好聚书,嗜酒无仪检;然衷抱无他,急于行义,士友以此多之。
皞字克明。晋相煦之弟。后唐明宗朝累迁水部员外郎史馆修撰。长兴末。赵凤镇邢台。表为节度判官。清泰初入为起居郎。累擢太府卿。汉祖入立。授宗正卿。周初改卫尉卿。广顺二年奉使高丽。卒于郓州。年六十一。
人物简介
【生卒】:?—942 【介绍】: 五代时振武索葛部人。初从李存勖于兵间,后唐时累官山东南道节度使。后晋高祖即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蓄异志,与安重荣相结托。重荣反,高祖幸邺,从进亦反,为李建崇所败,奔还襄阳。高行周围之,逾年粮尽,从进自焚死。
人物简介
【生卒】:?—945 【介绍】: 名或作俨明。五代时僧,莆田人。本名偃,在雪峰寺为僧,改名体明。福州之乱,李仁达杀王继昌欲自立,恐众不附,遂立岩明为帝。后晋齐王开运二年称藩于晋,已而为仁达所杀。
人物简介
【生卒】:?—948 【介绍】: 五代时镇州鼓城人。幼为僧,知书,善辩,喜大言,后还俗。后唐末帝用为供奉官。后晋出帝时累戍守边城。后汉隐帝乾祐初授镇州副使,为高行周左右所谮,被诛。
人物简介
【生卒】:?—949 【介绍】: 五代时河阳人。石敬瑭镇河阳,以为客将。敬瑭即位建后晋,拜客省使。累官同平章事。后降契丹,为司徒。刘知远入京师建后汉,守贞来朝,拜太保、河中节度使。未几,知远卒,守贞以为后汉新建,隐帝初立,天下易图,遂反。兵败,自焚死。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五
守贞。河阳人。晋天福中累迁宣徽使。少帝即位。授滑州节度使兼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侍卫都虞侯。开运元年授兖州节度使。加同平章事。二年。契丹南下。以为北面行营都监。还为侍卫副都指挥使。移镇宋州。代高行周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移镇郓州。契丹寇边。以为北面行营都部署。军败降契丹。授司徒依前郓州节度使。从契丹至汴。寻归本镇。汉祖入立。授太保。封鲁国公。移镇河中。乾祐二年以叛诛。
人物简介
【生卒】:926—982 【介绍】: 宋真定常山人,字藏用。高行周子。忠厚倜傥,有武勇。后晋出帝开运初,从父北征,遇辽军被围,左右射杀,纵横驰突,挟父而出。以功领罗州刺史。从后周世宗征淮南,又从北征,战功卓著,擢江宁节度使,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太祖即位,拜殿前副都点检。尚燕国长公主,加附马都尉。与石守信先后击平李筠、李重进之乱。建隆二年解军职,罢宿卫,出为归德军节度使。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太原,改镇曹州,封冀国公。七年,改武胜军节度。卒谥武穆。
人物简介
全宋诗【生卒】:985—1050 【介绍】: 宋绛州绛县人,字思正。少谨愿好学。真宗大中祥符七年进士第一。仁宗即位,累官给事中、权御史中丞。上言知人、严禁、尚质、节用四事及“导积水以广播种”等七条。宝元元年除同知枢密院事。康定中以西兵失利罢知相州。徙许州。皇祐元年为尚书左丞、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户部尚书。遇事从容详审,勤谨和缓。趣尚恬旷,持廉少欲。平生书必为楷字,无一行草。然于吏事非所长。卒谥父孝。
张观,字思正,绛州绛县(今属山西)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通判解州。仁宗初,召直史馆为知制诰,出知杭州。后以给事中权御史中丞。宝元元年(一○三八)同知枢密院事。康定元年(一○四○)罢知相州,历知澶、郓等州府。又以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后以观文殿学士知许州,迁尚书左丞,卒,年六十六。赠吏部尚书,谥文孝。事见《隆平集》卷一○,《宋史》卷二九二有传。全宋文·卷三三二
张观(九八五——一○五○),字思正,绛州绛县(今山西绛县)人。擢服勤辞学科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解州。坐事降监河中府税,复通判果州。仁宗即位,擢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判官,同修起居注,改右司谏、知制诰、判登闻鼓院,出知杭州。还判国子监、知审官院,累迁左司郎中,以给事中权御史中丞。复知审官院,拜同知枢密院事。罢知相州,徙澶州、郓州,历知应天府、孟州、河南府,以观文殿学士知许州。皇祐二年卒,年六十六,谥文孝。《宋史》卷二九二有传。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九,《东都事略》卷五五。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