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飞锡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三藏者何。于心为戒定慧。于学为经律论。惟西域二大士。以正智法器为天人师。大宏教和尚本号金刚智。南印度人。出家于那兰陁寺。道成于迦毗罗卫国。事龙智阿堵梨。通总持灌顶之法。入师子国。登楞伽山。航海涉险。聿来中土。开元中。随銮辂于两都。大智大慧。皆抠衣请益。春秋七十三。夏腊五十。化灭于洛京。起塔于龙门。传法于大辩正和尚。和尚法号不空。师子国人。母氏方娠。梦佛光照顶。弱冠受具。通三密法。尝赍国信。往诣他方。讽真言而海风恬息。结秘印而狂象调伏。若岁大旱。实作霖雨。内出方袍之锡。犹命服焉。至德初。宣皇受命于灵朔。译不动尊经以献。凡所以顺天心而导善气者。又何可胜言。自开元末至大历中。三朝尊奉。以密行救世。代宗授以特进鸿胪卿。赐号大广智三藏。既以众生病为病。于卧内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萧国公。大历九年夏六月既望。示灭于兴善寺。追命司空。不视朝三日。尊名曰大辩正。遣中谒者吊祠。报年减先师三岁。而休夏同数。初武皇帝崇大师以次公命卿也。先师有仪同之赠。宏教之谥。大师之弟子曰沙门含光昙贞觉超惠应于邻潜真惠觉等。或为肃宗灌顶阿堵梨清凉山功德使。或为内道场三教大德。或为僧录。皆伟然龙象。为法栋梁。而惠应惠觉。传授秘藏。永怀世道。乃于仁祠法堂。严事华饰。仪同在西。萧国在东。睟容德宇。瞻仰如在。应公又推本其教曰。昔毗卢遮那如来入不空王三昧。说瑜珈最上乘义。授于普贤。以平等性智而造妙觉。一印含万法。五部周四方。金刚之坚利。莲花之清静。悟入之速。可思议哉。普贤授龙猛。龙猛授龙智。凡千百载。而先大师授于大师。纂服六叶之教。绍明三摩之法。摄护成就。斯为妙门。大凡翻经七十七部一百卷。命书悯册。表章荅礼。传译之差次。弟子之号名。环周素壁。耸视生敬。净名会中。亦参世典。宏明集内。无匪佛乘。初先大师之灭也。吕工部向杜卫公鸿渐为之记。大师之云亡也。严京兆郢沙门飞锡为之碑。感缘行化。皆以详熟。今应公以二大师遗影之在此堂也。不可以不识。应公入大师之室。德舆入应公之藩。以兹因缘。俾揭文字。铭曰。
法身遍照,六叶传妙。
惟二大师,三朝演教。
天竺西极,瑜珈度门。
莲开法界,月破重昏。
俨然象设,复获亲觐。
如闻软语,如结秘印。
一室之中,寂然感通。
道行无穷,法子之功。
观山灯献徐尚书 其二 (859年) 唐 · 段成式
五言律诗
引用典故:庆云
涌出多宝塔,往来飞锡僧
分明三五月,传照百千灯。
驯狖移高柱(一作炷)庆云遮半层。
夜深寒焰白,犹自缀金绳。
寄国清处谦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律诗
三江风浪隔天台,想见当时赋咏才。
近有高僧飞锡去,更无馀事出山来。
猿猱历历窥香火,日月纷纷付劫灰。
我欲相期谈实相,东林何必谢刘雷。
峡州渡江入寺 其二 北宋 · 李复
五言律诗
江上招提古,萧疏对郡城。
延宾竹榻静,过雨石堂清。
斋接荆州供,题多蜀士名。
老僧飞锡倦,归坐听江声。
龙门避暑 元 · 郑洪
七言律诗
龙门绝顶松风冷,空翠湿衣山更深。
六月地炉长拥火,半窗云影便成阴。
悬厓果熟猿争树,白昼人惊鬼出林。
一个老僧飞锡去,不知消息到如今。
苍鳞作霖回壑里,竟化长冈飞不起。
何年老僧飞锡来,强架檐楹万山底。
碧云石梯如登天,俯视竹树行其巅。
岩恋起伏呈怪状,壮若群马奔吾前。
何仙仙去不复返(「何仙」,明正统本作「絅仙」。),满壁龙蛇惊醉眼。
可怜一半委涂泥,况复阽危混苔藓。
山翁模拓妙入神,永和茧纸且逼真。
劝君勿辞一日力,为我留为百世珍。
君不见二王旧帖皆残编,至今不惜千金传。
罗汉岩 元 · 严士贞
七言律诗
谷邃山深云作堆,水源穷处梵宫开。
隈岩石藏何年转,飞锡高僧近日回。
翠竹黄花皆佛事,断桥流水小天台。
超然步出松关外,尘世纷纷付劫灰。
甘露寺废址 元 · 陈镒
七言律诗
金碧楼台安在哉,空留铁塔镇崔嵬。
慈云散尽无甘露,烈火烧残有劫灰。
巨镬欹斜堆败叶,断碑零落付苍苔。
老僧飞锡知何处,落日长江潮自回。
窣堵嵬峨宝阁开,碧莲平涌紫金台。
散花天女云间下,飞锡真僧海上来。
雾捲长塘天一镜,雨浮西嶂翠千堆。
白头幸逐閒居乐,犹拟栖禅日往回。
为僧赋万山孤锡 元末明初 · 钱仲益
七言律诗
高僧飞锡上神州,问法参禅到处留。
干木自随长作戏,石头原不碍行游。
凌空云雨浑无迹,卓地泉源忽涌流。
归向五台山上望,海天万里尽清秋。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