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顾云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陕州硖石人。姚崇裔孙。尝以诗酒放游江左。有《象溪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东南硖石镇)人。
少聪悟。
20岁,博通经典,人称“象溪先生”。
喜司马迁、班固文,时人称为大儒。
性倨傲,不乐仕进,诗酒自乐。
僖宗乾符中,至鄱阳,为颜标撰文千余言,颜欲删去一二字,姚即大怒,至磨去碑文。
又曾自婺源应邀至歙州。
刺史卢肇待之如公卿,而姚日肆傲睨。
曾隐居于庐山。
昭宗中和末,江西乱,姚寓于旅舍,后不知所终。
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一〇、《诗话总龟》卷三、《唐诗纪事》卷六六。
能诗善文,顾云赠诗颇有赞誉,然颇诞谩。
有《象溪子》2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酒令2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苏州人,字振文。懿宗咸通九年登进士第。能诗,与皮日休、陆龟蒙等时相唱和。昭宗大顺中,与陆希声、司空图等十人,分修宣、懿、僖三朝实录。有集已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振文,吴(今江苏苏州)人。
懿宗咸通九年(868)登进士第。
昭宗大顺中,与顾云、陆希声、司空图、钱珝等十人分修宣、懿、僖三朝实录。
事迹见《唐摭言》卷一二、《登科记考》卷二三。
昭业能诗,与皮日休、陆龟蒙、颜萱等人友善,时相唱和。
宋史·艺文志七》著录《羊昭业集》15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6—904或907 【介绍】: 唐末池州石埭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传为杜牧出妾所生子。早有才名,屡试不第。后以诗谒朱温,受荐于礼部,中大顺二年第八名进士,时年四十六。以世乱,旋归山。宣州节度使田頵辟为从事。唐昭宗天复三年,頵起兵叛杨行密,遣其奉使于汴。及頵败死,温以其才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一说时为天祐初,以遘重疾,旬日而卒。一说时为后梁建国初,五日而卒。工律绝,诗风浅易。有《唐风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6—904 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排行十五,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
相传杜牧为池州刺史时,妾周氏有孕,嫁乡人杜筠而生荀鹤(《二老堂诗话》引《池阳集》),后人多以为妄。
早年读书于九华山,与顾云、殷文圭等为友。
累举进士不第,漫游闽越、荆楚、梁宋等地,复归隐山中15年。
昭宗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时危世乱,复还旧山。
宣州节度使田頵辟为从事。
天复三年(903),为頵出使大梁。
頵兵败,遂留梁。
天祐元年(904),朱温奏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据《旧五代史》本传及岑仲勉《补唐代翰林两记》考證,《北梦琐言》谓天祐四年梁受禅后卒)。
生平事迹散见《旧五代史》本传、《北梦琐言》卷六及卷七、《鉴诫录》、《唐诗纪事》卷六五、《唐才子传》卷九。
荀鹤自“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于唐末乱离之中,上承元、白一派,以短小精悍之律绝、浅近通俗之语言,白描之手法,反映民生疾苦,抨击黑暗现实,自成一家,后人称为“杜荀鹤体”(《沧浪诗话·诗体》)。
或以其诗“鄙俚近俗”而少之(《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三引《幕府燕闲录》),未为笃论。
著有《唐风集》(又称《杜荀鹤文集》)3卷,今存。
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续拾》补入4首,断句6。
唐诗汇评
杜荀鹤(846-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
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实妄。
初贫寒,读书九华山,与顾云、殷文圭等为友。
累举进士不第,后归隐山中十五年。
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时危世乱,复还旧山。
宣州节度使田頵辟为从事。
天复三年,出使大梁。
值頵兵败,遂留大梁。
天祐元年,朱温奏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曰而年。
荀鹤工近体诗,于晚唐自成一体。
初及第时,自编歌诗为《唐成集》三卷。
今存《杜荀鹤文集》三卷。
全唐诗》编诗三卷。

作品评论

顾云《杜荀鹤文集序》
(河东裴公)以生诗有陈(伯玉)体,可以润国风,广王泽,故擢以塞诏,竞勉为中兴诗宗。生谢而退。明年,宁亲江表,以仆故山偕隐者,出平生所著五七言凡三百篇见简。其雅丽清省激越之句,能使贪吏廉、邪臣正、父慈子孝、兄良弟悌,人伦之纪备矣。其壮语大言,则决起逸发,可以左揽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吞贾、喻八九于胸中,曾不虿介。或情发乎中,则极思冥搜,神游希夷,形兀枯木,五声劳于呼吸,万象悉于抉剔,信诗家之雄杰者也!
鉴诫录
梁朝杜舍人荀鹤为诗愁苦,悉千教化,每于吟讽,得其至理。……杜在梁朝,献朱太祖《时世行》十首,欲令太祖省徭役,薄赋敛。是时方当征伐,不洽上意,遂不见遇,旅寄寺中。敬相公翔谓杜曰:“希先辈稍删古风,即可进身,不然者虚老矣。”杜遂课颂德诗三十章,以悦太祖。议者以杜虽有玉堂之拜,顿移教化之词,壮志清名,中道而废。
旧五代史本传
(荀鹤)善为诗,辞句切理,为时所许。
云谷杂记
顾云序其集(按指荀鹤《唐风集》):“壮语大言,则决起逸发,可以左揽工部决,右柏翰林肩。
”是以荀鹤可并李、杜也。
荀鹤之诗溺于晚唐之习,盖韩偓、吴融之流,以方李、杜则远矣。
然解道寒苦羁穷之态,往往有孟郊、贾岛之风。
《艺苑雌黄》
唐风集》中诗极低下,如“要知前路事,不及在家时”、“不觉里头成大汉,初看竹马作儿童”之句,前辈方之为《太公家教》。惟《春宫怨》一联云:“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为一篇警策。而欧阳永叔《归田录》乃公周朴之句,不知何以云然。
唐才子传
荀鹤苦吟,平生所志不遂,晚始成名,况于乱世,殊多忧惋思虑之语,于一觞一咏,变俗方雅,极事物之情,足丘壑之趣,非易能及者也。
唐音癸签
杜彦之俚成,以衰调写衰代,事情亦真切。
《唐诗品汇删•七言律》
杜荀鹤、李山甫则委巷说矣。
《网师园唐诗笺》
彦之诗风神隽雅。
《石园诗话》
晚唐诗人有佳句而多俗言者,杜彦之荀鹤是也。“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溪山入城郭,户口半渔樵”、“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九州有路休为客,百岁无愁即是仙”、“故园何啻二千里,新雁才闻一两声”、“高下麦苗新雨后,浅深山色晚晴时”,皆为佳句。“生应无暇日,死是不吟时”、“举世尽从愁里过,谁人肯向死前休”,虽俗而有意趣。其馀如“世间何事好,最好莫过诗”、“争知百岁不百岁,未合白头今白头”之类,未免诗如说话矣。其起结之句,尤多率易。
爱日精庐藏书志
引叶坦跋:其诗虽晚唐,直入风雅,亦工部之的派也。佳章妙笔,可称合璧。
《东目馆诗见》
杜荀鹤近体直摅胸臆,有一唱三叹之妙。
《诗学渊源》
(荀鹤)诗思清奇,以大历为归。七言气质尤高,为晚唐之上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化文。李方玄子。懿宗末以文干相国路岩,以年少,为岩器重,荐于朝。将召试,会岩贬,遂移居九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55?—? 字文化,江陵(今湖北荆州)人,池州刺史李方玄子。
方玄卒,昭象遂家居池州。
懿宗咸通时,以文干谒宰相路岩,颇得器重,拟荐之于朝。
将召试,会岩罢相,遂还秋浦,移居九华山。
僖宗广明后,筑堂隐于碧云峰下。
昭宗龙纪元年(889),杨行密奔宣州,以书招之,不从。
昭象能诗,与诗人张乔、许棠、杜荀鹤、顾云相友善,迭有唱酬。
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六七、《嘉靖池州府志》卷一。
全唐诗》存诗8首、断句1联。
僧印简 朝代:金末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2—1257 【介绍】: 金元间僧,号海云。岚谷宁远人。俗姓宋。世业儒,祝发居广惠寺,金宣宗赐号通玄广惠大师。蒙古赐号寂照英悟大师,称小长老。累号佑圣安国大禅师,历主永庆、庆寿等寺。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印简。
山西之岚谷宁远人。
姓宋氏。
微子之后。
生于金之泰和壬戌年。
人品恢伟。
童幼神悟。
七岁父授以孝经开宗明义章。
乃曰。
开者何宗。
明者何义。
父惊异。
知非尘劳中人。
携见傅戒颜公。
颜。
欲观其根器。
授以草庵歌。
至坏与不坏主元在。
师问曰。
主在何处。
颜曰。
何主。
师曰。
离坏不坏者。
曰此客也。
师曰。
主聻。
颜沉吟而已。
寻礼中观沼公为师。
十一预恩纳具。
有洪彦上座问曰。
于今受大戒了。
缘何作小僧。
师曰。
缘僧小故。
戒说大也。
试问。
上座戒老耶小耶。
曰。
我身则老。
语未终。
师大声曰。
休生分别。
一日。
上座教僧去。
师背上拍一下。
待回首。
乃竖指示之。
僧如教拍师背。
师便竖一指。
座太奇之。
师年十二。
中观听师参问。
诲之曰。
汝所欲文字语言耳。
向去皆止之。
唯身心若槁木死灰。
今时及尽功用纯熟。
悟解真实。
大死一场休有馀气。
到那时节。
瞥然自肯。
方与吾相见。
师谨受教。
一日。
扶中观行。
观曰。
法灯禅师道。
看他家事忙。
且道承谁力。
汝作么生会。
师将中观手一掣。
观曰。
这野狐精。
师曰。
喏喏。
师年十三时。
成吉思皇帝。
征伐天下。
师在宁远。
于城陷之际。
稠人中俾师敛髻。
师告曰。
若从国仪。
则失僧相也。
遂获如故。
师年十八。
元兵复取岚城。
四众逃难解散。
师独侍中观。
曰。
吾年迫桑榆。
汝方富有春秋。
今此玉石俱焚奚益。
子可以去矣。
师泣曰。
因果无差。
死生有命。
安可离师求脱免乎。
纵或得脱。
亦非人子之心也。
观察师诚确。
嘱师曰。
子向去朔漠。
有大因缘。
吾与子俱北渡矣。
明日城降。
元帅史天泽。
见师气宇。
问曰。
尔何人。
曰我沙门也。
史曰。
食肉否。
曰何肉。
史曰人肉。
师曰。
人非兽也。
虎豹尚不相食。
况人乎。
曰今日兵刃之下。
能无伤乎。
师曰。
必仗其外护者。
史喜甚。
又元帅李七哥。
问曰。
尔既为僧。
禅耶教耶。
师曰。
禅教乃僧之羽翼也。
如国之用人。
必须文武兼济。
李曰。
然则必也从何而住师曰。
二俱不住。
李曰。
尔何人也。
师曰。
佛师。
复曰。
吾师亦在于此。
二公见师年幼。
无所畏惧。
应对不凡。
即与往见中观。
闻观教诲切至。
乃大喜曰。
有是父。
必有是子也。
相与礼观为师。
与师结金石之契。
于是。
国王大加恩赐。
延居兴安香泉院。
署中观慈云正觉大禅师。
师寂照英悟大师。
所需皆官给。
及中观示寂。
师为乞食看塔。
一夜。
闻空中有声召师名。
师瞥然有省。
乃迁居三峰道院。
复问人告曰。
大事将成。
行矣。
无滞于此。
黎明。
杖策之燕。
过松铺。
值雨宿岩下。
因击火大悟。
自扪面曰。
今日始知眉横鼻直。
信道天下老和上。
不寐语。
先是。
中观垂寂。
师问曰。
某甲当依何人。
了此大事。
观曰。
庆八十去。
师既入燕。
至大庆寿寺。
乃省观语。
径谒中和老人璋公。
中和。
先一夕梦一异僧策杖。
径趍方丈。
踞师子座。
次日师至。
中和笑曰。
此子。
乃夜来所梦者。
师问曰。
某甲不来而来。
作么生相见。
中和曰。
参须实参。
悟须实悟。
莫打野𢲪。
师曰。
某甲因击火迸散。
乃知眉横鼻直。
和曰。
我此处别。
师曰。
如何。
和曰。
牙是一口骨。
耳是两片皮。
师曰。
将谓别有。
和曰。
错。
师喝曰。
草贼大败。
和休去。
次日。
和复举临济两堂首座齐下喝因缘。
师竖拳一拍。
当时丈堂震动。
遂受中和印记。
出世屡坐大道场。
皆太师国王。
及诸重臣之命。
师室中。
尝以四无依语勘学者。
无一当对扬者。
一日。
廊中逢数僧。
连问不契。
皆被打。
问最后一僧。
汝那里去。
僧云。
觅和上去。
师云。
觅他作么。
僧云。
待痛与一顿。
师云。
将甚么来打。
僧四顾云
不将棒来。
师连打四下
这掠虚汉。
众皆走。
师召
诸上座。
众回首。
是甚么。
丁酉正月。
加师先天镇国大士之号。
己亥冬。
命主大庆寿寺。
壬寅。
护必烈大王。
请师赴帐下。
问佛法大意。
王大悦。
从师受菩提心戒。
因奏曰。
我释迦氏之法。
于庙堂之论。
在王法正论品。
理固昭然。
非难非易。
恐王者不能尽行也。
又宜求天下大贤硕儒。
问以古今治乱兴亡之事。
当有所闻也。
王大悦。
锡以珠袄金锦无缝大衣。
奉以师礼。
将别王。
王问。
佛法此去。
如何受持。
师曰。
信心难生。
善根难发。
今已发生。
务须护持专一不忘。
不见三宝有过。
恒念百姓不安。
善抚绥。
明赏罚。
执政无私。
任贤纳谏。
一切时中。
尝行方便。
皆佛法也。
师既行。
有一恶少。
肆言谤法。
王按之将加法焉。
专使白师。
师回启
明镜当台。
妍媸自现。
神锋在掌。
赏罚无私。
若以正念现前。
邪见外魔。
杀之可矣。
然王者。
当以仁恕为心乃可。
王益敬焉。
寻奉命统僧。
赐白金万两。
即昊天寺建大会。
为国祈福。
蒙哥皇帝即位。
顾遇隆渥。
丙夏辰。
旭威烈王。
奉以金柱杖。
金缕袈裟。
求法语开示。
七月。
师会诸耆旧。
录所长物见数。
令主后事。
丁巳夏。
说偈毕。
汝等少喧。
吾欲偃息。
侍僧急呼主事人至。
师吉祥。
泊然而逝矣。
世寿五十六。
茶毗。
获舍利无算。
护必烈王。
为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
谥佛日圆明大师。
望临济为十六世。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八
禅师名印简。字海云。山西宁远人也。得道于庆寿璋禅师。璋字仲和。乃天目齐之裔也。斋参五祖演和尚。得演记莂。遂隐天目。当其时。出五祖之门者。化遍南州。而三佛之裔称盛。独齐公居天目。甚枯淡。法席寥然。暮年始有懒牛和上座。绍齐之法。而和之。枯淡尤甚。仅得竹林宝。宝得竹林安。安传容庵海。海之名颇著。乃有中和璋。璋之下有印简出焉。简出则齐之道大于北平矣。简本出儒家。有生知之质。其父宋氏授以孝经。开宗明义章。简掩卷进曰。开者何宗。明者何义。其父愕然。提其耳曰。孺子可教也。时方七岁。于是古今经纬之学。一目辄知要领。然疑喜怒哀乐未发以前之理。不遑寝食。乃尽捐宿学。走事中观沼禅师。每发问端。沼每止之。沼老常命简扶行。偶下阶。简掣沼公之手。沼咄曰。者野狐精。简恍然而诺。沼乃遣简行脚。简既饫游。孤策过燕京。雨阻松铺。中途夜宿岩下。因击石火。划然大悟。乃扪面曰。今日始知眉横鼻直。天下老和尚信不寐语矣。遂达庆寿。通谒于中和璋公。公先夕梦。异僧策杖竟来。方丈据狮子座。晨起而心待之。简果应期而至。璋大喜受展。问曰。你曾到此么。简对曰。印简不来而来。作么生相见。曰。切莫打野榸。简曰。石火迸裂。眉横鼻直。曰。吾此处别。简曰。如何表信。曰。牙是一具骨。耳是两片皮。简曰。将谓别有。曰错。简喝曰。草贼大败。璋笑而休。次日璋公以临济两堂首座下喝机缘。令简下语。对曰。打破秦时镜。磨尖上古锥。龙飞霄汉外。何劳更下椎。曰。你只得其机。不得其用。简掀倒禅床。璋曰。路途之乐。终未到家。简与一掌。璋曰只得其用。不得其体。简曰。青山耸寒色。月炤一溪云。曰。只得其体。不得其智。简曰。流水自西东。落花无向背。曰。要且没交涉。简震拍其两掌。是时左右皆为变色。璋公乃曰。如是如是。遂命掌记室。而师资如水乳也。元世祖辛卯年。简主庆寿。衲子不惧苦寒。趋归法会。而禅床几至折脚。其都中贵人多杂遝。门下简一以璋公真率之风应之。无不悦服。盖璋居庆寿。受公卿之刺。从未以名姓干复之。然以祖意徵扣。则忉怛往返。不留馀地也一。日简于廊下逢数僧。乃问曰。那里去。一僧对曰。赏花去。第二对曰。礼佛去。第三对曰。那里去。第四僧无语。简俱以棒打之。复问第五僧。对曰。觅和尚去。简曰。觅他作甚么。曰。待他打。时还他一顿。简曰。将甚么来打。曰。不将棒来打。简连打曰。者掠虚汉。众皆走散。简召曰。诸上座。众同首。简曰。是甚么。乃趋寂。谥曰佛日圆明大师。 赞曰。简公据无师之智。出家行脚。遍阅尊宿。而后扣中和室投机之语。盘旋密运。称可观矣。公不假能事而起天目。齐几湮之宗。则老东山之面目俨然。岂非巨冶无分金之体。而千江有得月之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