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约710—约780 【介绍】: 唐吴兴人,字仲文。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与郎士元齐名,时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玄宗天宝九载进士。所作《省试湘灵鼓瑟》诗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为世传诵。肃宗乾元中任蓝田县尉,与王维相过从。历司勋员外郎、司封郎中,终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0?—782? 字仲文,排行大。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玄宗天宝十载(751)登进士第(一说九年),释褐授秘书省校书郎。安史乱起,逃难在外,肃宗至德二载(757)在长安迎肃宗还京。乾元元年(758)前后任蓝田县尉,与隐居终南山之王维酬唱,得王维称许。宝应二年(763)后入朝任司勋员外郎、司封郎中,终考功郎中、太清宫使。传附《旧唐书·钱徽传》,事迹见《极玄集》卷上、《新唐书·卢纶传》、《嘉泰吴兴志》卷一六、《唐才子传》卷四等。今人傅璇琮有《钱起考》。钱起诗才清逸,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因久历台阁,诗多应景献酬之作。长于饯送,与郎士元齐名,时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达官贵人出使作牧而无二人诗祖饯者,时论鄙之。其诗不甚接触社会现实,有粉饰太平之倾向。然艺术水平较高,高仲武称其“体格新奇,理致清赡”(《中兴间气集》卷上),列于大历诗人之首。其诗众体兼擅,不拘一格。歌行风华流丽,为大历翘楚;古诗清空工致,在盛唐浑厚质朴外别开一境。近体闲雅纤秀,语言洗练,足以代表大历诗风。五绝《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步武王维《辋川集》,别有恬淡趣味,颇为人称道。《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诗1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钱考功集》10卷。今人王定璋有《钱起诗集校注》。《全唐诗》存诗4卷,混入其孙钱珝诗多首,如《江行无题一百首》、《同程九早入中书》、《赴章陵酬李卿赠别》、《罢章陵令山居过中峰道者二首》等。今人吴企明《钱起钱珝诗考辨》一文有辨析。《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8首,断句2。唐诗汇评
全唐诗补逸钱起,生卒年不详,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十载(751)登进士第。释褐授秘书省校书郎。乾元中任蓝田尉,与王维频有唱和。大历中,官司勋、祠部员外郎,迁考功郎中。建中末或贞元初卒。起工诗,与郎士元齐名,时称“钱郎”。又与卢纶、韩翃、吉中孚、司空曙、苗发、耿湋、崔峒、李端、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有《钱起诗》一卷。今有《钱考功集》十卷行世,其中《江行无题一百首》等乃其曾孙钱珝诗误入。《全唐诗》编诗四卷。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九钱起字仲文,吴兴人。天宝十载李巨榜及第。大历中,与韩翃、李端辈号十才子。补诗一首。
起。吴兴人。天宝十年进士。释褐秘书省校书郎。大历中官司勋员外郎司封郎中。终考功郎中。
作品评论
员外诗,体格新奇,理致清赡。越从登第,挺冠词林,文宗右丞,许以高格,右丞没后,员外为雄。芟齐宋之浮游,削梁陈之靡嫚,迥然独立,莫之与群。且如“鸟道挂疏雨,人家残夕阳”,又“牛羊上山小,烟火隔林疏”,又“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皆特出意表,标雅古今。又“穷达恋明主,耕桑亦近郊”,则礼义克全,忠孝兼著,足可弘长名流,为后楷式。士林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南部新书
大历来,自丞相已下出使作牧,无钱起、郎士元诗祖送者,时论鄙之。韵语阳秋
钱起与郎士元齐名,时人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然郎岂敢望钱哉!起《中书遇雨》诗云:“云衔七曜起,雨拂九门来。”《宴李监宅》云:“晚钟过竹静,醉客出花迟。”《罢官后》云:“秋堂入闲夜,云月思离居。”《对雨》云:“生事萍无定,愁心云不开。”亦可谓奇句矣。士元诗岂有如此句乎?《赠盖少府新除江南尉》云:“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抵傍山岚。”《题王季友半日村别业》云:“长溪南路当群岫,半景东邻照数家。”此何等语!余读其诗,尽帙未见有可喜处,以是知不及起远甚。唐诗品汇
天宝以还,钱起、刘长卿并鸣于时,与前诸家实相羽翼,品格亦近似。至其赋咏之多,自得之妙,或有过焉。《批点唐诗正声》
钱诗亦有奇趣,盖刘为主盟,而钱为尸祝矣。排律自钱起以后,自是一格,中间随珠、燕石俱在,观者少失淘洗,便坠迹蹊径矣。四溟诗话
钱、刘七言近体,两联多用虚字,声口虽好,而格调渐下,此文随世变故尔。钱仲文七言律,《品汇》所取十九首,上四字虚者亦强半。唐诗归
钟云:钱诗精出处,虽盛唐妙手不能过之,亦有秀于文房者。泛览全集,冗易难读处实多,以此知诗之贵选也。诗薮
诗至钱、刘,遂露中唐面目。钱才远不及刘,然其诗尚有盛唐遗响。《唐诗韵汇》
唐诗七律……钱仲文清新闲雅,风趣一变。唐音癸签
唐七言律……钱、刘稍加流畅,降为中唐,又一变也。《诗源辨体》
钱、刘才力既薄,风气复散……五七言律造诣兴趣所到,化机自在。《唐诗品汇删》
流利清隽,钱、刘亦可式也。《唐诗归折衷》
敬夫云:刘颇闲婉,其失也浮;钱稍峭厉,其失也滞。似正相反,不知当时何以钱、刘并称。《唐诗别裁》
仲文五言古仿佛右丞,而清秀弥甚。然右丞所以高出者,能冲和,能浑厚也。《大历诗略》
钱起诗尽有裴、王意,其失也浅。储、王作清诗,定有厚气裹其笔端。(《小澥草堂杂论诗》仲文五言稍近宣城,亦工起调,顾语多轻俊,体质不厚,为逊储、王。《大历诗略》
仲文诗如芷珠春色,精丽绝尘,右丞以后,一人而已。《四库全书总目》
大历以还,诗格初变,开、宝浑厚之气渐远渐漓,风调相高,稍趋浮响。升降之关,十子实为之职志。起与郎士元,其称首也。然温秀蕴藉,不失风人之旨,前辈典型,犹有存焉。《说铃》
予谓中唐七言律诗,……唯钱员外规模摩诘,差属秾丽。《唐诗笺要》
理致清淡,仲文之长。高仲武称其芟齐宋之浮游,削梁陈之靡嫚,未免太过。石洲诗话
盛唐之后,中唐之初,一时雄俊,无过钱、刘。然五言秀绝,固足接武,至于七言歌行,则独立万古,已被杜公占尽,仲文、文房皆浥右丞馀波耳。然却亦渐于转调伸缩处,微微小变。诚以熟到极处,不得不变,虽才力各有不同,而源委未尝不从此导也。石洲诗话
钟仲文七律,平雅不及随州,而撑架处转过之。《岘佣说诗》
大历钱.刘古诗亦近摩诘,然清气中时露工秀,淡字、远字、微字皆不能到,此所以日趋于薄也。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谢朓,清新扬采,寥然远音。《登高》、《愁望》、《苦雨》、《秋夜》诸篇,茜逸神清,宛然齐秀。《行路难》、《秋夜长》,亦梁陈之选也。五律则“山来樵路”、“岸去花林”,与老杜“青惜峰峦”、“黄知橘柚”体境同工,不徒“江上峰青”、湘灵千古。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介绍】: 唐人。李生姬。艳丽喜谈谑,善讴咏。玄宗天宝中,韩翃馆于李,李以姬赠翃。及翃为侯希逸所辟,柳氏留都下。遭乱,为蕃将沙吒利所劫。翃失柳氏,叹想不已,意色皆丧。虞候许俊,请翃书数字,单骑造沙吒利第,出翃札示柳氏,挟之跨马,复归于翃。
人物简介
唐诗汇评
法振,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大历、贞元间诗僧。大历初,在长安,李益有诗送其赴越。《全唐诗》存诗十六首,残句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法振禅师者。荆州人也。景行高尚唯福是修。濯足禅波栖心戒海。法侣钦肃为导为归。讽诵律经居山居水。而思礼圣迹有意西遄。遂共同州僧乘悟禅师梁州乘如律师。学穷内外智思钩深。其德不孤结契由践。于是携二友出三江。整帆上景之前。鼓浪诃陵之北。巡历诸岛渐至羯荼。未久之间法振遇疾而殒。年可三十五六。既而一人斯委彼二情疑。遂附舶东归。有望交阯。覆至瞻波(即林邑国也)乘悟又卒。瞻波人至传说如此。而未的委。独有乘如言归故里。虽不结实仍嘉令秀尔。独何为三无一就。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生卒】:约748—约798或799,一作约737—约799 【介绍】: 唐河中蒲人,祖籍范阳,字允言。自玄宗天宝末至代宗大历初,屡举进士不第。德宗建中间,浑瑊辟为元帅府判官。贞元中,以韦渠牟荐,德宗召之内殿,令和御制诗,超拜户部郎中。寻卒。纶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时号“大历十才子”。
唐诗汇评【生卒】:?—799? 字允言,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州),籍贯蒲州(今山西永济西)。玄宗天宝末曾举进士不第。安史乱起,避地江西鄱阳,与吉中孚为林下之友。代宗大历初年屡试不报,经宰相王缙、元载举荐,授阌乡尉,迁集贤院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后出为陕府户曹参军、河南密县令。德宗建中初(780)任昭应县令,四年冬朱泚叛乱,一度陷于贼中。翌年,浑瑊辟为判官。乱平,随浑瑊镇河中,官至检校户部郎中。贞元十三、十四年间(797、798),舅韦渠牟于德宗前称其才,召入内殿,令和御制诗。未几卒于河中。纶夙负诗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为送别赠答、奉陪游宴之作,军中之作则多慷慨之音,以《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腊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擒豹歌》等为善。卢纶工于叙事,兼擅众体,古诗歌行不乏气势,律诗亦洗练明快,《晚次鄂州》、《长安春望》、《送李端》等均为大历名篇。胡震亨云:“卢诗开朗,不作举止,陡发惊彩,焕尔触目。篇章亦富埒钱、刘。以古体未遒,屈居二氏亚等。”(《唐音癸签》卷七)王士禛则以之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冕”(《分甘余话》卷四)。生平见《旧唐书·卢简辞传》、《新唐书·文艺传下》、《唐才子传》卷四。今人王达津《卢纶生平系诗》、傅璇琮《卢纶考》考其事迹颇详。《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诗集10卷,已佚,今所传10卷本皆非全本。《全唐诗》编为5卷。今有刘初棠《卢纶诗集校注》。
卢纶(748-约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郡望出范阳(今河北涿县)。安史乱起,寄居鄱阳。大历初,举进士不第。元载荐以为阌乡尉。迁密县令。建中初,为眧应令。浑城任京城西面副元帅,召为判官。珹镇河中,纶亦随之,检校户部郎中。贞元十四年,其舅太府卿韦渠牟得幸德宗,表其才,召见禁中,令和御制诗。居无何,卒。纶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卢纶诗集》十卷,已佚。有《卢纶诗集》三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五卷。
作品评论
后村诗话大历中,诗人李端、钱起、韩翃辈能为五言诗,而辞情捷丽,纶作尤工。至贞元末,钱、李诸公凋落,纶尝为怀旧诗五十韵,叙其事曰“吾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员外发、崔补阙峒、耿拾遗湋、李校书端,风尘追游,向三十载。数公皆负当时盛称,荣耀未几,俱沉下泉。伤悼之际,畅博士当追感前事,赋诗五十韵见寄,辄有所酬,以申悲旧,兼寄夏侯审侍御。”其历言诸子云:“侍郎文章宗,杰出淮楚灵,掌赋若吹籁,间言如建瓴。郎中善馀庆,雅韵与琴清,郁郁松带雪,萧萧鸿入冥。员外真贵儒,弱冠被华缨,月香飘桂实,乳溜沥琼英。补阙思冲融,巾拂艺亦精,彩蝶戏芳圃,瑞云滋翠屏。拾遗兴难侔,逸调旷无程,九酝贮弥洁,三花寒转馨。校书才智雄,举世一娉婷,赌墅鬼神变,属辞鸾凤惊。差肩曳长裾,总辔奉和铃,共赋瑶台雪,同观金谷笙。倚天方比剑,沉水忽如瓶。君持玉盘珠,写我怀袖盈,读罢涕交颐,愿言跻百龄。”纶之才思,皆此类也。
卢纶、李益善为五言绝句,意在言外。时天彝《唐百家诗选评》
卢纶与李益中表,唱酬交赞,在大历十才子中号为翘楚。唐才子传
唐音癸签纶与吉中孚、韩翃、耿湋、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夏侯审、李端,联藻文林,银黄相生,且同臭味,契分俱深,时号“大历十才子”。唐之文体,至此一变矣。纶所作特胜,不减盛时,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
卢诗开朗,不作举止,陡发惊彩,焕尔触目,篇章亦富埒钱、刘。以古体未遒,屈居二氏亚等。《汇编唐诗十集》
唐云:卢诗尚朴,别是一种风味,恨篇各有瑕,似乏全力。钟爱其僻,所选独富,要不可作正法门。《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曰:允言才情雄灏,律诗煮古为饵,眼以石浆,气之所嘘,俱成金鹊脑,中唐词坛赤帜也。《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陈继儒曰:卢诗奇悍之中,自饶雅致。《诗源辨体》
七言古,卢气胜于刘,才胜于钱,故稍为轶荡而有格,但未能完美耳。《唐诗评选》
大历、贞元,国几于亡,音乃乱矣。卢纶、耿湋当为风气所摄。《载酒园诗话又编》
刘长卿外,卢纶为佳。其诗亦以真而入妙。如“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貌衰缘药尽,起晚为山寒”、“语少心长苦,愁深醉自迟”、“颜衰重喜归乡闻,身贱多惭问姓名”、“高歌犹爱《思归引》,醉语惟夸漉酒巾”、“故友九泉留语别,逐臣千里寄书来”,皆能使人情为之移,甚者欷戏欲绝。写景之工,则如“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上方月晓闻僧语,下界林疏见客行”、“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折花朝露滴,漱石野躲清”、“泉急龟依藻,花繁鸟近人”、“路湿云初上,山明日正中”、“人随雁迢递,栈与云重叠”,悉如目见也。《大历诗略》
卢允言诗意境不远,而语辄中情,调亦圆劲,大历妙手。《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养一斋诗话大历诸子兼长七言古者,推卢纶、韩翃,比之摩洁、东川可称具体。
大历十老子,卢纶第一,吾乡吉侍郎中孚第二。卢诗清高,可以与刘文房区,不愧称首。吉尝荐卢于朝,卢集忆吉诗甚多,两人盖万相契也。潘德衡《唐诗评选》
纶诗五绝进作劲健语;七律则情致深婉,有一唱三叹之音。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王筠、庚信。七古为优,明茂相宣,在君虞之亚;《冬日登城》首,太白之遗也。绝句清英独秀,工写神情。排律端凝,尚见陈隋实务。
人物简介
【介绍】: 唐吴兴人,字季兰。女冠。工诗,刘长卿称为女中诗豪。有诗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4 冶,一作裕。字季兰,中唐女道士。生于长江三峡一带,何州县不详,后长期寓居江浙。专心翰墨,善弹琴,工格律,与当时诗人刘长卿、陆羽、皎然等有诗往还。德宗建中间于长安陷朱泚之乱,上朱泚诗中有不敬朝廷语,德宗于贞元元年(784)平朱泚乱回长安后下令扑杀。事迹散见《中兴间气集》卷下、《奉天录》卷一。其诗以五言擅场,唐高仲武评曰:“形气既雄,诗意亦荡,自鲍昭以下,罕有其伦。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盖五言之佳境也,上仿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馀。”(《中兴间气集》卷下)《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其集1卷。后世有以与薛涛诗合刻为2卷者。《全唐诗》存诗19首。唐诗汇评
李冶(?—784),一作李裕,字季兰,以字行。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幼聪慧,六岁能诗,善弹琴,出家为女道士。曾应诏赴阙,留宫中月馀,放还。大历中在湖州,与诗僧皎然及刘长卿、陆羽等唱和,又与阎伯均最善,人目为“风情女子”。朱泚据长安反,季兰曾上诗朱泚,故后为德宗命人扑杀。有《李季兰集》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士有百行,女惟四德。季兰则不然,形气既雌,诗意亦荡。自鲍照以下,罕有其伦。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盖五言之佳境也。上仿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馀。不以迟暮,亦一俊妪。唐诗纪事
刘长卿谓季兰为女中诗豪。唐才子传
(季兰)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才子,颇夸纤丽,殊少荒艳之态……时往来剡中,与山人陆羽、上人皎然意甚相得。皎然尝有诗云:“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其谑浪至此。《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闺阁之诗,不能与士大夫争胜,以其学力终浅也。独李冶“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比同时所称刘长卿“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钱起“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郎士元“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韩翃“潮声当昼起,山翠近南深”、皇甫冉“岸明残雪在,潮满夕阳多”、于良史“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等句,殆皆有过无不及。《中兴》高步,若准周才之例,吾必以作者与焉。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生卒】:748—829 【介绍】: 唐陇西姑臧人,字君虞。李揆族子。代宗大历四年登进士第。德宗建中四年登书判拔萃科。客游燕赵,幽州节度使刘济辟为从事。宪宗元和中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散骑常侍等。文宗大和元年,以礼部尚书致仕。歌诗与李贺齐名,乐工争求之。佳作妙句,人或施之图绘、或以为歌词。一说,乃大历十才子之一。有集。
【生卒】:748—829 字君虞,排行十,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代宗广德二年(764)凉州陷于吐蕃前,随家迁离故土,定居洛阳。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授华州郑县尉。两年后又中讽谏主文科,擢郑县主簿。九年入渭北节度使臧希让幕,随军北征备边。德宗建中二年(781)转入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幕,曾巡行朔野。四年以书判登拔萃科,授侍御史。贞元元年(785)后辗转于天德军杜希全、邠宁张献甫、幽州刘济幕,至十六年方离军府。后入朝官都官郎中、中书舍人、河南少尹、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官至右散骑常侍。文宗大和元年(827)加礼部尚书衔致仕。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卞孝萱有《李益年谱稿》、谭优学有《李益行年考》颇详备。李益诗名早著,其经历与创作可分三期。一为入军幕前之青年期,诗风近“十才子”,以五律为长,《喜见外弟又言别》、《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等为代表作;二为处军旅中达26年之壮年期,多作边塞诗,为创作之顶峰。内容丰富,思绪深沉,抒发从戎之心情,描绘塞上之风光,《塞下曲》、《夜上受降城闻笛》、《从军北征》等豪迈慷慨,为七绝之代表作。七律《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同崔邠登鹳雀楼》,亦气势雄健,境界壮阔,亦为大历七律所罕见。三为入朝后之晚年作品,多流连光景,慕仙向道之作,追慕闲适,成就不高。李益身跨大历、元和两代,其七绝凝炼含蓄,韵味深长,甚得后人推崇,胡应麟以为“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诗薮》内编卷六)。他体亦颇多佳作。《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其诗2卷,今存《李益集》(一名《李君虞集》)2卷。今人范之麟有《李益诗注》。台湾学者王梦鸥撰有《唐诗人李益和他的作品》,分段考述其生平系诗,不乏独到之见。《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续拾》补入1首。唐诗汇评
李益(748-约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六年,登制科举,授郑县主簿。历参渭北臧希让、朔方李怀光、灵州杜希全、邠宁张献甫幕。元和中召为都官郎中、中书舍人,出为河南少尹,复入为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历太子右庶子。元和末,迁右散骑常侍。大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益风流有文词,诗名早著,其诗或画工图绘,或唱为乐曲,流播一时。有《李益集》(一名《李君虞集》)二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二卷。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一
益。宰相揆族子。第进士。宪宗闻其名。召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迁太子宾客。转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时又有太子庶子李益同在朝。故世言文章李益以别之。
作品评论
李益诗名早著,有“征人歌且行”一篇”,好事者画为图障。又有云:“回乐峰前沙似肯,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天下亦唱为乐曲。诗人主客图
李益:清夺雅正主。旧唐书本传
(益)长为歌诗,贞元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为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词。唐诗纪事
益录其从军诗赠左补阙卢景亮,自序云:从事十八载,五在兵间,故为文多军旅之思。或因军中酒酣,或时塞上兵寝,投剑秉笔,散怀于斯文。率皆出乎慷慨意气,武毅果厉。唐才子传
(益)风流有词藻,与宗人贺相埒,每一篇就,乐工赂求之,被于雅乐,供奉天子。如《征人》、《早行》篇天下皆施之绘画。二十三受策秩,从军十年,运筹决胜,尤其所长。往往鞍马间为文,横槊赋诗,故多抑扬激历悲离之作,高适、岑参之流也。《唐诗品》
君虞生习世纷,中遭顿抑,边朔之气,身所经闻。故《从军》、《出塞》之作,尽其情理,而慕散投林,更深遐思。古诗郁纡盘薄,姿态变出,自非中唐之致。其七言小诗,与张水部作等,亦《国风》之次也。《艺苑卮言》
岑参、李益诗语不多,而结法撰意雷同者几半,始信少陵如韩淮阴“多多益善”耳。诗镜总论
李益五古,得太白之深,所不能者澹荡耳。太白力有馀闲,故游衍自得,益将矻矻以为之。唐音癸签
李君虞生长西凉,负才尚气;流落戎旃,坎壈世故。所作从军诗,悲壮宛转,乐人谱入声肷,至今诵之,令人凄断。唐音癸签
唐人诗谱入乐者,初、盛王维为多,中、晚李益、白居易为多。《诗源辨体》
李益,贞元时人。五言古多六朝体,效永明者,酷得其风神。七言古,气格绝类盛唐。……五言律,气格亦胜,《白马羽林儿》一篇,可配开、宝;“霜风先独树,瘴雨失荒城”一联,雄伟亦类初唐。七言绝,开、宝而下,足称独步。《诗源辨体》
李益、权德舆在大历之后,而其诗气格有类盛唐者,乃是其气质不同,非有意复古也。《唐诗别裁》
七言绝句,中唐以李庶子、刘宾客为最,音节神韵,可追逐龙标、供奉。《大历诗略》
李尚书益久在军戎,故所为诗多风云之气。其视钱、刘,犹岑参之于王、孟,鲍照之于颜、谢也。七绝尤高,在大历间无与颉颃者。《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此公下笔,獐无弱调。自是天宝以后有数人物,其名噪一时,有以也夫。养一斋诗话
大抵益诗深于七绝,律体乃其所短。张澍《李尚书诗集序》
迹汉以来,仲宣赋从军,只贡颂谀;灵运送秀才,徒述怀思。唯君虞以爽飒之气,写征戍之情,览关塞之胜,极辛苦之状。当朔风驱雁,荒月拜狐,抗声读之,恍见士卒踏冰而皲瘃,介马停秣而悲鸣,讵非才之所独至耶?其他章句,亦清丽绝伦,宜与长吉齐名,无所愧让。《越缦堂读书记》
若论绝句,则李十郎之雄浑高奇,不特冠冕十子,即太白、龙标亦当退让。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邱希范、吴叔庠,而参宗于摩诘。长于托咏,朗润风华,正如落花依草,妍然妩媚。馀作少衰,开晚唐之派.大历十人,固其杰也。《诗学渊源》
其诗辞藻秀发,自然清丽,源出齐梁,而独多高致,但少古耳。近体七律如《马嵬》诸作,虽格高调逸,晚唐莫及,然已为西昆“三十六体”之宗矣。
人物简介
【介绍】: 唐润州江宁人。代宗大历四年,登进士第。不待授官,即归乡省亲,一时诗人多为诗以送。后为泽潞节度使薛嵩从事。德宗兴元初,任太子正字。为诗工写景,长于五律。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
全唐文·卷五百十三冷朝阳,生年年不详,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东归省亲,李嘉祜、韩翃、钱起等作诗饯送,于邵为之序。曾客游相州,为薛高座客。兴元元年,官太子正字。贞元中,兼监察御史。《全唐诗》存诗十一首。
朝阳。金陵人。大历中进士。为潞州节度使薛嵩从事。兴元时官将仕郎。守太子正字。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介绍】: 唐博陵人。登进士第。历左拾遗,改右补阙,以故谪为潞府功曹。约卒于德宗贞元初。工诗,语言典丽精工。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郡望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排行八。代宗时登进士第,大历初为补阙,十年(775)以拾遗充使往江淮访图书,后入集贤院为学士,德宗建中年间贬潞州功曹参军,官终州刺史,一说官终玄武令。卒于贞元前期。事迹见《新唐书·卢纶传》、《唐诗纪事》卷三〇、《唐才子传》卷四。今人傅璇琮《卢纶考》附考其事。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韦应物、戴叔伦、严维、皇甫冉等酬唱。以五七律见长,《江上书怀》、《喜逢妻弟郑损因送入京》、《题桐庐李明府官舍》等篇不愧大家;“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题崇福寺禅院》)、“白日空山梵,清霜后夜钟”(《宿禅智寺上方演大师院》)等名句,韵致清绝,诚如高仲武所云“文彩炳然,意思方雅”(《中兴间气集》卷下)。《全唐诗》存崔峒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6句。唐诗汇评
崔峒,生年年不详,博陵(今河北定州)人。安史乱起,避地江淮。大历初由夜圆荐任左拾遗,奉使赴江淮搜求图书。后为集贤院学士,迁右补阙。建中中,因事谪潞府功曹参军,卒。峒与戴叔伦、韦应物、司空曙、卢纶、严维、皇甫冉、丘丹等唱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崔峒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崔拾遗文彩炳然,意思方雅。如“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又“流水声中视公事,寒山影里见人家”:斯亦披沙拣金,往往见宝。《大历诗略》
崔补阙诗结体疏淡,似不欲锻炼为功,品第当在韩君平之上,而才调则逊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介绍】: 唐人。德宗、宪宗间在世。隐居学道,终身未仕。以诗名,尤擅七律,诗风清丽闲雅,时有佳句。与诗人张籍、韩翃、欧阳詹、朱庆馀等均有唱和。有集。
唐诗汇评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与张籍、欧阳詹、朱庆馀、韩翃、韦处厚等人均有唱和。终身未仕。所作以七律为多,诗风清丽闲雅,时有佳句。其诗多为感慨穷困潦倒,或酬赠送别、题咏写景之作。生平大略见其诗作。《全唐诗》存诗1卷。今人陶敏、刘再华考唐代无牟融其人,其诗集为明人所伪造(见《〈全唐诗·牟融集〉證伪》)。
牟融,生年年里贯均未详。《旧唐书•经籍志》有牟融,著《牟子》,为开元中期以前人。《全唐诗》存年融诗一卷,有赠韩翃、欧阳詹、张籍、杨处厚等人诗,则又为代宗至宪宗朝人。诗人牟融,未见于唐宋典籍,其集亦未见公私著录,诗歌风格亦不类唐诗,疑为明代书贾取元、明人诗所伪造。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