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韦皋

相关人物:共 30 位
共 3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0?—790? 【介绍】: 唐广平人,一说京兆人,字文明,一作文初。
登进士第。
代宗永泰中至大历初,累官左拾遗,于长安与卢纶、独孤及、钱起等唱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后贬为长林丞。
德宗贞元初,以水部郎中衔任职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府
官终虞部郎中。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0?—790? 字文明,一作文初,排行十四,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人。
卢纶表兄。
早年曾赴京应试,不第。
安史乱起,避地南方。
代宗大历初任洛阳主簿,后入朝为左拾遗。
德宗建中年间贬长林县丞。
贞元四年(788)前后,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中,官检校水部郎中,终于虞部郎中。
事迹散见《新唐书·卢纶传》附、苻载《剑南西川幕府诸公图赞》、《极玄集》卷上、《唐诗纪事》卷三〇、《唐才子传》卷四。
今人傅璇琮《司空曙考》颇详备。
司空曙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其诗多送别赠答与羁旅漂泊之作,善以朴实真率之词句表现异乡流落之感与穷愁失意之情。
如“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贼平后送人北归》)、“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云阳馆与韩绅卿宿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喜外弟卢纶见宿》)等,皆深沉含蓄,历来称为警句。
长于近体,尤善五律。
绝句如《江村即事》、《咏古寺花》、《金陵怀古》,或潇洒雅淡,或浑厚沉著,亦堪称佳作。
胡震亨誉为“婉雅闲淡,语近性情”(《唐音癸签》卷七)。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诗集2卷,《全唐诗》亦编为2卷。
唐诗汇评
司空曙(?
-约790),字文明,一字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人,一说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安史乱起,避难寓居江南。
后登进士第,官主簿。
大历末,自左拾遗贬长林丞。
贞元初佐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检校水部郎中。
官终虞部郎中。
曙乃卢纶表兄,与纶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有《司空曙诗集》(一作《司空文明集》)二卷。
全唐诗》编诗二卷。

作品评论

吴礼部诗话
司空文明结思尤精。
唐才子传
(司空曙)多结契双林,暗伤流景。寄暕上人诗云:“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柴门客去残阳在,药圃虫暄秋雨频。近水方同梅市隐,曝衣多笑阮家贫。深山兰若何时到?羡与闲云作四邻。”闲园即事,高兴可知,属调幽闲,终篇调畅,如新花笑日,不容熏染。锵锵美誉,不亦宜哉!
《唐诗品》
文明诗气候清华,感赏至到,中唐作者前有继躅,后罕联肩,诵之口吻调利,情意触发,可谓风人之度矣。如“雨(云)白当山雨,风清满峡波”、“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景象依然,模写切至。如“酒杯同寄世,客掉任销年”、“他乡生白发,归国见青山”,情寄宛转,绰有馀思。如“连雁下时秋水在,行人过尽暮烟生”,景物萧然,含思凄惋,虽桓大司马汉南之叹,无是过矣。
诗薮
七言律最难,迄唐世工不数人,人不数篇,初则必简、云卿、廷硕、巨山、延清、道济,盛则新乡、太原、南阳、渤海、驾部、司勋,中则钱、刘、韩、李、皇甫、司空,此外蔑矣。
唐音癸签
司空虞部婉雅闲淡,语近性情,抗衡长文不足,平视茂政兄弟有馀。
《诗源辨体》
曙五言律如“中散诗传画,将军扇续书”,七言律如“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讲席旧逢山鸟至,梵经初向竺僧求”,乃晚唐奇僻之渐,学者所当慎始。
《近体秋阳》
曙诗清气刻思,著手便不同,似其一逞飘萧,儿将逸正,已而过之,诚中唐之人杰也。
《大历诗略》
司空文明诗亦以情胜,真到处与卢允言可云鲁、卫。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沈、宋,而音思就短,弥近晚唐,在大历十人之中,亚于卢、李。七言稀见,“丝结”一歌,㛹娟赠雅。五言则《分流水》,《关山月》,古情跌宕,清言隽永,足以参孟方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本西域人。
后祖父入中国。
冒姓石氏。
占藉凤翔。
会性悬解独得。
世莫知之。
年三十入蜀谒无相大师利根顿发。
冥契心印。
无相叹曰。
吾道在汝矣。
大抵超證。
离念寂照泯然。
当其凝闭。
无象则土木其质及乎妙用。
默济则云行雨施蚩蚩群氓。
陶其教化。
睹貌以迁善。
闻言以革非。
至于荡廓封执昭洗尘蔽。
上中下性随分令入。
岂浅见陋识之所能窥测哉。
贞元十年十一月十二日跏趺坐。
逝于成都之净众寺。
寿七十五。
躐三十六。
越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道俗迁座于寺之北隅。
四众孺慕山林变色。
南康王韦皋为立碑撰文。
并书。
躬致其敬。
弟子那提嗣。
宋高僧传·卷第九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神会。俗姓石。本西域人也。祖父徙居。因家于岐。遂为凤翔人矣。会至性悬解明智内发。大璞不耀时未知之。年三十方入蜀谒无相大师。利根顿悟冥契心印。无相叹曰。吾道今在汝矣。尔后德充慧广郁为禅宗。其大寂照灭境超證离念。即心是佛不见有身。当其凝闭无象则土木其质。及夫妙用默济云行雨施。蚩蚩群氓陶然知化。睹貌迁善闻言革非。至于廓荡昭洗执缚。上中下性随分令入。以贞元十年十一月十二日示疾俨然加趺坐灭。春秋七十五。法腊三十六。沙门那提得师之道传授将来。以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门人弟子缁俗迁座于本院之北隅。孺慕师德号哭之声。山林为之变色。初会传法在坤维。四远禅徒臻萃于寺。时南康王韦公皋最归心于会。及卒哀咽追仰。盖粗入会之门。得其禅要。为立碑自撰文并书。禅宗荣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人。
举进士。
代宗大历中,佐路嗣恭幕府。
德宗建中元年,官水部员外郎。
贞元初,佐韦皋西川幕府,官至兼御史中丞,与韦表微、司空曙等厚相推挹。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本姓李氏,先祖屯于北齐时赐姓独孤。
代宗贞懿皇后兄弟。
登进士第。
德宗贞元初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从事。
与司空曙、韦表微、王纬相推挹。
后入为左司郎中。
事迹散见《新唐书·韦表微传》、《唐诗纪事》卷三三、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證》等。
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六百二十
良弼。贞元间进士。官左司郎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江东人,字茂宗。
代宗大历间任大理评事,与李端有诗唱和。
德宗贞元初,入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府,带兵部郎中衔。
工草书,有勇力,异技过人。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茂宗,江东(今江苏南部一带)人。
代宗大历间任大理评事,与李端有诗酬唱。
德宗贞元初入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府,贞元四年(788)带兵部郎中衔。
工草书,有勇力,异技过人。
事迹散见《太平广记》卷二二七、《全唐文》卷六九〇符载文、《李端诗集》。
《李端诗集》附收其诗1首,《全唐诗》误归于李端名下。
僧自觉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5 【介绍】: 唐僧。博陵望都人。少于本州开元寺出家。肃宗至德二载,于镇州受戒。寻往灵寿禅法寺,习律论九年,造其微旨。代宗大历元年,卜居平山重林山院。恒赵节度使张忠志礼重之。后住镇州大悲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博陵望都人也。
幼从开元寺沙门知钦出家。
至德二年。
以试经获度。
即受具戒。
复习经律论于灵寿县之禅法寺。
研玩九年。
皆臻閟奥。
大历元年九月。
徙居平山县之重林山寺。
清溪白石。
诚得隐遁之胜。
袒肩跣足以游。
掇蔬拾橡以食。
虎狼交迹勿恤也。
二年五月。
节度使张君。
以旱暵造山。
谒觉祷雨。
随祷辄沾足。
张君由是事之勤恪。
鼓铸大悲千手眼观音像四十九尺。
盖以表平生所发四十九愿也。
始结小庵其旁以馆。
工佣徒隶。
后遂拓之以成大寺。
正今所谓大悲者。
觉尝夜称佛号。
至三鼓。
恍见金色光明三道烛地。
而弥陀佛观音势至立空中。
佛独伸臂摩觉顶。
且呼觉名字曰。
汝当利物守志无悛。
贞元十一年二月之望。
又闻神人报曰。
师必于今岁入灭。
其年六月十三日。
果卒于大悲寺。
十三年四月十八日。
迁神龛葬于寺南。
五季显德初。
诏泉府治其象以资国用。
方炽炭从事而工遽踣。
至今像犹𮌎顶穿穴。
宋受禅。
诏完备如初。
唐天竺僧。
史亡其名。
韦皋武子生三日。
其家饭僧于堂上。
姆抱遍求祝愿。
有天竺僧。
独谓其父。
善视之。
异日必能树功西陲。
进位北阙。
韦氏门户。
赖之以兴起焉。
其父因问故。
曰儿前身诸葛武侯也。
武侯佐昭烈承汉统。
而蜀民德之。
感念之至。
而识乘之生遂君家。
则君家之福。
宜与此儿相似也。
且武侯既有施于蜀。
则今之来者将享其报。
盖吾佛所谓业缘者是已。
其父心以为然。
用张镒荐知陇州。
及李楚琳杀镒。
即帅凤翔朱泚诛之。
易名奉义以旌焉。
礼部尚书。
兴元初。
徵为左金吾卫将军。
贞元中。
尹成都南蛮吐蕃入𡨥。
屡立战功。
封南康郡王。
进位大尉。
卒贵显于蜀。
则僧之言。
果信弗诬。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自觉。博陵望都人也。稚齿厌于俗态。俄白亲老言。儿乐从佛求度世去。二亲惊愕咄咤俾去。然无惭怍再拜请命。乃强礼本部开元寺知钦。钦观其志气弗群。立字曰自觉。训之曰。汝闻名思义。答曰。佛种从缘起。唯听明诲矣。既而诵经及格蒙度。至德二年年满镇州受具足法。即往灵寿县禅法寺习律经论。勤瘁九年。皆造微也。便言。当入太行山于一磐石上结茅庵三亩小溪为兰若。不亦快乎。大历元年九月晦往平山县界得重林山院。果应所求。遁迹自娱。至二年五月天其旱暵。觉则跣足经行。冬则右肩偏袒。其林薄山谷虎狼狃迹重复。唯拾果采蔬卯时一食。时恒阳节度使张君患炎旱。闻觉精苦。躬入山请其祈雨。张语之曰某无政术致累百姓。三年亢阳借苦引咎。自责良无补矣或云。龙王多依师听法忘其施雨愿师垂救旱之誓。有如白水如念苍生。请辍禅定略入军府。觉乃虔恪启告龙神。未移晷刻天辄大雨。二辰告足。张帅归向勤重。若孝子之事父母焉。觉始入法已来。学诸佛因中誓愿。其数亦四十九也。其一愿身长随大悲菩萨。次愿造铸大悲像寺。及乎发言响应。檀施臻萃用赤金鼓铸成。举高四十九尺。梵相端严眼臂全具。迨更年稔寺亦随成。今城西山大寺是欤。遂于坛前诵念至三更。见神光二道作中金色于晃朗中见弥陀佛。观音势至左右翼从。佛垂金臂呼自觉声。渐下云来摩其顶曰。守愿勿悛无宜懈废。利物为先。汝去吾随任从汝意。言毕云收杳无眹迹。觉以愿心酬毕。返山林之间择送终之处。贞元十一年二月望夜有神人现半身。若毗沙门状。谓曰。师今岁灭度矣。举手谢神人曰。往来定分吾闻命矣。其年六月十四日。奄归寂灭。门人欲奉神龛归山寺。州府人苦留。终于大悲寺南迁塔焉。则十三年四月八日也。其大悲为恒阳奇事。感应潜通。至周显德初。敕铸九府圆法。天下铜像一例除毁。时州人相率出钱赎此像。不允。登即炉橐镕冶。真定之人莫不悲悼。时炭炽飞烟无之。从顶至胸旋收铜汁。斯须计料匠氏暴卒。自此罢工。迨宋太祖神德皇帝。追铸令全。代忏前事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并州晋阳人,字文编。
唐俭裔孙。
德宗建中初,登进士第。
累擢侍御史。
窦参数荐之,改礼部员外郎。
参贬,出为并州刺史,十年不迁。
韦皋镇蜀,表请为副使,帝谕罢之。
次自以久抑不得申,因为《辨谤略》三篇上。
帝益怒,改夔州刺史。
宪宗立,召还,历迁礼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
全唐文·卷四百八十
次字文编。
莒国公俭从孙。
建中初进士。
贞元八年为开州刺史。
韦皋镇蜀。
表为副使。
德宗密谕罢之。
次为书三篇。
曰辨谤略。
上之。
德宗怒。
改夔州刺史。
宪宗立。
召授礼部郎中知制诰。
终中书舍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蜀人,字厚之。初隐庐山,不为章句学。德宗贞元中李巽荐其材,辟西川掌书记,历协律郎、监察御史。工诗。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0—822以后 苻,《全唐诗》、《全唐文》讹作“符”,岑仲勉《跋唐摭言》已辨正。
自称庐山山人,字厚之。
郡望武都(今属甘肃),凤翔(今属陕西)人,家于成都(今属四川)。
代宗大历末,与杨衡、王简言、李元象栖于青城山,德宗建中初又同隐于庐山,称“山中四友”。
贞元八年(792)依山南东道节度使樊泽,上书求修孟浩然墓。
屡充幕职,十九年依西川节度使韦皋,以协律郎摄监察御史为节度支使。
宪宗元和四年(809)为荆南节度使赵宗儒记室。
柳宗元称其“艺术志气,为时闻人”(《贺赵江陵宗儒辟符载启》)。
事迹散见苻载《荆州与杨衡说旧因送游南越序》、《唐摭言》卷二等。
全唐诗》存诗2首。
唐诗汇评
符载(760-822以后),字厚之。
凤翔(今属陕西)人,郡望武都(今属甘肃)。
大历末与杨衡、王简言、李元象栖于青城山,建中初又同隐于庐山,称“山中四友”。
后屡充幕职。
贞元十九年依西川节度使韦皋,以协律郎摄监察御史为节度支使。
元和四年为荆南节度使赵宗儒记室。
有集十四卷,《全唐诗》存诗二首。
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八
载字厚之。蜀人。隐居庐山。李巽观察江西。辟掌书记。试太常寺协律郎。授监察御史。

作品评论

唐摭言
合淝李郎中群,始与杨衡、符载等同隐庐山,号“山中四友”。
北梦琐言
唐武都符载,字厚之,本蜀人,有奇才。始与杨衡、宋济栖青城山以习业。杨衡擢进士第。宋济先死,无成。符公以王霸自许,耻于常调,怀会之望。韦南康镇蜀,辟为支使,虽曰受知,尚多偃蹇。韦公于二十四化设醮,请撰斋词。于时陪饮于摩诃之池,符公离席盥漱,命使院小吏十二人捧砚,人分两题,绕步池滨,各授口占,其敏速如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1—823 【介绍】: 唐赵郡人,字友道。
登进士第。
累拜池、濠二州刺史,政绩殊尤,迁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
为政以均贫富、扶弱抑强为己任,所至称理,宪宗特许不择时奏对,并迁户部侍郎。
历山南东道节度使、京兆尹、忠武节度使
终刑部尚书。
卒赠右仆射,谥贞。
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六
逊字友道。赵郡人。客居荆州。第进士。元和中累除京兆尹。改国子祭酒。检校礼部尚书。为忠武军节度使。长庆元年进检校吏部尚书。徙凤翔。入为刑部尚书。三年卒。年六十三。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泉州晋江人,字行周。德宗贞元八年进士,与韩愈、李观等联第,时称“龙虎榜”。官终国子监四门助教。卒年四十余。工散文。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757?—802?) 字行周,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四试于吏部,方授国子监四门助教。十五年上书宰相郑馀庆求不次进用,未果,遂北游太原,悦一乐妓,约以迎娶。过期不往,妓相思成疾,临终,乃刃髻藏匣,附以诗。詹得匣,睹髻及诗,悲恸而卒。事迹散见孟简《咏欧阳行周事》并序、《太平广记》卷二七四引《闽川名士传》、韩愈《欧阳生哀辞》、《新唐书》本传。韩愈称其“志在古文”,“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其诗多干谒酬赠之作,葛立方以为“皆赋情不薄”(《韵语阳秋》卷一九)。有《欧阳詹集》10卷,今存。《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唐诗汇评
欧阳詹(约761-约801),字行周,泉州晋江(今福建南安)人。
贞元八年(792),与韩愈、李观、李绛、崔群、王涯等同登进士第,时称“龙虎榜”。
十三年,游兴元、蜀中,献诗严震、韦皋
还京,官四门助教。
十五年,韩愈自汴州朝正京师,詹率其徒伏阙下,举愈为博士,不果。
十六年,北游太原,与郑儋、严绶唱和。
归京,寻卒。
有《欧阳詹集》十卷,今存。
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文·卷五百九十五
詹字行周。泉州晋江人。举进士。为国子监四门助教。卒年四十馀。

作品评论

《全唐诗话》
欧阳詹,……初见拔于常衮衮,后见知于退之、元宾,终于四门助教。李贻孙序其文曰:“君之文周祥,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命而卒,天其绝乎?”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天竺亡名。未详何印度人也。其貌恶陋。缠乾陀色缦条衣。穿革屣曳铁锡。化行于京辇。当韦南康皋之生也。才三日其家召僧斋。此僧不速自来。其日僧必历寺连名请至。韦氏家僮患其长一人甚怒之以弊席坐于庭中。既而斋毕。韦氏令乳母负婴儿出。意请众僧祝愿焉。梵僧先从座起。摄衣升阶视之曰。别久无恙乎。婴儿若有喜色相认之意。众皆异之。韦君曰。此子才生三日。吾师何言别久也梵僧曰。此非檀越所知也。韦君固问之。梵僧曰。此子乃诸葛亮之后身耳。武候鼎国时为蜀丞相君所知也。缘蜀人受其赐且久。今降生于世。将为蜀帅必福坤维之人。吾往在剑门与此子为善友。既知其生于君门。吾不远而来。此子作剑南节度二十年。官极贵中书令太尉。此外非我所知也。父然之。因以武子为字。又单字武也。张镒出为凤翔陇州节度。奏皋权知陇州。及镒为李楚琳所杀。牛云光请皋为帅。朱泚不得已用皋为凤翔帅。德宗置奉义军节以旌之。续加礼部尚书。兴元中驾还京。徵为左金吾卫将军。贞元元年为成都尹代张延赏。到任和南蛮。并战功封南康郡王。顺宗即位进太尉。南康在任二十一年。末涂甚崇释氏。恒持数珠诵佛名。所养鹦鹉教令念经。及死焚之有舍利焉。皋又归心南宗禅道。学心法于净众寺神会禅师。在蜀富贵僭差重赋敛。时议非之。然合梵僧悬记焉。
神僧传·卷第七
释天竺亡名僧者。
未详何印度人也。
其貌恶陋缠乾陀色缦条衣。
穿革屣曳铁锡。
化行于京辇。
韦皋之生也。
才三日其家召僧斋。
此僧不召自来。
韦氏家僮咸怒之。
以弊席坐于庭中。
既食韦氏命乳母出婴儿请群僧群祝其寿。
胡僧忽自升阶谓婴儿曰。
别久无恙乎。
婴儿若有喜色。
众皆异之。
韦氏先君曰。
此子生才三日。
吾师何故言别久耶。
胡僧曰。
此非檀越之所知也。
韦氏固问之。
胡僧曰。
此子乃诸葛武侯之后身耳。
武侯当东汉之季为蜀丞相。
蜀人受其赐且久。
今降于世将为蜀门帅。
且受蜀人之福。
吾往岁在剑门与此子友善。
今闻降生韦氏。
吾故不远而来。
韦氏异其言。
因以武侯字之。
韦皋自少金吾节制剑南军累迁太尉兼中书令。
在蜀门十八年。
果契胡僧之语也。
共 3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