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陆扆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僧藏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西河人。弱龄辞俗。务行头陀。然尤以净业自致称。诵阿弥陀佛名号莫计其数。一日忽病卧。谓其徒曰。吾顷瞑目。即获游于极乐国土。见诸上善人散华作礼。又曰。今兹天人次第来迎。于是合掌翛然而逝。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遗身篇第七
释僧藏者。
西河人也。
弱龄拔俗气茂神清。
允迪循良恪居下位。
迨沾戒善密护根尘。
见仁祠必礼之。
逢硕德则尽礼。
苟遇僧俗施拜。
乃俯偻而走。
如回避令长焉。
若当众务也则同净人。
屈己犹臧获焉。
见他人故衣则潜加浣濯。
别事纽缝。
至于炎暑乃脱衣入草莽间。
从蛟蚋䗈蛭唼齧虿芥。
血流忍而汗洽。
而恒念弥陀佛号。
虽巧历者不能定算数矣。
确志冥心未尝少缺。
及预知报尽谓瞻病者曰。
山僧多幸得诸天人次第来迎。
藏又言吾瞑目闻往净土聚诸上善人散花方回此耳。
正当舍寿合掌念佛。
安然而终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1—874 【介绍】: 唐僧。海隅人,俗姓顾,字文举。游学江淮诸胜寺,专讲《南山律钞》,又通《阴符》、《老子》、《庄子》等百家之书。宣宗时居吴郡破山寺。工诗,长于元和体。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1—874 字文举,俗姓顾,海隅人。诗僧。初出家于何阳大福山,后游学江淮诸名刹。谙习佛典,兼通老庄百家之言。武宗灭佛时,退隐山间。宣宗大中间住持苏州破山寺。《宋高僧传》卷一六有传。曾以五言诗效元和体作《青山履道歌》,已逸。今存诗集1卷,收《破山山居八咏》。《全唐诗》收入时,题作《山居八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字文举。姓顾氏。世居海隅。蚤岁自河阳大福山。游学江淮诸刹。纳戒之馀。专讲南山律钞。兼治涅槃圆音法华止观。涉猎阴符老庄之书。模勒二王之笔迹。后参禅指。颇臻其妙。会武宗惑邪说。废大教。叹曰。我生不辰。有如此者。由是山栖野处。以适其变。宣宗时。佛法荐兴。伽蓝兰若。往往脩举。视乡里尤甚焉。则达畴昔之化然也。太守韦曙加敬慕。咸通十二年。合郡四众。请绍教戒。而达则啸傲坰牧。不入城府。动经数载。虽贵士单事诣门。莫得而见。工诗章。喜唱和。用元和体。著青山履道歌。十五年九月十六日。方卧疾。因绝食七日而逝。寿七十四。腊五十一。门人会清等。奉柩殡于寺东南三百步。既三年。就坟建塔焉。颍川陈言撰铭。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常达。
字文举。
俗姓顾。
海隅人也。
发迹何阳大福山。
游学江淮诸胜寺。
允迪中和克完戒法。
专讲南山律钞。
后求涅槃圆音法华止观。
复通阴符老庄百家之书。
其馀分时之学尽二王之笔迹。
后随方参禅诣于宗极。
俄属武宗灭法。
叹曰。
我生不辰不自我后。
由是寝默山栖。
委裘遁世而无闷焉。
宣宗重建法幢荐兴精舍。
合境民人皆达之化导。
故太守韦曙特加崇重。
身不衣缯纩。
室唯蒙薜萝。
四众知归诸方慕化。
其洁白鹤鹭如也。
咸通十二年合郭。
僧民请绍四众教诲。
或游遨坰牧。
或啸傲海壖。
不出林麓动经数载。
虽贵士单车诣门。
莫得而见于七五言诗追用元和之体。
著青山履道歌。
播人唇吻。
忽于自恣明辰鸠众于长廊。
合掌遂申长别。
辞甚刚正。
因卧疾不起。
绝食七日而逝。
实咸通十五年九月十六日也。
春秋七十四。
僧腊五十一门人会清传郎奉灵柩殡于寺之东南三百步。
后年即坟起塔。
颖川陈言撰塔铭。
邑大夫汝南周思辑为檀信。
乾符四年立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