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陆贽

相关人物:共 23 位
共 2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相门,一作德门。
玄宗天宝末登进士第,补崇文馆校书郎。
出为巴州刺史。
历迁谏议大夫、知制诰、礼部侍郎,朝廷大典册必出其手。
擢三司使,治薛邕狱,失德宗旨,贬桂州刺史。
复为太子宾客,与陆贽不睦,出为杭州刺史。
久疾求告,贬衢州别驾,徙江州。
卒年八十一。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6?—796? 字相门,一作德门,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玄宗天宝十四载(755)登进士第,书判超绝,授校书郎。累佐使府,入为起居郎,迁比部郎中。代宗大历五、六年(770、771)间出为巴州刺史。十四年任谏议大夫兼知制诰,德宗建中元年(780)迁中书舍人兼史馆修撰。二年知贡举,四月贬桂州长史。贞元元年(785)入为原王傅,迁太子宾客,袭常山公。八年贬衢州别驾,约卒于十二年。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5首。
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三
邵字相门。京兆万年人。天宝末进士。授崇文馆校书郎。累迁兵部郎中。拜谏议大夫知制诰。再迁礼部侍郎。贞元初除太子宾客。出为杭州刺史。以疾请告。贬衢州别驾。移江州。卒年八十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8—796 【介绍】: 唐河中河东人。
历迁太常博士、司农少卿,权领度支。
延龄素不善财计,乃广钩距,取宿奸老吏与谋。
擢户部侍郎,益事搜括,以险伪罔上。
德宗颇知其诈,但以其不隐,欲闻外事,故特亲厚之。
宰相陆贽尝极论其谲变不可任,帝以为媢嫉,卒为延龄所构,贬外。
后延龄卒,人语以相安,唯帝悼不已。
宪宗元和中,有司谥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6—805 【介绍】: 唐定州北平人,徙居陕州夏县,字亢宗。
性好学,家贫不能得书,乃求为集贤院写书吏,窃官书读之,昼夜不出房,经六年,无所不通。
登进士第后,隐中条山,远近慕其德行,多从之学。
李泌为宰相,荐为著作郎。
德宗召为谏议大夫。
时裴延龄、李齐运等以奸佞相次进用,诬谮宰相,毁诋大臣,陆贽等咸遭枉黜,无敢救者。
城乃伏阁上疏,论延龄奸佞,等无罪。
贬国子司业,出为道州刺史,有善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6—805 字亢宗,定州北平(今河北顺平)人,徙居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
家贫无书,遂求为集贤院书吏,昼夜读书。
登进士第。
隐居中条山中,以德行闻于世。
终身不娶。
德宗贞元三年(787),李泌荐为著作郎,寻迁谏议大夫。
每日饮酒,不言朝政。
韩愈作《争臣论》讥之,仍不为所动。
十年,陆贽被诬罢相,几被杀,乃伏阁上疏,慷慨陈言,陆贽因而得免。
坐是贬国子司业。
在国学,躬讲经籍,为诸生所重。
十四年,得罪贬刺道州,国子生200余人叩阙请留,终未果。
守道州7年,有善政。
顺宗即位后,诏追赴京,诏至而已逝。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光绪《道州志》卷一一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7—798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字子玄。
两经及第。
又以书判拔萃,充集贤校理。
朝臣荐其文行,迁右补阙,侍御史,擢右谏议大夫,累上表言时政得失。
德宗贞元中,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寻又迁中书侍郎。
时大政决在陆贽、赵憬,迈谨身中立,守文奉法而已。
后以疾罢为太子宾客。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八
迈字子元。范阳人。明经第。补太子正字。累迁尚书右丞。贞元九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侍郎。以疾乞休。除太子宾客。十四年卒。年六十。赠太子太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9—801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
韦述从子。
少警悟,工诗,李白异之,授以古乐府。
去为道士,更为僧,已而还俗。
德宗时累官四门博士。
贞元十二年四月,帝诞日,诏儒臣与佛老并对,质问大趣,渠牟有口辩,虽于三家未究解,然答问锋生,捷口水注,德宗为之意动。
迁秘书郎,进诗七百言。
寻迁右补阙、谏议大夫,恩宠甚厚。
陆贽免相后,德宗倚信裴延龄及渠牟等,时渠牟张恩势以动天下,权侔人主。
官终太常卿。
卒谥忠。
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9—801 一名尘外,号遗名子、北山子,排行二十四,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11岁能诗,李白授以古乐府之学。代宗大历四年(769)时已出家为道士。八、九年游湖州,已出家为僧,名尘外,与颜真卿、皎然等联唱,后结集为《吴兴集》10卷。大历末还俗。德宗贞元初为浙西节度从事,八年(792)征为四门博士。十二年奉诏参预三教论衡,为德宗称赏,拜右补阙,旋迁左谏议大夫。历太府卿、太常卿。十七年卒,谥忠。生平见权德舆《唐故太常卿韦公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渠牟工诗善书,权德舆称其诗“俪词比事,纤密清巧”。(《左谏议大夫韦公诗集序》)《全唐诗》存诗21首。又以尘外之名录其联句诗1首。《全唐诗续拾》补题1首。
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三
渠牟。京兆万年人。初为道士。复为僧。兴元中。韩滉镇浙西。奏授校书郎。进四门博士。贞元十二年擢右补阙内供奉。岁中至谏议大夫。再擢太常卿。贞元十七年卒。年五十三。赠刑部尚书。谥曰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海州人。
举神童,补秘书正字。
又擢文辞清丽科。
授同州司户参军。
德宗立,召为翰林学士,起居舍人,知制诰。
贞元十年,拜谏议大夫,颇怨望。
与窦参相结,谋倾陆贽
德宗恶其诬构,贬为泉州司马,赐死长城驿。
王础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9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
王崟子。
代宗大历七年进士。
德宗贞元中,累官至祠部郎中。
八年,陆贽知贡举,础与梁肃佐之,号称得士,人谓之龙虎榜。
迁秘书少监。
十一年,授黔中观察使,兼御史中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苏州吴县人。
德宗建中二年进士。
李晟表为掌书记,尝草《平朱泚露布》,帝见而叹之。
累除祠部员外郎。
公异与陆贽故有隙,及当政,奏公异不孝状,诏赐《孝经》,罢归田里,由是不振而卒。
全唐文·卷五百十三
公异。
吴人。
建中二年进士。
为李晟招讨府掌书记。
官朝散大夫殿中侍御史。
陆贽有隙。
贞元中。
为宰相。
奏公异无素行黜之。
繇是轗轲以卒。
何士干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2 【介绍】: 唐庐江人。
代宗永泰二年登进士第。
大历十二年,上疏谏葬贞懿皇后事,诏褒之,除左补阙。
德宗建中三年,为浙西判官。
帝奔奉天,节度使韩滉遣其送绞练十万匹赴行在。
既至,陆贽表荐其堪重任。
贞元四年,自谏议大夫出为鄂岳观察使。
在镇十五年,有善政,享大名于时。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六
士干。肃宗时擢书判拔萃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2—811 【介绍】: 唐河中人,字和叔,一字化光。吕渭子。德宗贞元十四年进士,次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能文,一时流辈咸推尚。与王叔文厚善,迁左拾遗。二十年,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比还,柳宗元等皆坐叔文贬,温独免,进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旋与羊谔等谋逐宰相李吉甫,宪宗怒贬道州刺史,徙衡州,卒。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811 字和叔,一字化光。排行八。郡望东平(今属山东)。河中(今山西永济西)人,居洛阳(今属河南)。吕渭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又登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二十年随工部侍郎张荐出使吐蕃,充副使,被拘留经年,顺宗永贞元年(805)十月回京,累迁至刑部郎中。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宪宗元和五年(810)转衡州刺史,卒。事迹见柳宗元《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新、旧《唐书》本传。吕温文辞精富,文体赡逸,所作铭赞“置于韩柳集中,亦为高作。”(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八)其诗“亦胜诸人”(《沧浪诗话》)。今存《吕和叔集》10卷,四部丛刊本为通行。《全唐诗》存诗2卷。
唐诗汇评
吕温(772-811),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今山西永济)人。
吕渭之子。
初从陆贽治《春秋》,从梁肃学文章。
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
翌年登博学宏辞科,授集贤校书,擢左拾遗。
二十年,为吐蕃吊祭副使,转侍御史。
使还,历户部、司封员外郎,迁刑部郎中,知杂事。
三年,坐诬宰相李吉甫,贬均州刺史,再贬道州。
五年,改衡州。
所在均有治绩。
卒。
温工诗文,与元稹、刘禹锡、柳宗元、李景俭友善。
有《吕温集》十卷,今存。
全唐诗》编诗二卷。
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五
温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人。贞元末进士。再迁为左拾遗。以侍御史使吐蕃。元和初还。转户部员外郎。再贬道州刺史。徙衡州。卒年四十。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温天才俊拔,文采赡逸,为时流柳宗元、刘禹锡所你。
郡斋读书志
温从梁肃为文章,规摹左氏,藻赡精富,流辈推尚。
沧浪诗话
刘沧、吕温,亦胜诸人。
《唐诗品》
衡州早擅宏词,富于摛藻,《由鹿》诸赋命意修远,虽拘于时制,稍落近语,要亦升堂之客也。五言律亦多倚拔,惜其内有乏思,外有遗象,不能自振其馀波耳。
共 2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