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二【生卒】:?—765 【介绍】: 唐时铁勒族人。世袭都督。安禄山反,从郭子仪赴行在,来往征战,收两京,平史朝义,有殊功,封丰国公。累官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封大宁郡王。代宗广德元年,以一门死王事者四十六人,两女远嫁绝域得与蕃将联兵,大功显卓,却受宦官骆奉先、鱼朝恩与边将辛云京、李抱玉挤兑逼迫,而怏怏不平。上书申诉,而朝廷态度又暧昧不明。终于兵戎相见,为唐军击败,子仆固玚被杀。遂屡引回纥、吐蕃攻唐。后率兵至鸣沙县,遇疾还,死于灵武。
怀恩。铁勒部人。世袭都督。天宝中加左领军大将军。从郭子仪李光弼广平王破贼。前后皆立殊功。加开府仪同三司鸿胪卿。封丰国公。乾元二年进封大宁郡王。加工部尚书。代宗即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授河北副元帅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使。加太子少师。充朔方都知兵马使同节度副大使。广德改元。册勋拜太保。仍赐铁券。名藏太庙。画像淩烟阁。辛云京与怀恩有隙。奏其反状。怀恩令子玚率众攻云京。进围榆次。朝廷以郭子仪代怀恩。子仪至河中。怀恩率麾下数百骑渡河。北走灵武。啸聚亡命。上念其勋旧。遥授太师兼中书令大宁王。永泰元年。怀恩糺合诸番。南犯京师。至鸣沙县病甚。还死灵武。部曲焚其尸以葬。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五【介绍】: 唐京兆盩厔人。玄宗天宝末为骑卒。尝于战阵中救王思礼,问其姓名,不告而退。后思礼为河东节度使,偏将辛云京屡为将校谮毁,时光晟隶其麾下,遂为之谒思礼。思礼擢光晟为兵马使。及云京为节度使,又奏为代州刺史。代宗大历末迁单于都护。德宗建中初坐事降太仆卿。朱泚叛,任为伪节度使兼宰相。后降李晟,被杀。
光晟。京兆盩厔人。起于行间。有旧恩于王思礼。思礼为河东节度使。擢为兵马使。建中元年拜右金吾将军。改太仆卿。朱泚僭逆。污伪命为节度使兼宰相。泚败伏诛。
人物简介
【生卒】:?—783或784 【介绍】: 唐兰州金城人,字京杲。辛云京从弟。曾从李光弼出井陉、战嘉山,督战甚力,肃宗召见,赞曰:“黥、彭、关、张之流乎!”累迁鸿胪卿、英武军使。代宗立,封肃国公,迁左金吾卫大将军,进晋昌郡王,历湖南观察使、工部尚书致仕。朱泚叛唐,京杲以老病不能征讨,西向恸而卒。
人物简介
【介绍】: 唐兰州金城人。辛云京孙。年五十,不苟进,慨然有济世态。懿宗咸通十年,庞勋攻徐泗,谠贯敌栅以入,助杜慆守泗州。前后凡十月,围解,卒完一州。后以功第一,拜亳州刺史,徙曹、泗二州,终岭南节度使。
人物简介
【生卒】:858—946 【介绍】: 五代后晋禅僧。长安金城人,俗姓王。初掌书奏于神策军。年二十七,诣终南丰德寺出家。昭宗天复间南游,参乐普元安,得契心要。北还,居终南云居山。复游峨眉,过兴元,连帅王公礼重留之。终归长安,住永安禅院。卒谥净悟禅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长安金城王氏子。父朗唐威州刺史。母李氏梦。佛像金色晃耀。因而有娠。及生岐嶷。稍长读书。能文辞。为神策军掌书奏。中尉器重之。年才二十又七。诣终南山丰德寺。礼广度禅师。去饰受具。而家人莫之知也。天复中。南谒乐普。器之。容入室。仍典园务。有僧辞乐普。普问云。四面是山。阇梨向什么处去。其僧不能答。苦求静代答。静云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那碍野云飞。且嘱其僧曰。如和尚问。慎不可道是某甲语也。后僧既以此语答乐普。普诘之曰。此非汝语。果谁语邪。僧具以静对。至晚乐普上堂云。园中有五百人善知识。汝等勿轻视也。寻辞乐普北还故山。结庐而止。复游峨眉。兴元连师王公礼重。旋归乡里。住永安禅院。僧问云。知有底人。道不得时如何。答知者个什么。云不可无也。答恁么只合道得。云道即不无。争柰语偏。答水冻鱼难跃。山寒花发迟。问云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答异境灵松。睹者皆羡。云见后如何。答叶落已枝摧。风来不得韵。开运丙午。冬鸣虔稚。集僧嘱累。归方丈。东向右胁而化。寿八十九。僧腊六十。明年正月八日。茶毗于城南。得舍利数千粒。汉乾祐三年庚戌八月八日。塔于长安义阳乡。静平居多异。洗沐往往舍利殒坠。必自收閟。不以示人。且戒弟子。勿外传。尝禅寂。群鹤驯狎庭际。若听法状。静恐有见者。每使人驱去之。
释善静。俗姓王氏。长安金城人也。父朗唐威州刺史。母李氏。因梦圣容照烂金色。遂尔娠焉。及生岐嶷殆乎知学博通群言。因掌书奏于神策军。中尉器重之。忽厌浮幻。潜诣终南丰德寺礼广度禅师。时年二十七也。洎乎削染受具。天复中南游乐普。见元安禅裔乃融心要。北还化徒于故里。结庐于终南云居山。道俗归之如市。又起游峨嵋。礼普贤银色世界回兴元。连帅王公礼重留之。后还故乡已黍离矣。留守王公营永安禅院以居之。以开运丙午岁冬。鸣椎集僧嘱累还方丈。东向右胁而化。俗寿八十九。僧腊六十。黑白之众若丧严亲。明年正月八日。茶毗于城南。获舍利数千粒。汉乾祐三年庚戌八月八日。迁塔于长安义阳乡。石塔岿然。初静率多先觉往游𤏡道。避昭宗之蒙尘。又生平洗沐舍利陨落皆收秘不许弟子示人。又尝禅寂次。窗外无何有白鹤驯狎于庭。若有听法之意。静令人驱斥之。凡此殊徵有而不有。晋昌军府主郭公归信焉。营构禅院命以居之。翰林学士鱼崇谅为塔铭述德焉。次杭州龙华寺释灵照。本高丽国人也。重译而来学其祖法。入乎闽越得心于雪峰。苦志参陪以节俭勤于众务。号照布纳焉。千众畏服。而言语似涉岛夷。性介特以恬淡自持。初住齐云山。次居越州鉴清院。尝秖对副使皮光业。语不相投。被举摈徙龙兴焉。及湖州太守钱公造报慈院请住。禅徒翕然。吴会间僧舍三衣披五纳者不可胜计。忠献王钱氏造龙华寺。迎取金华梁傅翕大士灵骨道具寘于此寺。树塔命照住持焉。终于此寺。迁塔大慈山之峰。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