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裴行俭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许州鄢陵人。
官中书侍郎。
以忠勤见表,迁尚书左丞。
裴行俭破突厥有功。
高宗时终户部尚书。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一
知悌。
许州鄢陵人。
贞观朝官中书侍郎。
迁尚书左丞。
裴行俭平突厥有功。
终户部尚书。
孟玄一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7—693 【介绍】: 唐琅邪平昌人,字味真。
弱冠明经登第,累迁万年丞。
曾从裴行俭用兵北边。
归授雍州司兵参军,寻转栎阳令,迁凉州司马、绵州长史。
官至渭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襄州襄阳人,迁居河南巩县。
杜审言从兄。
登进士第。
九岁能属文,及长博学,为岑文本所器。
初补渭南尉。
高宗咸亨初,迁殿中侍御史。
尝道遇李敬玄不避,敬玄恨,召为考功员外郎屈之。
裴行俭与敬玄不平,易简因上书言敬玄罪,帝恶易简等朋党,贬开州司马。
有《御史台杂注》及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杜审言从祖兄。9岁能属文。登进士第,补渭南县尉。高宗咸亨中,历殿中侍御史、司封员外郎,改考功员外郎。贬为开州司马,寻卒。生平见《新唐书》本传,《旧唐书·杜审言传》,《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六、卷一〇。易简博学有高名,善著述,撰有文集2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3首。
马载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博州茌平人。
马周子。
高宗咸亨中为司列少常伯,累迁吏部侍郎,与裴行俭分掌选事,言吏部者时称裴、马。
后为雍州长史,卒于任。
程务挺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5 【介绍】: 唐洺州平恩人。
程名振子。
少从父征讨,以勇力闻,迁右领军卫中郎将。
高宗永隆中,从裴行俭击西突厥阿史那伏之叛,以功迁右武卫将军,封平原郡公。
永淳中,镇压绥州部落稽白铁余起事,拜左骁卫大将军。
中宗嗣圣初,受武则天密旨,废中宗,立豫王为帝。
睿宗文明元年,任单于道安抚大使,督军御突厥,突厥不敢近边。
同年十二月,以密表上言裴炎不反,忤旨。
则天遣人就军斩之。
李文暕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86 【介绍】: 唐宗室。
高宗调露初,累官至幽州都督,封魏国公。
突厥阿史那泥孰匐反,从裴行俭讨之,率部为东路军。
永隆中,复副行俭讨突厥伏念。
武则天时,为怀州刺史,将调率金银造常满尊以献,百姓苦之。
垂拱中,坐事贬滕州别驾。
寻被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8—705 【介绍】: 唐赵州栾城人。高宗乾封进士。武周圣历初以凤阁舍人、检校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处事圆滑,模棱两可,人称“苏模棱”。后因附张易之兄弟,中宗时贬为郿州刺史。少时与李峤以文辞齐名,号苏李。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48—705 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人。
9岁能文,20岁登进士第。
累转咸阳尉。
裴行俭征突厥,奏为掌书记。
后历官集州刺史、天官侍郎。
曾两度为相,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遇事依违两可,人称“苏模棱”。
中宗神龙初(705),因谄附张易之兄弟,贬郿州(在今中亚)刺史,死于任所。
味道工诗善文,少时与李峤并称“苏李”,后又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苏味道诗作五律甚多,然成就不及沈、宋。
今人徐定祥有《苏味道诗注》。
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苏味道(648—705),赵州栾城(今属河北)人。幼与同郡李峤俱以文辞显,时称“苏李”。弱冠登进士第。延载中,以凤阁舍人检校侍郎、同平章事。贬集州刺史,召为天官侍郎。圣历初,复以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坐事贬坊州,迁益州长史。神龙初,坐党附张易之贬眉州刺史,卒。味道久居相位,谙练官场故习,圆滑保身,世号“模棱宰相”。有《苏味道集》十五卷,已佚。《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新唐书本传
(味道)九岁能属辞,与里人李峤俱以文翰显,时号“苏李”。
三唐诗品
盛有时名,藻思相称,惟其速达,故入境未宏。旧集阙残,未窥其所木,拟以连篇排比,其源盖出于王筠。初唐之古芳,实梁陈之支派也。“火树银花”,时留俊赏,然丰肌靡骨,无复陈隋。
《诗学渊源》
集中诗皆应制之什,未改陈隋旧习。用事典雅,后遂成馆阁一体。至蓄意含情,推事及物,则固唐诗之本色,异于六朝所尚者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5—732 【介绍】: 唐绛州闻喜人,字连城。
裴行俭子。
历迁太常丞、鸿胪少卿,皆称职。
玄宗有事泰山,中书令张说恐诸蕃乘间窃发,议加兵守边。
后帝用光庭策,遣使突厥,召其大臣赴行在,边塞晏然。
累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黄门侍郎,进侍中,兼吏部尚书、弘文馆学士。
卒谥忠宪。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67—733 字连城,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
裴行俭之子。
母库狄氏甚得武后亲宠。
中宗神龙初(705),明经擢第,累迁太常丞。
历右率府中郎将、司门郎中、兵部郎中、鸿胪少卿、兵部侍郎等职。
玄宗开元十七年(729),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寻改黄门侍郎,拜侍中兼吏部尚书,兼弘文馆学士。
二十年加光禄大夫,封正平男。
明年卒,赠太师,谥曰忠宪。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张九龄《大唐金紫光禄大夫行侍中兼吏部尚书弘文馆学士赠太师正平忠宪公裴公碑铭并序》。
撰有《摇山往则》等典礼著作多卷。
全唐诗》存诗1首。
徐师道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会稽人,字太真。
精于翰墨。
不干仕进。
裴行俭尝辟宾幕,授九陇尉,后弃官归。
及终,私谥文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5—1685 【介绍】: 清满洲正黄旗人,纳喇氏。大学士明珠子。以避废太子名改成德,字容若,别号楞伽山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诗文均工,尤长于词。生平淡于荣利,爱才喜客,所与游皆一时名士。集宋元以来诸家经解,刻《通志堂九经解》。有《通志堂集》。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七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旗人。康熙丙辰进士,官侍卫。有《通志堂集》。
词学图录
纳兰性德(1655-1685)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初名成德。满洲正黄旗人。清康熙十四年(1675)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数随清圣祖出巡塞外之地。好结客,一时文士皆乐与交,与世所称落落寡合者,如严绳孙、顾贞观、陈维崧、姜宸英尤相契厚。工诗,得唐开元、大历间丰格。词尤享名,喜学北宋。论者谓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真切感人。谭献以之与项廷纪、蒋春霖为清词三鼎足。今人以其与曹贞吉、顾贞观称"京华三绝"。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
清诗别裁集
字容若,辽阳人。康熙癸丑进士,丙辰殿试,官侍卫。著有《通志堂集》。○侍卫生长华阀,淡于荣利,书史友生外,无他好也。诗情飘忽要眇,断肠人远,伤心事多,年之不永,即于韵语中知之。
通志堂集·序
往者容若病且殆,邀余诀别,泣而言曰:「性德承先生之教,思钻研古人文字以有成就,今已矣!生平诗文本不多,随手挥写,辄复散佚,不甚存录。辱先生不鄙弃,执经左右,十有四年,先生语以读书之要及经史诸子百家源流,如行者之得路。然性喜作诗馀,禁之难止。今方欲从事古文,不幸遘疾短命,长负明诲,殁有馀恨。」余闻其言而痛之,自始卒以及殡阼,临其丧,哭之必恸。其葬也,余既为之志,又铭其隧道之石。余甚悲容若以豪迈挺特之才,勤勤学问,生长华阀,澹于荣利,自癸丑五月始逢,三六九日,黎明骑马,过余邸舍,讲论书史,日暮乃去,至入为侍卫而止,其识见高卓,思致英敏,天假之年,所建树必远且大,而甫及三十,奄忽辞世,使千古而下,与颜子渊、贾太傅并称。岂惟忝长一日者有祝予之悲,海内士大夫无不闻而流涕,何其酷也!余里居杜门,检其诗、词、古文遗稿太傅公所手授者,及友人秦对岩、顾梁汾所藏,并经解、小序,合而梓之,以存梗概,为《通志堂集》,碑志、哀挽之作附于卷后。呜呼!容若之遗文止此,其必传于后无疑矣。记其撤瑟之言,宛如昨日,为和泪书而序之。重光协洽之岁,昆山友人健庵徐乾学书。
成容若遗稿·序
始余与成子容若定交,成子年未二十,见其才思敏异,世未有过之者也。
使成子得中寿,且迟为天子贵近臣,而举其所得之岁月肆力于六经诸史百家之言,久之浩瀚磅礴,以发为诗歌、古文词,吾不知所诣极矣。
今也不然。
追溯前游,十馀年耳。
而此十馀年之中,始则有事廷对,所习者规摹先进,为殿陛敷陈之言。
及官侍从,值上巡幸,时时在钩陈豹尾之间,无事则平旦而入、日晡未退以为常。
且观其意,惴惴有临履之忧,视凡为近臣者有甚焉。
盖其得从容于学问之日固已少矣,吾不知成子何以能成就其才若此。
抑尝计之,夫成子虽处贵盛,閒庭萧寂,外之无扫门望尘之谒,内之无裙屐丝管、呼卢秉烛之游。
每夙夜寒暑,休沐定省,片晷之暇,游情艺林,而又能撷其英华,匠心独至,宜其无所不工也。
至于乐府小词,以为近骚人之遗,尤尝好为之。
故当其合作,飘忽要眇,虽列之《花间》《草堂》,左清真而右屯田,亦足以自名其家矣。
嗟乎!
天之生才,而或夺之年,如贾傅之奇气卓识,度越今古无论,其次文章之士,若唐王勃之流,藻艳飙驰,一往辄尽,故裴行俭之论有以卜其所止。
今成子之作非无长才,而蕴藉流逸根乎情性,所谓「人所应有,己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虽使益充其所至,犹疑非世之所共识赏,而造物厄之,何耶?
虽然,脩短天也。
夫士亦欲其言之传耳。
今健庵先生已缀辑其遗文而刻之,盖不徒笃死生之谊也,后世必更有知成子者矣。
独是余与成子周旋,久于先生之命序是编,其能不泫然而废读乎?
康熙三十年秋九月,无锡严绳孙题。
(录入:天印山人周沛)
维基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纳兰氏,又称作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生于北京。满洲正黄旗人,词人、学者。纳兰性德生于腊月,始祖名叫星恳达尔汉(亦胜根打喇汉、打叶),曾祖父叫金台石,是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为努尔哈赤的福晋(即皇太极生母,皇太极是纳兰性德的舅公)。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帝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二),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清史稿》有传。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