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薛戎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0—823 【介绍】: 唐僧。富阳人,俗姓秦。工诗。初出家于灵隐山,为海和尚弟子。肃宗至德二年,试经得度,居天竺寺。代宗永泰初,从顗法师学律。尝为寺经营十二年,置田亩,岁收万斛。德宗贞元中,退居西岭,人称西岭和尚。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出富春秦氏。七岁。灵隐山白云峰海和尚。见而抚其顶曰。此儿目如青莲。苟能舍家。以从吾游。必有善称。其父以为然。至德二年。诏天下白衣。通佛经七百纸者。听为比丘。标以其选得度。仍隶住天竺寺。永泰初。依顗律师。受具于灵光寺。时已推其善于护持。贞元中。别治室西岭下。谓之草堂。而吟啸之乐。非世间名利之迹所可到。杭人号西岭和尚。辞章高媲古作者。与吴兴如昼。会稽灵彻。相酬唱时。语见昼传。右庶子姑臧李公益云。重名之下。果有斯文。景陵陆羽云。夫日月云霞为天标。山川草木为地标。圣贤豪杰为人标。推能归美为德标。居闲趣寂为道标。呜呼品藻之极至。引天地人。以匹拟之。则其诚敬诚慕之心何如。故一时名公钜卿。林下英彦。莫不绸缪投分。慷慨论交。长庆三年六月七日。示灭于所居。是冬之十月二日。葬之山中。寿八十四。腊五十八。开成五年郑素卿。立碑颂德焉。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道标。富阳秦氏。七岁。神气清茂。有沙门过而识之。劝令出家。至德二年。诏通佛经七百纸者命为比丘。师首中其选。得度。居南天竺寺。护戒甚严。永泰中。住持奏赐寺额。居十二年。其徒多归之。常于灵鹫峰之南西岭下葺茅为堂。号西岭草堂。怡然养浩。不干人事。尤工诗章。搜鍊精巧。与吴兴皎然会稽灵彻鼎立齐声。时人有洞冰雪摩云霄之誉。称西岭和尚。一时名公如李益白居易陆羽之流皆敬之。长庆三年示寂。葬于山中。 赞曰。 出尘异相  挺见垂髫  业真空法  怡然养高 适意吟咏  配雅与骚  名标当世  可摩云霄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道标。
富阳人也。
俗姓秦氏。
其远祖与羸同姓。
世为汧陇大族。
及晋东渡衣冠随之。
后为杭人也。
其高曾至王父。
皆沿以儒素不甘为吏。
故州里尊奉之。
标生则孤明。
长而深趣。
老而坚固。
盖良善之因有自来矣。
年七岁时神清气茂不杂凡童。
倏有大沙门手摩其顶曰。
此孺子目秀如青莲。
得非我释氏之威凤乎。
苟能舍家必有善称。
不然乘云霓薄天汉。
吾不可得而知也。
父允其请。
遂为灵隐山白云峰海和尚弟子。
妙高之上唯日月是丽。
娑竭之宫固云雷斯蓄。
至德二年诏白衣通佛经七百纸者。
命为比丘。
标首中其选。
即日得度。
蒙配天竺寺焉。
永泰初受具品于灵光寺顗律师。
登以护戒严谨为时所推毗奈多罗之言罔不该贯。
凡度人戒计六坛为众紏绳。
经一十二载。
置田亩岁收万斛。
置无尽财与众共之。
贞元中以寺务克丰。
我宜宴息。
乃择高爽得西岭之下。
葺茅为堂。
不干人事。
用养浩气焉。
标经行之外尤练诗章。
辞体古健比之潘刘。
当时吴兴有昼。
会稽有灵澈。
相与詶唱递作笙簧。
故人谚云。
霅之昼能清秀。
越之澈洞冰雪。
杭之标摩云霄。
每飞章寓韵。
竹夕华时。
彼三上人当四面之敌。
所以辞林乐府常采其声诗。
由是右庶子姑臧李公益书云。
重名之下果有斯文。
西还京师有以誇耀。
又景陵子陆羽云。
夫日月云霞为天标。
山川草木为地标。
推能归美为德标。
居闲趣寂为道标。
名实两全品藻斯当。
尔后声价轶于公卿间。
故与之深者有相国李公吉甫大司空严公绶。
右仆射韩公皋。
礼部侍郎吕公渭。
滑毫节制卢公群。
襄阳节制孟公简。
同州刺史李公敷。
凤翔尹孙公璹。
浙东廉使贾公全中书舍人白公居易。
隋州刺史刘公长卿。
户部侍朗丘公丹。
外郎裴枢。
秘阁严维。
小谏朱放越。
廉问薛戎夕。
拜卢元辅。
常州释元浩。
润州释南容。
金华释乾辅。
吴门释光严。
上都释智崇等。
并心交尘外分契林中。
万境在空驱之为射御。
五峰满眼立之为疆场。
文雄而再鼓不衰。
神王而一战自胜者也。
以长庆三年示有微疾。
六月七日归灭于所居兰若。
至冬十月三日葬于旧山春秋八十有四。
法腊五十八。
弟子如玢如𧦬行俭省言常俭智猷日超等。
皆得师之法。
仿仰不遑。
空围绕于栴檀恨满盈于石室。
至今杭民谓之西岭和尚矣。
开成五年中郑素卿录德行刊碑颂。
立于天竺山之东墟存焉。
薛放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5 【介绍】: 唐河中宝鼎人。
薛戎弟。
擢进士第。
累佐藩第,迁兵部郎中。
穆宗为太子,拜侍读。
及即位,参赞机要,进工部侍郎、集贤学士,改刑部侍郎。
尝言帝曰:“《论语》为《六经》之精华,《孝经》为人伦之本。
”帝以为然。
为人端厚寡言,治政清廉。
终江西观察使,谥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忻州秀容人,号东岩。幼嗜书。布衣蔬食,处之自若。人负债不能偿,往往毁券。累举不第,放浪山水间,饮酒赋诗以自娱。卒年四十八。有《东岩集》。
中州集
乡先生,权参知政事。
代郡杨公叔玉撰先人墓铭,今略载于此。
先生姓元氏,字德明,秀容人,唐礼部侍郎次山之后。
自幼读书,世俗鄙事,终其身不挂口。
为人诚实乐易,洞见肺腑,虽童子以言欺之,亦以为诚然也。
先大夫殁,遗产无几,先生布衣蔬食,处之自若,家人不敢以生理累之。
僮奴有窃拾东家之枣者,立命还之。
贫人负债,则往往令折券以贷之也。
累举不第,放浪山水间,未尝一日不饮酒赋诗。
春秋四十有八,终于家。
先生作诗不事彫饰,清美圆熟,无山林枯槁之气。
居东山福田精舍,首尾十五年。
东嵓,其自号也。
有集三卷,藏于家。
铭曰:贪夫徇财,智士死名。
宇宙古今,万辙混并。
我机弗张,我户弗扃。
天宇泰然,物莫敢撄。
饮芳食菲,岩岫杳冥。
玉佩琼琚,御风泠泠。
鲁山之醇,次山之清。
阅世几传,犹有典刑。
邈哉先生!
明、昌承安间,科举之学盛大,夫士非赋不谈。
人知先人有声场屋间,其以诗文为业,则不知也。
先人捐馆后十年,好问避兵南渡,㳺道日广,世始知有元东岩之诗。
杨尚书之美云:彼美元夫子,学道知观澜。
孔孟泽有馀,曾颜膏未残。
林观察显卿云:文章变古名新体,孝弟传家守旧规。
雷内翰希颜云:诗句妙九州,孝友化一川。
王右司仲泽云:读书枫树林,曳杖白石湾。
至今文彩馀,虎子仍斑斑。
李长源云:衣冠巢许自高雅,岩壑夔龙非弃捐。
馀人不能悉记。
家集乱离以来,凡三失之,今所存者,特吾益之兄及门生辈所记忆者耳。
小子不肖,暗于事机,不能高蹈远引,恋嫪升斗,徼倖万一,以取絷维之祸。
残息奄奄,朝夕待尽,诚惧微言将绝,谨以古律诗四十首,附之中州集之癸册。
庶几来者知百馀年间作诗如先人,而人或未之见。
其馀抱一槩之操,泯泯默默,终老而无闻者,岂胜计哉!
是又可感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