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689—751 【介绍】: 唐僧。长水人,字通性。俗姓李。世习儒业,幼为诸生。玄宗天宝四年受具足戒。居润州石圮山。李华、崔益问以三教优劣,应答如流。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字通性。李氏。其先居陇西。晋南度。为长水人。世儒素。悟幼而材颖。然有恶疾。莫治疗。开元中。溪光律师教之理事二忏悔法。因爇一指。以致精恪。感瑞光如月。于菩萨像前。天宝四年。始披缁受具足戒。八年。举异行。获隶名兹山。山即石圯山也。地当劳劳之东。晚节结宇幽僻。每置法华道场。九旬脩观佛三昧。尝语门人曰。夫阴薄日以何伤。风运空而不动。苟达于妄。孰非性者。久之猛兽驯于禅榻。祥云垂于法堂。一夕有神人。谓悟曰。弟子隋之新城侯曹世安也。职典斯地。今师至止。愿以永奉行道。言讫而隐。吏部员外李华。殿中侍御史崔益。同谒悟。从容问及三教优劣。悟曰。路伽邪典籍。皆心外法。味之者劳而无證。其犹朽壤滋华。乾池映月。比释教。其辽哉邈矣。如是詶唱再四。华益唯唯。不知首之累肯也。 十年春稍寝疾。仍加跗坐而逝。寿六十三。腊二十六。阇维收舍利。五百馀粒。珠明玉润可爱。门人湛一圆一。树塔以葬。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神悟。字通性。陇西李氏之子。其先属西晋版荡。迁家于吴之长水也。世袭儒素幼为诸生。及冠忽婴恶疾有不可救之状。咎心补行力将何施。开元中诣溪光律师。请耆域之方。执门人之礼。师示以遣业之教。一曰理忏。二曰事忏。此二者圣之所授。行必有徵。遂于菩提像前。秉不屈之心。爇难捐之指。于时有异光如月朣胧绀宫。极苦可以感神明。至精可以动天地。盖人之难事欤。天宝四年受具足戒。身始披缁。八年举尤异行名隶于寺。逮其晚节益见苦心。每置法华道场。九旬入长行礼念。观佛三昧于斯现前。因语门人曰。夫阴薄日以何伤。风运空而不动。苟达于妄谁非性也。方结宇于劳劳山东。中据石圯达分仙径。诸猛兽驯于禅榻。祥云低于法堂。中夜有山神现形谓悟曰。弟子即隋故新成侯曹世安。生为列侯死典南岭。今师至止。愿以此地永奉经行。言讫隐而不见。故吏部员外李华殿中侍御史崔益。同谒悟。尝问孔老圣教优劣。请陈题品。对曰。路伽邪典籍皆心外法。味之者劳而无證。其犹泽朽思华乾池映月。比其释教夫何远乎。如是往复应答如流华益拱手无以抗敌。其扦护释门疆场畴敢侵轶乎。华乃一代之文宗。与萧颖士齐名。笔语过之。若此之儒孰能抵角也。凡诸不逞之徒疑经难法者。悟必近取诸身远喻于物。如理答酬无不垂头搭翼者。十年辛卯春寝疾加趺坐而逝。享龄六十三。法腊二十六。阇维之日获舍利五百馀粒。珠颗累累粲然在瞩门人湛一圆一等主之迁塔焉。
人物简介
【生卒】:696—754 【介绍】: 唐河南人,字紫芝。少孤,事母孝。登进士第,历仕邢州南和尉、龙武录事参军、鲁山令。有惠政,以诚待他人。后隐居陆浑山,卒,门人谥文行先生。天下高其行,称曰元鲁山。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续补遗
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开元二十一年举进士,家贫,求为鲁山令。岁满去职,爱陆浑佳山水,乃居之。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房管每见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天宝十三载卒,年五十九。天下高其行,称曰元鲁山,谥曰文行先生。李华兄事德秀,而友萧颖士、刘迅,因作《三贤论》。
人物简介
【生卒】:约696—约761 【介绍】: 唐博州武水人。幼而有文,属思警敏,援笔成篇。崔日用与为亡年交,以是声誉益重。玄宗开元初,制举登科,授山阴尉。后又应文藻宏丽科登第,拜左拾遗。张说尤重其才。开元二十一年,入为考功员外郎,选贡士两年,多得俊才。二十四年,拜中书舍人。天宝初,权刑部侍郎。后以风疾求散秩,改太子左庶子。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服。善诗,古调今格,悉其所长,加之谦退不伐,人多称之。卒谥文。有《孙逖集》、《唐宋集贤诗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生卒】:696—761 潞州涉县(今河北涉县)人,郡望乐安武水(今山东聊城西南)。排行大。逖少时寓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故又称“河南巩人”。幼而能文,才思敏捷。玄宗开元二年(714)举哲人奇士科,授山阴尉。后又举贤良方正科。十年登文藻宏丽科,玄宗引见,授左拾遗。张说重其才,迁左补阙。十五年后在太原李皓幕府任职,十八年入为集贤院学士。二十一年改考功员外郎,知贡举两年,选拔颜真卿、李华、萧颖士等俊才。二十四年迁中书舍人。天宝三载(744)拜刑部侍郎,五载改太子左庶子。仕终太子詹事。上元中卒,谥曰文。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颜真卿《尚书刑部侍郎赠尚书右仆射孙逖文公集序》,《唐才子传》卷一。逖掌制诰8年,亦善诗,古调今格,均其所长。原有集2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又1首。
全唐文·卷三百八孙逖(696—761),潞州涉县(今属河北)人,郡望乐安武水(今山东聊城东南)。年十五,谒雍州长史崔日用,命赋《土欠炉赋》,援笔而成,词理典赡,由是知名。开元元年(713),举哲人奇士科,授山阴尉。又连登文藻宏丽、贤良方正诸科,授左拾遗。历左补阙、起居舍人。二十一年,以考功员外郎知贡举,颜真卿、李华、萧颖士皆出其门下。迁中书舍人,掌诰八年。天宝中,历刑部侍郎、左庶子、太子詹事。卒。逖擅文能诗,有《孙逖集》二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逖。潞州涉县人。开元初应哲人奇士举。山阴尉。迁秘书正字。十年应制登文藻鸿丽科。拜左拾遗。转左补阙。累拜中书舍人。天宝三载权判刑部侍郎。病风求散秩。改太子左庶子。转太子詹事。上元中卒。广德二年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
作品评论
其序事也,则《伯乐川记》及诸碑志,皆卓立千古,传于域中;其为诗也,必有逸韵佳对,冠绝当时,布在人口;其词言也,则宰相张九龄欲掎摭疵瑕,沉吟久之,不能易一字。旧唐书本传
逖幼而英俊,文思敏速。始年十五,谒雍州长史崔日用,日用小之,令为《土火炉陚》。逖握翰即成,词理典赡,日用览之骇然,遂为忘年之交,以是价誉益重。……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伏。议者以为自开元以来,苏颋、齐瀚、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逖,为王言之最。逖尤善思,文理精练,加之廉退不伐,人多称之。唐才子传
(逖)幼而有文,属思精敏,援笔成篇。……善诗,古调今格,悉其所长。《载酒园诗话又编》
古人饯别,如《烝民》、《韩奕》,皆因事赠言,辞不妄发。陈子昂《送崔著作融从梁王东征》曰:“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为黩武之时言也。孙逖《送李补阙充河西节度判官》曰:“西戎虽献款,上策耻和亲”,为忘战之时言也。唐诗送人之塞下者多矣,惟此二篇,缓私情,急公义,深合古意。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生卒】:?—约767 【介绍】: 唐赵州赞皇人,字遐叔。少旷达。擢进士宏辞科。玄宗天宝间官监察御史,累转侍御史,礼、吏二部员外郎。后去官隐山阳,晚事浮图法。善属文,与萧颖士友善,然时谓不及颖士,文辞绵丽,少宏杰气。爱奖士类,名随以重。有《李遐叔文集》。
唐诗汇评【生卒】:715?—774 字遐叔,排行三,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天宝二年(743)中博学宏词科。历仕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右补阙。安史乱时,奉母避乱,为叛军所虏,受伪凤阁舍人职。两京既复,贬为杭州司户参军。肃宗上元二年(761)为左补阙,加司封员外郎。代宗广德二年(764),李岘领选江南,辟华入幕,任检校吏部员外郎,翌年因病弃官,客隐楚州。大历九年(774)卒。生平见梁肃《为常州独孤使君祭李员外文》、新旧《唐书》本传。其为盛唐著名古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李华前集》10卷、《中集》20卷,今佚。后人辑其佚文,成《李遐叔文集》4卷。《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2。
全唐文·卷三百十四
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天宝中累转侍御史礼吏二部员外郎。禄山陷京师。伪署为凤阁舍人。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上元中以左补阙司封员外郎召。不拜。李岘领选江南。表置幕府。擢检校吏部员外郎。大历初卒。
作品评论
(李)华文辞绵丽,少宏杰气。(萧)颖士健爽自肆,时谓不及颖士,而华*疑过之。……华爱奖士类,名随以重,若独孤及、韩云卿、韩会、李纾、柳识、崔祐甫、皇甫冉、谢良弼、朱巨川,后至执政显官。《载酒园诗话又编》
李遐叔《杂诗》,虽不足以上继陈伯玉、张子寿之《感遇》,要亦正声雅奏也。《咏史》诗大有合于开元、天宝中事,似非无为而作,恨用事多沓拖耳。然如明扬仆伐朝鲜曰:“岛夷非敢乱,政暴地仍偏。得罪因怀璧,防身辄控弦。三军*裂土,万里讵闻天!”说尽边臣邀功生衅之弊,岂有感于青海之役耶?《诗学渊源》
其诗清而博雅,无损以古;《杂诗》及《咏史》诸作,亦嗣宗、景纯之亚也。
人物简介
【生卒】:?—755 【介绍】: 唐并州文水人。少聪敏,以明经举,授成安尉。力于治,有任事称。玄宗天宝初除清河太守,举美政,迁广陵长史,民为立祠赛祝,岁时不绝。旋徙河东太守,又改京兆尹。安禄山反,完善城郭,遏其侵逼,帝擢为礼部尚书。城陷遭害,谥忠懿。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
憕。并州文水人。举明经。开元时累官河南少尹。天宝中封酒泉县侯。为京兆尹。改光禄卿东京留守。安禄山反。憕缮城垒。训励士卒。遏贼西锋。擢礼部尚书。城破。为贼所害。诏赠司徒。谥曰忠懿。河洛平。再赠太尉。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