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罗隐

相关人物:共 40 位
共 4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钟陵人,妓女。
罗隐有诗云:“钟陵一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池州青阳人,字子军。登宪宗元和二年第。母卒,既归而葬,以为“干禄养亲耳,得禄而亲丧,何以禄为”,遂隐池州九华山十五年。穆宗长庆中,殿院李行修举其孝节,拜右拾遗,冠卿不应命,时人高之。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子军,池州青阳(今安徽青阳)人。
宪宗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闻母病急,驰归,而母已卒。
费冠卿叹曰:“干禄养亲耳,得禄而亲丧,何以禄为?”遂隐九华山。
穆宗长庆元年(821),殿中侍御史李行修举其孝节,诏书征拜右拾遗,辞不就,卒。
事迹见《唐摭言》卷八、《唐诗纪事》卷六〇、《万姓统谱》卷九四等。
其诗写隐居情怀,直抒胸臆,颇近自然。
与姚合、顾非熊、熊孺登友善。
死后其宅为九华山名胜之一,晚唐诗人李群玉、罗隐、杜荀鹤均有诗凭吊。
全唐诗》存诗11首。
《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四
冠卿字子军。青阳人。元和二年进士。母丧庐墓。隐居九华少微峰。长庆三年。御史李仁修举孝节。召拜右拾遗。辞不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杭州新城人,字还朴。穆宗长庆三年进士。李固言镇成都,辟为幕僚。又试平判入等。仕至职方员外郎。工诗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还朴,郡望汝南(今属河南),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
穆宗长庆三年(823)登进士第。
文宗大和中,以平判入等调官。
文宗开成二年(837)以殿中侍御史充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固言从事,仕至职方员外郎。
生平事迹散见罗隐《东安镇新筑罗城记》、《云溪友议》卷中、《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诗纪事》卷六〇等。
名句“愁声秋绕杵,寒色碧归山。
”(《秋深》)“送将欢笑去,收得寂寞回”(《客去》),张为取入《诗人主客图》。
全唐诗》存诗4首。
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三
不约字还朴。长庆三年进士。李固言在成都。辟为幕官。加检校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颍川人,一作泉州人。自武宗会昌中迄懿宗咸通中,累举不第。后隐居同安,读书终身。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5—876 字希孺,号昌晦,又号场老。
郡望颍川(今河南禹州),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人。
黯颖慧早熟,未弱冠,文名大振于州里。
事母孝,不就贡举。
年逾40,始以太夫人命应举。
然自武宗会昌五年(845)至懿宗咸通中,屡试屡蹶,未仕而终。
生平散见黄滔《颍川陈先生集序》、罗隐《陈先生集后序》、《五代史补》卷一。
黯擅诗赋。
黄滔称其文“词不尚奇,切于理也。
意不偶立,重师古也。
其诗篇词赋檄,皆精而切”(《颍川陈先生集序》)。
并集其诗文编集,分为5卷。
郡斋读书志》后志卷二著录《陈黯文集》3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七
黯字希孺。颖川人。举进士。计偕十八上而不第。隐居同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新定人,字雄飞。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始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览卷而变容,馆之数日,登山临水,无不与焉。懿宗咸通中,隐会稽之镜湖,太守王龟荐之谏署,不果。卒后十余年,宰臣张文蔚奏名儒不第者赐一官,以慰其魂。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5? 《唐诗大系》作(809—873?),不确。字雄飞(《唐才子传》卷七作“飞雄”,误),卒后,门人私谥玄英先生,排行十四,睦州清溪(今浙江淳安)人。一作桐庐人,不确。屡应举不第,遂隐居鉴湖,终生不仕。曾学诗于徐凝,与喻凫、李频等诗人交厚。“方干诗清润小巧”(《韵语阳秋》卷二),颇为时人所重;或谓方干“广明、中和为律诗,江之南未有及者”(孙合《玄英先生传》,《唐诗纪事》卷六三)。生平见《唐诗纪事》卷六三、《唐才子传》卷七。其诗集以席启宇《唐诗百名家全集》10卷本《玄英先生诗集》为较通行,《全唐诗》存诗6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8首。
唐诗汇评
方干(?-约888),字雄飞,睦州桐庐(今浙江桐庐)人。师徐凝为诗。大和中,姚合出守金、杭二州,干携卷投谒,合叹赏之。后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会稽镜湖,与郑仁规、李频、陶详为三益友。曾漫游岭南、江西等地。咸通末,浙东观察使王龟欲表荐之,无何,龟卒,事竟无成。与段成式、吕述、于兴宗、李群玉等交游唱和。卒,私谥为“玄英先生”。门人杨弇等编其诗为《玄英先生集》十卷,已佚。明人辑有《玄英集》八卷。《全唐诗》编诗六卷,羼入戴叔伦诗多首。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清奇雅正主:李益……升堂七人:方干、马戴、任蕃、贾岛、厉玄、项斯、薛寿。
王赞《元英先生诗集序》
吴越故多诗人,未有新定方干,擅名于杭越,流声于京洛。夫干之为诗,锓肌涤骨,冰莹霞绚;嘉肴自将,不吮馀隽;丽不葩粉,苦不棘癯。当其得志,倏与神会,词若未至,意已独往。……予尝校之:张祜升杜甫之堂,方干入钱起之室矣。
唐摭言
方干、桐庐人,幼有清才,为徐凝所器,诲之格律。干或有句云:“把得新诗草里论。”反语云:“村里老”,谑凝而已。
韵语阳秋
方干诗清润小巧,盖未升曹、刘之堂,或者取之太过,余未晓也。王赞尝称之曰:“锓肌涤骨,冰莹霞绚;嘉肴自将,不吮馀隽;丽不葩粉,苦不癯棘。当其得志,倏与神会。”孙合尝称之曰:“其秀也,仙蕊于常花;其鸣也,灵𡁥于众响。”观其所作《登灵隐峰》诗云:“山叠云霞际,川倾世界东。”《送喻坦之》诗云:“风尘辞帝里,舟楫到山林。”此真儿童语也。《寄喻凫》云:“寒芜随楚尽,落叶渡淮稀。”如《送喻坦之下第》又云:“过楚寒方尽,浮淮月正沉。”《赠路明府》诗云:“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赠喻凫》又云:“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须。”《称(湖)心寺中岛》云:“雪折停猿树,花藏浴鹤泉。”《寄越上人》又云:“窗接停猿树,岩飞浴鹤泉。”《于使君诗》云:“月中倚掉吟渔浦,花底垂鞭醉凤城。”《送伍秀才》诗又云:“倚棹寒吟渔浦月,垂鞭醉入风城春。”其语言重登,有以见其窘也。至于“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钟”、“白猿垂树窗边月,红鲤惊钩竹外溪”、“义行相识处,贫过少年时”等句,诚无愧于孙、王所赏。
唐诗纪事
孙合《玄英先生传》曰:先生新定人,字雄飞。章八元即先生外王父也。广明、中和间,为律诗,江之南未有及者。始谒钱塘守姚公合,公视其貌陋,初甚侮之。坐定览卷,骇目变容而叹之。先生一举不得志,遂遁于会稽,渔于鉴湖,与郑仁规、李频、陶详为三益友。弟子弘农杨弇,释子居远。先生卒,弇编其诗,请舍人王赞为之序。
后村诗话
其诗高处在晚唐诸公之上……罗隐《题方干诗》云:“九霄无鹤板,双鬓老渔舟。”
升庵诗话
晚唐之诗分为二派……一派学贾岛,则李洞、姚合、方干、喻凫、周贺、九僧其人也。
唐音癸签
方干诗练句,字字无失,固应有“高坚峻拔”之目;但嫌其微带经籍气,村貌棱棱尔。
《唐诗归折衷》
敬夫云:同一矫时易俗之志,阆仙以刻削,雄飞以清脱,元、内格调尽变于此矣。而两人皆不得一第而死。胭脂画牡丹,无惑乎逢人者之俗也,然从前人之蹊径而求解脱,即所解脱之中而自成蹊径,是以不获跻位于大家。
《四库全书总目》
何光远《鉴戒录》称干为诗炼句,字字无失,咏系风雅,体绝物理。合传(按指孙合所作小传)亦称其高坚峻拔。盖其气格清迥,意度闲远,于晚唐纤靡俚俗之中,独能自振,故盛为一时所推。然其七言浅弱,较逊五言。《郝氏林亭》而外,佳句无多,则又风会之有以限之也。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雄飞受诗律于徐侍郎(凝),遂举进士,其源盖出徐氏也。今考侍郎集,绝句之外,近体三篇而已,卒难定其何体。但读方诗,生新刻苦,似游泳长江而出者,七言尤逼肖。即安知徐之不为贾氏流耶?今但编雄飞为阆仙及门云尔。
《石园诗话》
方雄飞(干)……见赏于徐凝、姚合,自咸通得名讫文德,江之南未有及者……集中如“野花多异色,幽鸟少凡事”、“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野烟新驿曙,残照古山秋”、“地下无馀恨,人间得盛名”、“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驯鹿不知谁结侣,野禽多是自呼名”,足当高坚峻拔之目。
《东目馆诗见》
方干自云苦吟,只五律整紧,七律圆婉,而并乏新异。亦获重名,岂以宰辅张文蔚奏请官而显耶?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孟浩然。古风告寝,犹自神清。五律虽温丽难言,而清真足喜。
《诗学渊源》
其诗大雅不群,有盛唐风骨,五言允佳。……三人(按指赵嘏、方干、姚合)诗皆取实境,造语自然,不着刻露迹象,而方干尤得子美之神,虽元、白未能过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奉化人。俗姓冯。又称月僧。文宗开成中出家。宣宗大中时再造明州国宁寺,以律僧预住持。晚年专事禅寂,不出寺门,常与沙门迭为文会,结林下之交。有《岳林寺碑》及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冯,奉化(今属浙江)人。家傍月山而居,世称月僧。文宗开成间出家,熟于毗尼律戒。武宗灭佛时,隐居奉化山间。宣宗大中时,住持明州国宁寺。晚年专事禅寂,不出寺门。诗人方干曾赠其诗。卒年80岁。《宋高僧传》卷二七有传。有诗集,收诗300余首,已佚。《四明它山水利备览》、《明州阿育王寺志》收录宗亮诗4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冯氏。
明州奉化人。
开成中薙落。
隶州之国宁寺。
登戒。
学毗尼。
无遗行。
会昌之难。
遁居乡里之岩谷间。
大中再造国宁。
徵选名德二十八人。
而亮与焉。
建州太守李频。
为寺碑。
有曰。
律僧宗亮。
禅僧全祐。
是也。
晚年益谢世事。
不出户者。
动经节序。
其往来若方于赠诗曰。
秋水一泓常见底。
涧松千尺不生枝。
空门学佛知多少。
净剃心尘秖有师。
竟卒。
春秋八十。
亮平生与贯霜择梧不吟数十人。
皆秉清节。
结林下交。
撰岳林寺碑。
集诗三百许首。
并赞颂。
行世。
然锐心福敬二田。
且为江东罗隐
安乐孙合。
所钦慕旨重。
及合著四明才名志。
尤序其名于诸儒骏士之间。
其为文士先达所加仰。
如此。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宗亮。
姓冯氏。
奉化人也。
家傍月山而居。
后称月僧焉。
亮开成中剃落纳法。
方事毗尼循于四仪。
且无遗行。
而云我生不辰。
属会昌之难便隐家山深岩洞穴。
大中再造国宁寺。
徵选清高者隶名。
亮预住持。
建州太守李频为寺碑云。
于清心行不污者得二十八人以补其员。
广住持也。
律僧宗亮禅僧全祐而已。
国宁经藏载加缮写。
躬求正本选纸墨鸠聚嚫施。
建造三门藏院诸功德廊宇。
皆亮之力焉。
晚年专事禅寂不出寺门。
处士方干赠诗云。
秋水一泓常见底。
涧松千尺不生枝。
空门学佛知多少。
剃尽心华只有师。
终于本寺。
春秋八十。
亮恒与沙门贯霜栖悟不吟数十人。
皆秉执清奇好迭为文会。
结林下之交。
撰岳林寺碑。
诗集三百许首赞颂。
并行于代。
而于福敬二田锐心弥厚焉。
亮为江东生罗隐追慕。
乐安孙合最加肯重。
著四明郡才名志。
序诸儒骏士外。
独云释宗亮。
多为文士先达仿仰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7 【介绍】: 唐幽州人,字千里。高崇文孙。世代为禁军将领,屡统兵驻西南。僖宗时历天平、剑南、镇海、淮南节度使,加诸道行营都统、盐铁转运等使。镇压黄巢起义军。后慑于义军声势,又因内部倾轧,遂坐守扬州,割据一方。光启中为部将毕师铎所杀。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821-887) 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
高崇文孙。
娴弓刀骑射,累官神策军都虞侯、秦州刺史、安南都护、天平军节度观察使、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荆南节度观察使等职。
僖宗乾符四年(877),进封燕国公。
六年,进位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兵马都统,又擢检校太尉,同平章事,负责全面指挥镇压黄巢军。
而高拥军自保,致使两京失守,僖宗西狩。
后兵权被削,为部将毕师铎囚杀。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六三、《唐才子传》卷九等。
高骈能诗,计有功称“雅有奇藻”(《唐诗纪事》卷六三)。
身是武人,而好文学,众称“落雕御史”。
晚年属意神仙,信用方士与狂人,卒起祸乱,罗隐《广陵妖乱志》即记其事。
全唐诗》存诗50首,断句4,《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断句若干。
唐诗汇评
高骈(821-887),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高崇文孙,家世禁军,少娴弓马,且好文,与儒者游。初为长武城使朱叔明司马,历神策都虞候、秦州刺史。咸通五年,为安南都护,有功,诏以都护府为静海军,授骈节度使,累加同平章事。乾符中,为剑南西川节度,徙荆南。六年冬,移镇淮南。广明元年,黄巢攻占京师,时骈握重兵,朝廷倚重,进检校太尉、东面都统、京西京北神策军诸道兵马都使。骈拥兵自重,不赴命。后为部下毕师铎所杀。有《高骈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卒僖宗光启三年。补诗四句。
全唐文·卷八百二
骈字千里。幽州人。南平郡王崇文孙。自神策都虞候累拜秦州刺史。咸通中擢安南都护。迁检校工部尚书。授静海军节度。再徙交州。僖宗立。为剑南西川节度。徙荆南。乾符四年进检校司空。封燕国公。讨王仙芝。授镇海军节度使诸道兵马都统江淮盐铁转运等使。以功进检校司徒。徙淮南。又进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后用妖人吕用之言。纵黄巢陷两京。僖宗乃以王铎崔安代骈兵柄。加骈侍中。封渤海郡王。光启初。李煴僭号。受煴伪命。三年。蔡贼孙儒兵过淮口。骈使毕师铎禦之。师铎与高邮镇将张神剑郑汉璋等反攻扬州。杀之。

作品评论

《谢蟠杂说》
唐高骈幼好为诗,雅有奇藻,属情赋咏,横绝常流,时秉笔者多不及之。故李氏之季,言勋臣有文者,骈其首焉。
唐诗纪事
(骈)家世禁卫,颇修饰,折节为文学,与诸儒交,硁硁谈治道,两军中人更称誉之,号“落雕侍御”。
《诗学渊源》
(骈)诗情挺拔,善为壮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廷玉。
武宗会昌三年登进士第。
累迁金部员外郎,转户部、司勋郎中。
懿宗咸通四年,为晋州刺史。
罗隐曾作诗投献。
旋迁徐州刺史。
能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字廷玉,一作庭玉,疑误。武宗会昌三年(843)登进士第。累迁至金部员外郎、户部郎中,转司勋郎中。懿宗咸通四、五年(863、864)时,为晋州刺史,旋迁检校工部尚书、兼徐州刺史。会昌三年,王起再知贡举,华州刺史周墀以诗寄贺,起赋诗酬答,球与诸同年皆有和诗。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三、《旧唐书·懿宗纪》、《唐诗纪事》卷五五、《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一。《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馀杭人,一说苏州吴县人。
罗隐族弟。
累举进士不第。
昭宗光化中以韦庄奏,追赐进士及第,赠官补阙。
工诗,尤长七律。
懿宗咸通、僖宗乾符中,与罗隐、罗虬合称“三罗”。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1?—896? 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或谓余杭人,不确。出身于豪富盐铁小吏之家,屡举进士不中。早年曾出塞,后入幕于池州、江西、东川等州郡,晚年归吴县闲居。生平见《唐摭言》卷二与卷一〇、《唐才子传》卷八。与隐、虬号称“三罗”,与方干、贯休等友善,诗风亦相类。“邺才清而绵致”(《唐摭言》卷一〇),“尤长于七言诗”(《唐诗纪事》卷六八)。今人何庆善有《罗邺诗注》。《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1。
唐诗汇评
罗邺,生卒年不详,馀杭(今属浙江)人。
父则,为盐铁小吏,二子俱以文学干进。
邺尤长七言诗,与宗人罗隐、罗虬齐名,时称“三罗”。
曾赴职单于都护府,又曾赴许昌节度使辟命。
咸通末,崔安潜为江西观察使,欲辟为僚佐,为幕吏所阻。
后俯就督邮,郁郁而卒。
与方干、栖白为友。
有《罗邺诗》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韦庄《乞追赐李贺、皇甫松等进七及第奏》
词人才子,时有遗贤,不沾一命于圣朝,没作千年之恨骨。据臣所知,则有李贺、皇甫松、李群玉、陆龟蒙、赵光远、温庭筠、刘德仁、陆逵、傅锡、平曾、贾岛、刘稚圭、罗邺、方干,俱无显遇,皆有奇才,丽句清词,遍在词人之日;衔冤抱恨,竟为冥路之尘。伏望追赐进上及第。
唐摭言
(邺)家富于财,父则,为盐铁小吏,有子二人,俱以文学干进,邺尤长七言诗,时宗人隐亦以律韵著称,然隐十雄而粗疏,邺才清而已绵致。
唐才子传
邺尤长律诗。时宗人隐、虬,俱以声格著称,遂齐名,号“三罗”。隐雄丽而坦率,邺清致而联绵,虬则区区而已……邺素有英资,笔端超绝,其气宇亦不在诸人下。初无箕裘之训,顿改门风,崛兴音韵,驰誉当时,非易事也。
围炉诗话
罗邺诗云:“获花芦叶满汀洲,一簇新歌在水楼。金管曲长人尽醉”,三句叙景已尽,第四句转云“玉簪恩重独生愁”,以“愁”字意总贯下文之“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也。罗邺此诗以“愁”字贯通篇,与崔珏《鸳鸯》同格。崔诗“情”字在次句,故易识;罗诗“愁”字在中间,实则上文三句皆愁也。崔诗板,罗诗生动。
《唐体馀编》
邺屡试不第,然其伤时感遇散见于诸诗者,率皆惓惓忠厚,注望期必之意为多,盖犹有风人之遗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约为婺州金华人。
生于文宗时期前后。
幼于兰溪出家,与安国寺僧贯休为邻,常作诗酬答。
后历游杭、润诸州,曾在庐山、九华山居住。
又入长安,住慈恩寺。
罗隐、郑谷等为诗友。
约卒于唐末梁初。
有集,已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约为金华(今属浙江)人。
约生于文宗时。
幼于兰溪出家,与安国寺僧贯休为邻,常作诗酬答。
后历游杭州、润州等地,在庐山、九华山居住。
又入长安,住慈恩寺。
罗隐、郑谷等为诗友。
约卒于唐末梁初,裴说有诗哭之。
事迹见《唐才子传》卷三。
有诗集1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8首。
唐诗汇评
处默(约832-?
),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
初,与贯休同削染,邻院而居,时相唱和,诗名渐著。
曾游润州、钱塘,与罗隐友善,后居留庐七。
有《处默诗》一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八首,残句一。

作品评论

《宋僧传•处默传》
(贯休)句处默同削染,邻院而居,每隔篱沦诗互吟,寻偶对。僧有见之,皆惊异焉。
《十闻春秋•处默传》
吴越僧又有处默,能诗,多奇句。
罗隐见其“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之联,诧曰:“此吾句也,乃为师所得邪?”
共 4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