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索自通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7 首
拜南郊颂(668年12月) 初唐 · 王勃
四言诗
微臣上稽龙繇。下阅龟谋。观天地之至道。考皇上之大节。武宣七德。未尝踰息乱之乡。文招大功。未尝出升平之域。并能悬日月而高视。驾雷雨而先鸣。或皮币而践大阶。或干戈而蹑乾步。至于理定创礼。功成作乐。振长策以叙诸侯。设灵机而制偫动。犹虞阶已泰。不能息洞庭之诛。夏载克宁。不能罢会稽之戮。故将体刚柔而立本。法震曜而崇威。一戎而宇县平。四罪而华夷服。然后皇旗大辂。诏殊号于圜邱。电转星回。奏元符于孝理。天下黎人。知四海之安乐。寰中殊域。奉三灵之康泰。德兼祥风洒。道与和气游。不言而大宝用贞。无事而元功有立。舍彼代也。其谁与哉。若夫应运而生。继天而作。鼓动千载之下。超腾百王之上。遂能发轩庭之景曜。蹑隋运之颓风。揖让而取文明。指麾而清函夏。则我皇唐得之矣。高祖以黄旗锡瑞。静云火之横氛。太宗以赤羽登期。补星辰之绝缕。授瑶图于新邑。付璿历于钧台。人更三圣。道昭千古。于是俛临睿极。趋四荒于凤阙之前。端委庙堂。调万国于龙轩之下。八鸾徐动。顿汤文于后尘。九骏长驱。伫尧舜于中路。邦家之具得矣。易简之业存矣。犹有朱蒙戾俗。违光蓬艾之间。青徼遗氓。假气陶钧之内。背熊山而搆虐。拥狼潭而稽诛。窃瀛海之风波。弄乾坤之纲纪。汉图西返。惟收五都之名。魏律东穷。未出三韩之险。奸谋蓄于有渐。逆节成于不悔。长蚊蚋之雷霆。附豺狼之羽翼。岂知夫至人无外。抚天下以为家。真数有归。吊偫方而罪已。三门遁甲。黄公成不战之师。五垒神兵。元女下先登之策。肃牙璋而按律。耀旄节而分麾。降南宫之元老。裂西营之毅卒。良将首路。偏戎竟野。轴轳万里。旌旗四合。金箱玉匮。司空凭百胜之威。鹗视龙趋。将军仗万全之略。负鳌邱而峻壁。据鼋壑而深沟。一鼓而亭塞无尘。七纵而江山失险。伐罪以明。而不以众。怀远人于绝境。均惠化于殊邻。登若木以照临。折红桃以延伫。然后分州列镇。对明月以收营。返旆旋戈。部元云而振旅。望神都而献捷。仰灵社以书功。辛亥谒于昭陵。癸丑告于太庙。时乘黑帝。月旅元枵。大唐有国之五十一年。皇帝有天下之一十九载也。元恶既殄。万宇清矣。元勋既辑。万宝成矣。以为周郊上帝。裁延肃慎之宾。汉礼甘泉。未拯朝鲜之乱。想元功而反侧。奉先旨以迟回。思答上灵之心。以洽庶黎之望。爰考吉日。遂净行宫。有司具典。乘舆乃出。抚元虬。戴翠凤。鼍鼓按节。鲸钟疏响。千乘岳动。万骑林回。星陈而天行。雷震而雾合。是时未登夫泰坛也。乃斋帷宫。宿帐殿。华盖移影。钩陈从跸。千营夕布。亘苍野而烟凝。万幕宵悬。背黄闉而雾列。既而屏翳清晓。飞廉警旦。孙叔奉辔。王良纵策。云藏星谧。宇旷山明。旌轩具照。箫笳互凝。陟名岳以告成。历神邱而展事。国容象物而动。朝章视令而肃。宸仪有晬。虚徐大帝之庭。列侍无哗。髣髴华胥之国。于是袭衮服。戒俎豆。端瑞班。俨华旒。乐悬六代。礼备三古。奠惟苍壁。藉用白茅。鸣孤竹之箫管。奏空桑之琴瑟。感格以诚不以事。动植咸驩。敬神以道不以华。天人合应。然后驻声名于上邑。反文物于仙宫。因雷雨而作施。法云天而用飨。风行电举。未寸景而浃九埏。野抃途歌。不崇朝而晏六合。我之元极建矣。我之能事异矣。超帝寰而振足。越皇衢以骧首。不其休乎。虽睿化无方。比神图而绝唱。而小臣不佞。抚洪笔而当仁。敢作颂曰。
辽河巨浸,碣石危峰。
城分元菟,塞接黄龙。
凭遐作梗,恃险忘恭。
人残鬼哭,主闇臣凶。
有晋不纲,戎麾内逐。
帝隋失御,皇舆外鹜。
九县尘征,三灵雾黩。
长兹下慢,逋我天戮。
五材无陨,千龄有圣。
武创元基,文清宝命。
波恬四海,明宣七政。
息众以宁,绥荒以令。
飞龙继迹,鸣凤重光。
遂均夷夏,迭用柔刚。
戈船泛月,剑骑横霜。
风驱海石,电扫辰阳。
帝师无战,神兵有伐。
丞相陪麾,司空仗钺。
危云旦起,长星夜发。
万垒争屠,千城自蹶。
功超薄伐,义极兼该。
殊方底定,善阵徐回。
归俘献捷,课绩分材。
建侯清庙,偃伯灵台。
考事龟谟,凝清凤扆。
仰观俯察,享神作祀。
道则推天,功非在已。
丰隆旦出,招摇夕指。
神坛岳立,斋馆云深。
銮旗晓引,葆吹晨吟。
山明野澈,日降天临。
锵锵盛服,肃肃圭簪。
俎豆毕陈,笙镛间抚。
玉觞分献,金錞畅矩。
青帝鸣琴,朱灵会舞。
上和下悦,神歆福聚。
收驩巨野,反旆灵躔。
恩周宇宙,乐极寰埏
德因时立,颂以词宣。
帝之功也,臣何饰焉。
有鸟横绝来海东,白日片雪飘天风。
决云万里过榆塞,敛翮误投虞网中。
三韩五岛渺何许,此地胡为遭绁笼。
将军得之不敢畜,爱护献入明光宫。
神姿矫矫托缣素,特立似与银瓶同。
剑锋新淬劲翎整,玉花细缕奇毛丰。
星眸琼吻水晶距,英气满鞲真俊雄。
常思霜鹅上霄汉,肯争腐鼠趋蒿蓬。
圣明端拱罢游猎,虽有长技谁能穷。
何当为尔解绦旋,看击凡禽摩碧空。
注:海东青鹘属鸟之鸷者中国所不产出辽海之北东海之西济喇敏之地夷人往往以之入贡武定侯郭公镇宣府时军校有举网得之者公乃献之于朝而命工画者图肖其状其子聪请题于予故为赋短歌如右云
三尺鹅溪罢剪裁,处膏不润亦奇哉。
从来安邑多相累,翻向先生索袜材。
万历戊午之役。副元帅金公景瑞陷虏被害。西人以遗衣冠具旂纛。招魂于鸭绿江上。忽然飘风灵雨。飒飒骤起。半空云雾中隐隐有铙鼓之响旌旆之色。有若岳武穆阴雨见旌旂之事。吁亦异哉。以此见之。魂之依此而还归故土者。抑或有之也。余尝悲金公之孤忠大节。而况当是年尤切悲之。于其招魂之时。惜无楚些之音。故乃仿宋玉之辞。以吊金公之魂。(金公龙冈人。登万历武科。壬辰之缊。屡立大功。官至捕将。戊午建州虏陷辽阳。皇明神宗敕谕本朝协讨之。朝廷以姜弘立为元帅。以公为副。己未二月师渡辽。公见制弘立。竟陷虏中。虏囚之新城栅。六载困阨。终始不屈。虏诇之曰此人屈强。非弘立类。将欲还归以全其节。弘立虑公生还。必彰己罪。阴告曰景瑞有密通本国之罪。虏搜公橐得贼情日记。见之大怒磔杀之。朝廷初以两帅皆降。收告身。其后燕狱血疏到本国。始知系狱不服状。且本道人士抗疏伸理。命复旧秩。加赠右议政。)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云冥冥兮欲雨,天阴阴兮生燐
有气如虹,干于云霄。
轮囷郁结,久而不消。
(帝谓天帝也。)告掌㝱(招魂。本掌㝱之官所主职也。),曰:有人在下,绝代英特(特杰出之称。诗曰万夫之特。)
子龙(子龙汉赵云字。)胆勇,鹏举(鹏举宋岳飞字。)神力。
建虏匪茹(茹度也。诗曰猃狁匪茹。),北风振漠。
天子徵师,旂纛自东
拔我青蛇(青蛇剑名。),直捣黄龙
人谋不臧,陷之虎口
李陵屈膝(谓弘立也。),杲卿授首
风悲日昏,星落将坛。
大树飘零,壮士不还(荆轲易水歌曰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人何雌黄(时听闻不详。或有疑其生死者。),其心则丹。
命如鸿毛,义重泰山。
精胡可泯,气胡可灭。
下作山河,上争日月。
或为风云,或为霹雳。
华夷驰声,多也有啧(多也。胡人嗟叹之辞。)
风乎百世,壮我东国。
出不入兮往不返(左传曰见其出而不见其入也。),槥未归于故土
唉魂魄之佚宕(佚宕。飘荡之貌。),沛𣶈瀁而焉止(𣶈瀁。广大之貌。言无涯际也。)
哀我人斯,予欲扬之(广韵曰扬显也发也。)
身将颠沛,女其康之(广韵曰康绥也。言魂魄离散。身将颠沛。使㝱求索得之。而与之使反其身复其神也。)
掌㝱祗承耿命,退而下招曰:魂兮归来,胡为乎离(离罹也)
彼不祥而,不知归而
阳气出奥,万物菲而。
魂兮归来,无彷徨而。
魂兮归来,无四荒而
大荒之东,犁䰱(灵)攸宅而
𪂭(婉)𤟇(剡)察景,不令间错而
折丹风嘘,应龙地画而
林父磨牙,索魂求魄而(小招曰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魂兮归来,东荒不可以适而。
大荒之南,㱙(朽)涂入天而
荥水滔滔,旁达四渊而(21)
青兽并行(22),麟蛇蜿蜒而(23)
凿齿求食(24),水狐控弦而(25)
魂兮归来,南荒不可以前而。
大荒之西,天枢高而(26)
炎山是环(27),弱水沉毛而(28)
夏耕操戈(29),天犬时嗥而(30)
十神横道(31),惟人鏖而(32)
魂兮归来,西荒不可以敖而。
大荒之北,腥血腾而(33)
赤龙执炬,直目正乘而(34)
积羽千里(35),不可淜(淜徒涉也。)而。
蚩尤喷雾,彊良握螣而(36)
魂兮归来,北荒不可以登而。
魂兮归来,无四海而。
东海荡沃(37),氛雾叆叇而(韵会曰叆叇不明貌。云覆日也。)
天吴更笑兮(38)文鳐引风(39),舳舻霏解兮不可载而(咨海贾文曰舳舻霏解梢若木。)
汤谷热沸(40),怒涛磊磊而。
海之东兮无往,魂不归兮,岌且殆而。
南海湠(炭)(41),𣺰(峭)(聃)为魁而(42)
马衔邀路兮(43)蝄像斗尸(44),鼍鳄侁侁兮往来而(45)
狒狒(弗)被发兮获人笑(46),雕虎视肉(47)纷相豗而。
海之南兮无往,魂之归兮糜以摧而。
西海浮天,沃日荡云而。
奇肱(48)长股(49),躧蹻(50)飞轮而(51)
女丑蒙颅兮挥袖(52),𪆻䳐会妖兮为群而(53)
海之西兮无往,魂之归兮虏且沦而。
北海澹泞(澹泞。澄深之貌。),神怪出没而。
蜪犬狺狺兮从首是食(54),子夜形解兮体分成七而(55)
从渊兮三百其仞,冯循乘龙兮奔突而(56)
海之北兮无往,魂之归兮醢其骨而(57)
魂兮归来无四方而。
诸夏昏昏,日月霭雺而(尔雅注云雺蒙昧也。)
歇骄(58)据寝,豺獾(59)在宫而。
起自长白(60),八旂飏风而(61)
掉臂一呼,穴于沈(沈沈阳也。)中而。
今天下溺,魂无东而。
毡裘(62)衡纵,神州陆沉而。
凭陵中国,如猬(63)婪婪而。
割蓟(蓟门也)据辽(辽阳也),食如蚕而(苏秦传曰稍蚕食之。)
寒风萧瑟,壮士死深而(64)
赤县秽蒙,魂无南而。
瞻彼周道,腥尘迷而。
满万横行(宋史曰女真满万。横行天下。),鸟迹兽蹄而。
腰弓臂槊,左言(65)短衣(66)而。
雠我大邦,深入深兮而。
所向无敌,魂无西而。
白砾荒沙,毡毳(67)落而。
黑水(即黑龙江。)吼怒,曾冰攒角而。
朱瞙绿睛,惟猎弋而。
窥边候月(68),挟弹(69)鸣镝而(70)
古月狂风(71),魂无北而。
魂兮归来,返古乡而。
工祝(72)先导,招具(73)(叶仲良切。)而。
鸭头水绿(74),筑灵坛(叶徒黄切)而。
云帐高骞,万马骧而。
鼓传三阕(周礼曰鼓戒三阕。),树五兵而(75)
剑戟旌纛,旆央央而。
谷乃甲冑,裁裲裆而(76)
横江啸呼(77),奠椒觞而。
像设夫君,安高堂而(78)
魂兮归来,无四荒无四海无四方而。
魂兮归来,返尔常干而(79)
乌石之山(在龙冈县北。公家在其下),翠簇攒而。
山川不改,暨村闬而。
嫠妇呜呜,肠已断而。
孤儿呼天,泪如汗而。
村翁巷叟,咨且叹而。
战马逸归,失其伴而。
长号而死,山之岸而(80)
狐死首邱,魂不可散而。
于显青邱,洵美且乐而。
角垂箕张(81),光郁郁而。
山巊(82)水缭,适凉燠而。
圣人在上,顺帝则而。
文物礼乐,侔中国而。
日月孔新,风雨若而。
万物殷昌,流溥泽而。
熙熙皞皞,安耕凿而。
穷身永乐,年寿益而。
魂兮归来,乐不可极而。
闲宫(83)秘宇(84),四望同而。
广四修一(85),两夹栊而(86)
圆井含葩(87),网户缀红而(88)
四阿白盛(89),卐字莲丛而(90)
坐堂伏槛,缭西东而。
门容扃乘(91),步櫩(92)崇而。
魂兮归来,游于中而。
室中度几,堂上度筵而(93)
云屏八摺(摺叠也。),罗帱(94)四联而。
文椅对峙,博山喷烟而(95)
瑶琴发越,统五弦而(风俗通曰琴者乐之统。)
投壶敲棋,罗后前而。
魂兮归来,靖以便而。
沙堂(96)叠榭,临方塘而。
鳞甲隐深,飞翮扬而。
惠风吹春,泛沙棠而(97)
采采杜若,水中央而。
曲奏江南,招招郎而。
魂兮归来,聊相芊而。
坐堂挤(排也)户,临翠园而。
青兰紫芝,华草锦繁而。
珊瑚碧树(98),芳可飧而。
蠲忿之草,忘忧曰萱而(博物志曰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芙蓉出水,鹅玉(99)弥原而。
雪梅缀金(100),返冰魂而。
魂兮归来,开芳樽而。
仙禽胎化,振玉羽而。
圆吭奋音,警白露而(白居易诗曰警露声音好)
濯濯麀鹿,跃跃雉兔而。
凫雁随波,鹭翻素而。
物性自得,涵韶煦而。
魂兮归来,乐真趣而。
佼人且都(101),腻颜姱而(102)
花眉桃颊,带红霞而。
美媔巧笑(103),流秋波而(小招曰目曾波些。)
拂涂兰泽(104),施铅华而。
魂兮归来,舒以嘉而。
盛鬋如云(105),象服宜(叶牛何切)(诗曰象服是宜。注云法度之服也。)
文縠华袿(106),振轻罗而。
玉瑱象楴(107),笄六珈而(108)
双翘翠羽(109),戴金钗而。
珰县明月,簪摇镂花而。
魂兮归来,丽以奢而。
美人既醉,舞且歌而。
丝竹狂会(110),和扬阿而(111)
鼓钟调磬,乱无哗而。
朱唇皓齿,发喽啰而(112)
驾辩劳商(113),按竽琶而。
空桑(114)激越,绕清霄(叶桑何切)而。
魂兮归来,乐不那而。
盘鼓(115)骈罗,舞婆娑而。
长裾随风,曼鬋髿而(116)
纵体迅赴,蜿蝉(盘屈之貌)横斜而。
蹁跹挥霍(117),影傞傞而。
翔尔鸿翥,飘如凤梭而。
魂兮归来,欢无涯而。
室家燕私,饮食乐而(长门赋曰饮食乐而忘人。)
六谷(118)盈庾,稰(胥)且穛(捉)(119)
嘉蔬(120)芗箕(121),释之视玉而(122)
濯釜宜蒸(123),餴(粉)齐熟而(124)
味中糜胃(125),膏腻不嗌而(言稻米膏腻。啜而不嗌也。)
魂兮归来,恣所择而。
淳熬(126)既具,维膷(香)膮而(127)
羹献(128)鸡湆(泣广雅曰湆肉𦞦也。),煎和调而(129)
烂臡(130)悦口(131),火频挑而。
(煮也)鳖䐪(132)鹑,雉芗雏烧而(133)
濡鱼(134)抽乙(135),卵酱要而(136)
魂兮归来,恣所饶而。
膳羞(137)既实(138),品味百而(139)
腴腱(140)臑芳(小招曰臑若芳些。注臑烂熟也。),脓豢烝白而(141)
疏趾(142)翰音(143),晨凫露鹄而(文选注云晨晨飞。露露宿。)
糅以姜椒(张衡七辩曰芳以姜椒。),酟(144)以芳蔌而。
体名肉物(145),脀载(146)狼籍而。
魂兮归来,恣所食而。
鲜鱼泼泼,或轩或脍而(礼记曰肉腥细者为脍。大者为轩。)
割如蝉翼,轻随雪解而。
春韭秋蓼(礼记曰脍春用韭秋用蓼。),切葱若薤而(147)
(礼记曰诸菹也。)醢加豆(148),裸蜃蚔贝而(149)
芹笋(150)佐味,盐醯(周礼曰醯酱也。)在而。
魂兮归来,恣所爱而。
庶羞载陈,内羞(151)备而。
(张)(152)(巨)(153),粉餈糗饵而(154)
烝松煎花(155),蜜果如桂而(156)
冻𣤗(饮)馎饦(157),骨董(158)(去声)而。
药饭(159)馒头(160),亦厚味而。
魂兮归来,恣所𨢍而。
甘露𧖅(幕)(161),浮香碧而(平壤又有碧香酒。甘而烈。)
松醪(162)莲酎(163),梨膏(164)桂沥而(平壤有桂糖酒。味爽而烈。)
五齐(165)蜜甜(子美诗曰不放香醪如蜜甜。),事昔白而(166)
浮蚁若萍(167),清馨酷而。
醺而不酲(168),通神润液而。
魂兮归来,恣所酌而。
繁肴既阕,寒羞(169)苾而。
胆桃攒梨,新枣撰栗而(170)
龙眼拆房(皮也),鸡头(171)剖宲而。
草龙垂珠(本草曰葡萄一名草龙珠帐。),林禽馞而。
点漆或红(172),圆方溢而(173)
魂兮归来,恣所啜而。
张侯(174)系纲(175),射夫同而。
决遂而升(176),调矢弓而(诗曰弓矢既调。)
搢三挟一(177),箭箭中红而。
舍拔(178)鹿中(179),举旌以宫而(180)
魂兮归来,视算于东而(181)
三耦(182)卒射,揖就席而(仪礼曰辨拾取矢揖。皆升就席。)
授瑟合笙,采蘩曲而(射仪曰以采蘩为节。)
执张执弛(183),奠篚爵而(仪礼曰主人坐奠爵于篚。)
升揖旅酬,无算乐而(184)
魂兮归来,观盛德而(礼记曰射者所以观盛德。)
挥鑓(185)舞槊(186),金龙摆尾而(187)
挟腋刺刍(188),勇且驶而。
掷毬(189)蹴鞠(190),卞射武戏(191)
分队并进,各呈艺而。
魂兮归来,多娱意而。
金盔犀甲(周礼函人犀甲七属寿百年。),错龙鳞而(子美诗曰龙鳞犀甲相错落。)
权旅上下(192),容其身而(周礼函人必先为容然后制革。)
拂雪(193)耀日(蔡琰诗曰金甲耀日光。),丰而新而(194)
魂兮归来,服之珍而(管子曰君有珍甲而莫之敢有。)
雕弓大和,无漆灂而(195)
鍭矢疏栗(196),交鱼服而(197)
合五成规(周礼大夫之弓合五成规。),利侯弋而(周礼夹臾之属。利射侯与弋。)
魂兮归来,乐弥昔而。
秋水(198)满壁,华藻萦而(199)
霜刃散电,绝重兵而(200)
拥之身雄,横制八纮而。
魂兮归来,腰下横而。
天骥龙骧,受精皎月而(201)
星飞电骇,千里一瞥而。
南蛮可制,北虏灭而。
魂兮归来,盍揽辔(叶思吉切)而。
穆穆雄雄,天德新而。
发政献行(202),施以仁而。
显忠褒烈,丹其门而。
圣主嘉乃,曰将军而。
始疑卫律,乃远(远许远也)(巡张巡也。)而。
加之恩诰(203),懋厥功(叶居银切)而。
孤忠已暴,厚诬伸而。
素心靡它,今焉章(叶之人切)而。
秋风袅袅,汀有兰而。
魂兮归来,歌圣恩而。
⑴ 说文曰燐鬼火。博物志曰战斗死亡之处。有人马血积年为燐。著地及草木如露不可见。行人触之。著地有光。拂拭即分散无数。又细吒声如鬻豆。静坐良久乃灭云。
⑵ 人谓金公。设天意以言之。
⑶ 清人起于建州。故谓之建虏。
⑷ 万历戊午虏陷辽。帝下诏徵师入援。
⑸ 时本朝以姜弘立为元帅。金公为副。领兵赴援。
⑹ 黄龙堆。在胡地。言公以岳武穆痛饮黄龙堆之意誓之。
⑺ 时弘立欲降虏而忌公之勇。先为诱公。迫致虏营。虏执公以囚。明日弘立率众投降。
⑻ 虏胁公降。公不听。虏囚之别馆。六载威胁。终不降。虏壮而义之。欲遣之。弘立阴衔之。虏大怒遂磔杀。
⑼ 庾信哀江南赋曰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⑽ 说文曰槥。棺椟也。汉书曰令从军死者为槥归其县。
⑾ 祥善也。言何为离走不善之乡以触众恶也。
⑿ 而语已辞。诗曰俟我于著乎而。大招用只。小招用些。今用而句之。
⒀ 太玄经曰阳气出奥。舒叠得以和淖。叠积滞气也。
⒁ 尔雅曰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离骚经曰将往观乎四荒。
⒂ 山海经曰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犁䰱之尸。其没也精凝魄定。尸以不坏。宅居也。
⒃ 山海经曰女和月母之国。有人名曰𪂭。亦曰𤟇。主察日月之景。出入不令得相间错。知景之长短。
⒄ 山海经曰折丹处东极。以出入风嘘。注曰折丹神人名。
⒅ 朱子楚辞注曰禹治水。应龙以尾画地。水泉通流。
⒆ 神异经曰东南隅大荒中有林父。高千里。腹围百里。钜牙钩爪黑毛覆身。
⒇ 山海经曰大荒之中有山名㱙涂。青水穷焉。
(21) 山海经曰不庭之山。荥水穷焉。有渊四方四隅皆达。舜之所浴。
(22) 山海经曰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三青兽相并。名曰双双。注云体合为一也。
(23) 方舆胜览曰麟蛇出安南。长丈馀。有四足。黄黑麟二色。能食麋鹿。
(24) 山海经曰融天之山有人曰凿齿。齿长五尺。以凿食人。
(25) 山海经曰蜮山有蜮民之国。注云蜮谓之水狐虫似鳖。含沙射人。中之则病死。此山出之。亦以名元。
(26) 山海经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
(27) 搜神记曰昆崙之山是惟下都。环以炎火之山。
(28) 玄中记曰昆崙有弱水。鸿毛不能超。
(29) 山海经曰南岳娶州山有人无首。操戈盾。名曰夏耕之尸。
(30) 山海经曰金门之山有赤犬。名曰天犬。其所下者有兵。元史云云南玉案山下。有赤犬群吠。
(31) 山海经曰淑士之国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赐。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32) 集韵曰尽死杀人曰鏖。史记霍去病传曰令短兵鏖𦤎兰下。
(33) 山海经曰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注曰其膏血滂流成渊。相繇共工臣名。
(34) 山海经曰章尾之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谓烛龙。注云直目日从也。正乘言其睫不邪也。
(35) 行书纪年曰周穆王北征。行流沙千里积羽千里。
(36) 山海经曰北极天樻之山有神。衔蛇操蛇。其状虎首人身。四蹄长肘。名曰彊良。
(37) 柳子厚咨海贾文曰泯泯超忽纷荡沃。
(38) 山海经曰朝阳之谷神曰天吴。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咨海贾文曰天吴九首兮更笑迭怒。
(39) 神异经曰东海有温潮。中有鳐鱼长八尺。本草曰文鳐长尺许。有翅如尾齐。一名飞鱼。群飞水上。海人候之当有大风。
(40) 山海经曰下有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注云谷中水热也。
(41) 木华海赋曰渺㳽湠漫。注云湠漫广远之貌。
(42) 海赋曰𣺰■滐而为魁。注云𣺰■。浪卒起貌。言浪卒起则大峻。
(43) 海赋曰马衔当蹊。注云马衔海中神怪。其状马首一角而龙形。言邀其路而将必害之。
(44) 国语仲尼曰丘闻之。水之怪曰冈象。注云冈象食人。斗尸暂见之貌。
(45) 陆玑云鼍似蜥蜴长丈馀。其甲如铠。皮坚厚可冒鼓。诗曰鼍鼓逢逢。博物志曰南海有鳄鱼状如鼍。斩其头而乾之。去齿而更生。如此者三乃止。小招曰豺狼从目往来侁侁些。注云众多之貌。
(46) 山海经曰枭阳国在北胊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左手操管。名曰狒狒。
(47) 山海经曰狄山爰有文虎视肉。注云文虎雕虎视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
(48) 山海经曰奇肱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
(49) 山海经曰长股之国在雄常北。注云长臂人。身如中人而臂长二丈。以类推之。此人脚过三丈矣。
(50) 山海经曰有乔国人。盖象长股之人。双木续足而戏。今曰躧蹻也。
(51) 文苑豹斑云奇肱氏能为飞车。乘风而飞。
(52) 山海经曰女丑之尸。在丈夫北。以右手障其面。郭景纯图赞曰挥手自翳。
(53) 山海经曰女戚国有𪆻鸟䳐鸟。其色青黄。所经国亡。注云即今枭。鸺鹠之类。啚赞曰有鸟青黄。号曰𪆻䳐。与妖会合。所集会至。
(54) 山海经曰蜪犬如犬青色。食人从首始。释义曰凡兽相食。朔以后食首。望以后食下体。
(55) 山海经曰王子夜之尸。两首两股。胸首齿皆断异处。啚赞曰子夜之尸体分成七。
(56) 山海经曰从极之渊深三百仞。冯循人面乘两龙。注云河伯也。
(57) 小招曰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注云醢肉酱也。
(58) 诗曰载猃歇骄。注云犬名。短喙曰歇骄。
(59) 尔雅疏曰狼牡名獾。牝曰狼。说文曰野豕也。
(60) 长白即白头山。在会宁府西。清人世纪曰圣祖发迹于长白之北。
(61) 八旂清人旂名。即红旂黄旂白旂蓝旂镶红旂镶黄旂镶白旂镶蓝旂等名。
(62) 史记货殖传曰龙门碣石北。马牛羊毡裘筋角。
(63) 贾谊传曰反者如猬毛而起。
(64) 壮士谓金公应河。时以左营将赴援。战没于深河。
(65) 蜀都赋曰或魋髻而左言。
(66) 史记叔孙通传曰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王喜。
(67) 李陵答苏武书曰韦鞲毳幕。即毡帐也。
(68) 凶奴传曰单于举事。尝随月盛壮以攻战。月亏则退。
(69) 玉篇曰行丸也。集韵曰弹丸射也。
(70) 史记凶奴传曰冒顿作为鸣镝习勒其射。注云箭也。如今鸣射。
(71) 古月即胡字。李白歌曰狂风吹古月。
(72) 小招曰工祝招君。注云工祝良巫。
(73) 小招注云撰设招魂之具。
(74) 鸭绿江在义州西北。一名马訾水。色如鸭头故名。朱子曰天下有三大水。曰黄河曰长江曰𪀋绿。
(75) 叶逋旁切。○周礼曰司兵掌五兵。注云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76) 唐书车服志曰裲裆之制。一当胸一当背。短袖覆膊。
(77) 小招曰永啸呼些。注云啸者阴也。呼者阳也。阴主魂阳主魄。故必啸呼以感之。
(78) 小招曰像设君室。注云楚俗人死则设其形貌于室而祀之。
(79) 小招曰去君之恒干。注云恒常也干体也。
(80) 公死后所乘骏马逸归乌石山。不食而死。
(81) 天文志曰东方第七宿曰角。幽燕之域箕尾之分。我国分野亦应之。
(82) 巊山貌。左思吴都赋曰其山巊。
(83) 曹植七启曰闲宫显敞。注云闲大也。
(84) 鲁灵光殿赋曰乃立灵光之秘殿。注云秘深也。
(85) 周礼曰夏后氏堂修二七。广四修一。注云南北之深也度以步。令堂修十四步。其广益以四分修之一则堂广十七步半。
(86) 栊囱也。周礼曰四旁两夹囱。注云每室四户八窗。
(87) 圆井屋内向下作井形。灵光殿赋曰圆渊方井。反植荷蕖。葩花也。
(88) 小招曰网户朱缀。注云网户绮文缕也。缀缘也。
(89) 阿曲也。周书曰明堂咸有四阿。周礼曰白盛注云盛之言成也。以蜃灰饰成宫室。
(90) 卐字。汇补曰内典万字。苑咸诗曰卐字莲花总由天。
(91) 周礼曰闱门容小扃参个。注云小扃膷鼎之扃。长二尺。又曰路门不容车乘之五个。注云乘车广六尺六寸。言不容者。是两门乃容也。
(92) 步櫩长砌也。上林赋曰步櫩周流。
(93) 周礼曰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注云隐几而坐者宜于室。故度以几。肆筵为礼者宜于堂。故度以筵。
(94) 小招曰翡帷翠帱。注云帐也。
(95) 考古啚曰博山香炉者。炉象海中博山。下盘贮汤。润气蒸香。象海之四环故名之。
(96) 大招曰沙堂秀只。注云沙丹沙也。
(97) 拾遗记曰成帝以三秋閒日。与飞燕共游于太液池。以沙棠木为舟。贵其不沈没也。
(98) 西都赋曰珊瑚碧树周阿而生。今言红桃碧杏也。
(99) 菊谱曰鹅黄千叶。玉毬白华。
(100) 周必大诗曰玉蕊须如冰丝上缀金粟。
(101) 佼美人诗曰佼人僚兮。大招曰习以都只。注云都容态之美也。
(102) 小招曰靡颜腻理。大招曰嫭以姱只。注云腻滑也。姱好貌。
(103) 大招曰美目媔只。注云媔美目之貌。诗曰巧笑倩兮。
(104) 大招曰施芳泽只。注云芳泽芳香之膏泽。
(105) 鬋鬓也。小招曰盛鬋不同制。注云盛饰理鬓。诗曰鬒发如云。言多而美也。
(106) 七启曰佼人乃服文縠之华袿。注云文縠文纱类。华袿妇人上服。
(107) 诗曰玉之瑱也。象之楴也。注云瑱塞耳。楴所以摘发。以象骨为之。若今之篦儿。
(108) 诗曰副笄六珈。注云珈之为言。加玉为饰。必饰之以六也。
(109) 七启曰扬翠羽之双翘。注云翠羽名。饰以翡翠之羽于上也。
(110) 小招曰竽瑟狂会。注云狂猛也。言大合众乐而为高张急节之奏也。
(111) 小招曰发扬阿些。注云楚歌名。淮南子曰奏雅乐者始于采菱扬阿也。
(112) 喽啰歌助声。洞箫赋曰啾䎵㘉而将吟兮。行鍖銋以和啰。
(113) 大招曰伏羲驾辩楚劳商只。注云伏羲之驾辩楚之劳商。疑皆古曲名而未有考。
(114) 大招曰定空桑只。注云空桑琴瑟名。周礼曰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注云空桑山名。
(115) 张衡舞赋曰盘鼓焕以骈罗。注云盘鼓曲名。
(116) 小招曰长发曼鬋。说文曰鬋女鬓垂貌。曼衍也。韵会云髿发美也。
(117) 西京赋曰跳九剑之挥霍。注云奋迅也。
(118) 周礼曰食用六谷。注云稌黍稷粱麦菰。
(119) 礼记曰饭黍稷稻粱稰穛。注云熟而获之曰稰。生获之曰穛。
(120) 礼记曰稻曰嘉蔬。注云蔬与疏同。立苗疏则茂盛嘉美也。
(121) 礼记曰粱曰芗箕。注云粱谷之强者。其茎叶亦香。故曰芗箕。
(122) 诗曰释之叟叟。言淅米而洁。视诸玉也。
(123) 太玄经曰不濯釜而烹则欧歍之疾至。
(124) 诗曰可以餴饎。注云烝米一熟。以水沃之乃再烝也。周礼曰食齐视春时。注云齐和也。
(125) 穆天子传曰味中糜胃而滑思。和胃也。
(126) 礼记曰沃之以膏曰淳熬。
(127) 礼记曰膳膷膮。注云膷牛𦞦膮豕𦞦。皆香美之名也。
(128) 礼记曰犬曰羹献。注云犬肥则可为羹以献。凡煮肉皆谓之羹。
(129) 周礼内饔掌煎和之事。注云煎和。齐以五味。
(130) 泥尔雅曰有骨者谓之臡。
(131) 俗铸铅铜为器。中置火隧。储鱼肉蔬菜于其间。带烂而聚食为乐。名曰悦口子。
(132) 臛苍颉解诂曰少汁臛也。
(133) 礼记曰雏烧雉芗。注云雏鸟之小者。烧熟然后调和故云雏烧。芗香草。若白苏紫苏之属。言烹雉皆调和以香草也。
(134) 礼记注云濡读为胹。
(135) 礼记曰鱼去乙。注云鱼体中有骨如篆乙。去之为鲠人也。
(136) 礼记曰濡鱼卵酱实蓼。注云卵酱。鱼子为酱。烹之以用酱。盖以调和其汁。
(137) 周礼膳夫掌王之膳羞。注云膳牲肉也。羞有滋味者。
(138) 周礼曰内饔陈其鼎俎。以牲体实之。注云取于鼎以实俎也。
(139) 周礼曰内饔辨百品味之物。注云百品味。庶羞之属。言百举成数。
(140) 小招曰肥牛之腱。注云腱筋头。说文曰腴腹下肥者。东俗肉称牛腱。
(141) 七启曰肥豢脓肌。周礼注云大豕曰豢。脓肥貌。礼记曰有流矢在白肉。言多膏其肉白也。
(142) 礼记曰雉曰疏趾。注云雉肥则两足开张。故曰疏趾。
(143) 礼记曰鸡曰翰音。注云翰长也。鸡肥则鸣声长。故曰翰音。
(144) 添张协七命曰酟以春梅。注云和也。
(145) 周礼曰内饔辨体名肉物。注云体名脊胁肩臑之属。肉物胾燔之属。
(146) 周礼注云实鼎曰脀。实俎曰载。
(147) 礼记注云或用葱或用薤。置之醋中以柔之。
(148) 周礼注云馈食之时。加膳于笾豆也。
(149) 周礼注云裸螔蝓。蜃大蛤。蚔蛾子。贝鳆也。
(150) 周礼曰加豆之实芹菹笋菹。注云芹楚葵。笋竹萌也。
(151) 周礼注云鱼肉醢酱出庖厨者曰庶羞。饼饵之出房中者内羞。
(152) 皇小招曰有餦餭些。注云饴也。
(153) 女小招曰粔籹蜜饵。注云粔籹环饼。以蜜和米面煎熬作之。
(154) 周礼曰羞笾之实。糗饵粉餈。注云糗熬大豆与米也。粉豆屑也。合烝曰饵。饼之曰餈。二物皆粉稻米黍米所为也。
(155) 东俗以米团作饼。实豆于中。覆松烝之。名曰松饼。又和米于杜鹃花菊花。油以煎之。名曰花煎。
(156) 东俗以小麦粉和蜜油煎之。方者曰药果。直者曰中桂。
(157) 陆放翁诗曰面熟山僧分馎饦。东俗以面浸于冻菹水作馎饦。名于西州。
(158) 仇池笔记曰罗浮颖老取饮食杂烹之。名曰骨董羹。东俗以面和五味梨榴鸡猪等属。为骨董面。名于西州。
(159) 东俗蒸粘米。和枣栗油蜜。再烝而食。名药饭。
(160) 东俗以面米作团。实鱼肉菜蔬于中。烹而食之。名馒头。
(161) 平壤有甘红露。最旨烈。名于国中。周礼幂人画布巾幂六彝。言甘露则恶其烈而不斟幂彝中。𧖅通作幂。
(162) 东俗以松笋合曲米酿酒。名曰松笋酒。
(163) 东俗用粳米酿酒于莲叶中。一宿而饮。名曰莲叶酒。
(164) 东俗合梨姜为膏。酒极甘美。
(165) 周礼酒正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齐五曰沉齐。注云泛者成而滓浮泛泛然。如今宜成醪。醴犹体也。成而汁滓相将。如今恬酒。盎犹翁也。成而翁翁然葱白色。缇者成而红赤。如今下酒。沉者成而滓泥。如今造清矣。
(166) 周礼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注云事酒酌有事者之酒。今之醳酒也。昔酒今之酋久白酒。所谓旧醳也。礼记注云事酒昔酒具白。故以白名之。
(167) 尔雅曰酒有沉齐。浮蚁在上。泛泛然如萍之多者。
(168) 南都赋注云酲病也。醴酒只醉人而不病也。
(169) 周礼曰朝事之笾。注云朝事。谓青朝未食。先进寒具口实之笾也。
(170) 礼记曰。枣曰新之。栗曰撰之。桃曰胆之。柤梨曰攒之。注云枣则拭治而使之新洁。撰犹选也。栗多虫蠹。宜选择。桃多毛。拭治令青滑如胆。攒之者攒治其蠹处也。皆治择之名。
(171) 周礼注云芡实今或谓之鸡头。
(172) 子美诗曰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173) 南都赋曰充溢圆方。注云器有圆方。
(174) 仪礼注曰张侯所射布也。
(175) 仪礼曰司马命张侯系纲。注云纲持舌绳也。所以系侯于植者也。
(176) 仪礼曰司射既袒。决遂而升。诗曰决拾既佽。注云决以象骨为之。著于右手大指。所以钩弦开体。拾以皮为之。著于左臂以遂弦。故亦名遂。
(177) 仪礼曰三耦皆执弓。搢三而挟一个。注云搢捷也。捷于带右。以左手执弓。右手抽矢而射。
(178) 诗曰舍拔则获。注云拔矢括也。以镞为首。故拔为末。
(179) 仪礼曰释获者执鹿中。记曰士则鹿中。大夫兕中。
(180) 仪礼曰举旌以宫。偃旌以商。注云凡射主欲中侯。中则使获者举旌唱获也。疏云举旌以宫。大言获也。
(181) 仪礼曰释获者东面于中西。注云释获者在中西东面。释算之时。宾党于右。主党于左也。
(182) 仪礼曰三耦俟于堂西。注云司射选弟子中德行道艺之高者以为三耦。使俟事于此。
(183) 仪礼曰命胜者执张弓。不胜者执弛弓。升饮如初。
(184) 仪礼曰无算乐。注云合乡乐无次数。
(185) 倭汉三才图会曰鑓枪也。类篇曰剡木伤盗白枪。鑓日本所造字也。
(186) 说文曰槊矛也。释名曰矛长丈八尺曰槊。马上所持者。
(187) 武艺图谱曰金龙摆尾枪势也。右手执前。左手把后。左弄三次。
(188) 武艺图谱曰出马后以两手执枪。高举挟于左腋。即回挟于右腋。第一刍刺之。第二三亦如之。
(189) 宋史礼志曰太宗定打毬仪。帝乘马当庭。内侍发金盒。出朱漆毬掷殿前。以为乐。
(190) 汉书枚乘传注云蹴足蹴之也。鞠以韦为之。中实以物。蹴蹋为戏乐也。
(191) 汉书哀帝纪赞曰时览卞射武戏。注云手搏为卞。角力为戏。
(192) 周礼函人凡为甲。权其上旅与其下旅。注云上旅要以上。下旅要以下。
(193) 王维诗曰试拂铁衣寒似雪。
(194) 周礼曰举之而丰则明也。注云丰大也。明有光耀。
(195) 周礼曰大和无灂。注云大和尤良者也。大和之弓。六材俱善。故无漆灂也。
(196) 周礼矢人凡相苛。同疏欲栗。注云疏节之疏也。栗其色如栗也。
(197) 诗曰象弭鱼服。注云鱼兽名似猪。东海有之。其皮背上斑文。腹下纯青。可为弓鞬矢房也。
(198) 越绝书曰太阿如秋水。太阿釰名。
(199) 七启曰华藻繁缛。注云华藻釰上文。
(200) 七命曰绝重甲而称利。注云重甲兵之两重。
(201) 春秋考异记曰地生月精为马。月数十二。故马十二月而生。
(202) 献行令百官上其行治。如周礼令群吏致事。汉法令郡唱上计也。
(203) 崇祯庚午。朝廷始闻死节状。复其官加赠右议政。
何物老妪一抔土,相宝山前屹千古。
路逢樵牧话斜阳,指是孙王埋骨所。
孰知窀穸荒荆榛,中惟鬼母驱秋燐。
龙蛇大泽一尤物,五华髣髴邢夫人。
我闻李张馀孽散如蛊,流毒西南无定所。
吹灯既斩米脂蛇,贯箭徒蹲蜀山虎。
凶锋虐燄荡无遗,怪此崇封犹若斧。
丰碑篆迹蟠古苔,淫魄永妥蛮云隈。
脱非叛王终效顺,除骴早已扬其灰。
不见长陵吕娥姁,赤眉尚断金棺开。
冰之清,不如母之心;
雪之洁,不如母之节。
四十年如一日(解一)
维舅与姑,不以为妇,而以为子。
不从死夫,失乔得梓(解二)
呱呱者腹中,不知蛇与熊。
泪斑斑欲红(解三)
震一索得之,以母兼师,寸檗尺枝(解四)
两巢一鷇,一笋两竹(母止一子慨然与伯氏为嗣宗党难之)
断竹续竹,移花接木,棠棣之萼(解五)
上有青天,下有黄泉。
知母之贤吁,嗟乎四十年(解六)
西湖杂诗 其十四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七言绝句
湖沙眇莽月冥蒙,可有千潭一印通。
输与老夫探夜壑,飞来原在户庭中(张祠小洞,玲珑幻绝,偕石钦冥索得之,而證刚踏月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