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姓边。汴州浚仪人。六岁。慈亲口授观音经。忆持如。宿习。十六岁。释俗服入泰岳苦心忘倦。二十五年。遂于慧福寺开十地胜鬘。晚撰法华疏五卷。且前后讲演五十馀遍。每至药草品天必降雨。又制佛地般若无性摄论论疏。未几卒。寿六十六。未卒之前。异香灵光连二夜。见于所住室。迥谓门人曰。愿乘此瑞往生乐土。因不食二十日。终之日常所汲井亦竭。既殡数日始复旧。续高僧传·卷第十三 义解篇九
释功迥。姓边。汴州浚仪人。年六岁便思出家。慈亲口授观音经。累月而度。自此专训经法。九岁而送在寺。年十六舍俗服志愿山居。因入泰岳苦心忘倦。年二十五。便事弘法师。私自惟曰。拱默山林。乃是一途独善。至于道达蒙瞽维持馀寄。非化诱不弘。住汴州惠福寺。昔在山中。十地胜鬘已曾讲解。及游城邑人有知者劝而说之。遂因阐扬。诸经论等亦备敷说。晚以法华特为时要。便撰疏五卷。镇常弘演。前后五十馀遍。每至药草品天必降雨。故其幽诚徵感为若此也。其佛地般若制疏并讲。津济后学。声满东川。又撰无性摄论疏。厥功始成。奄然长往本寺。年六十六。馀闻之行人。曰。其人少欲自节。衣布坐茅。所获利禄随时散尽。房无匮箧四壁廓然。未终之前。异香灵光至所住室二夜四至。自睹嘉相。门人同美。迥曰。愿乘此瑞往生乐土。因不食二十日而终。所饮井水终旦泉竭。殡经数日水方复旧。道俗悲凉。通感若此。
人物简介
号毗陵子,疑为常州(今属江苏)人。德宗贞元末,作歌赠日本僧空海。事迹及诗皆见日僧真济《遍照发挥性灵集序》。《全唐诗逸》收入时,缺末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补入。
人物简介
中唐时僧人。宪宗元和元年(806)春,在越州作诗送日僧空海归国。事迹及诗1首皆见《弘法大师全集》第七卷收《弘法大师正传》,《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宪宗元和间僧。元和元年(806)在越州,作诗送日僧空海归国。事迹及诗1首,皆见《弘法大师全集》卷七收《弘法大师正传》。《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介绍】: 唐人。曾居越州镜中别业。宪宗元和元年春,在越州作诗送日僧空海归国。有诗集一卷,空海曾携归日本,奏上之。今不存。
德宗、宪宗时人。曾居越州镜中别业。宪宗元和元年(806)春,在越州作诗送日僧空海归国。空海归国后所上书目中,有《朱千乘诗》1卷,今不存。事迹据《遍照发挥性灵集》卷四《献杂文表》及其今存诗考知。《全唐诗逸》收诗2句,录自日人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卷上。另日本存唐抄本《新撰类林抄》卷四、《弘法大师全集》第七卷收《弘法大师正传》,尚存其诗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德宗、宪宗时人。宪宗元和元年(806)春,在越州作诗送日僧空海归国。《弘法大师全集》第七卷收《弘法大师正传》中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