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细奴逻

相关人物:共 65 位
共 6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僧法常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7—645 【介绍】: 唐僧。白水人,俗姓张。少习儒业,颇知梗概。年十九,从昙延法师学。太宗贞观中,召居普光寺,寻兼知空观寺上座。时听讲者众,四方而至,后皆为法匠。有《摄论义疏》、《玄章》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姓张氏。
南阳白水人也。
高祖隆。
仕魏之河北。
子孙因占籍焉。
少业儒。
性厌烦杂。
年十九。
投昙延法师祝发。
即学涅槃。
而随以讲说。
听者叹异。
延尝三摩其顶曰。
子当住持佛法矣。
年二十二。
摄论初兴。
常以师门。
多守旧章。
鲜获奇致。
于是历游秦齐赵魏。
尽覈成实毗昙华严地论之旨。
积劳五年。
而后出疏于上京以决群疑。
隋齐王暕。
以时望。
召升高座。
自是俦侣四臻。
敷唱相续。
大业间。
诏居禅定道场。
陶治尤盛。
国朝遐迩晏清。
化风腾播。
贞观译经。
资以證义。
且诏常知翻译任。
普光寺成。
诏居之。
未几。
诏为皇太子。
授菩萨戒。
九年诏为中宫戒师。
兼补空观寺上座。
新罗王金慈藏。
弃位入道。
航海求见。
从受菩萨戒以归。
十四年。
僧有误陷宪网者。
有司以闻。
诏集京寺诸德于玄武门。
普加责让。
于是常上殿奏曰。
僧等蒙荷恩惠。
得预法门。
不能严奉律科。
致有上闻天听。
特由常等。
寡于训诲。
不胜愧耻。
遂引涅槃付嘱之语。
上然之。
因诏宥大理狱囚。
又赐食而退。
后以上惑于姓所自来。
诏李位释上。
屡疏争之。
不听。
俄发疾。
终于所住寺。
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也。
寿七十九。
七月二日。
葬南郊高阳之原。
弟子德逊等立碑。
宗正卿李伯药制文。
惟常慈忍进脩。
每感祯瑞。
神王冠服皆素。
拥部从旋绕。
堂壁所画乐天。
一时起舞。
观音菩萨。
身相瑰琦。
佩服缨络。
从外入户。
上住空中。
良久而灭。
普贤菩萨。
从东方来。
去地五六丈。
光夺曙彩。
是岂可诞妄哉。
吁异矣。
续高僧传·卷第十五 义解篇十一
释法常。
俗姓张氏。
南阳白水人也。
高祖隆仕魏因移于河北郡焉。
少践儒林颇知梗概。
而厌其諠杂情欣出家。
奉戒自守不郡非类。
霜怀标举为众所推。
年十九。
投昙延法师。
登蒙剃落既预听限。
大阐宏猷。
学不逾岁。
即讲涅槃。
道俗听者咸奇理趣。
自尔专亲侍奉晓夕咨谋。
每击幽致。
延欣其情理深当。
乃摩顶曰。
观子所涉。
必住持正法矣。
于即研精覃思无释寸阴。
时年二十二。
摄论初兴。
随闻新法仰其弘义。
于时论门初辟。
师学多途。
封守旧章鲜能回觉。
常乃博听众锋校其铦锐。
秦齐赵魏靡不周行。
时积五年钻覈名理。
至于成实毗昙华严地论。
博考同异皆为轨辙。
末旋踵上京慨兹异叙。
随讲出疏示显群迷。
隋齐王暕。
召结时望盛演释经。
登预法座敷陈至理。
词义弘远罕得其门。
佥共美之嘉叹。
成俗遂有。
胥徒归凑。
相续依承。
四时讲解以为恒任。
大业之始荣唱转高。
爰下敕旨入大禅定。
相寻讲肆成济极多。
唐运初兴遐迩清晏。
四远投造增倍于前。
每席传灯播扬非一。
贞观之译證义所资。
下敕徵召恒知翻任。
后造普光宏壮华敞。
又召居之。
衣服供给四时随改。
又下敕令为皇储受菩萨戒。
礼敬之极众所倾心。
贞观九年。
又奉敕召。
入为皇后戒师。
因即敕补兼知空观寺上座。
抚接客旧妙识物心。
弘导法化长镇不绝。
前后预听者数千。
东蕃西鄙难可胜述。
及学成返国皆为法匠。
传通正教于今转盛。
新罗王子金慈藏。
轻忽贵位弃俗出家。
远闻虔仰思睹言令。
遂架山航海远造京师。
乃于船中梦瞩颜色。
及睹形状宛若梦中。
悲涕交流欣其会遇。
因从受菩萨戒。
尽礼事焉。
十四年。
有僧犯过。
下敕普责京寺。
大德纲维因集于玄武门。
召常上殿。
论及僧过。
常曰。
僧等蒙荷恩惠得预法门。
不能躬奉教网。
致有上闻天听。
特由常等寡于训诲。
耻愧难陈。
遂引涅槃付属之旨。
上然之。
因宥大理狱囚百有馀人。
又延设供。
食讫而退。
及李道居先。
不胜此位。
率僧邀驾随顿表上。
既不蒙遂。
因染馀疾。
的无痛所右胁而终于住寺。
春秋七十有九。
即贞观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也。
至七月二日。
葬于南郊高阳之原。
时炎景陵天游尘翳日。
逮至发引之前。
夜降微雨。
及于明旦。
天地清朗云雾四除。
纤尘不飞道路无拥。
京寺僧侣门人子弟等。
各建脩幢三十馀车。
前后威仪四十馀里。
信心士女执素幡花列侍左右。
乃盈数万。
卿相傧从。
佥以荣之。
初常涉诣义门妙崇行解。
故众所推。
美归于摄论。
而志之所尚慕涅槃。
恒欲披讲未之欣悟。
遂依众请专弘此论。
陶冶理味精贯匈怀。
依时赴讲全无读诵。
才有馀暇课业行道。
六时自励片无违缺。
有大神王冠服皆素。
率其部从随其旋绕。
道俗时见。
密以高之。
又曾宵夜至佛堂中。
壁画乐天一时起舞。
后于中夜又在佛堂。
观音菩萨从外入户上住空中。
身相瑰奇佩服璎珞。
晃发希有良久便灭。
后经五年。
天将欲曙。
又感普贤菩萨从东而来。
去地五六丈许。
常之专精。
徵应为如此也。
故立志清峻逾久逾剧。
所获法利多造经像。
但务奇妙不言其价。
岁建檀会终尽京师。
悲敬两田无遮供养。
自所服用粗弊而已。
讲扬别供一不受之。
还布众中持操无改。
著摄论义疏八卷玄章五卷。
涅槃维摩胜鬘等。
各垂疏记。
广行于世。
弟子德逊等。
为立碑于普光之门。
宗正卿李百药为文。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张。
南阳白水人。
高祖隆仕魏。
因移于河北郡焉。
少践儒林。
情欣田家。
年十九。
投昙延法师剃落。
学不逾岁。
即讲涅槃。
道俗听者。
咸奇理趣。
年二十二。
摄论初兴。
随闻新法。
秦齐赵魏。
靡不周行。
时积五年钻覈名理。
至于成寔毗昙华严地论。
博考同异。
皆为轨辙。
隋齐王暕。
召结时望。
盛演释经。
常预法座。
敷陈至理。
词义弘远。
佥共美之。
大业之始。
荣唱转高。
爰下敕旨。
入大禅定。
相寻讲肆。
成济极多。
唐运初兴。
遐迩清晏。
四远投造。
增倍于前。
贞观之译。
證义所资。
下敕徵召。
恒知翻任。
后造普光。
宏壮华敞。
又召居之。
衣服供给。
四时随改。
文下敕令为皇储受菩萨戒。
礼敬之极。
众所倾心。
贞观九年。
又奉敕召。
入为皇后戒师。
因即敕补兼知空观寺上座。
弘导法化。
前后预听者数千。
及学成返国。
新罗王子金慈藏。
轻忽贵位。
弃俗出家。
远闻虔仰。
思睹言令。
遂架山航海。
远造京师。
乃于船中梦想颜色。
及睹形状。
宛若梦中。
悲涕交流。
欣其会遇。
因从受菩萨戒。
尽礼事焉。
十四年。
有僧犯过。
下敕普责京寺大德纲维。
因集于玄武门。
召常上殿。
论及僧过。
常曰。
僧等蒙荷恩惠。
得预法门。
不能躬奉教纲。
致有上闻天听。
特由常等。
寡于训诲。
耻愧难陈。
遂引涅槃付嘱之旨。
上然之。
因宥大理狱囚百有馀人。
又延设供。
食讫而退。
因染馀疾。
右胁而终于住寺。
春秋七十有九。
乃贞观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
七月二日。
葬于南郊高阳之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4—647 【介绍】: 唐初人,原籍南兰陵,字时文。南朝后梁明帝萧岿子。姊为隋炀帝后。爱经术,善属文,好释氏,性偏狭。仕隋至银青光禄大夫、内史侍郎,出为河池郡守。后以郡归唐,封宋国公,拜民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太宗即位,迁左仆射。曾建议封建诸侯以为藩屏。时房玄龄、杜如晦等新用事,瑀心不平,乘隙诋诮,又不能容人短,与大臣御前忿争。求出家为僧,蒙允而复反悔,数忤旨。屡废屡起,官至同中书门下三品。卒谥贞褊。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三
瑀字时文。
后梁明帝子。
封新安郡王。
入隋累官河池郡守。
高祖入京师。
遣书招之。
以郡归唐。
封宋国公。
拜民部尚书。
进右仆射。
贞观中图形淩烟阁。
进太子太保同中书门下三品。
罢为商州刺史。
二十一年卒。
年七十四。
诏赠司空荆州都督。
太常谥曰肃。
帝以其性忌。
改谥贞褊。
李轨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9 【介绍】: 唐武威姑臧人,字处则。
略知书,有智辩。
家富于财,赈穷济乏,人称之。
隋末起兵自称河西大凉王。
武德初高祖图薛举,遣使下玺书慰结,称轨从弟,拜凉王、凉州总管。
旋僭帝号,建元安乐。
后其下属安脩仁兄弟潜引胡兵围城,轨败,执送长安斩之。
自起至亡凡三年。
李孝基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0 【介绍】: 唐宗室。
高祖从父弟。
李璋子。
封永安王。
历陕州总管、鸿胪卿,以罪免。
高祖武德二年十二月,刘武周寇太原,孝基为行军总管讨之,败绩被杀。
谥壮。
李琛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0 【介绍】: 唐陇西狄道人,字仲宝。
高祖从父兄子。
木讷少文。
封襄武郡王。
高祖时拜刑部侍郎,进爵为王,历利、蒲、绛三州总管。
驭政宽简,夷夏安之。
李玄通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1或622 【介绍】: 唐雍州蓝田人。
初为隋鹰扬郎将。
高祖,拜定州总管。
刘黑闼陷城,玄通拒不降。
乘故吏馈酒食之机,纵饮,借刀舞,溃腹而死。
高祖闻而流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1—645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祖籍琅邪临沂,名籀,以字显。颜之推孙。传家业,博览群书,精训诂,善属文。高祖武德中,累擢中书舍人、专典机密,诏令一出其手。太宗立,拜中书舍人,旋坐事免。尝受诏于秘书省考定《五经》文字,多所厘正。贞观七年,迁秘书少监,专典刊正所有奇书难字,随疑剖析,曲尽其源。官终秘书监、弘文馆学士。卒谥戴。有《匡谬正俗》、《汉书注》、《急就章注》及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81—645 名籀,字师古,以字行。一说名师古,字籀。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隋文帝时,为安养县尉。入唐,高祖时授朝散大夫,拜燉煌公府文学,转起居舍人,再迁中书舍人,专掌机密。太宗即位,擢拜中书侍郎。贞观七年(633),改秘书少监,专典刊正古籍。十一年,进封琅玡县子。十五年,迁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师古为唐初著名学者,学识渊博,尤精训诂,善为文章。曾奉诏考定《五经》,预修《五礼》。所撰《汉书注》、《急就章注》、《匡谬正俗》,皆行于后世。《新唐书·艺文志四》载其集60卷(《旧唐书·经籍志下》作4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七
师古字籀。
雍州万年人。
高祖朝授中书舍人。
专掌机密。
太宗即位。
拜中书侍郎。
封琅邪县子。
迁秘书监宏文馆学士。
贞观十九年卒。
年六十五。
谥曰戴。
九嘉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5 【介绍】: 唐夏津人。
历知富平、高陵二县,高祖以为纯臣。
入为翰林应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6—644 【介绍】: 唐雍州泾阳人。
有文武才略,仕隋为韩国公庞玉行军兵曹。
高祖入关,归唐,授土门令。
历金州总管府司马、越州都督。
太宗贞观初徙交州,封武阳县男,为凉州都督、西北道安抚大使、剑南道巡省大使。
因讨吐谷浑有功,追爵为公,拜右卫大将军兼右卫率、工部尚书。
性忠谨,敢讽谏。
及卒,家无余财,太宗哭之甚恸,谥懿。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三
大亮。雍州泾阳人。隋末署韩国公行军兵曹。与李密战败。贼帅张弼异而释之。高祖入关。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超拜金州总管府司马。太宗立。封武阳县男。复以功进爵为公。领太子右卫率兼工部尚书。十八年卒。年五十九。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
韦云起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6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韦澄从子。隋文帝开皇中以明经补符玺直长。炀帝大业中改通事谒者。寻以率突厥兵破契丹功,拜治书御史。高祖武德初,进上开府仪同三司、判农圃监。突厥入寇,诏总豳、宁以北九州兵御之。改遂州都督、益州行台兵部尚书。与窦轨有隙,因太子李建成事被害。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四
云起。
京兆万年人。
隋大业中官大理司直。
高祖入关。
谒见长乐宫。
授司农卿。
封阳城县公。
官至益州行台兵部尚书。
与窦轨有隙。
被杀。
共 6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