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人物:
僧神秀
相关人物:
共 59 位
。
共 26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付法颂
南梁 ·
菩提达摩
吾本来唐国
(《景德传灯录》作「兹土」)
,传教
⑴
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密经
六祖
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
。
⑴ 《景德传灯录》作「法」
谶
其七
南梁 ·
菩提达摩
起自求无
⑴
碍
⑵
,师传我没绳
⑶
。
路上逢僧礼
⑷
,脚下六枝分
(脚下者,门下也。四祖下横出一宗,六枝者,牛头融禅师等
六祖
。)
。
⑴ 《天圣广灯录》作「不」
⑵ 有一沙弥,年十四,名道信,来礼拜问:「唯愿和尚,教某甲解脱法门。」故言求无碍。
⑶ 师者,三祖也。我没绳者,既无人缚汝,即是解脱。
⑷ 路上者,道也。礼者,信也。四祖大师名道信。
谶
其九
南梁 ·
菩提达摩
捧
⑴
物何曾捧
(捧者,惠字。)
,言勤又不勤
(勤者,能也。
六祖
名能。)
。
唯书四句偈
(唯书四句偈者,
神秀和尚
呈四句偈,□能和尚亦呈四句偈,故言四句偈。)
,将
⑵
对瑞田人
(瑞田人者,
神秀和尚
南阳嘉禾县瑞田人。)
。
⑴ 《天圣广灯录》作「奉」
⑵ 《天圣广灯录》作「为」
谶
其十
南梁 ·
菩提达摩
心里能藏事
(能藏者怀,则怀信也。)
,说向汉江滨
⑴
。
湖波探水月
(湖波者,曹溪也。探水月者,得也。让大师于
六祖
身边得传心印。)
,将照二三人
⑵
。
⑴ 说向者,说法也。汉江滨者,马大师汉州人也。马大师求佛心印,让和尚说向道一也。
⑵ 二三者,六。让大师传法弟子六人,言六人者,一道一得心,二智远得眼,三常浩得眉,四神照得鼻,五坦然得耳,六严峻得耳,是为六人也。
谶
其十二
南梁 ·
菩提达摩
艮地生玄旨
(艮地者,东北也。
神秀和尚
从五祖下传一枝法,在北自为立宗旨也。)
,通尊媚亦尊
⑴
。
比肩三九
⑵
族
(比肩者,同学也。三九族者,十二人也。
秀大师
同学十二人。)
,足下一有分
⑶
。
⑴ 通尊者,谥号大通禅师也。媚者,秀也。亦尊者,三帝所尊敬,故亦尊也。
⑵ 《天圣广灯录》作「吼」
⑶ 从秀和尚足下,各分宗旨,南北有异。
谶
其十三
南梁 ·
菩提达摩
灵集愧天恩
⑴
,生□二六人
⑵
。
法中无气味
(法中者,佛法也。会大师传佛知见,甚深法也。无气味者,缘北宗
秀大师
弟子普寂,于京盛行,通其经教。当此之时,曹溪宗旨,于彼未盛行,故言无气味也。)
,石上有功勋
(石上者,
秀大师
弟子,磨却南宗碑,
神秀
欲为六代,何其天之不从,乃得会大师重立实录,故有功勋。)
。
⑴ 灵者,神。集者,会也。愧者,荷也。天恩者,泽也。神会大师住洛京荷泽寺。
⑵ 生□者,师资也。二六者,会大师弟子十二人也。
谶
其十四
南梁 ·
菩提达摩
本是大虫勇
⑴
,回
⑵
成师子谈
(回者,传也。回小作大,印宗法师礼
六祖
便悟上乘,是成师子吼。)
。
官家封马岭
⑶
,同详三十三
(同详者,同学也。
六祖
弟子祥岑等三十三人,祥禅师住于峡山。)
。
⑴ 印宗法师本是小乘,喻如大虫,不是师子。
⑵ 《天圣广灯录》作「翻」
⑶ 封者,印也。马岭者,宗也。印宗曾为讲经法师也。
偈
初唐 ·
神秀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⑴
。
按:五祖弘忍一日会众传法弟子,
神秀
呈偈出于壁间。
⑴ 《嘉庆广东通志》三二八《释老传》引《指月录》
偈
其二
初唐 ·
慧能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见敦煌本《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六祖
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按:《全唐诗续补遗》卷二收惠能偈一首,原出于法海本《坛经》,与敦煌本异,今重录。)
唐玉泉寺
大通禅师
碑铭
(715年)
唐 ·
张说
四言诗
撰夫总四大者。成乎身矣。立万始者。主乎心矣。身是虚哉。即身见空。始同妙用。心非实也。观心若幻。乃等真如。名数入焉妙本乖。言说出焉真宗隐。故如来有意传要道。力持至德。万劫而遥付法印。一念而顿受佛身。谁其宏之。实
大通禅师
其人也。禅师尊称
大通
。讳神秀。本姓李。陈留尉氏人也。心洞九漏。悬解先觉。身长八尺。秀眉大耳。应王伯之象。合圣贤之度。少为诸生。游问江表。老庄元旨。书易大义。三乘经论。四分律仪。说通训诂。音参吴晋。烂乎如袭孔翠。玲然如振金玉。既而独鉴潜发。多闻旁施。逮知天命之年。自拔人閒之世。企闻蕲州有忍禅师。禅门之法允也。自菩提达磨天竺东来。以法传惠可。惠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宏忍。继明重迹。相承五光。乃不远遐阻。翻飞谒诣。虚受与沃心悬会。高悟与真乘同彻。尽捐妄识。湛见本心。住寂灭境。行无是处。有师而成。即燃灯佛所。无依而说。是空王法门。服勤六年。不舍昼夜。大师叹曰。东山之法。尽在秀矣。命之洗足。引之并坐。于是涕辞而去。退藏于密。仪凤中。始隶玉泉。名在僧录。寺东七里。地坦山雄。目之曰。此正楞伽孤峰。度门兰若。荫松藉草。吾将老焉。云从龙。风从虎。大道出。贤人睹。岐阳之地。就者成都。华阴之山。学来如市。未云多也。后进得以拂三有。超四禅。升堂七十。味道三千。不是过也。尔其开法大略。则慧念以息想。极力以摄心。其入也品均凡圣。其到也行无前后。趣定之前。万缘尽闭。发慧之后。一切皆如。持奉楞伽。近为心要。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久视年中。禅师春秋高矣。诏请而来。趺坐觐君。肩舆上殿。屈万乘而稽首。洒九重而宴居。传圣道者不北面。有盛德者无臣礼。遂推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仰佛日之再中。庆优昙之一现。混处都邑。婉其秘旨。每帝王分座。后临席。鹓鹭四匝。龙象三绕。时炽炭待矿。故对默而心降。时诊饥投味。故告约而义领。一雨溥沾于众缘。万籁各吹于本分。非夫安住无畏。应变无方者。孰能焉尔乎。圣敬日崇。朝恩代积。当阳和会之所。置寺曰度门。尉氏先人之宅。置寺曰报恩。轼闾名乡。表德非拟。局厌諠辇。长怀虚壑。累乞还山。既听中驻久矣。衰惫无他患苦。魄散神全。形遗力谢。神龙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夜中。顾命趺坐。泊如化灭。禅师武德八年乙酉受具于天宫。至是年丙午复终于此寺。盖僧腊八十矣。生于隋末。百有馀岁。未尝自言。故人莫审其数也。三界火心。四部冰背。榱崩梁坏。雷动雨泣。凡诸宝身。生是金口。故其丧也。如执亲焉。诏使吊哀。侯王归赗。三月二日。册谥大通。展饰终之义。礼也。时厥五日。假安阙塞。缓及葬之期。怀也。宸驾临诀至午桥。王公悲送至伊水。羽仪陈设至山龛。仲秋既望。还诏乃下。帝诺先许。冥遂宿心。太常卿鼓吹导引。城门郎护监丧葬。是日。天子出龙门泫金衬。登高停跸。目尽回舆。自伊及江。扶道哀候。幡花百辇。香云千里。维十月哉生魄明。即旧居后冈安神起塔。国钱严饰。赐逾百万。巨钟是先帝所铸。偫经是后皇所锡。金榜御题。华幡内造。塔寺尊重。远称标绝。初禅师形解东洛。相见南荆。白雾积晦于禅山。素莲寄生于坐树。则双林变色。泗水逆流。至人违代。同符异感。百日卒哭也。在龙华寺设大会。八千人度二七人。二祥练缟也。咸就西明道场。数如前会。万回菩萨乞施后宫。宝衣盈箱。珍价敌国。亲举宠费。侑供巡香。其广福博因。存没如此。日月逾迈。荣落相推。于戏。法子永恋宗极。痛慈舟之遽失。恨涌塔之迟开。石城之叹也不孤。庐山之碑焉可作。窃比夫子贡之论夫子也。生于天地。不知天地之高厚。饮于江海。不知江海之广深。强名无迹。以慰其心。铭曰。
额珠内隐,匪指莫效。
心镜外尘,匪磨莫照。
海藏
安静,风识牵乐。
不入度门,孰探元要。
倬哉禅伯,独立天下。
功收密诣,解却名假。
诣无所得,解亦都舍。
月影空如,现于悟者。
无量善众,为父为师。
露清热恼,光射昏疑。
冀将住世,万寿无期。
柰何过隙,一朝去之。
嗟我门人,忧心断续。
进忆瞻仰,退思付嘱。
尽不离定,空非灭觉。
念兹在兹,敢告无学。
共 26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