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介绍】: 五代时僧。并州人,俗姓杨。传年十二,感梦而投草堂院为僧。及长,通诸经,执律无缺,文义斡通。初住崇福寺,传习“因明”“唯识”之学。唐哀帝天祐二年,李克用延住太原大安寺净土院。专览藏教,修上生业,数设无遮大会。后唐明宗长兴二年,创居三学院。石敬瑭镇太原时,尤加钦重。后晋初,赐紫,寻往凤翔法门寺瞻礼法骨。卒于天柱寺,年六十三。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杨氏。并州人也。年十二。梦金人引以入室。觉而异之。因恳白父母。投草堂院出家。诵经律。达旦不寐。年十七。趋讲席。听净名文义。弱冠圆具。尤循守轨范。寻从崇福寺宗感法师胜集。徒众骈拥。及阐因明唯识等论。其得人之盛。如辨才从式最为称首。天祐间。李克用据有河东。请居大安寺净土院。脩治净业。披阅藏典。设无遮大斋。前后五会。委身狼虎。裸体蚊䗈。屡然手指。以致精进。寺奉观音菩萨像。常炽七镫。列香华供养。俄下山。授徒城内。复施浴放生。赈贫犒狱。悬幡盖。以严饰净明金藏二塔。后唐长兴二年。又建三学院。以待遇宾友。华严经八十一卷。每字辄一拜。大佛名经。一百二十卷。亦如之。高祖受禅。乃益顶载先佛中指骨舍利于凤翔府之法门寺。学俱舍论于天柱寺法师楚伦。六时礼佛。手馀二指。亦可谓勤矣。天福之季。示微疾而逝。寿六十三。腊四十四。阇维塔舍利于晋水之西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遗身篇第七
释息尘。姓杨氏。并州人也。父迁贸有无营利而已。其母氏尝梦人服装伟丽称寄宵宿。便觉娠妊。生而有异童稚不群。每闻钟呗之音凝神侧耳。年方十二因梦金人瑰奇之状。引之入精庐。明旦告白二亲恳求出家。未允之前泣而不食。父母悯其天然情何厌塞。遂曲顺之。即投草堂院从师诵净名经菩萨戒。达宵不寐。将周一祀。舍本讽通。年当十七便听习维摩讲席。粗知大义。及乎弱冠乃圆上品。执持律范曾无缺然。年二十三文义斡通。于崇福寺宗感法师胜集传授。复学因明唯识不亏敷演。学徒颖脱者数人。崇福寺辩才大师从式最为高足。于天祐二年。李氏奄有河东。武皇帝请居大安寺净土院。四事供养。专览藏教修鍊上生业。设无遮大斋前后五会。尘尝以身饲狼虎入山谷中。其兽近嗅而奔走。又于林薄裸体以啖蚊虻。乃游仙岩岳寺养道栖神。复看大藏经。匝设斋然一指伸其报庆。彼寺有圣观音菩萨像。长烛七灯香华供献。后被诸生就请下山。城内传扬大论。四序无辍。逐月设沐浴。临河就沼投饲水族。以己哒嚫旋赎羽毛。沈潜高明以遂生性。或施牢狱人食。或赈惠贫乏。或捐幡盖于净明金藏二塔。后唐长兴二年众请于大安国寺后。建三学院一所。供待四方听众。时又讲华严新经。传授于崇福寺继晖法师。由是三年不出院门。一字一礼华严经。一遍字字礼大佛名经。共一百二十卷。复炼一指。前后计然五指。时晋高祖潜跃晋阳。最多钦重。洎乎龙飞尘每入洛京朝觐必延内殿。从容锡赉颇丰。帝赐紫服并懿号。固让方俞。尘闻凤翔府法门寺有佛中指骨节真身。乃辞帝往岐阳瞻礼。睹其希奇。又然一指。尘之双手唯存二指耳。续于天柱寺。就楚伦法师学俱舍论。方经数日。微有疾生。至七月二十七日辰时枕肱而逝。俗年六十三。腊四十四。平常唯衣大布不蓄盈长。六时礼佛未曾少缺。陇坻之间闻其示灭。黑白二众具威仪送。焚之得舍利数百粒弟子以灵骨归于太原。晋祖敕葬于晋水之西山。小塔至今存焉。系曰。尘师捐舍讵能愈其精进乎。脱落浮荣岂能胜其义解乎。若然者不可以一名名矣。厥犹瞻卜华焉。色黄而矣。则真金谢其色。香芬而远则牛头愧其香。多名生乎一体者。其尘公欤。
人物简介
李嵩,字惟岳,山东滨州人,弘治己未进士。官至常州府知府。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举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进士,弘治十三年(1500年)授华亭县知县,历刑部员外、迁河南道监察御史,正德六年,李嵩以御史出任常州府知府,时倭寇常犯北方,李嵩预计必定会扰犯内地,“嵩务修城池,咸谓计然寇意浮江而至,犯江阴,嵩披甲御之,吏民见嵩,气益倍增,斩获数百人。又令泅水中沉贼舟,寇乃退”。昔舜宜巷口有觅渡桥,为李嵩在正德八年(1513)为便利市民过市河而建。后李嵩离任西去,“郡人怀思之,榜西城门楼曰怀李门”。
人物简介
【生卒】:1542—? 【介绍】: 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全粤诗·卷三七九
王弘诲(一五四二—一六一七),字忠铭,一字绍传,又作少传,自号天池居士。琼州安定县(今属海南省)人。天性聪颖,过目成诵,博极群书,以宏博淹贯名重于时。九龄就童子试,年十三游庠。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一五六五)以解额登进士,选庶吉士。穆宗隆庆四年(一五七○)授翰林检讨,充实录纂修。旋丁母忧。神宗万历五年(一五七七)晋翰林编修。时张居正当国用事,弘诲作《火树篇》、《春雪歌》讥之。十一年升南京国子监祭酒,旋晋南京吏部侍郎,改南京礼部右侍郎、会典副总裁兼经筵讲官,又改本部左侍郎。会典成,加太子宾客,充日讲三品。掌詹事府,教习庶吉士。十七年会试任副考,七月升南京礼部尚书。十九年以劳瘁屡乞休,得旨还籍。二十六年,复职北上,从南昌把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入南、北二京。二十八年致仕。卒于神宗万历四十五年。追赠太子少保。著有《尚有堂集》、《吴越游记》、《来鹤轩集》、《南溟草》、《奇甸草》、《天池草》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有传。王弘诲诗,以清康熙刻编修吴典家藏本《太子少保王忠铭先生文集天池草重编》为底本,参校民国二十四年琼州海南书局铅印本《天池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维基
王弘诲(1542年—1615年),字绍传,号忠铭。广东琼州府定安县(今属海南省)人。明朝官员、教育家。嘉靖辛酉解元,乙丑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祖父王禧,被誉为范蠡之师计然。王弘诲幼时聪颖过人,5岁入私塾读书,嘉靖四十年(1561年)高中广东乡试第一名(解元),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乙丑科进士,礼部观政,改选翰林院庶吉士。隆庆四年(1570年)四月授本院检讨,丁忧归。万历四年(1576年)八月复除原官,五年八月升编修。七年五月升国子监司业,万历十年(1582年)七月升右谕德,掌南翰林院事。张居正死后,十一年二月升南京国子监祭酒,十二年二月升南京吏部右侍郎,十月改任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十四年六月升左侍郎,兼官照旧。十五年二月加太子宾客,十二月掌詹事府事,十六年四月教习庶吉士,十一月改吏部左侍郎,照旧掌詹事府事,十七年二月为会试主考官,又充读卷官,六月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六月“再疏告休,得旨回籍调理候召”。万历二十三年十一月起复南京礼部尚书,二十七年(1599年)十二月致仕回乡,创立尚友书院,“重实践力行,生平不作空谈无益之言”。四十三年五月卒,赠太子少保。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