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牛僧孺

相关人物:共 27 位
共 2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9—830 【介绍】: 唐僧。
汴州尉氏人,俗姓李。
少随父官至南康,频游梵刹,遂出家。
后从马祖道一学于龚公山,挺然出类。
宪宗元和七年,于鄂州黄鹄山结茅以居,四方学者多从之。
文宗大和元年,牛僧孺出镇江汉,颇钦重之,奏寺额为大寂院。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生东京尉氏之李氏。
小年侍父官南康。
遍游庐山梵刹。
而乐居之。
遂白其父。
愿出家。
既剃发受具戒。
即习最上乘法。
时大寂禅师。
方聚徒龚公山。
等负杖造焉。
其扣击之顷挺然。
非侪类可拟。
后住隋州土门。
尝谒州牧王常侍。
而退将出门。
王呼之云和尚。
等回顾。
王敲柱三下。
等作圆相。
复三拨之。
竟行。
元和七年。
结茅武昌黄鹄山。
日分卫以自给。
于是巴蜀荆襄尚玄理者。
无远不至。
大和元年。
属相国牛公僧孺
出镇三江。
闻等名。
命驾至。
且虑其兰若之不隶名籍。
特为奏请。
赐大寂。
一日晚参。
众人皆于等前道不审。
已而等谓众曰。
适来声。
向什么处去也。
有一僧。
竖起指头。
等曰。
珍重。
明日其僧上参次。
等转身面壁。
作呻吟声而卧。
谓其僧曰。
老僧两三日来。
不多安乐。
大德身边。
有什么药。
与老僧些少。
僧指净瓶曰。
者个净瓶。
什么处得来等曰。
者个是老僧底。
大德底在什么处。
僧曰。
亦是和尚底。
亦是某甲底。
四年十月乃示寂。
享年八十二。
弟子誓通等塔全身。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无等。
姓李氏。
今东京尉氏人也。
负志卓荦辞气贞正。
少随父官于南康。
频游梵刹向僧瞻像。
往即忘归。
既作沙门遇道一禅师在龚公山学侣蚁慕。
等求法于其间挺然出类。
元和七年游汉上。
后至武昌睹郡西黄鹄山奇秀。
遂结茅分卫。
由此巴蜀荆襄尚玄理者。
无远不至矣。
大和元载属相国牛公僧孺出镇三江。
闻等道香普熏遐迩。
命驾枉问。
风虎相须为法重人。
牛公虑其兰若不隶名籍。
特为秦题曰大寂也。
憧憧往来堂无虚位。
至四年十月示灭。
年八十二。
弟子誓通奉全身入塔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3—830 【介绍】: 唐虢州弘农人,字达夫。杨震后裔。代宗大历六年进士,释褐为句容主簿。时韩滉节制金陵,奇其才,妻以女。累官至侍御史。滉以总财赋之任入朝,权倾中外,于陵以妇翁权方炽,不欲进取,以读书山水为乐。滉殁,乃入朝,累官中书舍人。出为浙东观察使,政声流闻。入拜户部侍郎。宪宗时为吏部侍郎,监察奸吏,调补平允,当时称之。穆宗即位,迁户部尚书。敬宗时以左仆射致仕。卒谥贞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3—830 字达夫,排行三,郡望弘农(今河南灵宝)。
寄家河朔,父殁于安禄山之乱。
孤身飘泊至江左。
代宗大历六年(771)登进士第,次年登博学宏辞科,调句容尉,累迁至浙东观察使。
宪宗元和二年(807)拜户部侍郎,改京兆尹,复为户部侍郎。
三年,受诏程牛僧孺贤良方正对策文,升第一,为宦官所恶,出为岭南节度使。
九年,以兵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判度支。
十一年坐供军有缺,贬郴州刺史。
后官至户部尚书,封弘农郡公,以尚书左仆射致仕,卒谥贞孝。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及李翱《杨公墓铭》。
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4。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三
于陵字达夫。宏农人。举进士。穆宗朝户部尚书。拜太常卿东都留守。宝历二年授太子少傅。封宏农郡公。以左仆射致仕。大和四年卒。年七十八。赠司空。谥贞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嵩。唐睦州新安人,字子奇,号檀栾子。皇甫湜子。工词。有《醉乡日月》、《大隐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子奇,自称檀栾子。
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皇甫湜之子,或曰牛僧孺表甥。
事迹略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唐诗纪事》卷五二。
新唐书·艺文志三》、《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著录其《醉乡日月》3卷,《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大隐赋》1卷,今佚。
全唐诗》存诗13首,断句1联,词18首(内诗词重收者4首)。
《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
唐诗汇评
皇甫松,生卒年不详,一作皇甫嵩,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西)人。皇甫淡之子。举进士不第,终身布衣。松工诗词,《花间集》录其词十二首,近人辑有《檀栾子词》一卷。有《醉乡日月》三卷,今但存辑本。《全唐诗》存诗十三首。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广大教化主。白居易。……及门十人:费冠卿、皇甫松、殷尧藩、施肩吾、周光范、祝天膺、徐凝、朱可名、陈标、童翰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虢州弘农人,字慕巢。
杨虞卿弟。
宪宗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又登博学宏词科,累辟使府。
穆宗长庆元年为右补阙,再迁职方郎中。
文宗大和中,以本官知制诰。
时李宗闵、牛僧孺辅政,待汝士厚,拜中书舍人,改工部侍郎,又迁户部。
开成元年,转兵部,后转吏部。
终刑部尚书。
族人嗣复尝大宴,汝士与元稹、白居易均在座,赋诗,汝士后成而最佳,归语人曰:“今日压倒元白。”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8—? 字慕巢,排行六,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宪宗元和四年(809)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累辟使府。穆宗长庆元年(821)由监察御史迁右补阙,累官至中书舍人。文宗大和七年(833)迁工部侍郎。出为同州刺史。九年入为户部侍郎。开成元年(836)转兵部侍郎。同年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官至刑部尚书,卒。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杨汝士以才气自负,尝自诩其《宴杨仆射新昌里第》诗“压倒元、白”(《唐诗纪事》卷四六)。《全唐诗》存诗7首。
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三
汝士字慕巢。元和四年进士。又登宏词科。长庆中累擢工部侍郎。出为同州刺史。开成时由兵部侍郎为东川节度使。入为吏部侍郎。进刑部尚书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3—848 【介绍】: 唐虢州弘农人,字继之。
杨于陵子。
德宗贞元二十一年进士。
宪宗时,累官兵部郎中。
穆宗长庆元年,拜中书舍人。
牛僧孺、李宗闵情义相得,同进退取舍。
僧孺为相,乃令嗣复权知礼部侍郎。
文宗即位,拜户部侍郎。
太和四年,丁父忧免。
开成初,入为户部侍郎,领诸道盐铁转运使,与李珏同以本官同平章事。
寻进加门下侍郎。
武宗立,李德裕辅政,出为湖南观察使,再贬潮州刺史。
宣宗立,征拜户部尚书。
至岳州病卒,赠左仆射,谥孝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3—848 字继之,又字庆门,排行三。
郡望弘农(今河南灵宝),出生于扬州(今属江苏)。
德宗贞元十八年(802)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释褐秘书省校书郎。
累迁至中书舍人。
敬宗宝历元年(825)权知礼部侍郎,连典两年贡举,得士68人。
文宗开成三年(838)为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封弘农伯。
牛僧孺、李宗闵朋党相结。
武宗会昌元年(841)贬潮州刺史。
卒于岳州,谥孝穆。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杨嗣复与白居易、刘禹锡相唱和。
白居易称其“诗韵清铿玉不如”(《继之尚书自余病来寄遗非一……今以此篇用伸酬谢》)。
全唐诗》存诗5首。
全唐文·卷六百十一
嗣复字继之。仆射于陵子。第进士博学宏词。长庆初累拜中书舍人。文宗立。迁户部侍郎。开成三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封宏农县伯。进门下侍郎。武宗朝出为湖南观察使。宣宗立。拜吏部尚书。大中二年卒。年六十六。赠尚书左仆射。谥孝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5—853 【介绍】: 唐赵郡人,客居淮阴,字待价。
幼孤,以事母孝闻。
擢进士第。
累官右拾遗。
以上疏谏增茶税,出为下邽令。
牛僧孺辟为掌书记。
僧孺还相,累迁知制诰、翰林学士、户部侍郎。
后李宗闵以罪去,珏为申辩,贬江州刺史。
文宗开成初复为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宣宗时终检校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
卒谥贞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5—853 字待价,排行七,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宪宗元和七年(812)登进士第。入河阳幕府。又举拔萃科,补渭南尉。累迁库部员外郎。文宗大和五年(831)入为翰林学士,九年加承旨,旋贬江州刺史。次年,迁河南尹。开成三年(838)因杨嗣复荐,以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武宗即位后,罢为桂管观察使。不久,长流驩州。宣宗大中二年(848)起复为户部尚书,后出镇河阳、淮南两镇。封赞皇郡公。卒谥贞穆。新、旧《唐书》有传。《灯下闲谈》卷下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文·卷七百二十
珏字待价。赵郡人。进士擢第。又书判拔萃。开成中拜户部侍郎。以本官同平章事。武宗立。迁门下侍郎。罢为太常卿。再贬江西观察使昭州刺史。宣宗立。内徙郴舒二州。迁河阳节度使。入为吏部尚书检校右仆射淮南节度使。进封赞皇郡公。大中七年卒。年六十九。赠司空。谥曰贞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7—850 【介绍】: 唐赵郡人,字文饶。
李栖筠孙、李吉甫子。
幼有壮志,苦心力学,不喜科试。
既冠,卓荦有大节。
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学士,禁中书诏,大手笔多诏德裕草之。
寻转考功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
敬宗时出为浙西观察使。
文宗即位,加检校礼部尚书,召为兵部侍郎。
武宗时由淮南节度使入相,弭藩镇之祸,决策制胜,威权独重。
德裕为李党首领,牛僧孺、李宗闵为首之牛党深衔之,宣宗立,为牛党所构,贬崖州司户卒。
追赠尚书左仆射、太子少保、卫国公。
好著书为文,虽位极台辅,读书不辍。
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7—850 字文饶,排行九,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牛李党争时之李党首领。早年以荫补校书郎,历幕职。穆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后历任浙西、义成、西川诸镇,政绩颇著。文宗大和七年(833)召入拜相,封赞皇县伯。武宗会昌年间再度任相,因功封卫国公。宣宗大中初遭牛党打击,迭贬至崖州司户,大中三年十二月卒于任。后人因称“李赞皇”、“李卫公”、“李崖州”。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傅璇琮《李德裕年谱》颇为详备。著有《会昌一品集》凡34卷,以四部丛刊本为通行,其中别集10卷为诗赋杂文。又著笔记小说《次柳氏旧闻》等。今人傅璇琮、周建国有《李德裕文集校笺》。《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9首,断句18。
唐诗汇评
李德格(787-850?)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元和初,以萌补校书郎,避嫌,求出为方镇从事。十四年,入朝除监察御史。穆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出为浙西观察使。大和中,召为兵部侍郎,旋出为义成节度使,移镇西川。入为兵部尚书。七年拜相,复出为浙西节度使,贬袁州长史。开成中,由滁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分司。再领浙西。又移镇淮南。武宗即位,拜相,屡进太尉,封卫国公。宣宗即位,出为荆南节度使,改东都留守,贬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卒。德裕仕历六朝,出将入相,有政声于时。善诗文。有《会昌一品集》二十卷,今存。其他著述,大多散佚。《全唐诗》编诗一卷。
词学图录
李德裕(787--850) 字文饶。赞皇人,宰相李吉甫子。少好学,以父荫补校书郎,累任要职。多著作,存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等,《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六
德裕字文饶。赵郡人。宰相吉甫子。文宗朝拜兵部尚书。以本官同平章事。封赞皇伯。为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罢为兴元节度使。徙镇海军。武宗立。召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左仆射。守司徒。进太尉。封卫国公。宣宗立。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再贬潮州司马。又贬崖州司马。卒年六十三。

作品评论

唐摭言
李太尉德裕颇为寒酸开路。及谪官去,或有诗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临汉隐居诗话
李德裕、武元衡律诗胜古诗,五字句又胜七字。
石洲诗话
李赞皇(德裕)诗亦轶伦,虽不敌香山,亦权、武二相之匹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77—约830或约835 【介绍】: 唐睦州新安人,字持正。宪宗元和元年进士,官至工部郎中。从韩愈学古文,与李翱、张籍齐名。其文奇僻险奥。诗仅存三首。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7?—835? 字持正。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三年登贤良方正科,为陆浑尉,官至工部郎中。性辨急,使酒,数忤同省,求分司东都,留守裴度辟为判官。从韩愈学古文,然流于奇僻险奥。事迹散见《新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三五、《登科记考》卷一六、卷一七、《郡斋读书志》卷四中、《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六。《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皇甫湜集》3卷,已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六有《皇甫持正集》6卷,为宋人重编,今存。《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诗外编》补1首。
唐诗汇评
皇甫湜(约776-约830),字持正,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西)人。
早年曾寓居扬州。
奏举进士不第。
元和元年登进士第,授陆浑尉。
三年,诏举贤良,湜与牛僧孺、李宗闵等对策,言词激切,极诋时政,考官杨于陵等升为上策,触怒权幸,考策官及宰相均贬官,湜亦谪,居吉州庐陵。
宝历中为李逢吉襄阳从事。
府罢归洛,后屡官侍御、工部郎中。
大和中,分司东都,与白居易交游。
卒,白以诗哭之。
湜工古文,与李翱同为韩愈弟子。
有《皇甫湜集》三卷,已佚。
宋人辑有《皇甫持正集》六卷行世。
全唐诗》存诗三首。
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五
湜字持正。睦州新安人。第进士。补陆浑尉。仕至工部郎中。

作品评论

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序》
皇甫祠部文集外所作,亦为遒逸,非无意于保密,盖或未遑耳。
唐诗纪事
湜不善诗,退之和《公安》、《陆浑》二篇,可以想见其怪奇。退之诗曰:“皇甫作诗止睡昏,辞夸出真遂上焚。要余和赠怪又烦,虽欲悔舌不可扪。”言其语怪而好讥骂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9—864 【介绍】: 唐河中蒲人,字子臧。
卢弘止弟。
穆宗长庆元年进士。
两为裴度、元稹所辟,又佐牛僧孺镇襄阳,入为户部员外郎。
武宗会昌中,讨刘稹,朝廷以简求累佐使府,达于机略,任为忠武节度副使知节度事。
宣宗大中中,党项扰边,拜泾原渭武节度使,徙义武、凤翔、河东三镇。
简求辞翰纵横,长于应变,所至抚御,边鄙晏然。
懿宗咸通初,以疾致仕。
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三
简求字子臧。宣武军节度使宏正子。长庆元年进士。大中时拜泾原渭武节度使检校左散骑常侍上柱国范阳县男。徙义武。又徙凤翔河东。咸通初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年七十六。赠尚书左仆射。
悉怛谋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1 【介绍】: 唐吐蕃人。
文宗大和五年任维州守将,以城降唐。
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受降,并遣将据其城。
牛僧孺当国,与李德裕不和,主张还悉怛谋,并归其城,帝从之。
悉怛谋遂为吐蕃所杀。
共 2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